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业】认知科学导论系统整理复习【已完结】

后面的章节不在考试范围捏。选择+填空+实验+大题:记忆/学习

第一章 导论

认知心理学:是对思维头脑的科学研究。它的研究对象包括:(1)我们是怎样注意信息、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2)信息在头脑中是怎样储存和加工的;(3)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进行思维,以及产生语言的。

第二章 认知神经科学

基础结构太简单了不怎么考。
在人出生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突触联结都已发育完全,也不是所有神经元已经髓鞘化,但不会有新的神经元生成了。有个图时出生到2岁的神经网络。
在成年人身上,突触的数目也不再增加。当然也有反例。
脑回,脑沟,脑裂。
额叶(控制),颞叶(听),顶叶(整合),枕叶(视觉)。
布洛卡区
Broca对失语症患者的脑部进
行死后检查发现有一个脑区受损。患者说话短促,不合语法。
威尔尼克区
Wernicke 描述了一种新型的失语症患者说得相当符合语法,但却几乎没有意义。
成像方法要考。主要分为因果性、相关性成像。
大部分是相关性的:EEG&ERP(头皮电位),PET(正电子湮灭释放光子,新陈代谢情况),MRI&fMRI(神经活动越活跃的区域,氧合血红蛋白越多),MEG,fNIRS
TMS(经颅磁刺激)则是典型的因果性成像,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经颅磁刺激将一个线圈置于头部的特定位置并将磁脉冲传送到这个区域,使得线圈下的脑区的功能受到干扰

裂脑研究预测实验结果(别的不考)
最早:大脑联合部切开术(切除胼胝体)
裂脑研究:

  1. 斯佩里。右手放物体才能用语言描述。
  2. 加扎尼加,一个半球Bow,一个半球Arrow,仍能整合?一个sky,一个scraper,这下分开了。同侧同时出现Fire,arm,能整合,看来只用一侧也能独立整合?
  3. 列维的研究。实验者盯着屏幕中间,左侧男脸,右侧女脸,当裂脑者描述面孔时是男,选照片时是女,说明左脑语言,右脑图像。

第三章知觉与模式识别

心理物理学:研究外部世界物理属性的改变与相应的心理体验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各种感觉的感受器:视锥细胞:高强度,中央凹,颜色精细视觉;视杆细胞:低强度,中央凹以外。听觉毛细胞,味觉味蕾,嗅觉嗅觉受体神经元,触觉神经细胞。
错觉不咋考。
Two Visual Systems: Perception & Action很重要。
根据外侧膝状体细胞类型的不同视觉神经通路可以分为:
• P通路(parvocellular pathway,又称为小细胞通路)
– 主要接收来自视锥细胞的信号(对颜色和细节信息敏感,how),
• M通路(magnocellular pathway,又称为大细胞通路)。
– 主要接收来自视杆细胞的信号(对运动信息敏感,where)

知觉广度与感觉存储很重要:
知觉广度指在一次短暂呈现中能够感受到的信息量。第一项关于知觉广度的实验是一次短暂呈现中最多能够摄取4 – 5个无关联字母的信息。
后来被打破:部分报告法,斯伯林的实验:3×3字母表,呈现各行的字母,然后音调提示告诉人是哪行,发现人可以精准报出,说明至少可以放9个。斯伯林还改变字母呈现和声音信号呈现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测量视像存储的时间。
奈瑟提出视像记忆、声像记忆的概念。
模式识别的特点。

  1. 以较高的准确性迅速识别出熟悉的模式
  2. 评价和理解不熟悉的模式
  3. 准确知觉到以不同角度放置或旋转了的物体
  4. 辨别部分不可见,被遮蔽,或处于某种形式的“噪音”掩蔽中的物体
  5. 快速、自动、主观感觉轻松地执行模式识别

错觉轮廓可能的原理:视网膜中相邻神经元倾向于抑制周围细胞,而加强了轮廓。还有其他的解释如进化观的解释(保护色?)、神经证据(错觉轮廓激活视皮层)、格式塔的解释。
以下理论的概念及实验都要会。
格式塔的那些规律:封闭律(断续边缘),接近律(近的格子组成整体),相似律(形状、颜色)、简单律(五环)、对称律(曲线)、连续律、共同命运律
典型表象:咖啡杯,帕尔默实验:给参与者看不同角度的马的照片让参与者评价典型度和熟悉度,再让另一组人为它们命名,为了对照还给一些其他经评价的东西如钢琴命名。典型视角下的被最快辨别。

情境效应: 一个人在现实情境中寻找物体时,其识别准确性和辨别所需时间与该物体在位于该场景的适宜性有关。实验:两张图片中寻找消防栓。

区分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

自上而下的模型:网络反馈模型(当特征信息与自上而下的影响相结合,字母O得到最强的激活),贝叶斯方法(记忆中存储信息的影响具有概率性)
几何离子理论(所有复杂形状都是有几何离子组成的)的检验用弱化形状方法:左边杯子去除中间部分线条,右边杯子去除上端线条包括重要的连接不同部分的边角,发现去掉关键性相关信息使得物体保留这些信息的时候更难识别,这与“物体判别的基础是基本形状”的理论是一致的。

特征分析(类似于自下而上)的两个研究证据:一个是神经的,发现视皮层的神经细胞对光线的朝向敏感。另一个是行为的:眼动研究:要求参与者根据复杂模式做出某些估计(发生了什么,估计经济条件)发现特征承载的信息越多,双眼停留其上的时间越长,注视点的分布与被试的意图有关。

什么是原型匹配(长时记忆中储存着某种抽象的模式作为原型),伪记忆的实验(用人像拼片形成原型脸,每个原型脸衍生一系列样例脸。实验时先呈现一组样例脸,再呈现第二组脸,其中包括一些呈现过的脸,一些与原型相似的新脸,以及样例脸,让参与者判断是不是之前见过那组的脸,并评定自信程度,发现他们认为原型脸见过而且自信程度最高)说明有关模式的知识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获得模式中有关特征的信息、获得特征之间关系的信息。
面孔识别的三个实验至少讲一个出来:

  1. 颠倒效应:首先训练被试从6个角度学习两张脸,测试时快速呈现训练图片判断是哪张,结果发现被试对正立的面孔的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倒立面孔。对于非面孔物体的识别,颠倒效应非常小,且随着练习快速消失。解释是人们对正立面孔的识别为整体加工,对颠倒面孔(或其他方向呈现的面孔)的识别为部分加工
  2. 部分整体效应被试学习一组面孔并记住面孔对应的名字,测试分为全脸测试、单独特征测试,发现正立时全脸测试准确率高,倒立时无差异,其他物体也没有这个效应。
  3. 合成效应5张名人面孔混合拼接成合成面孔被试判断合成面孔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属于哪一位名人,发现正立时对齐的慢于错开的,倒立时无差异,其他物体无此效应,说明即使是合成面孔,被试对其的加工也是整体性的,且这种整体加工方式阻碍了被试对局部特征的判断。
    梭状回面孔区要了解:fMRI研究显示,相比于,人们观看面孔图片时,该区域的神经兴奋程度是观看其他类型图片时的神经兴奋程度的2倍。(脸盲?)

第四章 注意

三个注意。
听觉注意:
鸡尾酒现象:被试注意到了非追随耳里自己的名字。哪些模型能解释(衰减器模型,认为未被注意的信息被削弱,而不是完全被过滤掉),哪些不能(过滤器模型:感觉信息在系统内穿行直到到达某个瓶颈。在那里,人们根据某些物理特征来选择待加工的信息,而过滤掉其他信息(那些不合特征的就不加工了),过滤器模型能解释双耳分听任务)。
视觉注意:
弹出效应很重要:当视觉元素截然不同时,观察者能在50毫秒之内看出图形边界。实验:一大片L中的一簇T。
单侧视野忽视的实验:单侧大脑受损会导致患者忽视对侧视野:让患者阅读、等分线段、画画
特征整合理论 实验(在竖线中搜索倾斜线不受干扰物数量的影响,但在倾斜干扰物中搜索垂直线受干扰物数量的影响。)
视野忽视
传球实验数一数穿白色衣服的球员总共传了多少次球?很少人发现大猩猩。但数黑色衣服时可以发现。说明人们发现意料之外的物体的能力——取决于这个物体与人们关注物体的相似性。
两个线索:什么是外生性:看到T时点击(低水平控制,基于环境)。内生性:出现指向T的箭头时描述它(高水平控制,基于观察者相信什么)。
两个系统:内源性系统(个体有期待,中央边缘线索都有效)、外源性系统的实验(自动转移到新异刺激,包括边缘线索):边缘线索,即在注视点的左侧或右侧视野闪现一个方框;中央线索,即出现在屏幕中央(注视点上)的一个向左或向右的箭头。发现线索有效性高的时候对刺激检测速度提高,当线索有效性低时,中央线索被忽略,边缘线索仍在影响。
中枢注意:可不可以同时执行两个任务(实验:三个数a,b,c,分别或同时执行a+b=?c,axb=?c,发现两个单独时间加起来<同时完成的时间)。舒马赫实验:屏幕上有字母同时听一个纯音,分别或同时报告字母位置、判断声音高低,此时一个单独时间=同时时间。当然还是有争议的实验。
注意瞬托很重要,注意力转移时有类似眨眼的现象。实验:RSVP实验测出来的。在幻灯片上不停地放不同的字母,每个字母停留115ms,而你要做的是,当M或X出现时,按下相应按钮。
自动化,特点是无法抑制,西蒙不考,斯特鲁普效应(实验:请大声说出每个字的颜色、请大声念出每个字。研究结果是字和颜色一致时,被试说出颜色的反应时快。在冲突条件,即字和颜色不一致时,被试说出颜色的反应时慢。但被试阅读单词时,受到字体颜色的影响很小。(阅读已经自动化了?))

第五章 学习

基础概念不考。
经典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惊弓之鸟)、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反应所引发的愉快或不愉快后果所习得的自主行为,根据行为产生的结果,效果律,实验是斯金纳箱中的老鼠,按杠杆给食物/电击。涉及强化概念)的例子、区分。
强化很重要。区分正负强化、正负惩罚。增加行为的可能性的都叫强化,正强化指增加愉悦(表现良好得到奖励),负强化指减少不愉悦(表现良好减少痛苦);减少行为的可能性的都叫惩罚,正惩罚指做了坏事就被惩罚,负惩罚指做了坏事奖励减少。
什么是潜伏学习(不需要强化就能发生学习,小鼠走迷宫)、顿悟学习(突然集合各种元素,大猩猩够香蕉)、习得性无助(摆烂了,小狗电击),观察学习(成人作为榜样,成人打玩偶收到奖惩影响了孩子是否攻击玩偶)。

第六章 记忆过程

布朗-彼得森技术:用实验证明我们在短时记忆库中存储信息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且如果没有复述很快就会全然遗忘。参与者听到三个字母组成的字符串,然后得到一个三位数进行倒数,过完一段时间再回忆哪个字符串,实验结果是能回忆的字符串百分比随时间衰减。

某个记忆系统可以储存信息,但信息如果没有得到复述,便会从记忆中逐渐消退。

真的存在两种记忆(短时/长时)嘛?证据:
1.日常生活中不太可靠的内省报告显示,有些东西只能短时间记住,而有些则能长久保持
2.心理学研究指出,短时功能会受到干扰而中断,而长时功能则能保持完整
3.心理学实验显示,在记忆中检索某些信息是短时功能的特征,而对另一些信息的检索则是长时功能的特征(如,首因和近因效应)

认知神经科学也给出了证据:患者H.M.切除了颞叶和海马(回忆:颞叶用来处理听觉和人脸识别)导致H.M.无法在长时记忆中储存新的信息,但程序性记忆正常(画镜像)。另一个患者K.F.症状相反,长时记忆完整但不能学习新技能。这也是一个证据。

工作记忆(巴德利):暂时保持和操纵与目标有关的信息以指导即将到来的行动的记忆系统。和短时、长时记忆都不是一个概念。强调这段记忆用来当作工作台。这个模型还引入了语音环路(存储+复述加工)(有关效应:语音相似性效应、词长效应、发音抑制、无关声音效应)、视觉空间画板(证据会考P24)(缓存+抄写器)以及中央执行系统(抑制、转换、更新)的概念。(重要)
知道情节缓冲器这个东西:
工作记忆模型还有新版本:情节缓冲器。工作记忆的编码联合使用了视觉、听觉编码,还有长时记忆的参与,总之就是存储+处理。

关于短时记忆的容量一直都有争议(米勒:7+-2(演示:硬币数目))相关实验:组块法(记字母还是记单词)组块在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对于长时记忆,如果一些信息没有被激活就不会出现组块。

关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基本不考):首先看听觉编码,短时记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的内在声音,甚至非听觉信息也会以听觉来编码(测试(康拉德):记忆B时容易错成P)。然后是视觉编码(测试(波斯纳):对AA的反应要比Aa更快,但当间隔时间增加,这种优势消失,这是因为视觉编码已经转换成了听觉编码。这说明短时记忆中的一些信息编码首先是视觉形式的,然后是基于名称的)信息一旦被感知,不同的系统将同时对其编码,这个结论来源于实验:红色-(红色方块)-鲜血这种比较测试,发现红色-红色最快,随着时间间隔增大差别减小,更具体来说,先出现颜色编码, 再出现名称编码,最后出现联想编码。这说明短时记忆存储中的信息加工是通过一种平行加工刺激的方式进行的。
最后讨论语义编码。
(会考)实验(魏金斯):基于前摄抑制,认为在一系列学习中,先学的内容会使回忆后学内容的能力降低。在实验中会让他们做三个任务,每个任务包括记狗名+分心任务+回忆,实验组再记忆花的名字+分心任务+回忆,控制组记忆新的狗名,发现实验组更好,但这个实验缺点是长时记忆可能参与其中。

关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基本不考):索尔-斯滕伯格技术,指一个系列扫描任务,向参与者呈现一些数字信息,每个1.2秒,等参与者记住列表后可以按按钮,然后呈现一个探测数字,参与者报告数字是否属于记忆集合。结果发现,1. 记忆集合越大,所需反应时越长。2. 反应时间随集合中项目数量增加同比增加(38毫秒/项目)。3. 无论该项目是否属于已有的记忆集合,对其反应时几乎完全相同。科学家提出了穷竭式、自我终结式两种搜索方法,该实验表明更接近前者。

长时记忆。最鲜明的特征是多样性。P64略微记一下。
首先介绍认知神经科学的发现:记忆位于大脑的特定区域,同时又涉及整个大脑。海马及其相邻皮层、丘脑对长期记忆的形成比较重要,真正存储永久性长时记忆的很可能是大脑皮层。Donald Hebb认为信息能在短时记忆中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就能转换到长时记忆之中。短时记忆中,大脑的神经活动以反响回路的方式进行,神经元之间形成自兴奋环路,如果持续兴奋就会产生一些结构性变化使得记忆长久保存(woc好合理)。

长时记忆的编码。涵盖了听觉视觉语义当然bower还提出了更多。记录最多的是语义编码。
长时记忆是有序组织起来的,这是共识。(例子:请回忆在2010-10-1你做了什么)
长时记忆能够储存具体信息,但它也会受到干扰,会消退。
超长时程记忆:实验(巴利克)让毕业生,从同学录中挑选出他们的同学,让他们回忆同学的名字和相貌。发现给姓名配照片比较容易做到。这个实验证明了1.超长记忆确实能持续很长时间。2.对遥远事件的再认记忆受到原先编码程度以及复述分布的影响。巴利克还做了另一项实验,发现学过西班牙语的人,他们最初学到的知识50年后仍然有用(后续测验成绩更好),是永久存储的证据。康维研究超长时程记忆与认知心理学的关系时发现,对名字的保持比对概念的回忆消退得更快,起先快速下降然后趋于平缓,他们还发现学习成绩和超长时程记忆成绩之间存在高相关。

自传体记忆(基本不考):有关我的过去。有很强的选择性。记忆效果通常是比较不错的(Field研究发现采访家庭成员可以证实别人过去的事实,情绪态度类记忆略差一些)。日记研究法(Linton林顿),每天在卡片上描述当天发生过的事,每个月随机抽两张回忆日期,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评价记忆的重要性和情绪状态。实验发现遗忘速率是线性的。记不住有两种情况,反复发生的事情和单纯被遗忘的事情。对记忆重要性和情绪性的评估值与其可回忆性之间没有明显相关。Rubin实验发现人们对一生中某个时期的回忆要比其他时期好,而且对多数人而言,对过去的回忆内容极为相似,具体地说50岁以上的人往往更多地回想自己青年和成年早期的事情,而不是近几年的事情,4岁以前的时光似乎也没有清晰的记忆。

关于记忆的不可靠性与目击者辨认。(实验会考)大概就是目击(看影片)+提问。实验发现记忆是建构式的,先前、事后等因素都会影响会议内容。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fMRI扫描,观看视觉图像(单词+图片) VS. 想象视觉图像(仅单词),实验结果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虚构记忆、怀疑主义。还有实验发现合理的虚假记忆更容易被植入但一些极不可信的虚假记忆也可能被植入。

第七章 记忆模型

艾宾浩斯:无意义音节遗忘曲线。
威廉詹姆士:二元记忆论(初级记忆、次级记忆)
记忆功能遍布于整个脑中但是有三个区域与记忆直接相关(大脑皮层:陈述性记忆、小脑:程序性记忆、海马)
神经细胞在面临频繁重复的刺激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增加自身反应倾向的现象,这被称为长时程增加,是短时记忆转换为长时记忆的基础。
存在短时/长时记忆有心理学实验作为证据,这在前面也说过了,课上展示过一个实验视频,发现如果在学习之后立即施以电休克刺激,则学习效果较差,表明从短暂记忆向持久记忆转化的过程受到了干扰。其他证据如短时逆行性失忆,道理差不多,发现由于头部创伤而导致失忆的人,往往记不起创伤发生之前几秒之内的事件。创伤相关的还有很多证据(足球运动员)。当然还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玛丽卡尔金斯),前面也提到过。
沃&诺曼的模型:借用詹姆士的二元模型,认为记忆像头脑中的盒子,还定量地描述了初级记忆的属性,他们认为短时记忆有两种可能不能转化为长时记忆,要么是消退,要么是被取代,他们采取了探测数字实验,问参与者最后的纯音数字第一次出现后面的数字是?发现干扰是比消退更强的因素。
克雷克&洛克哈特:LOP加工水平理论(重点)(与之前信息加工模型的区别、它的实验)
认为一个刺激究竟被传送到浅层还是深层阶段,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和用于加工处理的时间
克雷克和塔尔文的实验:仅从结构、音韵、语义方面对词汇进行评判,发现深入加工的词汇比未深入加工的词汇记忆效果好。具体来说,深入加工耗时更长,对已编码的单词再认成绩取决于加工水平,语义加工再认成绩最佳。
加工水平与信息加工之争:信息加工侧重分工与联系,加工水平侧重深度。

罗杰等人:自我关联效应(SRE),侧重深度编码,实验方法很像克雷克和塔尔文的,但是多了个问题(和参与者本人相关的)。引入了自我图式的概念。
塔尔文把记忆分为两种:情节记忆、语义记忆。后面又加了一种:程序性记忆。证据:病人K.C.有语义记忆,但无情节记忆。三分系统要知道
记忆的联结主义模型(PDP)(不咋考),认为心理过程发生于一个由彼此紧密相联的基本单元所构成的系统之中,其中每个单元都能够被激活并与其他单元之间互通信息。信息被接收进来,扩散到整个模型之中,并在经过之后留下痕迹,痕迹改变了模型中单个单元之间的联结强度(权重),单元之间的联系服从激活/抑制法则。这种观点能解释一些复杂的记忆现象、学习行为。
外显vs内隐记忆分离的证据
日常记忆vs实验室研究记忆
有关遗忘。约斯特定律:如果两个记忆痕迹的强度相同但是时程不同,更早的记忆痕迹比更晚的记忆痕迹消褪得更慢。
普鲁斯特现象:气味可以勾起人们回想起遥远的、具有情感的个人记忆。
闪光灯记忆911事件的例子。不一定可靠。

第八章 记忆术【不考】

第九章 知识表征

集合-理论模型(Meyer)认为语义概念由元素(即信息的集合)来表征。(实验:判断命题对错,自变量是集合的重叠程度)
语义特征-比较模型认为单词由定义性特征和描述性特征共同表征。例子:蝙蝠算鸟。实验:鸟吃虫子,把鸟换成知更鸟更通顺,换成鸵鸟就不行。
层级网络模型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单词,都用它与记忆中其他单词的相对关系来加以描述,其意义的是由它与其他单词的联系来表征的,实验(句子中概念在模型内有一个接近程度,研究者让参与者判断一个句子对错所需要的反应时,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命题网络,认为复杂的观点可以用简单关系表达,命题是最小知识单位,提出人类联想记忆(HAM)的理论,提出思维的适应性控制(ACT):有三种记忆,工作记忆,陈述性记忆,产生式记忆,还提出三重编码理论:时间串、空间图像、抽象命题
(这里会有答论述题)

图式:是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来的,它能够用来推断其所表征概念的实例的属性。P61实验:被试者在房间待一段时间(他们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嘛),出来后看他们记得房间里有什么,有人觉得有书其实并没有。
什么算扎根认知(认为符号会激活体验,认知不是抽象的纯符号的,用大脑探测信号证明)实验:用TMS,手臂区域的TMS导致对手臂
词语比腿部词语的反应更快,反过来也对。

第十章 心理表象

概念命题假说认为不论是以言语方式还是以视觉方式,我们储存的都是对事件的解释,而不是他们的表象成分。很像HAM的观点。
功能等价假说心理旋转实验,测量旋转度数和判断所用时间的关系,发现是线性函数关系。研究者还提出了二阶同构。还有一个心理扫描实验证明了心理表象同真实事物的感知是相似的。让被试记住一组图片,然后每次想其中的一张 被试需要“聚焦”在所想物体的某一端如,“看”高速游艇的尾部,再问被试原图片上是否具有某个特征,发现决策时间和扫描的距离有关。那些被要求回忆出整个图像的被试所需时间则不会因扫描距
离的不同而不同。这证明了心理表象是可以被扫描的,扫描所需的时间和扫描真实图片相似。
区分视知觉、视觉表象。前者包括低级分析中级加工,后者包括中级加工高级产生。
P57对患者L.H.的实验。能复制图像,但不能辨识。研究者认为心里旋转被认为是空间表象而不是视觉表象。
什么是认知地图。实验:老鼠迷宫。地理位置记忆偏差,北美南美并非对准而是错开,因为人们采用概念策略来记忆地理信息。
kikiboba的解释:联觉。
实验:
Marks 被试按下不同的反应键来区分一个高音和一个低音 每一次实验时随机开较暗的灯或者较亮的灯发现当亮度高时,对高音刺激的反应快。颜色也有类似的现象。

第十一章 语言和心理语言学

人类语言的三大特征(相对动物)

  1. 单元的语义性和任意性(凭什么good dog是好狗不是坏狗,但狗、猴子的语言常常不是任意的,比如狂吠露牙表示挑衅)
  2. 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性(语言跨越时空,蜜蜂不行)
  3. 分立性和产生性(语言元素无限组合,蜜蜂不行)

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很重要,深层表层结构

语言获得的关键期(2-12岁):实验:自变量是到达美国时的年龄,因变量是口音评分、语素句法评分。顺便发现了不存在获得句法知识的关键期,但是有一个获得语音知识的关键期。

语言相对性假说也叫沃夫假设(对于用某个单词表示的某个事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而这种看待现实世界的方式之所以不同,正是由于语言本身的差异)、其证据(美国土著灰色褐色无区分、爱斯基摩人为各种雪命不同名字,分辨力高)、反驳(土著,只有明亮的暖色、昏暗的冷色两个颜色词,但他们的焦点色再认程度挺高)都很重要

第十二章 语言:理解与阅读

幽灵之战故事回忆:图式理论,认为对过去反应和过去经验的主动组织。所有进入头脑的刺激,都会对有组织的图式的建立做出贡献。

蚂蚁吃果冻句子实验:阅读句子,干别的,然后问哪些句子是之前听过的并评价信心,发现对新旧句子判断的信心评估没有差异,改变句子含义后并不会有人上当,说明人类对句子的记忆并不是简单的逐词抄录,而是某种能抽象出观念的动态过程的结果
知识理解的三个实验

  1. 被试选身份,划水的没抓住快艇拖绳,谁的失误?肥皂剧效应,情境偏好很重要。
  2. 被试选身份(买房的/小偷),读富裕人家房子的故事,记住了什么?
  3. 一半人做警察入职测试,另一半不做,做了的对警察故事回忆高一倍。
    命题表征:命题复杂度更难理解,即使表面复杂度相同(实验:10个句子单词数差不多,但命题表示复杂度不同,发现阅读时间和命题数量呈线性关系)
    视锐度:落在中央凹内的影像视觉分辨率最高,1-2°
    知觉广度,扫视凝视回视视觉模糊的概念
    55、56页实验,误导实验(钓鱼的故事,然后出现贝斯手,而bass有鲈鱼的意思,所以往往人们会回来重新凝视这个bass。这证明了在文本材料加工的最初期,某些精细化的理解,或者说意义解析过程就已经发生了)
    情景模型,个体对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客体或事物的知觉和动作特征进行模拟:朝向实验和形状实验。

第十三章 思维:概念形成

联想主义,刺激-反应(S-R),比较机械
假设检验,认为人们有时通过提出并检验假设来解决问题和形成概念,例子是神经学者寻找模式视觉在大脑皮层中位置时顺序的选择。为什么按这个顺序?主要策略:扫描&聚焦
逻辑:
条件推理
沃森选择任务卡片的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你的任务是翻看这些卡片,确定下列规则是否正确:"如果卡片一面是元音,那么另一面是偶数。"
从而发现了匹配偏向即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规则中提到的项目名称匹配的卡片,不管该选择是否正确
许可图示
欺骗觉察算法如果一个学生被分到G高中,那么这个学生一定住在G城,分别站在寻找违规学生、访问时了解规则的角度选卡片,前者正确率高。
三段论
氛围假说认为肯定性前提导致被试倾向于接受肯定性结论。局限很大。对于无效结论人们一般还是能判断的。如所有的A都是B。一些B是C。所以,一些A是C。
三段论的心理表征的形象性、关联性(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研究)

第十四章 思维:决策

可得性典型性(例子生男生女)(P14实验,著名人物的名字更易提取)

决策框架及其实验:当给予个体本质上相同、但处于不同上下文背景中的事实时,不同的框架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死多少还是救多少:有关收益的选择通常被看作是拒绝风险的,而有关损失的选择则被认为是冒险的。了解心理账户(电影院买票)。

以下仍为此节的另一版整理:

有很多启发式,如足够满意启发式,逐步消除启发式,典型性(也叫代表性)启发式(男女排序选择),可得性启发式(K开头的单词多还是K作为第三个字母的单词多),其他的不怎么考

逻辑分析失败的原因:具体化造成的假象——煽动人心的方法,如“共和党人不关心我们的死亡”,还有对人不对事,个人化的辩论。还有诉诸武力、权威。还有多数派。还有稻草人辩论:把不好的观点强加给别人,特点是强调一个特征改变辩论的主要方向。
卡尼曼&特维尔斯基:人们的直觉往往是错的,人们倾向可得性(读名人名字问男性多还是女性多、癌症和糖尿病,和媒体关注度有很大关系)和典型性(出生顺序)

决策框架(卡尼曼&特维尔斯基)是指决策者对和特定选择有关的行动、结果、意外事件的总体设想。某人为了某个决定采用的框架,由问题的表达方式、个体的推测、习惯、个性特点控制。具体来说,个体本质相同但处于不同上下文背景时框架在决策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买电脑、防疫决策)结论是有关收益的选择通常是拒绝风险的,有关损失的选择被认为是冒险的。
心理账户:买入场券
科恩:1.理性应该由普通人决定,不应该出自实验室,后者很大程度与真实行为无关。2.普通人会算期望是不切实际的。3.逻辑理性规则与普通人行为无关。(去不去婚礼)

押题

1. 假设认知过程可以被分解为一系列的阶段,每一阶段对信息进行独特的加工,这是
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模型建立在下列假设的基础上
认知活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从先前阶段接受信息
每一个阶段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独一无二的加工)
2. 感觉是
对物理世界的能量的初始探测
3. 在衰减器模型中,选择过滤器的作用是
减弱未注意到的信息的强度
4. 在激活扩散模型中,概念间联系的强度用什么来表示
概念间连线的长短
5. 表象的双重编码假说认为存在两种编码方式,它们是
表象编码和言语编码
6. 口头语言的基本单元是( )
音素
7. 焦点色是( )
最能够典型代表每一种颜色名称的颜色
8. 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数个小问题加以解决的方法,叫做( )
手段-目的分析

9. 贝叶斯定理是一种数学模型,可以用来( )
在概率改变之后继续评估假设发生的概率

10. 创造过程的四阶段是( )
准备期;酝酿期;灵感期;验证期

11. 对于注意的研究包括哪些领域
加工容量 选择性注意 唤醒水平 意识 注意的控制

12. 认知科学由下列哪些学科领域组成
认知心理学 计算机科学 生物学
13. 集合-理论模型认为语义概念由元素(即信息的集合)来表征,它包括(  )
样例集合 属性集合
14. 进化认知心理学
(1)从进化的视角来理解认知 (2)源于达尔文(3)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成功繁衍
15. 陈述性记忆
(1)存储于大脑皮层 (2)关于世界的信息和知识
(如一个可爱的阿姨的名字,最近的比萨店位置)**(3)是外显的
16. 心理语言学
(1)语言学就是对语言的结构(包括语音、语义和语法)做规范的描述 (2)语言学家研究语言本身,而心理学家研究语言的使用(3)将上述两种研究取向结合起来的领域,叫做心理语言学。
17. 二阶同构
(1)用来表征非一一对应的外部事物和内部表征之间的关系。
(2)如果在记忆中的事物间的关系和现实中的这些事物间的关系是一样的,那么这就是二阶同构
(3)事物在我们的大脑中不是直接地或结构性地被表征的,但是内部关系操作的方式和外部关系操作的方式相似
18. Baddeley 的工作记忆模型
(1)语音环路
(2)一种循环复述,用于保持内部言语,以便进行言语理解
(3)视觉空间展板
(4)复述图像使其暂时保存
(5)中央执行系统
(6)协调注意活动以及控制反应
**19. 在进行假设检验时,选择这一种顺序而不是另一种顺序来检验各种样例的目的

(1)取得与研究目的相契合的信息的机会。在概念获得过程中的任一给定点上选择样例,以便最多地获得有关这个概念的信息。
(2)对检验各种样例的顺序进行控制,将会增加或减少吸收信息时的认知紧张。使人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更容易明了哪些假设是合理的那些是不合理的。
(3)按照某种顺序选择待检验样例,研究者可以控制所涉风险程度**

  1. 艾宾浩斯(Ebbinghaus)的记忆研究
    (1)艾宾浩斯是对记忆和遗忘研究的第一人,出版了第一部记忆实验的科学论著——《论记忆》
    (2)使用了无意义音节——非单词,由三个字母(辅音-元音-辅音)组成,如ZAT
    (3)艾宾浩斯顽强地一组又一组地背诵这些无意义音节,然后在20分钟,1小时,8-9小时,1天,2天,6天,31天之后尝试回忆他们
    (4)在各个回忆时间上能保持住的百分比绘制成了无意义音节的遗忘曲线。在第一天之内,遗忘最快,只保持了40%左右的内容,此后遗忘速度逐渐缓慢,进入平台期
  2. 模式识别的特征分析理论及其支持证据

(1)模式识别是一种较高级的信息加工,在此之前,复杂的输入刺激首先要根据其自身的简单特征得到识别。
(2)例如看到字母A,被分解为两条斜线(/ \),一条水平线(—),一个尖角(^),一个开放的底部(/ — \)等等。
(3)有两个研究线路的证据:
神经的证据:视皮层的每个神经细胞都有其特殊的职责,负责关心视网膜中有限的一部分,并且对一种特定的刺激形状和特定的方向产生最佳反应。
行为的证据:眼动研究发现,特征承载的信息越多,双眼停留其上的时间越长;注视点的分布与被试的意图有关。

  1. Tversky和Kahneman的研究指出人类尚未成为完全理性的生物。对此的异议有哪些?
    (1)理性应该由普通人来决定,而不应该出自人为的实验室实验。后者被设计出来不是真正为了证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行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与真实的行为无关。
    (2)期望普通人能对概率和统计规则驾轻就熟,这是不切实际的,而许多实验室正是根据这些规则来建立基线和偏离点的。
    (3)逻辑和理性的规则和普通人的行为无关。比如那个试图避开前情人的不幸之人,根据贝叶斯推理,相遇的概率是0.32。但是,如果两人之间的敌意特别强烈(“我不想走进他/她所在的100英里范围之内”),那么这个预测就变得毫无意义。

  2. 试述前摄抑制、去前摄抑制实验及其实验意义
    (1)前摄抑制指的是在一系列学习中,先学的内容会使回忆后学内容的能力降低
    (2)例如,如果要求一个被试学习一系列相关的单词(如狗的名字),每三个一组,每学完一组便测试记忆情况。一般来说,第一组的回忆最好,其后各组越来越差。
    (3)假如在第一个系列(即狗的名称)产生前摄抑制之后,引入一组新的相关单词(如花的名称),那么对花名的记忆成绩就会比对狗名系列最后一组的记忆成绩好。这就是去前摄抑制现象。
    (4)实验涉及了很多不同的范畴(如职业、肉类、花、蔬菜、词和数、动植物分类、对感觉的印象、阳性词和阴性词),实验结果都是类似的
    (5)这说明被试在储存单词时似乎采用了某种语义组织方式,否则前摄抑制现象不会随着第四组改用新范畴的单词消除
    (6)研究者认为这揭示了语义编码能在短时记忆中得到表征
    (7)但是批评者认为由于实验程序耗时可能要几分钟,超出了短时记忆的范围。因而对我们了解短时记忆中语义加工的本质意义不大。

  3. 语义特征-比较模型
    (1)该模型认为单词的意义可以由一个语义特征集合来加以表征
    (2)定义性特征指的是那些重要的,定义性的特征。
    如技术层面而言:“鸡是鸟。”该陈述依据的是鸡有喙,有翅膀,有羽毛等鸟的定义性特征
    (3)描述性特征指的是那些偶然的,描述性的特征。
    如宽泛而言:“蝙蝠是鸟。”该陈述依据的是蝙蝠会飞,有翅膀,看起来似乎是鸟等鸟的描述性特征
    (4)正确陈述的定义性特征和描述性特征均有很大重叠
    (5)语义特征-比较模型的弱点:没有任何一种单一属性是在定义某项事物中必不可少的;人们似乎很难判断一个特征到底是定义性的还是描述性的
    **25. 无法回忆患病之前所获得的信息,这是( )
    逆行性遗忘

  4. 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元是( )
    词素**
    27. 关于焦点色
    不同文化的人有相似的焦点色

    28. 关于人类如何知觉世界有两类理论,它们是
    建构性知觉和直接知觉

  5. 错觉轮廓
    (1)人们看到物理上并不存在的轮廓
    (2)轮廓边缘的知觉清晰度与图形的亮度是诱导特征密度的函数

  6. 工作记忆
    (1)当我们在执行认知任务时,短暂保持和操纵信息的记忆系统
    (2)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工作平台
    (3)包括长时记忆的一种特殊组成部分,但又具有短时记忆的一些特征

  7. Waugh和Norman提出的记忆模型
    (1)是第一种现代式的关于记忆的行为模型
    (2)是二元性的:初级记忆— 短时程的存储系统;次级记忆—长时程的存储系统
    (3)这个模型将记忆比喻为头脑中的盒子
    (4)与James不同,他们定量地描述了初级记忆的属性。存储容量非常有限,存储其中的信息之所以消失,不仅仅是因为时间的流逝,还因为旧的项目会被新项目所取代

  8. 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
    (1)语言是天生的、世界性的,句子的底层结构和句子意义的联系往往比句子表面特征和句意的联系更加紧密(1分)
    (2)语言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具有生成性的系统(1分)
    (3)所有语言的底层结构都包含有共同的元素,而这些共同的元素可能反映了先天的认知组织规则。这些认知组织规则可能直接影响了语言的学习和生成(2分)
    (4)语言的发展不能用刺激-反应的术语来解释(1分)
    (5)表层结构,真实句子可以被分割和标记的那部分(1分)
    (6)深层结构,包含了更多意义和信息的底层形式(1分)
    (7)转换规则,将一个结构转换到另一个结构中去的规则(1分)
    (8)如“猫被狗追”和“狗追猫”,这两句深层结构相同(意思),表层结构不同。(1分)
    (9)语言是生成性的,因为有很多种方式说同一件事情(1分)

posted @ 2023-06-20 17:21  藤君  阅读(21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