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希望能够去大城市,不管是什么杨的工作,如果能够在大城市待下来就是第一选择,反正稳定以后可以慢慢地调整工作。在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是这种状态。为了能够留在苏州,交了4500元的跨行业费用;为了能够留在苏州,首先选择在吴江台资企业工作,然后在半年以后回到苏州。看看这种方式蛮简单的。但是想想当初的心理状态,其实也没有什么底,而且也付出了一定的时间与金钱的代价。
我的老家在常州,离开苏州上海不过两小时的车程,但是地域的区别仍然很大,至少当初我的概念里面是这样的。正好这段时间在芬兰做项目,我研究了一下欧洲人对于地域的观念,看起来他们对于大城市存在偏见,而对于地域的流动反而接受度很高。很多人对于赫尔辛基没有什么好感,在报纸上也常常看到对于大城市治安的担忧。可能因为在芬兰工业相对集中在几个城市,很多人都习惯了经常举家搬迁,从一个城市搬到另外一城市。但是因为国家比较小,再怎么搬来搬去,也只不过是在汽车两三小时的时辰内。但是至少从他们的心态上来看,这种搬迁并不是什么大事,不过,这也可能是因为在西欧国家,城市之间的差别不会那么大。
在中国的情形比较复杂,东西部城市差异比较大,经济发展差异也比较大。但是就职业发展来说,与其全部涌到大城市去碰运气,不妨能够曲线救国。今年,无论是在长三角地区,还是珠三角地区,很多企业冻结了招聘,这些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影响最大。就算企业想要招人,也是千挑万选。在我目前的一些项目来说,很多都是欧洲企业在武汉、合肥、重庆、成都这些省会城市周边的小地区,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如何能够在这些地区找到并留住好的人才。
正因为很难找到有经验的高级管理者,因此,我们这些顾问必然将承担起临时的管理层的责任,利用有限的时间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然后本地化。其实,在这些小城市进行职业的起步是现在不错的一个选择,因为目前这些跨国的中小企业在中国的第一步往往是在中西部城市,它们的战略目标就是选择低成本的制造基地,但是将销售、sourcing、platform管理这些职责放在大城市。我所说的职业发展起步,对于学生朋友来说更有指导意义。我们不妨利用这些机会能够在这些中小企业中获得培训、资历、经验以及资本,在条件成熟的机会下,申请能够进行内部的轮换前往大城市进行职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并不是劝大家一定要这样去做,无非是提供一个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另外一个选择。与其在大城市整天耗着找工作,或者找到一个不称心的工作耗着,我的建议是不妨都看看其他一些中西部城市,尤其是武汉、郑州、合肥、成都、西安。如果我们把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广州、深圳、东莞、大连这些城市看成是第一职业地区链的话,我把西安、郑州、合肥、武汉、成都看成是第二职业地区链。还有就是附属于这些第二职业地区链的小城市,比如许昌、六安、黄石、孝感、德阳,这些城市都是我近年来欧洲项目所中意的地区,它们的成本优势已经展露了头角,而目前的问题就是人才储备,以及留住人才。为了能够做到以上两点,很多外资企业都发展了比较完备的培训以及职业发展方案。
在十五年前,东莞苏州宁波还处于工业发展的初期,当初的一批人现在基本上都是那些城市企业内的翘楚了,如果我们将眼光放长一些,可能也能在经济形式趋缓的这段时间内抓住这个机会,而获得职业的长足发展。
吴骥扬
MBA; PMP; Certified Behavioural & Career Consultant
Access-China Consulting Co., Ltd
www.access-china.com.cn
Explore Talents, Explore Excel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