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犇的高中日志

       今天是2010年5月25日,距离高考只有不到两个星期了,我差不多也算是高中毕业了。在这时候回忆我高中的日子,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毋庸置疑我的高中历程跟多数人很不一样,不过大体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累,至少是前两年。谈到我的高中,不得不谈OI,因为OI成为了我高中生活的线索,贯穿了从入学前到现在的所有时间,要知道个中原因,这还要从我的初中谈起。

一、初中的日子

我的初中是安阳市第七中学,在这里我接触到了OI。要感谢校长的远见,从初一开始,我们的计算机课就和别的学校很不同——当别的学校还在教授Windows基本操作时,我们学习的是Pascal程序设计。起初我并不知道OI的存在,只是仅仅把Pascal程序设计当作一门普通的功课(或者说「副课」)学习。学习中我发现我比其他同学要更有天赋,尤其是在老师出了一道我认为简单而很多人都做不出来的时候。直到到一次计算机老师让我去他的办公室,给了我一张试卷让我做,我的认识才发生了改变。这张试卷上全部是计算机相关的题,不少还是没学过的。我做完以后交给老师,老师感到十分惊异,并且说后悔没让我和初二初三的同学一起参加比赛。几年后我才知道,这是一张NOIP2004普及组初赛试卷。从此以后,我就和初二、初三的同学一起开始了竞赛的学习。初一第二学期期末,我们进行了一次考试,老师从中挑出了一批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作为培养的对象,开始了竞赛培训。

一年以后,当我初二的时候去参加了比赛。虽然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个比赛的名字,也没有放在心上,而结果却令我意外,我获得了一等奖,而且是我们学校仅仅两个一等奖的其中之一。一等奖是个什么概念呢,据说全省就几个人,而且可以保送省实验中学。我被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接下来一年在竞赛上学习便毫无进步了。

初三的时候,我停止了OI的学习准备中考,当时的目标是安阳一中,也就是安阳市最好的高中。按照以往的规律,年级前40名才有希望考上,而我的成绩就在其边缘,于是便不遗余力地开始了复习准备。意想不到的惊喜发生在2007年5月份,也就是距离中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安阳一中的副校长来的我们初中,选拔优秀的竞赛学生,并予以免试录取资格。无疑我是被选中的那个,但我听信了班主任的谣言,她告诉我说如果想上安阳一中的「奥赛班」,还必须通过自己努力考上。后来我果真考上了一中,而且被分配到了奥赛班,但另一个差一点没考上,而通过竞赛被保送进一中的同学,也进了奥赛班。

我想起在初二那年获得的那个奖项也可以让我保送省实验中学。与别人的喜悦不同,我犹豫了,犹豫是去安阳一中,还是去省实验中学。我仔细权衡了各种利弊,但还是不能决定,与此同时家人的态度也莫衷一是,这让我时时想起老子所说的「少则得,多则惑」。由于省实验中学迟迟不下录取通知,我选择了去安阳一中参加军训。可是就在军训结束,安阳一中开学的前一天中午,我得到了省实验中学的通知,这让我不得不在一下午内作出决定。这时我发现之前做出的各种比较是多么苍白无力,最终我鲁莽地选择了去省实验中学。为什么说是「鲁莽」呢?因为我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做出的决定,尽管这个决定可能改变我的一生。

二、来到「省实验」

我来到河南省实验中学的时候,正好是开学第一天的下午。我被安排到了「数学竞赛班」,起初我并不了解有什么不同,但上完第一节数学课就让我改变了认识。

刚进入学校时一切都是新鲜的。学校内的十四层的教学楼十分宏伟,堪称河南高中一绝。虽然有电梯,却禁止学生使用,不过影响也不大,因为教室都在六层以下。我住在了学生宿舍,一栋六层的建筑,每一层有很多房间,每个房间内住八个人。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每个房间内还有洗漱和卫生间,这一点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食堂在宿舍旁边不远处,第一次去时觉得真是物美价廉,尽管这是我后来最讨厌的地方。教学楼后面有一个操场,环绕着四百米的塑胶跑道,中间是塑料草坪。学校大门分为两个口,一个入口,一个出口,有几次走错了都被门卫硬拉出去。进入大门左边是逸夫科技楼,右边是一块绿地,草坪上有各种我不认识的花草。

我的数学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名叫陈杰,矮矮瘦瘦的,大概三十多岁的样子。第一节数学课时,老师第一句话就是「把书合上,听我讲,不要记笔记」,这与其他老师叮嘱的「把书打开,记好笔记」截然相反。现在想来我非常赞同他,而且后悔我没有按他讲的这么做。令我难忘的是,我们居然一节课就讲了书上将近一章的内容。得知我们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讲完高中所有的数学内容,我才明白了「数学竞赛班」是名副其实的。

比起其他班级每个班六十多人,我们的教室显得空荡荡的,因为人数只有其三分之二。令我想不到的是,这个人数后来一直在减少。首先认识的是我的同桌,张高远,他很有数学天赋,而且学习用功,在高三时获得了数学竞赛一等奖,现在被保送了上海交大。张高远是郑州本地人,初中也在省实验,以一个匪夷所思的高分考入了本校高中部,并且通过了数学竞赛班选拔测试。我的后面两个人都是洛阳的,分别是孟卓飞、林智慧,他们和张高远一样都是高分考入并通过选拔的。几天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还有四个人和我一样是NOIP保送来的,他们是高翔、马浩、蔡馨霄、孙铭霞。

      

三、初窥门径

虽然从初中就开始学习OI,但我一直以来不知道自己要参加的比赛到底是什么,直到初三暑假我有幸来到了郑州参加河南省计算机学会办的培训班。虽然只有短短十天,却让我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第一天的课上,老师就从头到尾介绍了一下信息学竞赛,我的大脑中一下子充斥了NOIP、NOI、WC、IOI等概念,才发现我仅仅参加过的NOIP普及组,连初窥门径都算不上。几天以来还认识了不少同学,水平都远超过我。从前在七中的时候,我有一种登峰造极的幻觉,因为没有人能与我的水平匹敌,可是来到这个培训班却发现,原来仅仅在河南省就有这么多比我强的人。十天之内老师讲的东西超出了我大脑能够承受的全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原来前方的道路还那么漫长。

高中的第一节信息学竞赛课是在开学的一周之后的星期一晚上,我和其他四人来到逸夫科技楼的机房,见到了我的教练常庆卫老师。为了测试我们的水平,第一节课上老师就出了几个题。我做得不怎么样,当时真是深受打击。后来我才知道其他几个人做得也不好,不过也许我天生就是这样腼腆,没有敢去问。接下来我每星期一、三、五晚上都要来机房参加竞赛培训,大约三个星期左右过后,常老师讲的内容就超出了我初中学习的全部。我惊讶地发现我初中学过的内容是这么少,同时也惊喜地发现我学习的速度要远远高于初中的时候。

慢慢我和常老师也熟悉起来,经常讲完课后以问问题的名义跟到他的办公室,和他谈起来。谈话中,我详细了解到了NOIP、NOI、冬令营、省选、APIO、CTSC等比赛,以及保送的情况。他多次谈到两个得意门生:罗宇龙和赵迎宾,他们一个被保送到上海交大,一个被保送到复旦。原来一些模糊的概念在我的脑中渐渐清晰起来,我开始设计我的高中,希望能像罗宇龙和赵迎宾那样,但是我又觉得我的水平和他们相差太远,恐怕愿望难以实现。但无论如何,拿到NOIP一等奖获得保送资格是第一步,尽管常老师告诉我他过去的学生在很少有在高一拿到NOIP一等奖的。

也许是我天生喜欢自命不凡,抑或是随着野心的膨胀,我觉得应该超前做一点,不能再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否则就会像「大多数人」一样了,因此开始自己找题做。在常老师的推介下,我开始尝试做USACO。USACO是一个美国的面向IOI的训练系统,上面分有6个Chapter,每个Chapter内有一些题,难度依次递增,通过一个Chapter内所有的题以后才能开始做下一个Chapter。感谢Rob Kolstad无私地把这个题库无偿奉献给了全世界。期间我自学了C语言,并且开始在做题时使用C语言,虽然老师和所有同学一直在用Pascal。在做USACO的过程中,我过去零散的知识开始变得有系统,无意间水平已经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和所有的初学者一样,第一个把我难倒的知识是「动态规划」。从前就听过这个名词,而且了解到「动态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更感觉神秘而高不可攀了。常老师第一次讲完动态规划以后,我还是一头雾水的,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例题弄明白,但是看到练习题还是不会。艰难地弄明白几个题以后,却发现几乎是一个体一个方法,无法抽象出一个模式。后来虽然有了一些经验,但真正理解动态规划却是一年以后的事了。

转眼间到了2007年11月,我终于来到NOIP提高组比赛。2007年的题算是比较容易的,有个动态规划的题我也搞出来了。最终我以超过分数线一点拿到了NOIP一等奖。

四、高中课程

与我之前听到的各种传闻一样,高中生活是很累的。日程表被安排得慢慢的:每周上课六天,每天早晨七点二十分开始早读,中午十二点放学,下午两点半开始上课,六点放学,七点开始上晚自习,一直上到十点二十。尽管如此,作为「数学竞赛班」,只放假一天的周末还要拿出半天来到学校进行数学竞赛培训。为了加快讲课进度,每周二、周四的晚自习还要用于数学课,这正好与信息学竞赛培训穿插开来,让我没有一天晚自习能拿出来写作业。我只好趁中午别人午休时我还可以到教室赶作业。但是没过多久,我把我中午写作业的一点时间也投入到了做USACO上。我只好把政治、历史、地理课拿来写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的作业,这才勉强能做完。转眼一个月就过去了,月考如期而至,我考了全班第24名,年级一百多名。虽然也不算差,但与我初中的成绩差远了,一时我简直无法接受。

NOIP前一个月,马浩突然想我和高翔提议要拿政治、历史、地理课到机房去做USACO。我很矛盾,想想这下连文科课上都不能写作业了,该怎么办呢?但如果能拿到NOIP一等奖,获得保送资格,这不是更诱人吗?但期中考试也快到了,如果再不下功夫的话,将会考得更差。犹豫了许久,终于还是决定政史地课去机房做USACO,尽管有些不舍,因为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些课程的。这下可好,我终于写不完作业了,每天到教室里面,看着同学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又拿来课外辅导习题,我只好向课代表澹然地说一句「没写完」。班主任也曾经找过我,说它可以理解我,但是希望我拿了NOIP一等奖以后专心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并希望我能参加数学竞赛。我也在思考着,但拿NOIP一等奖谈何容易呢?

NOIP的时间正好与期中考试冲突,这让我感到异常的高兴,于是我就借此申请不参加期中考试了,甚至期中考试之前一周都在机房内做USACO。令我感到有些意外,我竟然拿到了NOIP一等奖,胜利的喜悦差点让我冲昏了头脑,但这次与初中时不同,因为我知道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拿到NOIP一等奖只是获得了「保送资格」,不等于「保送」,真正的保送,还要到高三的时候参加一次「保送生考试」,根据你的成绩才能确定去哪所高校。因此说来,文化课的成绩还很重要。回到班上以后,我立刻开始恶补文化课,还好除了数学以外耽误的不多,数学课竟然在这几天讲完了整整「三角函数」一章。接下来好像有几个星期我都没有去机房,直到常老师又开始讲课。


   

        自从我的高中二写完以后,我的高中(三)拖到现在,还是因为一次浏览器崩溃,致使我写的洋洒万言丢失,而且Wordpress居然完全没有备份,愤懑之下一拖竟然就是两个月。正好今天是NOI2010的第二试,便又想了起来这回事。以上都是题外话,下面接着写。

五、无意间的选择

NOIP2007胜利的喜悦过后,我却又陷入了迷茫之中。班主任陈老师主张我来把时间花在数学竞赛上面,而我的信息学奥赛教练常老师觉得我适合于继续深造。无论如何,我又恢复了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课上,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弥补政史地等文科课程的缺失,虽然很累,想想那段时间还是很快乐了。一个周末晚上我、蔡馨霄和马浩一起出去吃烧烤,吃饭的过程中聊起了各自的计划和打算,实际上他们也很含糊。既然无法决定学习信息学竞赛还是数学竞赛,我就先两手都抓。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常老师那里得知了NOI冬令营这回事,大概的印象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一个信息学竞赛培训和比赛。常老师建议我参加,我就报了名。其实我报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得知了冬令营时间和期末考试冲突,这样我就可以像逃过期中考试一样地逃过期末考试了。

由于没有了期末考试的压力,我便不由自主地放松了学习文化课,于是我有了更多的时间花在信息学竞赛上面。常老师在NOIP以后开始教授更深一步难度的知识,第一个便是二叉查找树这个数据结构,接下来便是堆、并查集、线段树、图论算法等,虽然难度加大,却让我领受到了编程更多的乐趣。不知不觉中我放弃了数学竞赛的学习,全身心投入到了信息学竞赛当中。也许正是这个无意间的选择,改变了我今后命运的足迹。

很快NOI冬令营就来临了,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都在参加期末考试,我一阵窃喜。出发前常老师让我用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趁着机会我还去买了正版的仙剑四,装在上面玩了起来。2008年的冬令营是在绍兴一中,位于一座漂亮的小城市。冬令营一共持续七天,其中有一天是组织出去玩,最后一天是比赛,其余全是讲课。具体讲的什么内容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只是第一天上午清华吴文虎教授讲课可真够煽情的!吴文虎是清华的教授,NOI这个比赛就是他在*“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政策支持下于1984年创办起来的,至今已逾25载。他给我们讲,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动情动色,讲得我们快掉泪了。出去他之外,其他讲师讲得我几乎一点也听不懂,常老师也安慰我说没事,过一年就好了。本来这个冬令营是仅仅为前一年获得金牌的NOI选手,也就是国家集训队成员开设的,后来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为了创收,便把这个活动扩大到了每省若干人。好在河南省比较弱,没几个人参加,要在强省中想来冬令营是需要选拔的。每年冬令营的亮点便是国家集训队成员的论文答辩活动了,国家集训队成员一个一个轮流上台,用十分钟时间介绍自己的论文。论文的内容是于信息学竞赛相关的一个算法或是数据结构的研究,还是相当有水平的。最后一天的比赛是从早上八点到中午一点,一共五个小时,我是第一次参加时间这样长的比赛。花了好长时间看题,一点没有思路,比赛的环境是Redhat Linux 9,我更是傻了眼。可喜的是,我奇迹般地拿到了几十分,真是振奋人心。几天冬令营下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差距,拿个NOIP一等奖算什么?我前面的路还长着呢。

六、CmYkRgB123在线评测系统

一次和常老师的聊天中,我得知学校有一个以前用ASP开发的在线评测系统,就像USACO一样,提交源代码,自动编译评测,返回结果。可惜的是那个ASP写的玩意儿有这诸多的不方便和漏洞,于是我便萌生了重写一个评测系统想法。冬令营上的Redhat Linux使我大开眼界,我第一次迈入了Linux的神秘大门,结果发现Linux并非想象中那么难学难用,相反有时候好用。寒假里我便开始了PHP的学习,并且成功地在学校的Redhat Linux服务器上架设起了Apache MySQL PHP的开发环境。身为竞赛班的学生,开学自然比其他班更早,但好在不是很忙,我便花了大量时间在机房内开发评测系统。那是2008年的2月份,正值我刚开学期间,父亲摔伤了,足部骨折,而我却在废寝忘食地开发着我的系统,没有关心父亲,想来有些后悔。

总之还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后,伴随着我学习PHP和Linux的过程,评测系统也成形了,我给它取名CmYkRgB123 Online Grading System,简称COGS。COGS一在学校内部公开,便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这种成就的感觉真是快乐啊。以后每次老师出题,我便把题加到COGS上面,很快地上面的题越来越多,同学们也习惯于在上面提交了。随后几个月我一直在完善各种功能和修复漏洞,后来还加上了比赛模式。直到2008年9月以后,我已经无法继续维护了,代码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臃肿,都是初期设计的问题啊,于是我便对其不闻不问了。令人高兴的是,它一直运行到了现在,我离开以后由我的后辈学弟们继续维护,能让我把当时的学习经验留给他们真是一件莫大的荣幸。

七、失败的省选

河南省实验中学信息学竞赛又常老师主持,分为了几个小组,一个初中小组,一个高中小组,一个高级小组。高级小组主要成员全部是像我一样的初中特招生,主要面向高于NOIP水平的比赛,高中小组和初中小组分别是高一和初一才开始入门的学生。此外,高中小组学生如果两年都没有获奖,高三还想继续比赛,也要被迫加入高级小组。当年是这样,现在据说有所扩大了,高中小组又分为了高中一组和高中二组,也算是蒸蒸日上吧。

高一第二个学期一开始,我所在的信息学竞赛高级小组便来了一个新的面孔,他叫李垚。李垚本是高中小组的,但其已经获得了NOIP一等奖,而且企图更上一层楼,便加入了高级小组。我和李垚颇谈得来,而且在信息学竞赛问题上还可互帮互助,真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很快就到了四月底,省队选拔的日子来临了。进入省队是参加NOI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必须通过省队选拔,才有机会参加NOI比赛。省选是一件很残酷的事,一个省只能选出五名选手,为了维持性别比例,还必须至少有一名女生,这意味着,我只有在前四名,才能进入省队。不能不说,我的压力很大,可能是太过于自负了。最终的省选上,不但我落选,我们学校全军覆没。但我、马浩和蔡馨霄还是获得了夏令营的名额。

回头想想,实在是我太心浮气躁了,根本没有花足够的精力在竞赛上面,NOIP2007之前那种奋斗的意志,我好像已经忘到外太空了,这四个月在USACO上面的进展竟然不如当初一个多月。评测系统花费了我太多的时间,新算法、数据结构的学习又是浅尝辄止,总是妄想能够轻而易举拿个奖,而忘记了自己真实的差距。祸不单行,我的文化课成绩也是一落千丈,从全班二十多名,落到倒数第几,年级四百多名,要知道按照高考,只有年级三百名以内才能考上一本类大学。省选前的一次月考,我的数学成绩落到了不及格的水平,班主任和我“谈话”过后,我有种万念俱灰的感觉,甚至差点放弃省选。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从那种痛苦中走出来的了。经历过痛苦,才能使心灵更加成熟,更加健壮。

       

八、找回奋斗的感觉

转眼间就进入了高二,我还以为我刚来到了省实验中学呢,怎么就这么快啊?想想看我只有两次参加省选的机会,再过半年就到最后一次了。印象中从高一开学到参加省选,好像没过多长时间啊。真是「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现在想想也是三年的高中就这么结束了。从高二开始,我就有了一种突如其来的紧迫感,无论怎样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了,于是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竞赛上面。但是毕竟我绝大部分时间还都是要在教室里面学习文化课的,因此我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到计算机房以后,找几个题抄在本子上,回到教室有空就想,想明白了写下思路和具体实现的步骤,下次去机房在电脑上编程和调试。因此我的日程被安排得满满的,早上六点多起床,吃过早饭七点多上早读,然后上一上午课,中午吃过饭就跑到机房写程序,一直到两点半去教室上课。上一下午课以后去吃晚饭,每周一、三、五、六晚上去机房,二四去上晚自习,一直到十一点才回到宿舍。虽然看起来很忙 ,但我并不觉得累,攻克一个难题,掌握一个算法所带来的乐趣,是我得到的最大的精神鼓励。无形间,我发现自己的水平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年前做起来NOIP的题要花很大的力气,而那时我只花了十天左右就把NOIP的题从2000年到2007年的全部题做了一遍。从那以后我去机房几乎再也没有做过除了做题以外其他的事,很快我的做题笔记就写满了整整一个笔记本。我终于找回了高一在NOIP之前那种奋斗的感觉,甚至有甚于当时,因为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省选,我要进入省队。

九、再战省选

2008年的NOIP就像小菜一碟一样,我顺利地又拿到了一等奖,同时也是全省的最高分。在比赛之前,我和高翔受常老师之托出了一套模拟题,我把它根据魔兽世界的背景,描述为魔兽世界模拟赛,后来也在网上公开办过,收效不错。其实出题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出一道好题,比做出一道题要难得多。马浩由于高一那年的失误,这次比赛前显得格外紧张,不过还好也是顺利地拿到了一等奖,至少取得一个保送资格。转眼到了NOI冬令营,这次我、马浩、高翔都报了名,嘿嘿,又逃过一次期末考试了。冬令营在北京八十中举办,如果不出意外,这就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冬令营的机会了。北京八十中果然有大城市学校的风范,环境设备都是一流的。我发现这次我能听懂大部分讲课的内容了,果然没有辜负常老师去年的预料。很快高二又过去了一个学期,我愈发觉得时间紧迫了。从2月起,我就在我电脑的桌面上放上了一个倒计时:

倒计时

我向常老师申请得到了机房旁边的一个小型办公室,废弃很久了,里面放着学校网络的交换机。有了这个小屋,我和马浩、高翔三人就能更加自由地掌控来机房的时间和次数了,也能脱离混乱的机房环境(里面有很多人打游戏)。我越来越觉得,冲击省选、参加NOI和努力学习文化课是存在着某种冲突的,时间上不可调和的冲突。我下定决心,在省选前将近一个月,我开始停课专门投入到竞赛中。省选成功了就继续努力NOI,失败了告别OI,回教室补课,准备年底的保送生考试,总之,成败在此一举。马浩和我的想法一样,于是我们两人便一起开始停课。然而高翔,做出了让我至今不解的行为,就在省选前一个月,他突然放弃了,不再把任何精力投入到竞赛中,甚至连「试试」都不愿意,一心去准备保送生考试了。

终于到了省选的日子,2009年4月26日,我从半年前就开始计日而待的一天。这天早上起来我非常紧张,战战兢兢地到了考场。看到题目以后,觉得比2008年简单了一些,所以有些掉以轻心了。上午出来以后,我尽量避免和人交谈,无论好坏以免影响下午的状态,可是还是零星听到了一点我的算法可能不对的消息。下午考试稍微有些放松,发挥好了一点。比赛完以后我便开始想,无论结果如何已经不能改变,我要做好两手准备,心理准备。上午的成绩先出来了,我排名第十,相反马浩是第一名,我一下子掉进了冰窖,不断想这下子完蛋了。接下来等待总成绩的时间是难熬的,整整一个小时,结果终于揭晓,我下午发挥得很好,最终成绩是第四名,也就是险些就没有进入省队。紧张了一天,终于放松了下来,全身筋疲力尽了。虽然侥幸进入了省队,但我的弱点也曝露无余,心态很重要,千万别在紧张,太影响发挥了。我并没有预期的喜悦,反而是觉得任务更重了,无论如何,我要参加NOI了。

十、意料之外的金牌

省选以后,我和马浩一起去天津大学参加了APIO了,结果不错,我们都拿了银牌。回到班上以后,我们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恶补所缺的课程,而是更加倍地把时间花在竞赛上面。五月份将是高中课程结束的一个月,这个月内,物理、化学、生物课程都要讲完,接下来便是复习的时间了。从6月1号开始,我和马浩再次停课,这次的目标是NOI。不得不承认,学到这个时候,功利的心理越来越强了。以省队队员的身份,只要在NOI上获了银牌,就能直接与大学「签约」,也就是说可以不用参加保送生考试直接保送大学。具体一点,获得银牌成绩可以去上交大、复旦,银牌前几名可以去北大,金牌可以去清华。多么诱人啊,但前来参赛的也是各路高手,想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六月初我和马浩在常老师的带领下,去了广东参加培训,在那里见到了更多的强人,不得不惊叹河南是个小地方。七月初,我和马浩又去绍兴参加了「特别夏令营」,这里几乎全部是各省顶尖人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但也积累了很好地经验,因为有实力不一定能够成功,适当的投机很有必要

在NOI比赛前的一星期,我和马浩去了最后一个培训的地方:复旦大学。这个培训是复旦大学吴永辉老师以个人名义办的培训,严格意义上来说甚至不能算是「培训」,因为他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房,然后……自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吴永辉不是慈善家,这么做肯定是有目的的,什么目的呢?就是给我们灌输「复旦大学是个好地方」,考得好了欢迎来复旦。他还给我们讲明了录取的条件,就算是NOI发挥失败了,只有APIO和CTSC都拿到银牌以上也可录取。我误以为是APIO和CTSC只要至少有一个拿到银牌以上就行了,一看我已经达到了标准,一下子心情放松了。7月25日,我和马浩从上海直接来到了北京,参加梦寐以求的NOI。由于心情放松,我的发挥出奇的好,第一式下来竟然成绩在前20名以内!第二式发挥也很稳定,最终令我不敢想象的是,居然以第十七名的成绩拿到了金牌,因此便和清华大学之前签约了。现在想想,实在是侥幸,我超常发挥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成功打乱了我所有的计划,因为我还要参加国家集训队,OI生涯还将延续下去。一切还未结束,进入国家集训队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将涉足我从来没有想过的领域,能够再进一步,实在是我一生的荣幸。

      

十一、国家集训队

国家集训队,我想都没想过,却真的进了。不能不说偶然性很强,其实国家级集训队的一多半人都跟我一样,运气占了很大的因素,换句话说,换一套题重新进行NOI,国家集训队能有一多半人不一样。不怕水平弱,进入国家集训队是一个新的开始,前方还有更高的目标,国家队,IOI。愉快的八月很快就过去了,九月中旬,我收到了来自国家集训队教练的邮件,作业来了。我才知道,信息学国家集训队和其他学科奥赛的集训队不同,集训并不在某个地点培训,而是利用互联网培训。集训队并不轻松,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作业量很大,难度很高。

纠缠了几个月后,来到了NOI2010冬令营,这次冬令营在烟台,临着大海。第一次冬天来到海边,当然要去感受一下海景风光。由于今年冬天出奇得冷,据说烟台的海里面竟然有了数十年未见的浮冰,只可惜我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年在冬令营上,我们成了焦点,每天讲课都坐在第一排。今年的论文答辩也改为了「命题答辩」,国家集训队写论文的优秀传统被废弃了,真是可惜。最后一天的考试我的发挥并不好,在集训队内排名到了倒数二三。这对我以后的国家队选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冬令营上,我认识了省实验的后起之秀,李怡君和徐明昭。两人虽然还是高一,水平却远超我当时,但愿他们能够继续下去。后来我才知道,这两人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留在省实验中学的COGS,他们一直在上面做题,现在这个系统由他们主管了。有意思的是,两人写程序的风格与我的程序极其相似,有的程序甚至我看一眼怀疑是我自己写的,这也应该归功于COGS吧。

冬令营后没过不久,第二次作业如期而至。与收到第一次作业的激动与兴奋不同的是,我感觉到了压力。冬令营上我的水平已经和其他强人有很大的差距了,一些难以超赶的差距,国家队选拔靠的是真正的实力,光有运气可不行了。以我的实力,想要选入国家队太难了。因此我只能量力而行了。很快CTSC就到了,不出所料,我的总成绩在选拔之前已经是倒数第二了(不过现在想想看与NOI时的倒数第四没多大差别)。经过两次考试,我彻底被淘汰出局了,四个真正地强者进入了IOI中国国家队。

十二、尘埃落定

至此,我的OI生涯已经完全结束了,借助OI我实现了我的大学梦,登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前面我将要面临的是大学的生活,这将会是更大的挑战。七月初,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一个能让无数莘莘学子激动得神魂颠倒的东西

一切终于尘埃落定,我的高中生涯由此画上了句号。

写到道现在才发现,「我的高中」倒不如说是「我的信息学竞赛生涯」,实际上信息学竞赛成了我的高中生活的主线,两者差别又有多大呢?我早就说了,「我的高中注定和多数人不一样」。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走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而不是千军万马要过的高考独木桥。这条路却并不比高考之路平坦,只是我觉得更适合我而已。我要感谢我的先辈们对我的指导,让我勇于走一条不寻常的路,也要告诫看过这个系列文章的后来人,不要盲目模仿,也许这条路不属于你。

虽然看起来很完美,但我的高中也有不少遗憾。最大的遗憾便是与同学相处的日子没有好好把握,同班同学甚至有两年下来没说过几句话的。不过至少我给他们留下了一个很有个性的印象,希望多年以后再见时可以当作谈资。与别人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不同,我的高中生活很单调,尤其是从高二开始,好像除了在教室和机房中奋斗,就没有多少回忆了,如果不记录下来,以后再回忆将是一件痛苦的事。还是高一的日子最值得怀念。另一件遗憾的事是从来没有参加过期末考试,全部因为和竞赛活动冲突让我给躲过去了,哈哈。没有参加高考算不算一件遗憾的事呢?我想恐怕是吧,这么有中国特色的活动我竟然没有参加,今后如果到国外还怎么证明我是个中国人啊。

「我的高中」系列文章至此按计划已经结束了,五篇文章分别记录了我高中的五个阶段。这几篇文章有个重大的缺陷便是我一直在谈我是如何在竞赛上奋斗的,而没有其他的活动。虽然我的高中是单调了一点,但也不是索然无味啊。像玩魔兽世界,带同学一起偷偷在机房打一夜游戏,暑假补课期间带全班同学一起来机房看奥运会开幕式,等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没来得及写,也不打算接着写了,什么时候想起来再说吧。



posted @ 2014-08-17 10:47  _tham  阅读(50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