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n12-

存储管理

这节课请假了,自己自学一下。

存储方式有三种:本地存储,外部存储,网络存储。

工作原理上硬盘可以分为两类: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

插拔方式上可以分为:热插拔和非热插拔。

具体区分:

 一、容量

  固态硬盘存储容量较小,机械硬盘存储容量较大。

  固态硬盘的原理:半导体存储;数据直接存在闪存颗粒中,并且由主控单元记录数据存储位置和数据操作,每一个闪存颗粒的存储容量是有限的;

 

 

  机械硬盘的原理:电磁存储;机械硬盘在盘面上写数据、磁盘转动,机械臂移动,也是比较原始的数据读写方式,就像近现代的留声机发声原理一样。

 

硬盘接口:

从整体上,硬盘接口类型可分为IDE、SATA、SCSI 、SAS和光纤通道五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有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是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还正处于市场普及阶段,在家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前景。下面详细介绍。
硬盘接口类型图解:
  一、IDE接口的硬盘
  其英文名称: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常见的2.5英寸IDE硬盘接口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其特点为:价格低廉,兼容性强,性价比高,数据传输慢,不支持热插拔等等。具体展示如下图所示。



  二、SCSI接口类型
  其英文名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其特点为:传输速率高、读写性能好、可连接多个设备、可支持热插拔,但是价格相对来说比较贵。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SATA接口类型
  其英文名称为: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具体如下图所示。



  四、SAS接口类型
  其英文名称为:Serial Attached SCSI。其可以向下兼容SATA。具体来说,二者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物理层和协议层的兼容。在物理层,SAS接口和SATA接口完全兼容,SATA硬盘可以直接使用在SAS的环境中,从接口标准上而言,SATA是SAS的一个子标准,因此SAS控制器可以直接操控SATA硬盘,但是SAS却不能直接使用在SATA的环境中,因为SATA控制器并不能对SAS硬盘进行控制;在协议层,SAS由3种类型协议组成,根据连接的不同设备使用相应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串行SCSI协议(SSP)用于传输SCSI命令;SCSI管理协议(SMP)用于对连接设备的维护和管理;SATA通道协议(STP)用于SAS和SATA之间数据的传输。因此在这3种协议的配合下,SAS可以和SATA以及部分SCSI设备无缝结合。其传输速率比SATA要快很多。具体如下展示。



  五、光纤通道
  其为英文字母Fibre Channel的缩写。其最初设计也不是为了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具体展示如下图。

 硬盘分区:

 从MBR转换到GPT或者从GPT 转成MBR会照成数据全部丢失

 

 基本分区:

基本分区与逻辑卷相比存在劣势:主要是基本分区后期发现空间不足无法扩容。

基本分区包括(MBR与GPT)两种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添加一个新硬盘:使用lsblk

 

MBR分区:

采用MBR分区表形式创建分区,可以使用fdisk命令,添加-l参数可以查看系统挂硬盘个数

fdisk -l/dev/sda

查找sdb分区,由于未创建所以系统显示没有 

采用MBR分区表使用fdisk命令对sdb硬盘进行分区

由于采用MBR分区表系统,所以可以创建主分区和创建扩展分区可以使用P参数来选择主分区,系统一般默认主分区.输入P之后按回车,可以查看硬盘分区状态。

 输入n再次创建分区,目前有两个free,建议最多创建两个。

 

参数e

 参数:w保存

 GPT分区:

与创建过程MBR分区没有多大差别。

使用gidsk 对GPT进行分区

 具体参数功能:

 输入P参数查看分区,输入W保存。系统会提升即将写入GPT数据,这将覆盖已经存在的分区,使用y就可以继续。

 

如果为真实存在,硬盘执行partprobe命令,此时使用lsblk命令查看新分区信息

 创建文件系统:

创建分区后并不能立即存放数据,需要对分区进行格式化。格式化是组织文件系统的方式,常用的文件存放系统有EXT和XFS。在终端输入mkfs后连续按Tab两次可以查看所有文件类型。

 使用EXT4文件格式化分区:

 使用XFS查看

 挂载

格式化后需要挂载分区,首先需要两个分区作为挂载点,然后使用mount 命令临把sda1与sda2分区分别挂载到data1与date2上面。现在两个目录不是普通目录,而是作为设备挂载点,用户需要往设备中存放数据,需要借助挂载点。

使用df -h查看文件系统挂载点:

 挂载完成后需要在这两个目录下创建两个空目录dir1,dir2,使用ll命令查看date1与date2

 使用mount只是临时挂载,系统重启后失效。需要再次挂载。用户可以是/etc/fstab配置文件。使其永久有效。

因为我是在虚拟机里面进行的,不好复制UUID具体可以参考下面图片

 

 总结:

自己看书一起敲代码学习效果非常好。

posted on 2023-11-14 21:22  pwdsector  阅读(91)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