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操作系统:概述(五)
1.8 Operating System Structure 操作系统结构
我必须指出Tanenbaum是所谓的微内核方法的强烈拥护者,在这种方法中,尽可能多地将内核从(管理模式)移到独立的(用户模式)进程中(我推荐他在2016年3月发表的文章)。管理器模式中剩下的(希望是很小的)部分称为微内核。
在90年代早期,微内核这很流行。Digital Unix(后来称为True64)和Windows NT都是基于微内核的。Digital Unix是基于Mach的,Mach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个研究操作系统。然而,出于性能原因,Windows的后续版本是混合设计的,就像Mac上的OS X一样(参见Tanenbaum ccm文章)。最近,Linux和Android越来越受欢迎,人们一度认为所有新的操作系统都将是基于微内核的。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629947/article/details/119585020
1.8.1 Monolithic approach整体式结构系统
首先确定操作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然后将总功能分解为若干个子功能,实现每个子功能的程序称为模块。再按照功能将上述每个大模块分解为若干个较小的模块,如此下去,直至每个模块仅包含单一功能或密切联系的小功能为止,即分解为最基本的模块为止。最后通过接口将所有模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因此,也称为模块组合结构,其关键在于接口。
优点:结构紧密,接口简单直接,系统效率较高
系统中的模块不是根据程序和数据本身的特性而是根据他们完成的功能来划分的,数据基本作为全程量使用。
缺点:
a. 模块间转接随便,各模块互相牵连,独立性差,系统结构不清晰。
b. 数据基本上作为全程量处理,系统内所有模块的任一程序均可对其进行存取和修改,关系复杂;更换或者修改一个模块,需要弄清各模块间的接口,困难复杂。
c. 常以大型表格为中心,为保证数据完整性,往往采用全局关中断办法,从而限制了系统的并发性。
在Trap期间,系统从用户模式切换到内核模式,然后当操作系统执行RTI(从中断返回)时返回。在管理员模式下,操作系统肯定也包括了函数的调用和返回。
现代的单片系统,比如Linux,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片系统了,因为在运行过程中,它们可以根据需要加载代码模块。这种按需加载功能主要用于设备驱动程序。我们可以比上面建议的更好地构建这个系统,这将我们带到……
1.8.2 Layered Systems分层系统
层次结构就是把操作系统的所有功能模块,按功能流图的调用次序,分别将这些模块排列成若干层,各层之间的模块只能是单向依赖或单向调用(如只允许上层或外层模块调用下层或内层模块)关系。将整体式结构的无序性变为有序性。
有些系统的层次比下图所示的要多,而且结构更严格。早期的分层系统是Dijkstra和他在Eindhoven Hogeschool的学生们设计的操作系统。这是一个简单的批处理系统,操作员就是用户。
分层是按照约定完成的,也就是说,没有硬件的强制执行,整个操作系统链接在一起作为一个程序。许多现代操作系统(例如linux)也是如此。分层体系结构指的是将系统的组件分隔到不同的层中,每一层中的组件应保持内聚性,并且应大致在同一抽象级别;每一层都应与它下面的各层保持松散耦合。
实际的层级是:
a) 进程调度
b) 用户程序?文件系统
c) I/O管理
d) 进程间通信
e) 内存和磁鼓管理
MULTICS系统以一种更正式的方式分层。(专门的)硬件提供了几个保护层,操作系统使用它们。也就是说,任意的操作系统代码无法进入或访问处于更受保护的层中的数据。
1.8.3 Microkernels微内核
其思想是让内核(即在管理模式下运行的部分)尽可能小,并让独立的进程提供操作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微内核提供了足够的功能来实现进程。意味着绝大多数的系统功能都运行在了用户态,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大内核中维护各种各样的分层模块导致的一个崩溃全体崩溃的尴尬情况。
微内核的特性有很大的好处,例如:文件服务器中的错误不会破坏进程服务器中的内存,因为它们有独立的地址空间(毕竟它们是独立的进程)。限制错误给系统带来的影响可以使这些错误更容易被追踪。此外,以太网驱动程序中的一个错误可以破坏或停止网络通信,但它不能使整个系统崩溃。但是,微内核方法确实意味着当(真正的)用户进程进行系统调用时,会有更多的进程切换,每一次进程切换的代价都很昂贵,因此阻碍了纯微内核操作系统的使用。
与微内核相关的是将机制放在内核中,而不是策略。例如,内核将知道如何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进程并运行它,但某些外部进程将分配优先级。通过这种方式,与整个内核必须重新链接和重新引导的单片系统相比,更改优先级方案可能成为相对次要的事件。
微内核在实践中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以下引文摘自2012年2月对Dennis Ritchie的采访。Dennis Ritchie是C编程语言的发明者,也是Unix的共同发明者。你对微内核和单片内核有什么看法?
当你真正使用它们的时候,它们并没有那么不同。现在的微内核往往非常大,带有可加载设备驱动程序的单片内核占据了微内核的更多优势。但是,我应该指出,Tanenbaum的Minix微内核(不包括进程)非常小,大约有13,000行。
1.8.4 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
当在一台计算机上实现时,客户-服务器操作系统通常使用上面所示的微内核方法,微内核只处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主要的操作系统功能由许多独立的进程提供。客户机进程与服务器进程之间的通信是采用发送消息进行的,这是因为每个进程属于不同的虚拟地址空间,它们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必须通过内核进行,而内核则是被映射到每个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内的,它可以操纵所有进程。客户机进程发出消息,内核将消息传给服务进程。服务进程执行相应的操作,其结果又通过内核用发消息方式返回给客户机进程。分布式系统可以看作是客户机服务器概念的扩展,其中服务器是远程的。
右边的图描述的是过去的分布式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内存是稀缺的,在每台机器上都有完整的系统被认为是奢侈的。今天有了充足的内存,每台机器都将拥有该系统上每台设备的所有标准服务器和特定服务器。因此,一个OS内部消息将被发送到远程计算机Remote Computer的唯一原因是,初始进程希望与运行在RC上的特定进程或连接到RC的特定设备通信。
posted on 2021-10-03 22:38 ThomasZhong 阅读(199) 评论(0) 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