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变量和类方法、代码块、单例设计模式、final关键字、抽象类、接口、内部类

类变量和类方法

类变量-提出问题

说:有一群小孩在玩堆雪人,不时有新的小孩加入,请问如何知道现在共有多少人在玩?,编写程序解决。
传统的方法来解决
思路

  1. 在main方法中定义一个变量 count
  2. 当一个小孩加入游戏后 count+ +,最后个count 就记录有多少小孩玩游戏

小孩是一个类,有名字属性,“加入”方法。创建多个小孩对象,每执行一次“加入”方法count++.

问题分析:

  1. count 是一个独立于对象,很尴尬
  2. 以后我们访问 count 很麻烦,没有使用到OOP
  3. 因此,我们引出 类变量/静态变量
public class ChildG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hild child1 = new Child("蜘蛛精");
        child1.join();
        child1.count++;
        Child child2 = new Child("白骨精");
        child2.join();
        child2.count++;
        Child child3 = new Child("金角大王");
        child3.join();
        child3.count++;
        System.out.println("共有" + Child.count + "个小孩加入了游戏");
    }
}

class Child {
    public static int count = 0;//声明类变量,是静态的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void join(){
        System.out.println(name + "加入了游戏...");
    }

    public Child(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类变量就是这个类下所有对象共享的一个变量。

类变量在类加载的时候就已经初始化了,所以可以不用通过实例对象来调用,可以直接通过类名调用
类变量的生命周期是随类的加载开始,随着类的消亡而销毁。

类方法

通过例子来解释
学生交学费,算出所有学生一共交了多少学费。

public class StaticMetho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 stu1 = new Stu("张三");
        stu1.payFee(100);
        Stu stu2 = new Stu("李四");
        stu1.payFee(200);
        System.out.println("一共交了" + Stu.fee + "学费");
    }
}
class Stu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atic int fee = 0;
    public Stu(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payFee(int fee){//静态方法不能用this.fee+=fee,因为this指当前对象,而静态方法在对象创建之前就初始化了
        Stu.fee += fee;
    }
}

类方法使用场景

当方法中不涉及到任何和对象相关的成员,则可以将方法设计成静态方法,提高开发效率
比如: 工具类中的方法 utilsMath类、Arrays类、Collections 集合类看下源码
小结
在程序员实际开发,往往会将一些通用的方法,设计成静态方法,这样我们不需要创建对象就可以使用了,比如打印一维数组,冒泡排序,完成某个计算任务 等..[举例说明...]
一般当作工具来使用

类方法注意事项和细节讨论

  1. 类方法中无this的参数
    类方法和普通方法都是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将结构信息存储在方法区
    普通方法中隐含着this的参数

  2. 类方法可以通过类名调用,也可以通过对象名调用

  3. 普通方法和对象有关,需要通过对象名调用,比如对象名.方法名(参数),不能通过类名调用。

  4. 类方法中不允许使用和对象有关的关键字,比如this和super。普通方法(成员方法)可以

  5. 类方法(静态方法)中 只能访问 静态变量或静态方法

  6. 普通成员方法,既可以访问 普通变量(方法),也可以访问静态变量(方法)

小结:静态方法,只能访问静态的成员,非静态的方法,可以访问静态成员和非静态成员
(必须遵守访问权限)

理解mian方法语法

解释main方法的形式: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1. main方法时虚拟机调用
  2. java虚拟机需要调用类的main0方法,所以该方法的访问权限必须是public
  3. java虚拟机在执行main()方法时不必创建对象,所以该方法必须是static
  4. 该方法接收String类型的数组参数,该数组中保存执行java命令时传递给所运行的类的参数,案例演示,接收参数.
  5. java 执行的程序 参数1 参数2 参数3[举例说明:]

代码块

基本介绍

代码化块又称为初始化块,属于类中的成员[即 是类的一部分],类似于方法,将逻辑语句封装在方法体中,通过{}包围起来。
但和方法不同,没有方法名没有返回,没有参数,只有方法体,而且不用通过对象或类显式调用,而是加载类时或创建对象时隐式调用。

基本语法

[修饰符]{
    \\代码
};

注意:
1)修饰符 可选,要写的话,也只能写 static
2)代码块分为两类,使用static 修饰的叫静态代码块,没有static修饰的,叫普通代码块.
3) 逻辑语句可以为任何逻辑语句 (输入、输出、方法调用、循环、判断等)
4); 号可以写上,也可以省略

代码块的好处

1)相当于另外一种形式的构造器(对构造器的补充机制),可以做初始化的操作
2)场景: 如果多个构造器中都有重复的语句,可以抽取到初始化块中,提高代码的重用性

public class CodeBlock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ovie movie = new Movie("功夫熊猫");
    }

}

class Movi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double price;
    private String director;

    //三个构造器->重载
    //(1) 下面的三个构造器都有相同的语句
    //(2) 这样代码看起来比较冗余
    //(3) 这时我们可以把相同的语句,放入到一个代码块中,即可
    //(4) 这样当我们不管调用哪个构造器,创建对象,都会先调用代码块的内容
    //(5) 代码块调用的顺序优先于构造器
    {
        System.out.println("电影屏幕打开...");
        System.out.println("广告开始...");
        System.out.println("电影正式开始...");
    }
    public Movie(String name) {
//        System.out.println("电影屏幕打开...");
//        System.out.println("广告开始...");
//        System.out.println("电影正式开始...");
        System.out.println("Movie(String name)被调用。。。");
        this.name = name;
    }

    public Movie(String name, double price) {
//        System.out.println("电影屏幕打开...");
//        System.out.println("广告开始...");
//        System.out.println("电影正式开始...");
        this.name = name;
        this.price = price;
    }

    public Movie(String name, double price, String director) {
//        System.out.println("电影屏幕打开...");
//        System.out.println("广告开始...");
//        System.out.println("电影正式开始...");
        this.name = name;
        this.price = price;
        this.director = director;
    }
}

代码块使用注意事项和细节讨论

  1. static代码块也叫静态代码块,作用就是对类进行初始化,而且它随着类的加载而执行,并且只会执行一次。如果是普通代码块, 每创建一个对象,就执行。
  2. 类什么时候被加载
    1)创建对象实例时(new)
    2)创建子类对象实例,父类也会被加载
    3)使用类的静态成员时(静态属性,静态方法)
  3. 普通的代码块,在创建对象实例时,会被隐式的调用。
    被创建一次,就会调用一次。
    如果只是使用类的静态成员时,普通代码块并不会执行
  4. 创建一个对象时,在一个类 调用顺序是:(重点,难点)
    1)调用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属性初始化(注意: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属性初始化调用的优先级一样,如果有多个静态代码块和多个静态变量初始化,则按他们定义的顺序调用)
    2)调用普通代码块和普通属性的初始化(注意:普通代码块和普通属性初始化调用的优先级一样,如果有多个普通代码块和多个普通属性初始化,则按定义顺序调用)
    3)调用构造方法
public class CodeBlockDetail0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 = new A();
    }
}

class A{
    //静态属性的初始化
    public static int n1 = getN1();

    private int n2 = getN2();//普通属性的初始化

    { //普通代码块
        System.out.println("A 的普通代码块01");
    }

    //静态代码块
    static{
        System.out.println("静态代码块被调用...");
    }

    public static int getN1(){//静态方法
        System.out.println("getN1()被调用...");
        return 100;
    }

    public int getN2(){//普通方法/非静态方法
        System.out.println("getN2()被调用...");
        return 200;
    }

    public A (){
        System.out.println("A 的无参构造器被调用...");
    }
}

  1. 构造方法(构造器)的最前面其实隐含了 super()和 调用普通代码块,静态相关的代码块,属性初始化,在类加载时,就执行完毕因此是优先于 构造器和普通代码块执行的
public class CodeBlockDetail0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BBB();
    }
}

class AAA{
    public AAA(){
        //super();
        System.out.println("AAA() 的无参构造器被调用...");
    }
}

class BBB extends AAA{
    {
        System.out.println("BBB的普通代码块...");
    }
    public BBB(){
        //(1)super();
        //(2)调用本类的普通代码块
        System.out.println("BBB() 的无参构造器被调用...");
    }
}


6. 我们看一下创建一个子类时(继承关系),他们的静态代码块,静态属性初始化普通代码块,普通属性初始化,构造方法的调用顺序如下:

  1. 父类的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属性(优先级一样,按定义顺序执行)
  2. 子类的静态代码块和静态属性(优先级一样,按定义顺序执行)
  3. 父类的普通代码块和普通属性初始化(优先级一样,按定义顺序执行)
  4. 父类的构造方法
  5. 子类的普通代码块和普通属性初始化(优先级一样,按定义顺序执行)
  6. 子类的构造方法

静态代码块只能直接调用静态成员(静态属性和静态方法),普通代码块可以调用任意成员。

练习


单例设计模式

什么是设计模式

  1. 静态方法和属性的经典使用
  2. 设计模式是在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和理论化之后优选的代码结构、编程风格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设计模式就像是经典的棋谱,不同的棋局,我们用不同的棋谱,免去我们自己再思考和摸索

什么是单例模式

单例(单个实例)
1) 所谓类的单例设计模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保证在整个的软件系统中,对某个类只能存在一个对象实例,并且该类只提供一个取得其对象实例的方法
2) 单例模式有两种方式:1)饿汉式 2)懒汉式

单例模式应用实例

饿汉式步骤如下

  1. 构造器私有化(防止直接new)
  2. 类的内部创建对象
  3. 向外暴露一个静态的公共方法 getInstance
  4.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SingleTon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irlFriend instance = GirlFriend.get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
    }
}

//有一个类,GirlFriend
//只能有一个女朋友
class GirlFrien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atic GirlFriend gf = new GirlFriend("小王");

    //如何保障我们只能创建一个 GirTFriend 对象
    //步骤[单例模式-饿汉式]
    //1. 将构造器私有化
    //2. 在类的内部直接创建(该对象是static)
    //3. 提供一个公共的static方法,返回 gf对象
    private GirlFriend(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atic GirlFriend getInstance(){
        return gf;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GirlFriend{" +
                "name='" + name + '\'' +
                '}';
    }
}
/**
 * 演示懒汉式的单例模式
 */
public class SingleTon0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Cat.n1);
    }
}

//希望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只能创建一个Cat对象
//使用单例模式

class Cat{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atic int n1 = 999;
    private static Cat cat;
    //步骤
    //1.仍然构造器私有化
    //2.定义一个static静态属性对象
    //3.定义一个public的static方法,可以返回一个Cat对象
    //4.懒汉式,只有当用户使用getInstance时,才返回cat对象
    private Cat(String name){
        System.out.println("构造器被调用...");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atic Cat getInstance(){
        if (cat == null){
            cat = new Cat("喵喵");
        }
        return cat;
    }
}

饿汉式VS懒汉式

  1.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创建对象的时机不同:饿汉式是在类加载就创建了对象实例而懒汉式是在使用时才创建。
  2. 饿汉式不存在线程安全问题,懒汉式存在线程安全问题
  3. 饿汉式存在浪费资源的可能。因为如果程序员一个对象实例都没有使用,那么饿汉式创建的对象就浪费了,懒汉式是使用时才创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4. 在我们javaSE标准类中,java.lang.Runtime就是经典的单例模式

final关键字

基本介绍

  1. 当不希望类被继承时,可以用final修饰
  2. 当不希望父类的某个方法被子类重写/覆盖时,可以用final修饰
  3. 当不希望类的某个属性的值被修改时,可以用final修饰
  4. 当不希望某个局部变量被修改时,可以用final修饰

final使用细节

  1. final修饰的属性又叫常量,一般 用 XX_XX_XX 来命名
  2. final修饰的属性在定义时,必须赋初值,并且以后不能再修改,赋值可以在如下位置之一:(1)定义时: 如 public final double TAX RATE=0.08;(2)在构造器中;(3)在代码块中
  3. 如果final修饰的属性是静态的,则初始化的位置只能是(1)定义时(2)在静态代码块;不能在构造器中赋值
  4. final类不能继承,但是可以实例化对象
  5. 如果类不是final类,但是含有final方法,则该方法虽然不能重写,但是可以被继承。
  6. 般来说,如果一个类已经是final类了,就没有必要再将方法修饰成final方法
  7. final不能修饰构造方法(即构造器)
  8. final 和 static 往往搭配使用,效率更高,不会导致类加载.底层编译器做了优化处理。
  9. 包装类(Integer,Double,Float,Boolean等都是final),String也是final类

抽象类

有一个Animal类,里面有eat()方法,但是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实现eat(),可以把eat()方法声明为抽象类,不用写方法体,让子类去实现。这时,Animal类就变成了抽象类。

抽象类的介绍

  1. 用abstract 关键字来修饰一个类时,这个类就叫抽象类
    访问修饰符 abstract 类名{
    }
  2. 用abstract 关键字来修饰一个方法时,这个方法就是抽象方法
    访问修饰符 abstract 返回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没有方法体
  3. 抽象类的价值更多作用是在于设计,是设计者设计好后,让子类继承并实现抽象类()
  4. 抽象类,是考官比较爱问的知识点,在框架和设计模式使用较多

抽象类使用细节

  1. 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
  2. 抽象类不一定要包含abstract方法。也就是说,抽象类可以没有abstract方法
  3. 一旦类包含了abstract方法,则这个类必须声明为abstract
  4. abstract 只能修饰类和方法,不能修饰属性和其它的
  5. 抽象类可以有任意成员[因为抽象类还是类],比如: 非抽象方法、构造器、静态属性等等
  6. 抽象方法不能有主体,即不能实现
  7. 如果一个类继承了抽象类,则它必须实现抽象类的所有抽象方法,除非它自己也声明abstract类。
  8. 抽象方法不能使用private、final 和 static来修饰,因为这些关键字都是和重写相违背的

抽象类最佳实践-模板设计模式

需求

  1. 有多个类,完成不同的任务iob
  2. 要求能够统计得到各自完成任务的时间
  3. 请编程实现
public class AA {

    //计算任务
    //1+ ... + 700000
    public void job(){

        //得到开始时间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ng num = 0;
        for (int i = 0; i <=700000 ; i++) {
            num += i;
        }
        //得到结束时间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执行时间:" + (end-start));
    }
}

public class BB {
    //计算任务
    //1+ ... + 800000
    public void job(){

        //得到开始时间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ong num = 0;
        for (int i = 0; i <=800000 ; i++) {
            num += i;
        }
        //得到结束时间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执行时间:" + (end-start));
    }
}

public class TestTemplat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A aa = new AA();
        aa.job();
        BB bb = new BB();
        bb.job();
    }
}


可以看到代码重复度高
改进一

public class AA {

    public void calculateTime(){
        //得到开始时间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job();
        //得到结束时间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执行时间:" + (end-start));
    }
    //计算任务
    //1+ ... + 10000
    public void job(){
        long num = 0;
        for (int i = 0; i <=700000 ; i++) {
            num += i;
        }
    }
}

把计算时间和job分开,代码更容易分辨,另一个类同理。考虑到可能不止两个类,甚至更多,计算时间这一段代码冗余了。我们可以把这些类共有的“计算时间”的方法放到抽象类里面,然后把各自的job()方法写成抽象方法放进抽象类里。

  • 最佳实践

设计一个抽象类(Template),能完成如下功能:

  1. 编写方法calculateTime(,可以计算某段代码的耗时时间
  2. 编写抽象方法job()
  3. 编写一个子类Sub,继承抽象类Template,并实现job方法。
  4. 编写一个测试类TestTemplate,看看是否好用。
abstract public class Template {
    public abstract void job();

    public void calculateTime(){
        //得到开始时间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job();//动态绑定机制
        //得到结束时间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执行时间:" + (end-start));
    }
}
public class AA extends Template{

    public void job(){
        long num = 0;
        for (int i = 0; i <=700000 ; i++) {
            num += i;
        }
    }
}

接口

基本介绍

接口就是给出一些没有实现的方法,封装到一起,到某个类要使用的时候,在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些方法写出来。语法:
interface 接口名{
//属性
//方法(1.抽象方法 2 默认实现方法 3静态方法)
}

class 类名 implements 接口{
自己属性;
自己方法;
必须实现的接口的抽象方法
}

接口注意事项

  1. 接口不能被实例化
  2. 接口中所有的方法是 public方法,接口中抽象方法,可以不用abstract 修饰
  3. 一个普通类实现接口,就必须将该接口的所有方法都实现
  4. 抽象类实现接口,可以不用实现接口的方法
  5. 一个类同时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6. 接口中的属性,只能是final的,而且是 public static final 修饰符。比如
    int a=1; 实际上是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1; (必须初始化)
  7. 接口中属性的访问形式: 接口名.属性名
  8. 接口的修饰符 只能是 public 和默认,这点和类的修饰符是一样的。

接口VS继承

当子类继承了父类,就自动的拥有父类的功能
如果子类需要扩展功能,可以通过实现接口的方式扩展
可以理解 实现接口 是 对java 单继承机制的一种补充。

  • 接口和继承解决的问题不同

继承的价值主要在于:解决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接口的价值主要在于:设计,设计好各种规范(方法),让其它类去实现这些方法

  • 接口比继承更加灵活

接口比继承更加灵活,继承是满足 is - a的关系,而接口只需满足 like - a的关系

  • 接口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代码解耦

接口多态特性

  1. 多态参数
  2. 多态数组
  3. 接口存在多态传递现象

练习


x会报错,摸棱两可,要么A.x,要么super.x

内部类

基本介绍

一个类的内部又完整的嵌套了另一个类结构。被嵌套的类称为内部类(inner class)嵌套其他类的类称为外部类(outer class)是我们类的第五大成员[思考:类的五大成员是哪些?[属性、方法、构造器、代码块、内部类]] ,内部类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直接访问私有属性,并且可以体现类与类之间的包含关系

基本语法

public class InnerClass01 { //其他类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class Outer{    //外部类
    private int n = 10;

    public void test(){
        System.out.println("test");
    }

    {   //代码块
        System.out.println("代码块...");
    }

    public Outer(int n){
        this.n = n;
    }

    class Inner{    //内部类

    }
}

内部类的分类

定义在外部类局部位置上 (比如方法内):

  1. 局部内部类(有名)
  2. 匿名内部类(没有类名,重点)

定义在外部类的成员位置上:

  1. 成员内部类(没用static修饰)
  2. 静态内部类(使用static修饰)

局部内部类

说明:局部内部类是定义在外部类的局部位置,比如方法中,并且有类名

  1. 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包含私有的
  2. 不能添加访问修饰符,因为它的地位就是一一个局部变量。局部变量是不能使用修饰符的。但是可以使用final 修饰,因为局部变量也可以使用final
  3. 作用域 : 仅仅在定义它的方法或代码块中。
  4. 局部内部类---访问---->外部类的成员[访问方式: 直接访问]
  5. 外部类---访问---->局部内部类的成员访问方式:创建对象,再访问(注意: 必须在作用域内)
  6. 外部其他类---不能访问----->局部内部类( 因为 局部内部类地位是一个局部变量)
  7. 如果外部类和局部内部类的成员重名时,默认遵循就近原则,如果想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则可以使用(外部类名.this.成员)去访问
/**
 * 演示局部内部类的使用
 */
public class LocalInner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01 outer01 = new Outer01();
        outer01.m1();
        System.out.println("Outer01.this hashcode= "+ outer01);
    }

}

class Outer01{
    private int n1 = 10;

    private void f1(){
        System.out.println("Outer f1()");
    }
    public void m1(){
        class Inner01{
            //7. 如果外部类和局部内部类的成员重名时,默认遵循就近原则,如果想访问外部类的成员,
            // 使用(外部类名.this.成员)去访问
            // Outer01.this 本质就是外部类的对象,即哪个对象调用了m1,Outer.this就是哪个对象
            private int n1 = 100;
            public void m2(){
                System.out.println("n1= "+ n1 + "外部类的n1= "+ Outer01.this.n1);
                //如果把Outer01去掉只留this,则this是对象Inner01而不是Outer01
                System.out.println("Outer01.this hashcode= "+ Outer01.this);
                f1();
            }
        }
        Inner01 inner01 = new Inner01();
        inner01.m2();
    }
}

匿名内部类(重要!!)

(1)本质是类
(2)内部类
(3)该类没有名字
(4)同时还是一个对象
匿名内部类是定义在外部类的局部位置,比如方法中,且没有类名
语法

new 类或接口(参数列表){
    类体
}
/**
 * 演示匿名内部类的使用
 */
public class AnanymousInner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04 outer04 = new Outer04();
        outer04.method();
    }
}

class Outer04{
    private int n1 = 10;

    public void method(){
        //基于接口的匿名内部类
        //1. 需求:想使用IA接口,并创建对象
        //2. 传统方式:是一个类,实现该接口,并创建对象
        //3. 需求是Tiger/Dog类只是使用一次,后面再不使用
        //4. 可以使用匿名内部类来简化开发
        IA tiger = new Tiger();
        tiger.cry();
    }
}
interface IA{
    public void cry();
}
class Tiger implements IA{
    @Override
    public void cry() {
        System.out.println("老虎叫唤...");
    }
}
class Dog implements IA{
    @Override
    public void cry() {
        System.out.println("小狗叫唤...");
    }
}
class Outer04{
    private int n1 = 10;

    public void method(){
        //基于接口的匿名内部类
        //1. 需求:想使用IA接口,并创建对象
        //2. 传统方式:是一个类,实现该接口,并创建对象
        //3. 需求是Tiger/Dog类只是使用一次,后面再不使用
        //4. 可以使用匿名内部类来简化开发
        //5. tiger的编译类型? IA
        //6. tiger的运行类型?就是匿名内部类 Outer04$1
        //7. jdk底层在创建匿名内部类Outer04$1时,立马创建了Outer04$1实例,并且把地址返回给tiger
        //8. 匿名内部类使用一次后就不能再使用
        /*
            我们看底层 会分配 类名 Outer04$1
            class Outer04$1 implements IA{
                @Override
                public void cry(){
                    System.out.println("老虎叫唤...");
                }
            }
         */
        IA tiger = new IA() {
            public void cry() {
                System.out.println("老虎叫唤...");
            }
        };
        tiger.cry();
    }
}

匿名内部类的使用

  1. 匿名内部类的语法比较奇特,请大家注意,因为匿名内部类既是一个类的定义同时它本身也是一个对象,因此从语法上看,它既有定义类的特征,也有创建对象的特征,对前面代码分析可以看出这个特点,因此可以调用匿名内部类方法。
  2. 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包含私有的
  3. 不能添加访问修饰符,因为它的地位就是一个局部变量。
  4. 作用域: 仅仅在定义它的方法或代码块中
  5. 匿名内部类---访问---->外部类成员[访问方式: 直接访问]
  6. 外部其他类---不能访问>匿名内部类( 因为 匿名内部类地位是一个局部变量)
  7. 如果外部类和内部类的成员重名时,内部类访问的话,默认遵循就近原则,如果想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则可以使用 (外部类名.this.成员)去访问

匿名内部类的最佳实践

当做实参直接传递,简洁高效

public class InnerClassExercise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当作实参直接传递,简洁高效
        f1(new IL() {
            @Override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这是一副名画...");
            }
        });

        //传统方法:先写一个类实现IL接口,在mian方法创建该对象,再传入f1方法。
    }

    //静态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f1(IL il){
        il.show();
    }
}

//接口
interface IL{
    void show();
}

练习

  1. 有一个铃声接口Bell,里面有个ring方法
  2. 有一个手机类Cellphone,具有闹钟功能alarmclock,参数是Bell类型
  3. 测试手机类的闹钟功能,通过匿名内部类(对象)作为参数,打印: 懒猪起床了
  4. 再传入另一个匿名内部类(对象),打印:小伙伴上课了
public class InnerClassExercise0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ellphone cellphone = new Cellphone();
        //底层有
        // class InnerClassExercise02$1 implements Bell{
        //       @Override
        //       public void ring() {
        //           System.out.println("懒猪起床啦");
        //       }
        // }
        cellphone.alarmclock(new Bell() {
            @Override
            public void ring() {
                System.out.println("懒猪起床啦");
            }
        });
        cellphone.alarmclock(new Bell() {
            @Override
            public void ring() {
                System.out.println("小伙伴上课了");
            }
        });
    }
}
interface Bell{
    void ring();
}

class Cellphone {
    public void alarmclock(Bell bell){  //闹钟功能
        bell.ring();
    }
}

成员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是定义在外部类的成员位置,并且没有static修饰

  1. 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包含私有的
  2. 可以添加任意访问修饰符(public、protected 、默认、private),因为它的地位就是一个成员。
  3. 作用域和外部类的其他成员一样,为整个类体比如前面案例,在外部类的成员方法中创建成员内部类对象,再调用方法
  4. 成员内部类---访问---->外部类(比如: 属性)[访问方式:直接访问]
  5. 外部类---访间------>内部类(说明)访问方式: 创建对象,再访问
  6. 外部其他类---访问---->成员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是定义在外部类的成员位置,并且有static修饰

  1. 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静态成员,包含私有的,但不能直接访问非静态成员
  2. 可以添加任意访问修饰符(public、protected 、默认、private),因为它的地位就是一个成员
  3. 作用域 : 同其他的成员,为整个类体
  4. 静态内部类---访问---->外部类(比如: 静态属性)[访方式: 直接访问所有静态成员]
  5. 外部类---访问------>静态内部类 访问方式: 创建对象,再访问
posted @ 2024-02-25 22:55  不会des  阅读(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