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审核
1) 团队成员的简介和个人博客地址
团队:TeamSHIT
团队博客:http://www.cnblogs.com/teamshit/
团队成员如下:
姓名 |
职务 |
个人博客地址 |
胡仁君 |
PM,开发员 |
|
彭笑东 |
开发员 |
|
李斌 |
测试员 |
www.cnblogs.com/kevinlb/ |
隋宇豪 |
数据库维护员 |
www.cnblogs.com/yhsui/ |
连昭鹏(M2已转会至SB) |
开发员 |
www.cnblogs.com/lzplzp/ |
2) 我们要做软件工程, 那就要有一点工程的样子:
团队项目:学霸Pipeline
项目目标:处理Cralwer爬取的网页数据,按要求提取元数据信息,存入数据库中UI端后期使用。要求:分析网页内容,提取出网页的标签信息,对每个网页每个标签,应有文字预览。
预期的典型用户:计算机领域的大学生群
预期的功能描述:功能和百度知道等问答网站类似,但是我们目标在一个领域内做精,而不是得到同问隔壁邻居一个专业问题相同的效果。
团队的成员分工:
胡仁君:开发
彭笑东:辅助开发,复审
李斌:测试
隋宇豪:数据库维护
在两次开发里程碑中总结经验的途径:
按照要求在两个里程碑结束后讨论这个项目过程中做的出彩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
M1我们得到的经验是为每一项任务规定一个deadline,任务不要太宽泛,尽量细化到让负责人看到任务描述就知道该怎么做。
M2我们得到的经验是软件工程要用工程的态度对待,像以前那样写大作业交了就完事,放在一边不闻不问是要吃苦头的!
团队平衡 时间/质量/资源 的策略,如期完成任务的方法:
每个里程碑开始都有一段需求分析、设计、集体学习的时间,之后的过程中碰到问题就边学边用。只要PM及时跟踪每项任务的开展情况,确保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根据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未来几天的计划,如期完成认识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产品之外, 团队代码的软件工程质量如何? 如何用数据来证明?
- 测试用例数目, 代码覆盖率数目
一个测试用例,包含多个网页。覆盖71.33%
- 运行测试用例得到代码覆盖率的视频录像
c. 代码规范:代码规范本身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我们小组没有统一的规范,只要符合一般性标准,首先保证不影响阅读,其次再思考帮助自己和其他阅读者更好地理解程序。
d. 齐全的文档:见文档文件夹。
M1Postmortem
M2Postmortem
集成运行测试报告
数据格式
Technical Spec
最终审核文档
3) 团队项目的实际进展
以上是12月9号的燃尽图和燃速图。
北航软件工程项目学霸问答上线。。北航校内地址 http://t.cn/zjnpwGl ,校外地址htpp://124.207.188.72 邮件激活时,校外需要把激活链接中的 ip换成 127.207.188.72 (这是由于校内外地址不同的原因) 。 需要搜索学术问题的同学务必来试试效果! |
4) 团队成员在M2 的角色和具体贡献:
姓名 |
角色 |
贡献 |
胡仁君 |
PM 开发 |
4个文档 1000行代码 |
彭笑东 |
副开发 |
整合一部语料字典(300行代码) |
李斌 |
测试员 |
1个文档 一个单元测试 |
隋宇豪 |
数据库维护员 |
1个文档 维护数据库 300行代码 |
5) M1 相比的进步
见小组 M2 postmortem 的博客
6) 总结
收获1:体验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流程。大的步骤包括设计、M1开发、中期总结与调整、M2开发、发布复审。囿于水平,和专业的开发来比我们的软件工程像是过家家,整个过程就是happy-happy-urgent-dead循环,但是仍然开了不少眼界。
收获2:体验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自己不想学一学期下来的收获就是被要求写几百行代码,自己想学一学期下来感觉也没什么收获,因为东西太多了,但是这只是感觉。总之同学们的主动性高了不少。
建议1:各个阶段的评比严格化、规范化,反馈及时。譬如每天的Scrum,第二天上午直接公布昨天的成绩;像中期评议,可以请几个专业的评委来,有针对性地提几个问题,或许最后的结果会更加合理;团队共享分可以采用团队提交每个人的工作量,老师打分的形式。
建议2:多个小组协作开发一个大系统是个不错的形式,但是责任不清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一定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