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8.7w人打满分!如果我找 BUG 能像他一样厉害就好了!
你好呀,我是歪歪。
最近在 B 站上看到一个让我觉得“非常哇塞”视频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4421U72G/
视频的播放量有接近 400w,在视频快结尾的地方,UP 主设置了一个打分的互动:
8.7 万人参与,平均 10 分。这参与度和平均分,歪师傅作为在 B 站混迹多年的用户,简直就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个 UP 主叫做“地图侦探”,他的视频就一个主题,网友只给一张图,然后他基于图片找到图片拍摄的具体地方。
具体来说就是这样的:
然后你去他的主页,会发现他投稿视频全都是这一类视频。
我前面提到的视频,就是他播放量最高的一个视频:
起因是一位网友找到 UP 主,给他发了这样一个求助:
而他发来的照片,是这样的:
一张老照片,年代久远,沧海桑田,你说就这个照片,让你找到具体是在哪个地方拍摄的,这不就是天方夜谭吗?
注意,我再强调一下,不是找到图片拍摄的是哪里,而是找到图片是在哪里拍摄的。
难上加难。
即使出题人给出一个关键线索:河南省平顶山市四棵树乡。
但是这个“乡”,在地图上也还是有这么大的面积:
怎么找?
得先找个“抓手”才行。
而 UP 主找的“抓手”,就是“山的形状”:
虽然是一张老照片,但人生匆匆几十年,在几十年的这个时间刻度上,山的形状一般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而图片中“山的形状”这个特征又特别的明显。
所以,UP 主从这个角度出发,使用各种办法,不管是科技还是社工都使用上了。
一点点缩小范围,最后基于三角定位大法,在地图上找到了一个点:
这个点,距离求助者的妻子当年拍摄照片的地方,误差大约在 50m,可以说是精准定位了。
这位求助的网友,买了 8 月 20 日去河南的机票,结合 UP 主给出的信息,带着妻子的一部分骨灰,魂归故里了。
感谢了 UP 主,发出了“我想我此生足矣”的感慨。
故事看到这里,在觉得深情的同时,你有没有感到一丝奇怪。
从求职人的描述来看,他和他妻子的关系很好,按常理来说,不应该不知道妻子的老家在何处。
然后我在评论区找到了答案:
台湾,那就说得过去了。
以前的海峡两岸,中间隔得可不是这么一弯浅浅的海峡,台湾同胞往来大陆非常不便,通讯也困难。
我之前也看到过很多“大陆寻亲”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面,能知道一个“乡”级别的地址,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写到台湾,写到了乡,小时候学到的一个课文立马就蹦出到脑海中了。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在这个故事背景下,“乡愁”就显得更加具体了,也给这个视频赋予了一层特殊的含义。
在评论区,我也找到了当地的网友按照 UP 主提到的地方拍摄的照片:
山的形状,确实还是那样的。
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我先是想起了 72 岁的杨慎,在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之后,面对滚滚江水,写下的千古名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但是在这个故事里面“一壶浊酒”轻易可得,只是不会再有“喜相逢”了。
弹幕里,包括评论区也有很多朋友在刷《项脊轩志》:
这是一篇高中时代学的课文,最后一句话是: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当年学的时候不觉得有何惊艳之处,如今走出高中课堂,已有十二年时间,见过得人多了,经过的事多了,也开始渐渐懂得“今已亭亭如盖矣”的分量。教育确实是具有滞后性的。
这句话,放在这里,也尤为贴切。
在视频的最后一秒,还有一刀:
“相识八年,结漓两年”。
为这个纯爱故事,又加了几分悲伤。
其他视频
我也看了“地图侦探”的其他视频,看了很多,播放量多的和少的我都看了。
播放量第二高的这个:《找到这里是哪,给你5万。难度3星》
一波社工操作下来,加上各种“啊,这也行?”的小技巧和扎实的地理知识,以及足够的耐心,真的是找到了出题者图片中的准确位置,着实是把我震撼到了。
而且更让我震惊的是,从评论区来看,出题人真的给了地图侦探刷了一笔钱:
在这个“口嗨”的时代,这个出题人,哦不,这个言而有信的富哥哥哥就让人觉得很舒服了。
播放量第四高的是这个视频:
大家都能知道这是在北京的长城上拍摄的一张照片,但是长城那么长,上面又有那么多“箭窗”。UP 主要坐在家里面,找到这个图片是在哪个“箭窗”拍的。
听起来就很难。
一顿操作下来,最后还真的找到了那个“箭窗”。
好家伙,这波定位直接无误差。
还有这个视频,帮网友到了找当年他爸爸拍照的地方:
然后去和爸爸拍了一个“合照”:
确实厉害,有几把刷子。
找 BUG
我一直在想如果这个哥们是一个程序员的话,他找 BUG 应该非常牛逼。
结果你猜怎么着,我看其中一期难度为四星视频的时候,需要使用到一些编程技术,然后他说自己就是学 IT 出身的:
那我就觉得更合理了,在看他视频的时候,我其实一直在带入找 BUG 的场景。
一张图片,就是一个 BUG。
在找图片或者找 BUG 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一些专业知识来支撑,找的多了,也就慢慢的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套路和方法论。
我看了他很多的视频,发现在他这里,所谓的“套路和方法论”,可能是太阳能板、山的形状、风力发电机、电线塔、路灯、太阳光、影子等等...这些草蛇灰线的东西。
而在我们程序员这里,就是 Demo、源码、日志、网上的资料等等。
我觉得这些都是有共性的。
但是我觉得最有共性的一个点是:时间。
你看他的视频,会在地图上标记上大量的疑似点、去大量翻阅出题人的只言片语,寻找线索、去相关的网站上找各种数据,甚至是学习使用一些新的能帮助自己定位到位子的工具,然后一点点的排除,缩小范围,最后找到答案。
虽然他呈现出来的视频就几分钟,但是这几分钟的背后,是一个漫长且枯燥的过程。甚至还有很多方向错了,导致走了弯路的过程,这样的经历就显得过程更加的磨人。
所谓的独门秘籍,也就是由简到难、大量实操之后总结出来的一些方法论而已。
方法论很重要,但是比起方法论,结合我过往找 BUG 并写成文章的过程,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点:要耐得住寂寞。
比如我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千万不要把Request传递到异步线程里面!有坑!》
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
我从看到这个现象,到写完这篇文章。我不断的调整 Demo,确保 Demo 中没有干扰项,然后不断的 Debug 程序,打了不知道多少个断点,至少重启了一百次的服务,至少发起了一百次的请求。然后在源码里面走了一些弯路,最后才抽丝剥茧的看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评有人问我有没有什么排查问题的经验,我的经验就是:要耐得住寂寞。
地图侦探,只是把程序员找 BUG 的过程,换了另外一种更加直观有趣的方式展示出来。
找图片中的地址,和找 BUG,在我看来,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一张图片可能很难找到拍摄地,一个 BUG 也可能藏的很深。
首先,你要有能找到它的信念感。
然后,你要有足够丰富的武器库,里面要有应对各种情况的工具,以及多次实操之后对工具的熟练度和形成的方法论。
其次,你要耐得住寂寞。
随着你耐得住寂寞的次数越来越多,你武器库的丰富程度就会越来越高。
最后,你就能达到一个境界:虽然我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但是我知道哪里有线索,排查方向是什么,朝这个方向去排查,一查一个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