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监督构建词库:更快更好的新词发现算法

无监督构建词库:更快更好的新词发现算法


作者丨苏剑林

单位丨追一科技

研究方向丨NLP,神经网络

个人主页丨kexue.fm

 

新词发现是 NLP 的基础任务之一,主要是希望通过无监督发掘一些语言特征(主要是统计特征),来判断一批语料中哪些字符片段可能是一个新词。

 

“新词发现”是一个比较通俗的叫法,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无监督构建词库”,因为原则上它能完整地构建一个词库出来,而不仅仅是“新词”。当然,你可以将它跟常用词库进行对比,删掉常见词,就可以得到新词了。


分词的目的

 

分词一般作为文本挖掘的第一步,仿佛是很自然的,但事实上也应该问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分词?人本来就是按照字来书写和理解的呀?

 

当模型的记忆和拟合能力足够强(或者简单点,足够智能)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分词的,直接基于字的模型就可以做,比如基于字的文本分类、问答系统等,早已有人在研究。但是,即便这些模型能够成功,也会因为模型复杂而导致效率下降,因此,很多时候(尤其是生产环境中),我们会寻求更简单、更高效的方案。

 

什么方案最高效?以文本分类为例,估计最简单高效的方案就是“朴素贝叶斯分类器”了,类似的,比较现代的是 FastText,它可以看作是“朴素贝叶斯”的“神经网络版”。要注意,朴素贝叶斯基于一个朴素的假设:特征之间相互独立。这个假设越成立,朴素贝叶斯的效果就越好。然而,对于文本来说,显然上下文紧密联系,这个假设还成立吗?

 

注意到,当特征之间明显不独立的时候,可以考虑将特征组合之后,使得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减弱,再用朴素贝叶斯。比如,对于文本,如果以字为特征,则朴素假设显然不成立,如“我喜欢数学”中的“喜”和“欢”、“数”和“学”都明显相关,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将特征进行组合,得到“我/喜欢/数学”,这样三个片段之间的相关性就没有那么强了,因此可以考虑用上述结果。

 

可以发现,这个过程很像分词,或者反过来说,分词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将句子分为若干个相关性比较弱的部分,便于进一步处理。从这个角度来看,分的可能不一定是“词”,也可能是短语、常用搭配等。

 

说白了,分词就是为了削弱相关性,降低对词序的依赖,这一点,哪怕在深度学习模型中,都是相当重要的。有些模型,不分词但是用 CNN,也就是把若干个字组合作为特征来看,这也是通过字的组合来减弱特征间的相关性的体现。


算法大意

 

既然分词是为了削弱相关性,那么我们分词,就是在相关性弱的地方切断了。文章《【中文分词系列】 2. 基于切分的新词发现》[1] 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只是那里认为,文本的相关性仅由相邻两字(2grams)来决定,这在很多时候都是不合理的,比如“林心如”中的“心如”、“共和国”中的“和国”,凝固度(相关性)都不是很强,容易错切。

 

因此,本文就是在前文的基础上改进,那里只考虑了相邻字的凝固度,这里同时考虑多字的内部的凝固度(ngrams),比如,定义三字的字符串内部凝固度为:

 

 

这个定义其实也就是说,要枚举所有可能的切法,因为一个词应该是处处都很“结实”的,4 字或以上的字符串凝固度类似定义。一般地,我们只需要考虑到 4 字(4grams)就好(但是注意,我们依旧是可以切出 4 字以上的词来的)。

 

考虑了多字后,我们可以设置比较高的凝固度阈值,同时防止诸如“共和国”之类的词不会被切错,因为考虑三字凝固度,“共和国”就显得相当结实了,所以,这一步就是“宁放过,勿切错”的原则。

 

但是,“各项”和“项目”这两个词,它们的内部凝固度都很大,因为前面一步是“宁放过,勿切错”,因此这样会导致“各项目”也成词,类似的例子还有“支撑着”、“球队员”、“珠海港”等很多例子。但这些案例在 3grams 中来看,凝固度是很低的,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回溯”的过程,在前述步骤得到词表后,再过滤一遍词表,过滤的规则就是,如果里边的 n 字词,不在原来的高凝固度的 ngrams 中,那么就得“出局”。

 

所以,考虑 ngrams 的好处就是,可以较大的互信息阈值情况下,不错切词,同时又排除模凌两可的词。就比如“共和国”,三字互信息很强,两字就很弱了(主要还是因为“和国”不够结实),但是又能保证像“的情况”这种不会被切出来,因为阈值大一点,“的情”和“的情况”都不结实了。


详细的算法


完整的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统计:选取某个固定的 n,统计 2grams、3grams、…、ngrams,计算它们的内部凝固度,只保留高于某个阈值的片段,构成一个集合 G;这一步,可以为 2grams、3grams、…、ngrams 设置不同的阈值,不一定要相同,因为字数越大,一般来说统计就越不充分,越有可能偏高,所以字数越大,阈值要越高;

 

第二步,切分:用上述 grams 对语料进行切分(粗糙的分词),并统计频率。切分的规则是,只有一个片段出现在前一步得到的集合 G 中,这个片段就不切分,比如“各项目”,只要“各项”和“项目”都在 G 中,这时候就算“各项目”不在 G 中,那么“各项目”还是不切分,保留下来;

 

第三步,回溯:经过第二步,“各项目”会被切出来(因为第二步保证宁放过,不切错)。回溯就是检查,如果它是一个小于等于 n 字的词,那么检测它在不在 G 中,不在就出局;如果它是一个大于 n 字的词,那个检测它每个 n 字片段是不是在 G 中,只要有一个片段不在,就出局。还是以“各项目”为例,回溯就是看看,“各项目”在不在 3gram中,不在的话,就得出局。

 

每一步的补充说明:

 

1. 较高的凝固度,但综合考虑多字,是为了更准,比如两字的“共和”不会出现在高凝固度集合中,所以会切开(比如“我一共和三个人去玩”,“共和”就切开了),但三字“共和国”出现在高凝固度集合中,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共和”不会切开;

 

2. 第二步就是根据第一步筛选出来的集合,对句子进行切分(你可以理解为粗糙的分词),然后把“粗糙的分词结果”做统计,注意现在是统计分词结果,跟第一步的凝固度集合筛选没有交集,我们认为虽然这样的分词比较粗糙,但高频的部分还是靠谱的,所以筛选出高频部分;

 

3. 第三步,例如因为“各项”和“项目”都出现高凝固度的片段中,所以第二步我们也不会把“各项目”切开,但我们不希望“各项目”成词,因为“各”跟“项目”的凝固度不高(“各”跟“项”的凝固度高,不代表“各”跟“项目”的凝固度高),所以通过回溯,把“各项目”移除(只需要看一下“各项目”在不在原来统计的高凝固度集合中即可,所以这步计算量是很小的)。

 

代码实现

 

本次开源地址位于:

 

https://github.com/bojone/word-discovery
注意这个脚本应该只能在 Linux 系统下使用。如果你想要在 Windows 下使用,应该需要做些修改,具体做哪些修改,我也不知道,请自行解决。注意算法本身理论上能适用于任意语言,但本文的实现原则上只适用于以“字”为基本单位的语言。
Github 中核心的脚本是 word_discovery.py [2],它包含了完整的实现和使用例子。下面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这个例子。
首先,写一个语料的生成器,逐句返回语料:
import pymongo
import re

db = pymongo.MongoClient().baike.items

# 语料生成器,并且初步预处理语料
# 这个生成器例子的具体含义不重要,只需要知道它就是逐句地把文本yield出来就行了
def text_generator():
    for d in db.find().limit(5000000):
        yield re.sub(u'[^\u4e00-\u9fa50-9a-zA-Z ]+', '\n', d['text'])

 

读者不需要看懂我这个生成器究竟在做什么,只需要知道这个生成器就是在逐句地把原始语料给 yield 出来就行了。如果你还不懂生成器怎么写,请自己去学。请不要在此文章内讨论“语料格式应该是怎样的”、“我要怎么改才能适用我的语料”这样的问题,谢谢。
顺便提一下,因为是无监督训练,语料一般都是越大越好,几百 M 到几个 G 都可以,但其实如果你只要几 M 的语料(比如一部小说),也可以直接测试,也能看到基本的效果(但可能要修改下面的参数)。
有了生成器之后,配置一些参数,然后就可以逐个步骤执行了:
min_count = 32
order = 4
corpus_file = 'wx.corpus' # 语料保存的文件名
vocab_file = 'wx.chars' # 字符集
ngram_file = 'wx.ngrams' # ngram集
output_file = 'wx.vocab' # 最后导出的词表


write_corpus(text_generator(), corpus_file) # 将语料转存为文本
count_ngrams(corpus_file, order, vocab_file, ngram_file) # 用Kenlm统计ngram
ngrams = KenlmNgrams(vocab_file, ngram_file, order, min_count) # 加载ngram
ngrams = filter_ngrams(ngrams.ngrams, ngrams.total, [0, 1, 3, 5]) # 过滤ngram

 

注意,kenlm 需要一个以空格分词的、纯文本格式的语料作为输入,而 write_corpus 函数就是帮我们做这件事情的,然后 count_ngrams 就是调用 kenlm 的 count_ngrams 程序来统计 ngram。所以,你需要自行编译好 kenlm,并把它的 count_ngrams 放到跟 word_discovery.py 同一目录下。如果有 Linux 环境,那 kenlm 的编译相当简单,笔者之前在这里 [3] 也讨论过 kenlm,可以参考。
 count_ngrams 执行完毕后,结果会保存在一个二进制文件中,而 KenlmNgrams 就是读取这个文件的,如果你输入的语料比较大,那么这一步会需要比较大的内存。最后 filter_ngrams 就是过滤 ngram 了,[0, 1, 3, 5] 是互信息的阈值,其中第一个 0 无意义,仅填充用,而 1、3、5 分别是 2gram、3gram、4gram 的互信息阈值,基本上单调递增比较好。 
至此,我们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现在可以着手构建词库了。首先构建一个 ngram 的 Trie 树,然后用这个 Trie 树就可以做一个基本的“预分词”:
ngtrie = SimpleTrie() # 构建ngram的Trie树

for w in Progress(ngrams, 100000, desc=u'build ngram trie'):
    _ = ngtrie.add_word(w)

candidates = {} # 得到候选词
for t in Progress(text_generator(), 1000, desc='discovering words'):
    for w in ngtrie.tokenize(t): # 预分词
        candidates[w] = candidates.get(w, 0) + 1

 

这个预分词的过程在上文中已经介绍过了,总之有点像最大匹配,由 ngram 片段连接成尽可能长的候选词。最后,再把候选词过滤一下,就可以把词库保存下来了:
# 频数过滤
candidates = {i: j for i, j in candidates.items() if j >= min_count}
# 互信息过滤(回溯)
candidates = filter_vocab(candidates, ngrams, order)

# 输出结果文件
with open(output_file, 'w') as f:
    for i, j in sorted(candidates.items(), key=lambda s: -s[1]):
        s = '%s\t%s\n' % (i.encode('utf-8'), j)
        f.write(s)

 

评测

 

这是我从 500 万篇微信公众号文章(保存为文本之后是 20 多 G)提取出来的词库,供读者有需使用。

 

https://kexue.fm/usr/uploads/2019/09/1023754363.zip


训练时间好像是五六个小时吧,我记不是很清楚了,总之比原始的实现会快,资源消耗也低一些。 
读者之前老说我写的这些算法没有标准评测,这次我就做了一个简单的评测,评测脚本是 evaluate.py。

 

https://github.com/bojone/word-discovery/blob/master/evaluate.py


具体来说,提取刚才的词典 wx.vocab.zip 的前 10 万个词作为词库,用结巴分词加载这个10万词的词库(不用它自带的词库,并且关闭新词发现功能),这就构成了一个基于无监督词库的分词工具,然后用这个分词工具去分 bakeoff 2005 [4] 提供的测试集,并且还是用它的测试脚本评测,最终在 PKU 这个测试集上得分是:


也就是说能做到 0.746 的 F1。这是个什么水平呢?ICLR 2019 有一篇文章叫做 Unsupervised Word Discovery with Segmental Neural Language Models [5],里边提到了它在同一个测试集上的结果为 F1=0.731,照这样看这个算法的结果还不差于顶会的最优结果呢。
注:这里是为了给效果提供一个直观感知,比较可能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不确定这篇论文中的训练集用了哪些语料。但我感觉在相同时间内本文算法会优于论文的算法,因为直觉论文的算法训练起来会很慢。作者也没有开源,所以有不少不确定之处,如有错谬,请读者指正。

 

总结

 

本文复现了笔者之前提出了新词发现(词库构建)算法,主要是做了速度上的优化,然后做了做简单的效果评测。但具体效果读者还是得在使用中慢慢调试了。 

 

祝大家使用愉快,Enjoy it!


相关链接


[1] https://kexue.fm/archives/3913[2] https://github.com/bojone/word-discovery/blob/master/word_discovery.py[3] https://kexue.fm/archives/3956#实践:训练[4] http://sighan.cs.uchicago.edu/bakeoff2005/[5] https://arxiv.org/abs/1811.09353

 

 

 

点击以下标题查看作者其他文章: 

 

posted on 2019-09-15 15:42  曹明  阅读(226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