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智能 “软肋”何在?

商务智能 '软肋'何在 上周一,老板要去华盛顿向联邦政府卫生部推广我们的商务智能软件。走之前,向我征求对他演讲稿的意见。我的意见之一,是建议突出商务智能对决策的支持作用。没想到,老板摇摇头,笑着说:'联邦政府的官员对'决策支持系统'这种提法其实很不'感冒',他们认为,即使商务智能软件能提供很好的数据分析和展示,决策的制定,最终还是个政治过程'。 老板姓张,名小彦,在美国取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后,赤手空拳在软件界打下一片天下。他的学识、素养以及多年和美国各级政府沟通周旋的经验,一向令我敬重、佩服。 小彦接着解释说,联邦官员虽然认为决策过程是个政治过程,但也希望看到数据。特别是奥巴马上台后,以建立开放型的政府(Open Government)为目标,在信息领域连出重拳,要求各级政府公开原始数据、提交实时报告(real time report)。这对商务智能的应用无疑是推波助澜,行业内也因此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东风'。 说到这里,时间到了,小彦立即搭乘'东风'匆匆赶赴华盛顿了。未尽的话头,却引起了我的思考。 美国联邦政府官员对商务智能的态度,其实很典型:他们需要数据、甚至重视数据,但对数据分析在决策中的最终作用却不置可否。这种态度,不偏不倚,正好击中了当前商务智能系统的'软肋'。 '软肋'何在? 业内有一句经典广告词是这么说的:The Business Intelligence solution can help your organization by getting the right information to the right people in the right time。毫无疑问,信息能及时到达该到的地方,对决策当然会有帮助。但信息到达之后,是如何使用的、如何帮助决策的?如何衡量其对决策支持作用的大小多少?面对这些问题,商务智能戛然止步,一个也回答不了。 其实,不仅商务智能回答不了,工业界对这些问题也没有一致的看法,甚至学界也很'头痛'。 '头痛'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决策过程不仅是复杂的科学,还是微妙的艺术。最近,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亚当*加林斯基(Adam Galinsky)公布了一项研究发现:一个公司,如果真的想避免错误的决策,就要把'决策权'转交给真正的'外人'。言下之意,决策,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人会把各种经验、偏见、感情、关系和利益带到决策当中。所以,再多再好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也作用有限、保证不了好的决策。 这听着耳熟,不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吗?观点并不新鲜,但指出了一个事实:在复杂的决策过程中,关键是决策者如何使用数据,而不是数据本身。数据,唯有在真正使用中才能产生价值。现阶段的商务智能,提供高智能的分析,但却不问结果,没有形成一个闭环。加林斯基教授的结论其实暗示了商务智能的下一个发展方向:要确保数据分析和智能预测的结果被正确使用。 具体说,下一代商务智能软件,将着眼于'决策效果'。就是要从组织化的角度,通过商务智能软件建立一些规范和程序,提高用户正确解释、使用数据分析和智能预测的概率,防止甚至纠正用户可能带进决策过程的个人偏见,从而避免用户做出明显置'数据'和'事实'而不顾的盲目决策,同时引导用户采取合适的行动。这个过程,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沟通学,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商务智能软件的下一个浪潮,应该是拥抱'决策分析'的时代。 周四,小彦回来了。他告诉我,这一仗打得漂亮,我们的产品已经抓住了卫生部官员的'眼球'。我听了,感到高兴。心里面却突然一动:谁都需要数据,谁都喜欢分析。但如何使用、效果如何,却并不想让别人知道。下一代商务智能产品如果能评估、监控客户使用数据的效果,联邦政府的这帮官老爷,他们会真的喜欢吗? 更多信息请查看 http://www.co-insight.com/software.htm
posted @ 2010-07-25 15:41  聚冠因尚coinsight  阅读(162)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