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的根源是阳气不足,一个中成药可以补 转载

肺开窍于鼻,所以鼻炎要治肺。但治肺还治不彻底的,说明病根不在肺,这时候我们往往会把脾胃作为切入点,从脾胃入手。脾属土,肺属金,土不生金,鼻子也会出问题。

事实上很多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时间上拖得很久的,基本都跟脾胃虚寒有关,也就是脾胃的阳气少了。而要给脾胃补充阳气,那就不得不提到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制附子、党参、干姜、炒白术、甘草

有一点要注意,鼻炎有寒证也有热证,病因不同,表现出的症状不同,治法自然也就不一样了。简单地讲,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如果方向反了,用温热的药物去治疗热证,用寒凉的药物去治疗寒证,结果一定是治不好的,还会加重病势。

寒证,流的是清鼻涕、白鼻涕,舌质淡舌苔白,这种情况下才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这是我们大家首先要分辨清楚的。

脾胃虚寒经常用到的一味中药是干姜,干姜入中焦脾胃,专门补脾阳,把脾胃里的阴寒之气散出去。

在东汉末年,也就是张仲景所处的年代,有一个理中丸,配方是一样的,只是没有附子。到了宋代,有很多人寒的特别厉害,仅靠理中丸远远不够,于是又加了附子。先有理中丸,之后才有附子理中丸。

 

附子的温补之性是非常强大的,不但能够补脾阳,还能补肾阳,实际上附子最擅长的就是温补肾阳。肾阳是一身之阳,加了附子以后,就相当于从阳气的源头补起,这样不仅间接的壮大了脾阳,还能温煦周身,把温热之气带到全身。

总的来讲,附子和干姜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温里药,用得多,效果又很好。

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帮助脾胃正常运转,把食物啊水液啊转化成身体可以吸收利用的。我们说鼻炎以后老容易流鼻涕,就是因为脾胃阳气不足,运化失常,有一部分水液就变成了湿气,湿气上泛于肺,从鼻子流出来了。这时候从脾胃入手,是一个很好地切入点,一方面可以杜绝湿气之源,一方面又能把精微物质向上输送到肺,壮大肺气,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培土生金,培土制水,鼻涕很容易就收住了。

适用于附子理中丸的人,身体内部一定是寒凉的,在平时,早上起床后可能会打喷嚏,流鼻涕,到了季节更替的时候,往往就发展为鼻炎。通过服用附子理中丸,这些症状都能改善,而且随着脾胃功能的改善,阳气的提升,鼻炎也跟着一起好了。

除了流鼻涕、打喷嚏、鼻子痒之外,往往还伴有脾胃虚寒的症状,比如,大便稀溏、不成形,吹点冷风,吃点凉的冷的,还会拉肚子,这就是典型的脾阳不足。

这些症状一出来,马上就想到是脾胃太寒了,需要温热的药物暖一暖,用点附子理中丸就很好,一般来讲,与之对应的症状消失就可以停了,也可以再服用3-5日,以巩固疗效。

如果有鼻塞的现象,可以配上辛芩颗粒,这个中成药是从肺上着手,主要作用于上焦心肺,能帮助疏通鼻窍,能散肺中寒气,还能匡扶正气。这样一个治肺,一个治脾,脾肺都好,鼻子当然也会好。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温暖中医,原创文章,版权归温暖中医所有,侵权必究!

posted on 2024-03-20 09:07  我和你并没有不同  阅读(8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