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rib]/a11y/accessibility-menu.js
Fork me on GitHub

每月学习数理统计--《统计学习方法—李航》(2): 感知器

 

1. 感知器的介绍

2.感知器的算法

3.感知器的更新规则

4.感知器的收敛性

5.感知器的局限性

6.参考文献

 

1. 感知器的介绍

感知器学习算法(PLA:Perception Learning Algorithm)是1957年提出的算法,比svm要早,实际上他是一种二分类问题的超平面(超平面是比实际维数低一维的集合,可以理解为这个集合的正交补空间的维数为1),一旦我们找到了这个超平面,我们就可以用来执行二分类问题。给出增强向量 ,感知器就可以使用假设函数去分类数据点

                                                   

其中, 

                                                       

2. 感知器的算法

 从上式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需要的就是找到一个,找到了一个,就是找到了一个超平面,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唯一的参数。因此,我们只需要找到这样的超平面就可以了。算法描述如下所示[2]

1.随机定义一个超平面,用来分类数据

2.找出其中错误的一个例子,通过改变来重新更新超平面

3.用新的超平面来分类数据

4.重复步骤2 3 直到没有错误的例子出现

 

复制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def perceptron_learning_algorithm(X, y):
    w = np.random.rand(3)    #随机生成一个超平面
    misclassified_examples = predict(hypothesis, X, y, w)#找出其中判别错误的例子
    while misclassified_examples.any():#直到错误的例子为0,停止
         x, expected_y = pick_one_from(misclassified_examples, X, y)#从错误的例子中随机选取一个例子
         w = w + x * expected_y #更新超平面
         misclassified_examples = predict(hypothesis, X, y, w)#重新找出错误的例子
         return  w
复制代码

3. 感知器的更新规则

    在更新超平面中,,我们随机选择一个错误分类,让感知器去感知他,我们可以使用的点积去判断其分类是否错误。因为在 中,若果预测结果为1,那么二者夹角小于90度,我们就要增大它,如果预测结果为-1,那么二者夹角大于90度,我们就要缩小它。通过这样的操作,我们最终可以让所有的x与w垂直。如下图所示: 

                                                                       

 

 如果两个向量的夹角小于90度,那么我们就要加大它,两个向量大于90度,那么我们就要减小它。即使用, 来增加角度与减小角度。如下两图所示:

 

                                                 

                                                        相加运算产生了一个小的夹角

 

                                                     

                    相减运算产生了一个大的夹角

 

 我们便可以通过这个算法,不断调整w,使得我们找到我们的w

def update_rule(expected_y, w, x):
    if expected_y == 1:
        w = w + x 
    else:
        w = w - x
    return w   

      还要注意到有时我们碰到特殊的x,当⽤修改规则调整w时会使以前正确的分类变成错误的。所以,假设函数会在调整之后变得更糟!⼀个解决办法仅在发现修改w之后让错误分类的例⼦减少时才使⽤。这样修改之后的PLA就是⼴为⼈知的⼝袋算法

  同时,改变超平面参数的也可以使用梯度下降法等方法,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以后会详细讲到。

4. 感知器的收敛性

  这里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强调我们修改规则能够让错误点消失,但是我们能确定这个目的而不会出现某个数据集出现发散的情况吗?数学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感知器收敛理论,由Novikoff 在1963年提出,由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搜索看一下。

5. 感知器的局限性

  我们知道,PLA使用的是随机权重与随机错误用例,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低效率,同时即使我们最后找到了一个平面,这个平面的确可以让两类分离,但是我们想要的是方差最小,即点到平面的距离能够最小,才能称作一个非常好的分类器。一个好的分类器应该具有很好的泛化性能,因此如何让我们的分类器能够具有很好的泛化性能,这边是SVM需要做的事情。

6. 参考文献

 [1] Toby Segaram <<集体智慧编程>>

 [2] Alexander Kowalczyk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uccinctly>>

 [3] 张重生 << 大数据分析>>

 

posted @   顾鹏pen  阅读(52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编辑推荐:
· 深入理解 Mybatis 分库分表执行原理
· 如何打造一个高并发系统?
· .NET Core GC压缩(compact_phase)底层原理浅谈
· 现代计算机视觉入门之:什么是图片特征编码
· .NET 9 new features-C#13新的锁类型和语义
阅读排行:
· Spring AI + Ollama 实现 deepseek-r1 的API服务和调用
· 《HelloGitHub》第 106 期
· 数据库服务器 SQL Server 版本升级公告
· 深入理解Mybatis分库分表执行原理
· 使用 Dify + LLM 构建精确任务处理应用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微信分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