201521123121 《JAVA程序设计》第6周学习总结
1. 本周学习总结
1.1 面向对象学习暂告一段落,请使用思维导图,以封装、继承、多态为核心概念画一张思维导图,对面向对象思想进行一个总结。
注1:关键词与内容不求多,但概念之间的联系要清晰,内容覆盖面向对象的核心内容即可。
注2:颜色要少、连线不要复杂,必要的时候要在连线上进行说明。
1.2 可选:使用常规方法总结其他上课内容。
2. 书面作业
clone方法
1.1 Object对象中的clone方法是被protected修饰,在自定义的类中覆盖clone方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1)因为使用了protected关键字保护方法,所以只能被同包内的类和子类所访问、在本类内部或同包的地方使用。
(2)因此,如果将protected关键字换位public或者default,则能增加使用范围
1.2 自己设计类时,一般对什么样的方法使用protected进行修饰?以作业Shape为例说明。
使用protected类,子类或者其他同包的类可以继承,这是为了继承同时也避免直接调用从而混乱应用的执行顺序。
1.3 在test1包中编写简单的Employee类,在test2包中新建一个TestProtected类,并在main中尝试调用test1包中的Employee的clone方法克隆一个新对象,能否成功?为什么?
不能成功,因为使用了protected关键词,使得包外类不可访问,若改为public或者default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使用匿名类与Lambda表达式改写题集面向对象2-进阶-多态接口内部类的题目5-2
仅需粘贴关键代码与运行结果,图片不要太大。
匿名内部类
lambda
最终结果
分析下列代码,回答shapeComparator所指向的对象与Comparator接口有什么关系?
Comparator<Shape> shapeComparator = new Comparator<Shape>()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Shape o1, Shape o2) {
}
//你的代码;
};
shapeComparator实现并控制comparator接口同时可以通过Collection.sort对其进行调用
创建匿名内部类需要重写接口中的抽象方法
GUI中的事件处理
4.1 写出事件处理模型中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词。
1.A.事件B.事件处理器 C.事件源
4.2 使用代码与注释,证明你理解了事件处理模型。
import java.awt.Button;
import java.awt.FlowLayout;
import java.awt.Frame;
import java.awt.event.WindowAdapter;
import java.awt.event.WindowEvent;
class studyfr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rame f = new Frame();//构造一个最初不可见的 Frame 新实例()。
f.setTitle("标题");//设置窗口标题内容
f.setSize(500, 400);//设置窗口大小
f.setLocation(300, 200);//设置窗口位置
f.setVisible(true);//设置窗体可见。
f.addWindowListener(new MyWin());//在窗体事件源上添加监听器。
Button b=new Button("按钮");//在窗口中添加一个按钮;
f.add(b);//将按钮添加到窗口内
}
}
结对编程:面向对象设计(大作业2-非常重要,未完成-2)
继续完善上周的项目作业。考核点如下:
5.1 尝试使用图形界面改写。
5.2 给出两人在码云上同一项目的提交记录截图。
5.3 与上周相比,项目的主要改动是什么?
3. 码云上代码提交记录及PTA实验总结
题目集:jmu-Java-04-面向对象2-进阶-多态接口内部类
3.1. 码云代码提交记录
在码云的项目中,依次选择“统计-Commits历史-设置时间段”, 然后搜索并截图
3.2. PTA实验
函数(选做:4-1)、编程(5-3, 5-4)
一定要有实验总结
此题主要通过静态内部类的使用,因为静态嵌套类和其他静态方法一样只能访问其它静态的成员,而不能访问实例成员。
因此静态嵌套类和外部类(封装类)之间的联系就很少了,他们之间可能也就是命名空间上的一些关联
在静态代码中不能够使用this操作,所以在静态内部类中只可以访问外部类的静态变量和静态方法。
使用静态内部类的目的和使用内部类相同。如果一个内部类不依赖于其外部类的实例变量,或与实例变量无关,则选择应用静态内部类
参考资料:http://blog.csdn.net/jiangxinyu/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