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人论坛帖子备份】【心得】20年公考经验分享

作者:liqiu
时间:Mon Jan 4 00:15:35 2021

20年我过的有些庸庸碌碌,明面上只完成了公考这一件事,在年底走完流程顺利上班。虽然我知道做出这个选择是为了什么,但内心还是有一丝担忧,害怕这是我逃避压力选择懒惰的借口,害怕从此被安逸的状态磨平了心志,害怕与优秀的同学校友在思维、眼界和阅历上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希望今年的我能非常清醒地过好每一天,不忘初心,不要虚度时光。

因为疫情的关系,20年的各省的省考都有推迟,有足够充分的时间复习,我也有了一些体会心得,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刚好年后也有省考,如果能帮助到一两个同学,也是我的福气。

一、前言

省考卷与国考卷风格上有很大差异,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行测体现在每个模块的数量、难度分配,申论体现在材料类型、题目问法等。所以在备考时,除了做国考真题,还要研究本省的命题风格。建议刷题时只做真题,再优质的模拟题都比不上真题的质量,尤其是言语模块。省考与国考相比,少有应届限制,不乏有考了多次的竞争者,这就需要我们不放弃每个部分,争取一次上岸。

二、行测

行测分为常识、数量关系、言语理解、逻辑判断和资料分析5个模块。行测可以放弃某一道题目,但绝不能放弃某一个模块。尤其是数量关系,对我们理工科学生来说反而是提分利器,只要留出时间,大家稍作复习,就能拿至少50%的分数。

行测的难点在于时间分配,分配最优时间使得每个模块得分最多,是贯穿整个行测复习需要思考的。

哪些模块可以提速?-----资料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推理模块中的图形推理。这三部分有成熟的技巧,将基础知识牢记后,再辅之题目练习,可以快速做完。

哪些模块不能提速?----言语理解、判断推理。尤其是言语部分,连文段都没有读完,没有弄明白什么意思 ,就用某些机构教的所谓技巧,把文段“肢解”去理解意思,借此提升做题速度,是舍本逐末的方法。我在最开始也用这种方法,发现得分率极不稳定,可能今天这几套题的文段逻辑比较清晰,这样做碰对了,但明天遇到结构不清晰的言语题,就会错很多。这样即便刷一万道题目,内功也没有大的提升。

下面我具体谈谈每个模块的一些小方法:

1.言语理解。

这部分我推荐“返璞归真”的方法,抛弃机构教的所有技巧,回到题目本身,仔细地把题目读明白。言语分为选词填空和文段篇章阅读,选词填空不要凭借语感去做,而是在选了正确选项A后,明确BCD错误的原因,每道题都这么做。

文段和篇章阅读,老老实实把题目和文章读完,搞懂文段表达了什么意思,题目都不难,最忌文段没有读懂就用“技巧”去排除“错误”答案。

刷题刷什么?选词部分在新题练习过程中,加深对题目情景的理解、感情色彩(褒贬、扬抑)的辨认、成语词语意思的积累。文段篇章阅读在新题练习过程中,加深文段理解能力、快速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写到这里,相信大家就明白为什么我说不要用“技巧”了,只有这些能力才能在大量做题中不断提升,这才是我们为什么大量做题的原因,是要真正提升阅读理解和逻辑分析的能力,而不是去总结一些所谓的技巧机械地套用。这些能力提升了,无论是多么新多么难的题目也可以处理。同时重视错题归纳总结,错题多做几遍,修正自己的思维误区。

言语留出35min左右的时间,足够我们读完所有文段。不要在这个模块省时间。

2.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分为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图推部分几大机构已经做了详细的基础知识分类,大家记住每个类型的特征直接做题就行,这一块不要恋战,因为能看出规律的一眼就看出了,看不出的很久也看不出,没必要浪费时间,没有思路就随便选一个,10道题争取5分钟结束。

剩下三个模块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需要的就是仔细,这里也不要心急,留出足够的时间。尤其是逻辑推理中,论点论据的确定是需要时间的,我也建议回归题目文字本身,一定是全部读完读懂原意,才接着做题。

判断推理我也是留出35min的时间,在练习时如果提前做完,我也会分析在哪里毛躁心急了,没有仔细理解题目。

3.资料分析。

这里存在最大的思维误区就是:每道题都需要动笔算。一旦动笔计算,一道小题至少1分半。我们的目标是20道题压缩在20min内,这里就涉及了大量技巧。

(1)找数据。找数据这里要节省时间。直接看题,圈出主体(如钢产量)时间(较2016年)等,然后返回到材料中找,不要先读材料再看题,这里有个小知识,一般情况题目所找数据和材料是对应的,第一道题的数据在材料第一段这样。

(2)分析数据。注意这里我用“分析”而不是“算”来处理数据。我们不需要把具体的数字算出来,尤其是选项答案差距比较大的时候(5%以上就算差距较大了),我们要学会巧算,估算。这里需要我们积累1/3到1/9转为百分数和30以内数字的平方数。然后对所算数据进行估算,如1.3除以3278,我们可以将1.3看成13%(如果选项数量级一致可以不管,如果不一致最后再看数量级),3278约为33.3%(1/3),13%介于12.5%(1/8)14.3%(1/7)之间,结果就介于3/8和3/7之间,更接近于3/8,选项最高两位是38到40附近。这里我的方法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的约算,同时也可以对选项进行排除,比如A.45% B.52%,就选取中间量50%代入原始数据验证,如果原始数据大于50%就选B。

实际题目中的数据会比我的例子复杂很多,但思路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在平时做题时多多积累,多想一些自己的小方法,尽量做到心算不下笔,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4.数量关系。

10道数量关系,建议分配10min到15min时间拿下一半的题目。题目都是高中数学,追及相遇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溶液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等。我都是挑上面提到的这些熟悉题目做,然后剩下的全选一个选项,在练习时看看答案扩展思路就行,没必要再花更多精力做难题。

5.常识。

常识大家也不要全选一个完事,按照我上面的方法常识会有15min左右的时间,除去颁布的一些法律条例我们不知道,理化生问题、历史人文问题和地理常识我们都有时间思考作答的。这部分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好真题,不用单独刷,在套题练习中做就行。但做过的题我们也要完全掌握,比如二十四节气、我国的重要山脉河流、农作物等等经常考,遇到了就查一查也算是扩充知识面了。

6.复习顺序。

前期可以每次做一个模块,提升正确率。后期开始套题练习,找到自己适合的做题顺序(我的顺序是言语--资料--判断--常识--数量),每做完一个模块就涂答题卡,不要全部做完再涂。最后一个模块,做5个涂5个。

题目选择:国考真题、江苏真题(非常新颖灵活,提升能力)、浙江真题、本省真题,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做上海、山东、福建等其它省份的真题。

错题很重要!一定要归纳总结,常翻常做。

三、申论

申论考查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文字处理能力,虽然很枯燥,但在岗位上还是挺实用的。申论讲得好的老师好像很少,大家都推荐粉笔李梦圆,高分很多,但我在b站上听了几节她的课很无感。我是在知乎上看了大量的申论学习方法,看了很多人的课程,慢慢有了一点感觉,最后考试分数也可以。不知道大家还记得高中政治和历史答题的方法吗,其实文科的内核思维都是一样的,申论也十分相像。
首先有几个思维误区:

(1)申论就是抄材料。申论的答案的确来源于材料没有错,甚至全部来源于材料,但绝不是随便靠感觉去抄,而是有完整的逻辑链条,并且要对来自于材料的关键词关键句加以逻辑加工,最后形成答案。

(2)申论考查的是我们的个人积累和文采。这也完全偏了。前面的四道题目,答案可以说是完全出自于材料,不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看法,而是精准地在材料中找到答案,再将其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层次加工,形成答案。而大作文也不是考查我们的文采,而是要我们通过前面所有材料的论点,形成一篇论点清晰明确的论点论据大综合,所以经常有同学会觉得自己大作文写得文采飞扬,但分数不高。

那么我们平时练习时如何提升呢?

1.先仔细读题。圈出题目所问内容的主体,思考清楚问的到底是“xx的启示有哪些?”还是”完成xx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主体找错,就答偏了。

2.仔细阅读材料。每道小题都会有根据材料x 的字样,答案就是在这个材料里。读材料时要逐句分析,思考这句话是否是哪个逻辑层面,是“是什么”(含义、内涵),还是“为什么”(原因、好处、影响)还是“怎么办”,并做好标记。

3.组织材料。将找到的答案按照逻辑层次分类,使用小标题123分类写上答题纸。之所以要再总结,是因为答案要点并不是按顺序在材料中的,有可能前面是好处,后面才解释含义,如果不标记整理,很容易遗忘。每道小题遗漏一个要点,四道小题加起来就是10几分的差距。所以一定要细致。

4.大作文。大作文的题目就是论点,而每个材料的中心思想就是这个论点的分论点,这样行文的框架就出来了,开篇段落点题,然后分三个段每段的段首句就作为中心句,写上材料的分论点。材料会超过3个,一般是5个或6个,说明材料的中心思想是有重合的,提炼出3个或4个分论点作为每段的中心,然后每段再通过论点论据的方式组织行文。尾段再回扣主题用号召性的话语结束。所以我们能自由发挥的内容并不多,每个段落的论据可以举几个热点材料,但大框架一定是这个,分论点也要找准总结准确,否则就属于跑题。

申论最主要考查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日后我们进入单位写材料时很重要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仔细阅读材料,分清楚每句话的逻辑层次,找到答案要点,按照逻辑层次整理,才能正中命题人的下怀。

以上是我个人对申论的一点理解,大家在听别的申论老师讲课时也可以思考看看,兼听则明。

啰啰嗦嗦写了快四千字,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可以得偿所愿。

posted @ 2021-01-04 18:06  园糯  阅读(22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