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原理总结

原型为函数独有,通过new继承,
原型链大家都有,查找规则:从当前实例查找再去原型链查找
实例的原型链指向构造函数的prototype 最上面是object

关于 Vue 编译原理这块的整体逻辑主要分三个部分,也可以说是分三步,这三个部分是有前后关系的:

第一步是将 模板字符串 转换成 element ASTs(解析器)
第二步是对 AST 进行静态节点标记,主要用来做虚拟DOM的渲染优化(优化器)
第三步是 使用 element ASTs 生成 render 函数代码字符串(代码生成器)

模板编译
上面提到了挂载的$mount函数,此函数的实现与运行环境有关,在此只看web中的实现。该方法在src/platforms/web/runtime/index.js中定义,挂载在vue的原型上。实现只有简单的两行,判断运行环境为浏览器,调用工具方法查找到el对应的DOM节点,再调用位于src/core/instance/lifecycle.js下的mountComponent方法来实现挂载,这里就涉及到了挂载之前的处理问题。对于拥有render(JSX)函数的情况,组件可以直接挂载,如果使用的是template,需要从中提取AST渲染方法(注意如果使用构建工具,最终会为我们编译成render(JSX)形式,所以无需担心性能问题),AST即抽象语法树,它是对真实DOM结构的映射,可执行,可编译,能够把每个节点部分都编译成vnode,组成一个有对应层次结构的vnode对象。有了渲染方法,下一步就是更新DOM,注意并不是直接更新,而是通过vnode,于是涉及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虚拟DOM
虚拟DOM技术是一个很流行的东西,现代前端开发框架vue和react都是基于虚拟DOM来实现的。虚拟DOM技术是为了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浏览器进行DOM操作会带来较大的开销。

操作DOM是不可避免的,常规的操作也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经验不足的开发者往往很容易写出大量的多余或重复的DOM操作,成为前端性能优化中重要的问题。想提升效率,我们就要尽可能减少DOM操作,只修改需要修改的地方。要知道js本身运行速度是很快的,而js对象又可以很准确地描述出类似DOM的树形结构,基于这一前提,人们研究出一种方式,通过使用js描述出一个假的DOM结构,每次数据变化时候,在假的DOM上分析数据变化前后结构差别,找出这个最小差别并且在真实DOM上只更新这个最小的变化内容,这样就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对DOM的操作带来的性能开销。

上面的假的DOM结构就是虚拟DOM,比对的算法成为diff算法,这是实现虚拟DOM技术的关键,在vue初始化时,首先用JS对象描述出DOM树的结构,用这个描述树去构建真实DOM,并实际展现到页面中,一旦有数据状态变更,需要重新构建一个新的JS的DOM树,对比两棵树差别,找出最小更新内容,并将最小差异内容更新到真实DOM上。

有了虚拟DOM,下面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会触发更新,接下来要介绍的,就是vue中最具特色的功能--数据响应系统及实现。

数据绑定
记得vue.js的作者尤雨溪老师在知乎上一个回答中提到过自己创作vue的过程,最初就是尝试实现一个类似angular1的东西,发现里面对于数据处理非常不优雅,于是创造性的尝试利用ES5中的Object.defineProperty来实现数据绑定,于是就有了最初的vue。vue中响应式的数据处理方式是一项很有价值的东西。

vue会遍历此data中对象所有的属性,并使用Object.defineProperty把这些属性全部转为getter/setter,而每个组件实例都有watcher对象,它会在组件渲染的过程中把属性记录为依赖,之后当依赖项的 setter被调用时,会通知watcher重新计算,从而致使它关联的组件得以更新。这就是响应实现的基本原理,Object.defineProperty无法shim,所以vue不支持IE8及以下不支持ES5的浏览器。

一个简单的demo:


// 传统方式处理数据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nputName').addEventListener('keyup', function (e)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showName').innerText = e.target.value; // });
// 利用Object.defineProperty自动响应数据
var obj = {};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name', {
  get: function () {

  },
  set: function (val) {
    document.getElementById('showName').innerText = val;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nputName').addEventListener('keyup', function (e) {
  obj.name = e.target.value;
});

这个例子并不是什么复杂的实现,但是却体现了vue最核心的东西,我们可以发现,Object.defineProperty下的get和set是可以自动相应的,基于此vue实现了一套基于数据驱动视图的自动响应系统,使得开发模型得到了极大的简化。

Vue2响应式原理弊端

响应化过程需要递归遍历消耗较大

新加或删除属性无法监听数组响应化需要额外实现

Map、Set、Class等无法响应式
修改
语法有限制

Vue3响应式原理简化
vue3中使用ES6的Proxy特性来实现响应式
可以一次性友好的解决
对象和数组
设计原理
effect:将回调函数保存起来备用,立即执行一次回调函数触发它里面一些响应数据的getter
track(依赖收集):getter中调用track,把前面存储的回调函数和当前target,key之间建立映射关系
trigger(派发更新):setter中调用trigger,把target,key对应的响应函数都执行一遍

var 缺点:
声明覆盖
没有局部作用域
var 存在声明提升

解构赋值浅拷贝
深拷贝
function deepClone(obj){
//判断参数是不是一个对象
let objClone = obj instanceof Object?[]:{};
if(obj && typeof obj==="object"){
for(key in obj){
if(obj.hasOwnProperty(key)){
//判断ojb子元素是否为对象,如果是,递归复制
if(obj[key]&&typeof obj[key] ==="object"){
objClone[key] = deepClone(obj[key]);
}else{
//如果不是,简单复制
objClone[key] = obj[key];
}
}
}
}
return objClone;
}

浏览器缓存策略

memory cache(本地缓存)
memory cache 是浏览器为了加快读取缓存速度而进行的自身的优化行为,不受开发者控制,也不受 HTTP 协议头的约束。当资源被存入内存后,下次同样的请求将不再通过网络,而是直接访问内存,当关闭该页面时,此资源就被内存释放掉了,再次重新打开相同页面时不再出现from memory cache的情况

强缓存:2.1.1Expires

Expires是HTTP/1.0控制网页缓存的字段,其值为服务器返回该请求的结果缓存的到期时间,即再次发送请求时,如果客户端的时间小于Expires的值时,直接使用缓存结果。

2.1.2Cache-Control

在HTTP/1.1中,Cache-Control是最重要的规则,主要用于控制网页缓存,主要取值为:

(1)public:所有内容都将被缓存(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都可缓存)

(2)private:所有内容只有客户端可以缓存,Cache-Control的默认取值

(3)no-cache:客户端缓存内容,但是是否使用缓存则需要经过协商缓存来验证决定

(4)no-store:所有内容都不会被缓存,即不使用强制缓存,也不使用协商缓存

(5)max-age=xxx (xxx is numeric):缓存内容将在xxx秒后失效

当浏览器再次访问一个已经访问过的资源时,它会这样做:

1.根据相关字段判断是否命中强缓存,如果命中,就直接使用缓存了

2.如果没有命中强缓存,就发请求到服务器检查是否命中协商缓存。

3.如果命中协商缓存,服务器会返回 304 告诉浏览器使用本地缓存

4.否则,返回最新的资源。

posted @ 2022-03-23 08:48  木头小屋  阅读(123)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