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以及线程的相关问题
1.String是什么数据类型的,怎么储存的?
Java里数据类型分为基本数据类型(4类8种)和引用数据类型(类,接口,数组)。String属于引用数据类型,是一个类。
Java数据类型在内存中的存储:
1)基本数据类型的存储原理:所有的简单数据类型不存在“引用”的概念,基本数据类型都是直接存储在内存中的内存栈上的,数据本身的值就是存储在栈空间里面,而Java语言里面八种数据类型是这种存储 模型;
2)引用类型的存储原理:引用类型继承于Object类(也是引用类型)都是按照Java里面存储对象的内存模型来进行数据存储的,使用Java内存堆和内存栈来进行这种类型的数据存储,简单地讲,“引用”是存储 在有序的内存栈上的,而对象本身的值存储在内存堆上的;
区别: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类型的区别主要在于基本数据类型是分配在栈上的,而引用类型是分配在堆上的
2.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的区别
String:不可变字符序列,每次对String的操作都会生成新的String对象,没有线程不安全的概念。底层为 private final char value[]
StringBuffer:可变字符序列,效率低,线程安全(方法上加synchronized关键字,进行同步)。继承自AbstractStringBuilder类,底层为 char[] value
StringBuilder:可变字符序列,效率高,线程不安全。继承自AbstractStringBuilder类,底层为 char[] value
3.多线程的几种实现方式
1)继承Thread类,重写run方法
2)实现Runnable接口,重写run方法,实现Runnable接口的实现类的实例对象作为Thread构造函数的target
3)通过Callable和FutureTask创建线程
4)通过线程池创建线程
ThreadPoolExecutor的重要参数
- corePoolSize:核心线程数
-
- 核心线程会一直存活,及时没有任务需要执行
- 当线程数小于核心线程数时,即使有线程空闲,线程池也会优先创建新线程处理
- 设置allowCoreThreadTimeout=true(默认false)时,核心线程会超时关闭
- queueCapacity:任务队列容量(阻塞队列)
-
- 当核心线程数达到最大时,新任务会放在队列中排队等待执行
- maxPoolSize:最大线程数
-
- 当线程数>=corePoolSize,且任务队列已满时。线程池会创建新线程来处理任务
- 当线程数=maxPoolSize,且任务队列已满时,线程池会拒绝处理任务而抛出异常
- keepAliveTime:线程空闲时间
-
- 当线程空闲时间达到keepAliveTime时,线程会退出,直到线程数量=corePoolSize
- 如果allowCoreThreadTimeout=true,则会直到线程数量=0
- allowCoreThreadTimeout:允许核心线程超时
-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任务拒绝处理器
-
- 两种情况会拒绝处理任务:
-
- 当线程数已经达到maxPoolSize,切队列已满,会拒绝新任务
- 当线程池被调用shutdown()后,会等待线程池里的任务执行完毕,再shutdown。如果在调用shutdown()和线程池真正shutdown之间提交任务,会拒绝新任务
- 线程池会调用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来处理这个任务。如果没有设置默认是AbortPolicy,会抛出异常
- ThreadPoolExecutor类有几个内部实现类来处理这类情况:
-
- AbortPolicy 丢弃任务,抛运行时异常
- CallerRunsPolicy 执行任务
- DiscardPolicy 忽视,什么都不会发生
- DiscardOldestPolicy 从队列中踢出最先进入队列(最后一个执行)的任务
- 实现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接口,可自定义处理器
4.多线程安全
多线程的三大特性:原子性,可见性,顺序性
原子性:这一点跟数据库事务的原子性概念差不多,即一个操作(有可能包含有多个子操作)要么全部执行(生效),要么全部都不执行(都不生效)。
可见性:当多个线程并发访问共享变量时,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修改,其它线程能够立即看到。
顺序性:程序执行的顺序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执行。
使用多线程同步(synchronized)或者加锁lock来保证原子性,可见性,顺序性
使用volatile保证可见性(不保证原子性,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