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象,为什么要面向对象,怎么才能面向对象?

  一、 面向对象,这个对象到底是什么?

  这个对象不是C#中的实例,C#中我们把一个类的实例也叫做对象,这种对象严格的说应该是面向对象的编程实现(OOP)中的对象,面向对象编程,也不是面向类的实例编程。对象的定义是人们要进行研究的任何事物,从最简单的整数到复杂的飞机等均可看作对象,它不仅能表示具体的事物,还能表示抽象的规则、计划或事件。也有的定义为“一切都是对象”然而面向对象也不能简单的等价理解成面向任何事物编程,面对一切编程?开玩笑,呵呵。

  因此面向对象这个对象,指的是客体。所谓客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对象实体和主观抽象的概念。 

  二、 为什么要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是为了解决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我们再进一步思考,面向对象为什么能解决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 

  面向对象产生的历史原因有下面两点: 

  1、 计算机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然而计算机终究是个机器,他只会按照人所写的代码,一步一步的执行下去,最终得到了结果,因此无论程序多么的复杂,计算机总是能轻松应付。结构化编程,就是按照计算机的思维写出的代码,但是人看到这么复杂的逻辑,就无法维护和扩展了。

  2、 结构化设计是以功能为目标来设计构造应用系统,这种做法导致我们设计程序时,不得不将客体所构成的现实世界映射到由功能模块组成的解空间中,这种转换过程,背离了人们观察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可见结构化设计在设计系统的时候,无法解决重用、维护、扩展的问题,而且会导致逻辑过于复杂,代码晦涩难懂。于是人们就想,能不能让计算机直接模拟现实的环境,用人类解决问题的思路、习惯、步骤来设计相应的应用程序?这样的程序,人们在读它的时候,会更容易理解,也不需要再把现实世界和程序世界之间来回做转换。 

  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客体是问题域中的主角。所谓客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对象实体和主观抽象的概念,这种客体具有属性和行为,而客体是稳定的,行为是不稳定的,同时客体之间具有各种联系,因此面向客体编程,比面向行为编程,系统会更稳定。在面对频繁的需求更改时,改变的往往是行为,而客体一般不需要改变,所以我们就把行为封装起来,这样改变时候只需要改变行为即可,主架构则保持了稳定。 

  于是面向对象就产生了。 

  然而人们追求的系统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又是怎么在面向对象中体现出来的呢? 

  首先看看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 

  封装:找到变化并且把它封装起来,你就可以在不影响其它部分的情况下修改或扩展被封装的变化部分,这是所有设计模式的基础,就是封装变化,因此封装的作用,就解决了程序的可扩展性。 

  继承:子类继承父类,可以继承父类的方法及属性,实现了多态以及代码的重用,因此也解决了系统的重用性和扩展性。但是继承破坏了封装,因为他是对子类开放的,修改父类会导致所有子类的改变,因此继承一定程度上又破坏了系统的可扩展性,所以继承需要慎用。只有明确的IS-A关系才能使用,同时继承在在程序开发过程中重构得到的,而不是程序设计之初就使用继承,很多面向对象开发者滥用继承,结果造成后期的代码解决不了需求的变化了。因此优先使用组合,而不是继承,是面向对象开发中一个重要的经验。 

  多态:接口的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即为多态。接口是对行为的抽象,刚才在封装提到,找到变化部分并封装起来,但是封装起来后,怎么适应接下来的变化?这正是接口的作用,接口的主要目的是为不相关的类提供通用的处理服务,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比如鸟会飞,但是超人也会飞,通过飞这个接口,我们可以让鸟和超人,都实现这个接口,这就实现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 

  因此面向对象能实现人们追求的系统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面向对象是一种编程思想,起初,“面向对象”是专指在程序设计中采用封装、继承、多态等设计方法,但面向对象的思想已经涉及到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比如现在细分为了面向对象的分析(OOA),面向对象的设计(OOD),面向对象的编程实现(OOP) 

  三、面向对象编程,分为几个步骤? 

  面向对象是一种思想,他让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把思维和重点转向现实中的客体中来,然后通过UML工具理清这些客体之间的联系,最后用面向对象的语言实现这种客体以及客体之间的联系。它分为面向对象的分析(OOA),面向对象的设计(OOD),面向对象的编程实现(OOP)三个大的步骤。

  1、首先是分析需求,先不要思考怎么用程序实现它,先分析需求中稳定不变的客体都是些什么,这些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把第一步分析出来的需求,通过进一步扩充模型,变成可实现的、符合成本的、模块化的、低耦合高内聚的模型。

  3、使用面向对象的实现模型 

  四、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思维如何转变? 

  当我们习惯了面向过程编程时,发现在程序过程中到处找不到需要面向对象的地方,最主要的原因,是思维没有转变。程序员通常在拿到一个需求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如何实现这个需求,这是典型的面向过程的思维过程,而且很快可能就实现了它。而面向对象,面对的却是客体,第一步不是考虑如何实现需求,而是进行需求分析,就是根据需求找到其中的客体,再找到这些客体之间的联系。因此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思维转变的关键点,就是在第一步设计,拿到需求后,一定先不要考虑如何实现它,而是通过UML建模,然后按照UML模型去实现它。这种思路的转变,可能需要个过程。 

  五、面向对象和基于对象的区别

  “面向对象”和“基于对象”都实现了“封装”的概念,但是面向对象实现了“继承和多态”,而“基于对象”没有实现这些。因此在我们进行Web开发,普通三层开发中,基本上是基于对象的实现,因为只是实现了封装,但是没有使用继承和多态。不过这也正常,Web开发,大部分功能就是简单的增删改查,中间的BLL层基本就是直接New一个DAL的实例就return了,关系数据库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所以大部分的工作,就是简单读取然后显示了。因此没有复杂的需求的时候,基于过程也没什么不对,面向过程也没什么不对,实用是压倒一切的因素。

posted @ 2015-04-24 20:47  tian830937  阅读(18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