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空间形态的6D认知理论——人工智能的一种视觉仿生理论基础

静止空间形态我们一般认为用三维(3D)表达,也就是在长、宽、高三个方向有尺度表达。

但人(或动物)在以视觉认知空间形态时,除了运用眼睛这类感觉器官,还要有大脑和相关神经系统的参与。听觉、触觉、嗅觉等也能识别空间形态,但对人类来说,比视觉识别能力差得太多,我们先以视觉为主,其它感觉不重点讨论。

我们假定静止的空间形态随时间并不发生可见的变化,本来似乎与时间无关。

但生物的感觉和神经系统的识别、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认知实际空间形态时,必定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比如我们远处看到一个人,先看高矮胖瘦,再看穿着打扮,再看发型眼睛五官,有一个时间过程,所以这里面还是要多了一维,就是时间。

普通意义上的3维加上时间这4维比较基础,也比较好理解,我们不去深入地研究它们。

另外的两维是视觉速度和视觉力(或视觉力场),这两个维度就是新的概念了,也是我们后面要深入研究的内容,其中视觉力是分析的重点。

 

以视觉为例,虽然有时我们感觉是一瞬间就看清了关注的目标,但那也必然不是事物所包含信息的全部。

当我们用眼睛在看物体时,视觉器官-眼睛、肌肉、神经系统同时工作,相当于生物光学、机械、控制和识别系统。

这其中大脑的识别过程是复杂而奇妙的,完全阐释清楚,但已知的是可以分为显意识(或者说有意识)的识别和潜意识(或无意识、下意识)的识别过程。

我们一般对有意识的识别感受比较明显,因为有明显的思索过程,就是想看什么内容,哪个部分,想从观察对象中看出什么,观察者会有意识地思想。

而对潜意识的识别过程如果不深思熟虑地分析,虽然经常能感受到,但司空见惯,并不容易分辨。

比如我们低头看手机走路,没注意前面有个电线杆,当离得很近时突然发现,我们会下意识地为避免撞上而躲避。

这时不需要大脑来判断前方要撞上的是人或什么东西,潜意识就能指挥视觉、肌肉等进行动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潜意识的认知象一种条件反射的机械信号系统,它是为个体安全而存在的。

未完待续...

posted @ 2021-09-01 22:09  Atomy  阅读(29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