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 策略模式与工厂模式的区别


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就是专门负责将大量有共同接口的类实例化,而且不必事先知道每次是要实例化哪一个类的模式。它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由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
    工厂类是指包含一个专门用来创建其他对象的方法的类。
    根据工厂模式实现的类可以根据提供的数据生成一组类中某一个类的实例,通常这一组类有一个公共的抽象父类并且实现了相同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针对不同的数据进行了不同的操作。


策略模式(Strategy)
  属于对象行为型设计模式,主要是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这些算法一个个封装成拥有共同接口的单独的类,并且使它们之间可以互 换。策略模式使这些算法在客户端调用它们的时候能够互不影响地变化。这里的算法不要狭义的理解为数据结构中算法,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业务处理方法。

 


 

 

策略模式与工厂模式的区别:

  • 工厂模式是创建型模式
    策略模式是行为性模式
  • 工厂模式:适应对象的变化
    策略模式:适应行为的变化
  • 工厂模式封装对象,实例化对象后调用的时候要知道具体的方法,
    策略模式封装的是行为,调用的时候必须先指定实例化具体的类,再调用抽象的方法。
  • 工厂模式是对父类进行重写
    而策略模式是调用不同类方法

 


 

 

不错的举例:

  用途不一样,名字就有区别,一把斧头用来砍人就叫凶器,用来砍材就叫伐木斧,用来劈门就叫消防斧,这些模式的名字都是根据具体使用时的场景,联系了现实里某样东西或某种习惯而取得,所以很相似的模式行为有不同叫法很正常。

  工厂模式:
根据你给出的目的来生产不同用途的斧子,例如要砍人,那么工厂生产砍人斧子,要伐木就生产伐木斧子。
即根据你给出一些属性来生产不同行为的一类对象返回给你。
关注对象创建

  策略模式:
用工厂生产的斧子来做对应的事情,例如用砍人的斧子来砍人,用伐木的斧子来伐木。
即根据你给出对应的对象来执行对应的方法。
关注行为的选择

 

 


 

 

比较长点的解释:

简单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有一个父类需要做一个运算(其中包含了不同种类的几种运算),将父类涉及此运算的方法都设成虚方法,然后父类派生一些子类,使得每一 种不同的运算都对应一个子类。另外有一个工厂类,这个类一般只有一个方法(工厂的生成方法),这个方法的返回值是一个超类,在方法的内部,根据传入参数的 不同,分别构造各个不同的子类的对象,并返回。客户端并不认识子类,客户端只认识超类和工厂类。每次客户端需要一中运算时,就把相应的参数传给工厂类,让 工厂类构造出相应的子类,然后在客户端用父类接收(这里有一个多态的运用)。客户端很顺理成章地用父类的计算方法(其实这是一个虚方法,并且已经被子类特 化过了,其实是调用子类的方法)计算出来结果。如果要增加功能时,你只要再从父类中派生相应功能的子类,然后修改下工厂类就OK了,对于客户端是透明的。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策略模式更直接了一点,没有用工厂类,而是直接把工厂类的生成方法的代码写到了客户端。客户端自己构造出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类(而且是用 父类接收的,多态),省掉了工厂类。策略模式定义了算法家族,分别封装起来,让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算法的客户。这 里的算法家族和简单工厂模式里的父类是同一个概念。当不同的行为堆砌在一个类中时,就很难避免使用条件语句来选择合适的行为,将这些行为封装在一个个独立 的策略子类中,可以在客户端中消除条件语句。

简单工厂模式+策略模式:为了将工厂方法的代码从客户端移出来,我们把这些代码搬到了父类的构造函数中,让父类在构造的时候,根据参数,自己实现工厂类的作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客户端不用再认识工厂类了,客户端只要知道父类一个就OK,进一步隔离了变化,降低了耦合。

在基本的策略模式中,选择所用具体实现的职责由客户端对象成端,并转给客户端。这本身并没有减除客户端需要选择判断的压力,而策略模式与简单工厂模式结合后,选择具体实现的职责也可以由父类承担,这就最大化地减轻了客户端的职责。


 

参考:http://topic.csdn.net/u/20090624/14/0c98d671-4199-42f2-a7de-7b00459b763f.html

    http://fendou.org/2011/03/23/factory-strategy/

posted @ 2012-03-13 18:01  TECS27  阅读(85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