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卷轴,IT启示录-2022年-3月刊

调研机构knometa:晶圆厂大规模扩产不会导致芯片过剩

调研机构Knometa Research最新发布《2022年全球晶圆产能报告》预测,尽管近期晶圆厂扩张计划激进,并可能在2024年导致一些降价压力,但不会导致2024年市场低迷,这与其他分析机构观点不一致

image

Knometa Research

据eeNews报道,该报告指出,2021年,芯片制造商为应对普遍的短缺,将产能提高了8.6%。2022年,预计产能将增长8.7%,2023年将增长8.2%。另外以占半导体营业收入的比例计算,晶圆厂及设备的资本支出在2021年为25%,这是自2001年(26%)以来的最高值

image

在过去,非常高的支出/营收比例通常表明产能增加过多,市场调整即将到来。2001年,产能利用率较2000年芯片需求暴跌时大幅下降。然而,与2001年相比,2021年的单位出货量非常强劲,导致芯片制造商的整体产能利用率接近94%

欧盟监管机构警告:虚拟货币或将导致用户蒙受大量损失

据报道,欧盟证券、银行和保险监督机构周四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消费者有可能失去他们投资于加密资产的所有资金,并可能成为骗局的受害者。

image

三家欧盟监管机构在这份声明中表示:“如果消费者购买这些资产,他们将面临着失去所有投资资金的高度可能性。”

这标志着欧盟当局加强了对消费者关于加密资产的直接警告,表明消费者在现有的欧盟金融服务法下没有保护或追索赔偿的能力。

监管机构表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的情况下购买多达1.7万种不同的加密资产,包括占市场份额60%的比特币和以太坊。

监管机构在这份声明中表示:“消费者应该警惕那些具有误导性广告,包括通过社交媒体和具有影响力的博主所发布的广告。消费者应该特别警惕那些承诺中的快速或高额回报,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好得不真实的广告宣传。”

监管机构还在声明中表示,消费者还应该意识到,生产这些加密资产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并且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规避制裁,分析称Arm将会成为华为云计算越来越重要的合作伙伴

近日,知名通信行业媒体lightreading分析,华为和Arm的良好合作不但规避了美国的技术制裁,而且华为在俄罗斯的数据中心也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任务

image

文章认为,大型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通常采用英特尔或者AMD基于x86架构的芯片。但去年夏天,华为在莫斯科设立了数据中心,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这一举动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获利

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导致很多供应商对华为断供,而在移动端存在感很强的Arm架构让华为受惠颇多。在俄乌冲突和西方对俄制裁的大背景下,华为的莫斯科数据中心突然承担了一个更重要的角色。

文章指出,网络基础设施所支撑的云业务似乎正在蓬勃发展。华为没有公布业绩,也没有公布2021年的主要商业数据,但包括云计算在内的企业部门在2020年的销售额增长了23%,而总收入只增长了4%。咨询研究公司Canalys认为,华为已经是中国第二大云供应商(仅次于阿里巴巴),拥有约17%的市场份额

除中国外,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智囊团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也在关注华为的云计算的发展。根据CSIS去年5月公布的数据,华为当时已经成功地与41个国家的政府或国有企业达成了70项交易

虽然很多西方国家越来越排挤华为,但在第三世界,很多国家依然在对华为敞开怀抱

这让美国批评华为的人,如参议员汤姆・科顿和国会议员迈克・加拉格尔感到担忧。他们在去年9月写给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信中表示,华为云计算的市场拓展非常值得关注。Strand Consult咨询公司创始人约翰・斯特兰德,也认为美国的“清网行动”忽视了华为云计算的发展

此外,俄乌战争也会增强华为的角色。与爱立信和诺基亚这些设备供应商的不同,华为没有声明暂停向俄罗斯客户交付产品。俄罗斯云计算公司Yandex受到了欧洲和美国制裁带来的的严重伤害。3月3日该公司表示有破产的可能,并表示其目前的技术供应将持续12至18个月

该公司在其网站上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如果我们的业务或产品中使用的硬件、软件或其他技术长时间得不到供应,无法找到替代品,我们的业务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受到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只要中国的代工厂能够生产芯片,华为所需的Arm芯片就可以使其处于美国制裁的范围之外。2019年有一段时间,Arm似乎准备加入美国芯片制造商的行列。当时根据BBC的报道,一份公司备忘录显示,Arm的一些设计使用了“美国的技术”,使其受到美国规则的约束。然而,几个月后,Arm似乎改变了主意,认为这些关键设计“源自英国”。它与华为也继续保持合作关系。这也是去年Arm在数据中心市场的份额翻倍的部分原因。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首席分析师Manoj Sukumaran说:“2021年第三季度出货的所有服务器中,Arm的中央处理器约占5%,而在2020年底,它仅占2.5%。

由于无法购买美国的芯片,华为已经将资源投入到基于Arm的替代产品中。鲲鹏芯片用于其自身的云业务。Manoj Sukumaran:“华为在去年下半年卖掉了x86业务,现在完全专注于Arm服务器。”

英伟达收购Arm失败也有利于华为。如果所有权被美国公司购买,Arm可能丧失其中立地位

Arm成为华为在俄罗斯和其他国家进行云计算技术拓展的推动者

不过华为依然在未雨绸缪。出于对Arm最终可能完全断绝交易的担忧,一直在试验RISC-V——Arm和x86的一个开源替代方案。但根据苏库马兰的数据,RISC-V如今在硬件界获得的支持微乎其微,在服务器中的存在感也相当少

国际制裁影响揭秘,俄罗斯芯片制造落后15年

3月20日消息,俄罗斯因为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遭到国际制裁,其中包括高科技制裁,这会对俄罗斯的芯片行业产生多大的影响?

image

俄罗斯公司Mikron只能量产65纳米芯片

专家们认为,国际上协调一致的科技封锁行动可能会使俄罗斯失去为先进武器以及5G、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尖端技术提供动力所需要的精密半导体。

今年2月底,就在俄罗斯开始攻击乌克兰几天后,美国禁止向俄罗斯及其盟友白俄罗斯出售高科技产品,包括国防、航空航天和海事行业使用的半导体和电信系统。这项禁令还包括使用美国设备、软件或设计图生产的某些外国产品

除了美国,韩国、在高端芯片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在芯片制造材料和工具方面实力强大的日本,也禁止向俄罗斯出口被美国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的产品。他们的这一举措切断了俄罗斯获得许多高端芯片以及在当地重新生产这些产品所需材料和零部件的途径。

严重依赖进口

商业分析机构经济学人智库亚洲地区主管汤姆・拉弗蒂(TomRafferty)表示,对俄罗斯来说,协同制裁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这一严厉的出口禁令将针对半导体,特别是高端半导体,而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几乎垄断了这类半导体的生产。因此,任何地方都不会有俄罗斯可以依赖的供应。”他表示。

尽管制裁似乎会限制俄罗斯获取芯片供应,但其实际影响无法完全确定。俄罗斯工业贸易部、经济发展部尚未置评。

目前,俄罗斯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技术来设计芯片,自己的芯片生产能力有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显示,2020年,俄罗斯进口了价值大约4.4亿美元的半导体设备,包括二极管和晶体管等组件,以及价值大约12.5亿美元的电子集成电路或称“芯片”

虽然这些进口产品大部分来自没有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亚洲国家,但俄罗斯在高端芯片或国产芯片方面依旧远远落后。华盛顿行业组织半导体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台湾地区生产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尖端半导体,其余则在韩国生产。韩国还在存储芯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日本则是半导体材料和制造工具的大本营。材料和工具都对芯片制造至关重要。

落后15年以上

台积电是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商。该公司表示,将致力于遵守新的出口管制规定。韩国三星电子则是全球领先的内存芯片生产商和电子产品生产商,该公司已在本月表示,考虑到地缘政治形势的发展,公司已暂停向俄罗斯出口所有产品,并正在密切关注局势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image

台积电

研究过俄罗斯半导体行业现状的西方半导体行业高管认为,俄罗斯的芯片制造技术要落后行业领头羊台积电15年以上。目前,Mikron Group是俄罗斯领先的芯片制造商,该公司已表示,它是唯一一家有能力实现65纳米工艺半导体量产的本土公司。要知道,65纳米在2006年左右就已被引入芯片行业进行量产。Mikron尚未置评。

而且,一些由俄罗斯设计的尖端芯片也是由台积电组装的。俄罗斯可能无法获取其中部分芯片,尽管目前还无法确定这些芯片是否会受到制裁。

贝加尔湖(Baikal)微处理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俄罗斯制造的计算机和服务器中。设计这一芯片的俄罗斯贝加尔湖电子有限公司(Baikal Electronics JSC)表示,它是由台积电制造的俄罗斯公司Moscow Center of SPARC Technologies(MCST)的文件显示,其设计的某些最新Elbrus微处理器也计划由台积电生产。台积电不予置评。贝加尔湖电子公司、MCST尚未置评。

长远影响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国际科技制裁立即生效,但俄罗斯的战略产业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感受到制裁的影响。由弗吉尼亚州联邦政府资助的国防研究机构海军分析中心研究分析师塞缪尔・本代特(SamuelBendett)称,其中一个领域就是军售,这是俄罗斯地缘政治影响力和收入的重要来源。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的数据显示,俄罗斯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武器出口国。俄罗斯制造的武器包括先进的防空系统、雷达和导弹,约占全球武器销售的20%

美国国防部称,用于军事用途的半导体是用特殊材料和电路设计开发的,这使得它们能够在保持性能的同时承受辐射。这些方面的改进对下一代武器至关重要。

此外,人工智能、高速5G互联网服务和机器人——部分由先进芯片驱动的技术——近年来已成为俄罗斯寻求经济现代化和多元化的优先发展事项。前美国商务部官员凯文・沃尔夫(KevinWolf)称,如果没有高端芯片,俄罗斯的科技雄心可能会受挫。沃尔夫目前在美国律师事务所Akin Gump Strauss Hauer & Feld LLP为企业提供出口控制方面的咨询

这些科技制裁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消费级科技产品。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詹姆斯・刘易斯(JamesLewis)认为,考虑到成本和技术难度,俄罗斯不太可能从智能手机等消费设备中提取芯片,并将其重新用于武器

当了十年IT程序员,我转型做自动驾驶开发的这五年

作为一个2000年就进入IT行业、从事后端研发超过十年的互联网程序员,我在五年前经过慎重考虑,转向了自动驾驶车端基础架构研发领域,决定在一个全新的行业和一个全新的技术方向重新开始。

当我从每天面对着终端和浏览器,变成与各类嵌入式开发板、各种型号的传感器打交道,经常需要实车上路调试,最终亲眼看到一辆汽车按照代码预期自主行驶的时候,确实能感受到和之前工作完全不同的体验和成就感

从进入自动驾驶行业至今,已有数款我参与研发配备辅助驾驶系统(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的量产车型上市,在此,我也希望把这几年来的心得总结出来,给有意参与自动驾驶研发,但是还在观望犹豫的同行们参考,帮助大家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自动驾驶技术入门,必知的分工与岗位职能

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运行环境与互联网服务有很大区别,既没有服务器集群那么丰富的系统资源,也没有浏览器和移动端那么多样性的开发工具

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工作在车辆已有的数据和控制接口之上,先读取车身和传感器的各项输入,经过系统处理之后,再转化为对底盘控制接口输出的纵向(加减速)和横向(转向)控制指令,最后车辆执行这些指令,完成动作

按照自底向上的顺序,首先将自动驾驶汽车广泛地分为硬件方向软件方向

image

自动驾驶之硬件平台

  • 车辆平台

对于车辆自身的车身、驾舱、底盘的控制器和软件系统,当前汽车行业已经具备非常成熟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控制器产业链汽车开放系统架构(Automotive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简称AUTOSAR)软件体系

它们负责处理车辆底层控制逻辑,为上层自动驾驶系统提供数据和控制接口,是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控制车辆的基础

  • 自动驾驶硬件平台

自动驾驶系统的算力需求远高于汽车行业常用的低功耗芯片,需要专用的高算力低功耗嵌入式计算平台。目前行业普遍使用64位ARM架构芯片(aarch64),自动驾驶还依赖了各种型号的摄像头和各个频段的雷达传感器,都需要专业人员来负责各类硬件和传感器的驱动适配,以及GPU、FPGA、DSP等专用运算加速设备的算子开发,这部分工作都是由嵌入式硬件工程师来负责。

因为行业背景知识差异比较大,互联网背景的程序员通常不会选择参与硬件方向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软件方向的岗位。

自动驾驶之软件平台

车端基础架构

自动驾驶车端基础架构在广义上涵盖了「硬件驱动之上,算法应用之下」的所有部分,车端基础架构贯通硬件层和应用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车端基础架构工程师经常需要解决软硬件因素混杂又难于重现的复杂问题,某友商类似岗位的招聘要求就非常直白:“Use your expertise to debug hard-to-reproduce whole-system problems”。比较适合熟悉C++技术栈的互联网后端程序员,根据近几年的招聘经验,我认为通信行业C++工程师也普遍比较适合

车端基础架构主要包含下面这些方向:

中间件:为上层应用提供通信、任务管理等基础服务,同时保证了不同车型、传感器和操作系统的接口统一。

工具链:与车端中间件及云端数据平台配套的数据采集、回放和调试工具集,开发迭代效率和问题定位效率的倍增器。

操作系统:目前车端自动驾驶域以商业实时操作系统定制版本Linux为主,预计未来会有专用的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出现。

车端算法和应用

自动驾驶车端算法按照目前的行业共识,一般分为感知定位决策规划控制等若干方向,比较适合互联网行业算法策略背景的工程师考虑。

通俗地比喻一下,每个算法方向解决的是下面这些问题:

感知:根据各个方向摄像头和各种雷达的输入,确定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有多远

定位:根据卫星定位、惯性导航、高精地图和环境特征,确定自己在哪条道路的哪个车道

决策和规划:自己应该去哪里,以及怎么安全到达

控制:在保证乘客体验的前提下控制车辆转向和加减速

云端服务

除了车端以外,自动驾驶云端业务重要度也非常高,云端系统的完善度与成熟度是直接影响车端系统迭代效率的关键因素。因为不受车端硬件环境的限制,可以直接沿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栈,所以自动驾驶云端是最适合互联网程序员转型自动驾驶的技术方向。云端服务有以下这些业务:

数据平台:自动驾驶开发和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非常大量的数据,是保证研发迭代和排查问题的关键因素,与车端工具链共同构成核心基础设施。

虚拟仿真和自动化测试:实车上路测试成本高昂,可以大量并行运行的虚拟仿真场景,能够提升测试效率和降低测试成本。

OTA远程更新:车辆对远程更新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远高于手机,对远程更新服务的健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远程监控基于5G基础设施的远程监控和接管是比较新的技术方向,有可能是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落地的关键性因素。

智能驾舱

智能汽车驾舱方向虽然不参与车辆控制,但是承担着用户与自动驾驶系统之间桥梁的职责,直接关系着车辆乘客的全程体验

目前驾舱普遍使用基于安卓系统的大屏车机和语音控制作为主要人机界面,所以比较适合互联网行业移动端或者前端开发人员考虑。

高精地图

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高精地图都是自动驾驶系统的一个关键依赖,高精地图业务包括数据采集处理云端服务车端服务等方面,本身已经涵盖了从车端到云端的各个技术环节,如果具备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专业背景,或者互联网地图服务项目经验,就比较适合高精地图方向的岗位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自动驾驶对信息安全配置管理系统集成软件测试等研发配套岗位同样有招聘需求,建议有兴趣的同行可以保持关注。

老干妈辣酱涨价,虎邦辣酱成为火遍全网的“网红第一辣酱

最近,“干饭神器”老干妈辣酱,涨价了。据经销商反馈,从今年年初开始,老干妈的部分产品就开始小幅度涨价,3月份的涨价幅度更大,每瓶辣酱上涨1块钱左右。虽然这次涨价针对的是经销商的拿货价格,不过业内人士认为,零售端涨价也是早晚的事。听到这个消息,大家调侃说,再不好好工作,以后老干妈都要吃不起了!

对于这次涨价,老干妈的解释是,从去年以来,辣酱的各项原材料,像是辣椒、油、大豆等等都在涨价。人工成本、运费等也都涨价了。而且,老干妈像我们之前聊过的涪陵榨菜一样,有涨价的底气。毕竟老干妈在消费者心中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小幅度的涨价,几乎不会影响需求

你知道,辣酱是一个很分散的行业,全国有将近2万个品牌。老干妈是绝对的龙头,品牌认知度非常高,线下铺货能力又强,一家就占了超过20%的市场份额,一年40多亿元销售额。第二名是李锦记,第三名是辣妹子,市场份额都没有超过10%,其他的就更少了。

有人调研了全国九个省的辣酱市场,发现各省市场份额的第一名都是老干妈,第二名的品牌五花八门,大多是没怎么听说过的地方性品牌。可以说,整个辣酱市场的格局是“一超多弱”

我们不妨来做个思想实验:如果你是一名创业者,觉得这种“一超多弱”的市场格局是一个机会,想做一个快速成长的辣酱品牌,你会采用什么打法?

最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复制老干妈的模式。毕竟,这是被头部品牌验证过的模式,你只要能做到品质不差、价格比老干妈更低、铺货比老干妈更强,未必没有机会。的确,市面上大多数的辣酱品牌,也都是这个思路。你去看它们的包装、定位、渠道,比老干妈还像老干妈。比如,老干妈的瓶子是上下有一圈突出的哑铃形状;其他辣酱瓶子大多数也是哑铃形状的;老干妈的工艺是油泼干辣子,其他辣酱大多数也都是油泼干辣子。

那么,有没有品牌从和老干妈的正面硬刚中跑出来呢?目前还没有。业内有种说法,说老干妈是“辣酱界的价格魔咒”。意思是:如果你定价比老干妈高,那肯定卖不出去;如果你定价比老干妈低,那肯定挣不到钱。老干妈已经做到了极致的性价比,和它正面竞争几乎没有胜算

好,这个方向走不通,我们再换条思路。老干妈再牛,毕竟是从上世纪90年代长出来的老品牌,它擅长的营销模式是线下渠道铺货。那么,能不能错位竞争,创立一个纯线上的辣酱品牌,依靠电商流量入局,用互联网营销的新玩儿法来降维打击,就像三只松鼠对于坚果行业的颠覆那样?

这个思路,确实有人尝试过,比如虎邦辣酱。虎邦辣酱创立于2015年,一开始他们想直接绕过线下渠道,走纯电商模式。他们尝试了一圈,包括传统电商、内容电商,以及当时很火的O2O模式,但效果都不理想。并不是说在线上买东西,消费者就不认牌子了。恰恰相反,在线上购买辣酱这种不起眼的日用品时,消费者都是“低度决策”的,也就是,不会花什么心思来分析产品的工艺、技术等等,而是什么牌子听说过就买什么。虎邦辣酱想以纯电商模式入局,宣告失败。

这个方向也走不通,还有没有别的思路?

你可能还记得,2015年互联网界有一件大事,就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外卖大战,美团、饿了么和百度外卖三巨头,打得昏天黑地。大多数的餐饮企业是被动卷入,而虎邦辣酱却看到了一个绝佳的入局机会

首先,外卖是一个非常契合辣酱的场景。点外卖的时候你很少会去点四餐一汤吧,一般就是一顿简餐,这时候就特别需要辣酱来下饭。第二,外卖是一个封闭式的购买场景,消费者只能选择点餐店铺里的辣酱。这意味着,只要辣酱品牌与外卖餐馆绑定,就能占领消费者。第三,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外卖市场中,还没有任何辣酱品牌入局,这是个宝贵的机会窗口

看到了机会,虎邦辣酱决定放手一试。他们一家一家去找外卖商家谈合作,半年时间做了2万多家的终端铺货。一是看看这个商业模式是不是真能跑通,二也是在观察外卖本身这个市场是不是真能立得住。半年之后,这两点都得到了验证。虎邦辣酱马上决定,放弃其他所有销售渠道,All In外卖渠道

同时,虎邦还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对产品的规格做了改良,推出了15g、30g的马口铁小包装,刚好是一顿饭的量。小包装的价格在3~5元之间,被誉为“凑单神器”。订外卖不够起送价,或者想凑够满减,加两个虎邦辣酱就齐活儿了

第二,和外卖商户形成深度绑定的关系。比如,很多餐饮小店做外卖,一开始没有运营经验,虎邦辣酱会派地推人员去帮助他们下载App、注册店铺,教他们运营社群等等。作为回报,商家会在外卖菜单里加上虎邦辣酱

到现在,虎邦辣酱已经铺下去10万个外卖商户,与70多个连锁餐饮品牌和3万多个商家达成了深度合作,成为“外卖标配”。借着这个庞大的渠道优势触达消费者、建立品牌认知之后,虎邦再反杀回线上渠道,成为火遍全网的“网红第一辣酱”

最后,我想和你分享蔡钰老师的一句金句:商业世界中,在我们以为格局已定、战争终了的时候,“总有小草能从缝隙里钻出来,试图重新构建森林。这还挺帅的。”

水泥巨头“海螺水泥”宣布进军新能源业务,碳中和的本质是产业升级

最近,全球第二大水泥巨头,也是业内具有标杆意义的国企“海螺水泥”发布公告,将投资50亿元来发展新能源业务,包括建设光伏电站、储能项目等。估计到今年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可以达到1GW,年发电能力10亿度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有点奇怪:水泥厂怎么跟新能源联系在一起了?其实,在国家的碳中和战略中,水泥行业非常重要,是减碳的主战场之一。在去年年底发布的《“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水泥是和钢铁、电解铝并列的重点减排行业

而且,水泥行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钢铁、电解铝加起来还要多。你知道,我国每年生产20多亿吨水泥,占全球水泥产量的60%。而生产这些水泥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占到全国碳排放量的14%左右、占全球碳排放量的8%左右。如果把全球的水泥产业看成是一个国家,那么它产生的碳排放量仅次于中国和美国,排世界第三

所以,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胡曙光说:“水泥工业碳减排的作为和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双碳战略的成败。”海螺水泥作为大型国企,投资50亿元自建光伏发电站,用清洁能源来生产水泥,就是在减碳上作出表率

那么,除了用清洁能源来生产水泥,还有没有其他的减碳手段?最近,“知识分子”上有一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水泥减碳的多条思路,很有启发。

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主要是在两个环节:一是要对水泥原料石灰石进行高温煅烧,煅烧的过程需要消耗化石燃料,产生二氧化碳;二是石灰石本身在被煅烧、分解的过程中,也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相应地,减碳也要从这两个环节入手。

先来看燃料方面,有这样一些减碳思路:

第一,废热回收利用。化石燃料产生的热量,有44%是被浪费掉的,可以把这些废热用来发电,提高燃料利用率

第二,用其他燃料替代化石燃料。比如,用农业垃圾和城市固体垃圾燃烧来产生热能。这些垃圾本来就是要被烧掉或者被分解掉的,不会额外产生二氧化碳。

再来看石灰石分解排放的二氧化碳,有这样一些减碳思路:

第一,用其他材料来替代混凝土中的部分水泥,比如粉煤灰、铁粉

第二,改进炉窑,在窑内安装碳捕捉装置,将石灰石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捕获

第三,在把水泥预拌成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以将捕捉到的二氧化碳直接回灌到混凝土中。这不会降低混凝土的性能,甚至还可以让混凝土更坚固。目前全球有400多家工厂安装了这种把二氧化碳注入预拌混凝土的设备。据估计,等这项技术成熟之后,可以封存30%的水泥碳排放

此外,还可以往混凝土中添加石墨烯等材料,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减少建筑项目的混凝土用量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想让你变成水泥减碳的专家啊。你发现没有,一个我们印象当中没什么技术含量、一成不变的夕阳产业,一旦对它施加了减碳这样一个外部压力,这个行业一下子就涌现出了这么多技术创新的方向,出现了这么多种产业升级的可能

就像罗胖在今年跨年演讲中说的:“对中国人来说,碳中和的本质是产业升级。”所有产业,都值得用碳中和的思路来重新做一遍

资本正在加速逃离欧洲,真理的反面,可能是另一个真理

受俄乌冲突的影响,资本正在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逃离欧洲。仅仅2月24日之后的一周,就有66亿美元流出欧洲股票基金,资本流出规模比英国脱欧公投后一个月的总额还多,欧洲几个主要国家的股市跌幅超过10%。在外汇市场上,欧元兑美元汇率跌到了近两年来的最低位。而且,不只是欧洲,新兴市场债券也出现了两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资金外流

那么,逃离的资金去哪儿了呢?从市场表现来看,主要是去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美元和澳元指数大涨。另外还有部分资金进入贵金属市场,买黄金避险。有媒体评论说,美国挑起俄乌冲突,核心目的之一可能就是将欧洲资本驱赶到美国本土。全球局势越乱,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避险作用就越大

资本紧急逃离欧洲,是资本面对战争引发的不确定性的一种应激反应,算是割肉离场。不过,也有先知先觉者,从两年前就开始系统性做空欧洲,大赚了一笔。这就是美国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他似乎总有先知先觉的能力:提前两年预判到2008年金融危机,在疫情刚开始时预判到欧洲市场的利空

那么,这种准确判断趋势的能力,从何而来?达利欧在他的新书《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简称《原则2》里面,给出了他的答案:比判断小趋势更重要的,是去搞懂大周期。不是10年、20年的经济周期,而是100年、500年这样的大周期。一个人能经历的时间不过短短几十年,只是一个完整大周期中的一小段而已,所以大周期不在我们的个人经验范围之内,需要到历史中去寻找规律

达利欧的野心很大,他构建了一个大国兴衰的动力系统模型。在他看来,500年资本主义历史上的三个领导国家——荷兰、英国、美国的兴起和衰落,都可以用这个动力系统模型来解释

简单来说,每个大国的兴起和衰落过程,都是由8个因素的变化构成的。我把这8个因素给你念一下:教育、产品竞争力、创新和技术、经济产出、世界贸易份额、军事实力、金融中心实力,以及储备货币地位

这么一听,你可能没啥感觉。但要注意,这个模型的关键要点是,这8个因素的变化和国家的兴衰不是完全同步的,有的因素是提前变化,有的因素是滞后变化。比如,在一国国力达到顶峰期的前半个世纪,这个国家的教育实力就开始达到顶峰,创新技术以及产品竞争力也达到高峰。这三个因素可以看成是一国崛起的先行指标

当一国国力真正达到顶峰时,教育、创新和产品竞争力其实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同时,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世界贸易份额、经济产出和金融中心实力达到顶峰。这四个因素,可以看成是一国崛起的同步指标

再来看,当一国开始走向衰落,先行指标和同步指标都在往下走,但还有一个因素在继续往上走,就是储备货币地位。在一国开始衰落50年之后,这个国家的货币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才达到顶峰,之后会迅速跌落。所以,储备货币地位是一国崛起的滞后指标

主要是因为,世界储备货币就像世界通用语言一样,人们已经形成了使用习惯,这种惯性很难被改变。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在中世纪早期,查理大帝征服了西欧大部分地区,并且统一了度量衡体系,规定了镑、先令、便士等货币单位。虽然这个帝国很快就土崩瓦解了,但在之后的800多年里,也就是贯穿整个中世纪的时间,西欧人一直沿用这套货币体系来记账

根据达利欧的研究,从荷兰盾到英镑再到美元,一国由盛转衰到最终失去储备货币地位,滞后的时间越来越长。荷兰盾只挺了10年就崩溃了;英镑在20世纪初两次贬值之后,储备货币地位有所动摇,直到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英镑才彻底失去储备货币地位;而美元也在大萧条和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出现两次重大贬值,没有动摇储备货币地位

不过,达利欧认为,虽然时滞在拉长,但趋势是确定的。当一个衰落中的大国继续拥有储备货币地位,那么,这个国家一定会抑制不住地通过印钞和发债来维持自身运转。因为,相比其他维持经济地位的方式,比如财务紧缩和增税,印钞是最容易、最不痛苦的方式

看上去,每一步都是理性的选择,但最终,储备货币以“不可阻挡的、自我强化的方式不断走弱”。不过,特别有讽刺意味的是,储备货币越是接近崩溃的边缘,人们会觉得它越安全。大家会想,之前持有了这么久都没有出现问题,以后应该也不会有问题吧?

当然,达利欧的这个动力系统模型非常复杂,我这里是极简化的表述。如果你想详细了解这个模型,推荐你收听今天的得到听书,由徐学勤老师解读的《原则2》。

最后,我还想和你聊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达利欧的思维模型,是把世界想象成一个永动机,你只要掌握了这个永动机的参数指标,以及每个指标的详细数据,你就能推导出它的未来走势。而另一位投资大神,《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的思维模型,是把世界看成是混沌无序的,由随机性、概率和黑天鹅事件构成,没有什么确定的因果关系。

你看,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型,一个是精确的“钟”,一个是混沌的“云”。神奇的是,达利欧和塔勒布都是提前预见到2008年金融危机,并且从中赚到大钱的人。这让我想起物理学家玻尔的名言:“真理的反面,可能是另一个真理。”

AI助力北京冬残奥会,科技,要让弱者变强,让强者更有爱

上周日,冬残奥会顺利闭幕,本届冬残奥会上,中国运动员共获得18枚金牌、20枚银牌和23枚铜牌,位列奖牌榜第一名。在为运动员们喝彩的同时,我注意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本届冬残奥会上无处不在,刷了一把存在感。

比如,在开幕前夕,人工智能机器人用六个国家不同的手语方式,打出“北京欢迎你”,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残奥运动员倍感亲切。在比赛场地,配备了很多带有智能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功能的产品,为运动员服务。在训练当中,针对残疾运动员的特殊身体状况,设计了专门的智能监控系统,等等。小到日常生活,大到比赛训练,人工智能全面为冬残奥会运动员赋能

其实,AI技术不仅仅是在赋能残疾运动员,也正在改善更多普通残疾人的生活。我看到最新一期的《第一财经》杂志报道,腾讯会议正在把它的人工智能降噪算法,用在听障人士的人工耳蜗上

你知道,在参加视频会议的时候,即使处在嘈杂的高铁站、咖啡馆,其他人也能听清你的声音。这是因为,线上会议软件通常有一套智能降噪算法,可以识别出嘈杂环节的背景噪音,以及安静环境下的键盘声、关门声、放杯子的声音等等,从而削弱噪声,放大人声。把这种算法用在人工耳蜗上,就可以帮助听障人士更好地分辨人声

但是这还不够。人工耳蜗的应用场景比在线会议要多得多,比如听障人士日常出行,反而需要听到环境音,比如大街上汽车的鸣笛声,地铁上的报站声,等等。应用在人工耳蜗上的降噪算法,并不是让噪声越小越好,而是让想听到的声音越清晰越好。这怎么解决呢?

腾讯的实验人员发现,听障人士主要会遇到四种典型场景:一是听音乐;二是单人对话;三是纯噪声场景,比如走在马路上和菜市场;四是带噪声的语音场景,比如餐馆聚餐

最终,腾讯设计了四种场景模式,通过选择不同场景,让人工耳蜗突出特定的声音信息。比如,过去普通的人工耳蜗不能听音乐,因为音乐的震动与噪声相近,会被人工耳蜗过滤掉。但经过学习,人工智能就可以识别并保留纯音乐场景中的旋律,让听障人士也能欣赏音乐。不过,目前还做不到让听障人士欣赏有人唱的歌曲,因为器乐和人声混杂在一起,超出了目前算法的处理能力

除了智能降噪系统,AR智能眼镜也可以帮助到听障人士。比如,有一家叫“亮亮视野”的AR眼镜科技公司,他们研发了一款助听眼镜。听障人士戴上这副眼镜,当有人和他说话时,眼镜就可以通过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自动把语音实时翻译成文字,打在眼镜屏幕上,最多只有半句话的延迟。而且,当环境中有人呼唤佩戴者的名字,眼镜就会有闪烁提示,这样佩戴者去医院、民政窗口办事时就会更加方便

最后,和你分享蒋昌建的一句金句:科技,要让弱者变强,让强者更有爱

顶级化妆师的高明之处,其实是能通过沟通,迅速建立陌生客户对自己的信任

脱不花跟一位国内顶级的化妆师小杨聊了聊,特别受启发。脱不花说,一直以为成为顶级化妆师,关键在于化妆技巧牛。没想到,顶级化妆师的高明之处,其实是能通过沟通,迅速建立陌生客户对自己的信任

你知道,化妆师的工作有很强的流动性,合作的客户往往都是陌生人。这些陌生客户对化妆的最终效果怎么样,化妆品安不安全等等方面会有很多担忧。只有迅速消除担忧,建立信任,合作才能顺利展开。那么,小杨是怎么做的呢?

他会在化妆之前,先建立客户对最终妆面效果的预期。用5分钟时间,认真聆听客户对妆面的期待,然后给出明确的反馈,“好的,没问题,就这么办。”或者“我个人有这样一些想法,与您沟通一下。”最后,他会重复一遍妆容的重点,得到客户认可后,再开始化妆。这样一来,客户对于最终的妆面效果就心中有数了,心里也就不慌了

还有,小杨会在化妆过程中,针对容易让客户产生担忧的细节,做提前说明,主动打消客户的疑虑。比如,客户往往会担心化妆工具不干净,或者用的化妆品质量不好。小杨在化妆时,会主动说明,“咱们用的这个粉扑是全新的,您看一下。”或者,“这个喷雾气味比较浓,但是植物配方的,很温和,您放心。”只要几句话,客户对他的信任就建立起来了。下次需要化妆师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想到他,小杨的职业生涯也就越走越高了

德国智库分析俄乌战争对国际贸易的冲击,美国智库分析俄乌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美国智库评论拜登的第一次国情咨文

德国智库分析俄乌战争对国际贸易的冲击

著名的经济类智库——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3月7日发布一份报告,分析俄乌战争对国际贸易的冲击,题目就是《乌克兰战争给世界贸易带来沉重负担》(Kiel Trade Indicator 02/22: Ukraine war significantly burdens international trade)。报告主要的分析工具是这家智库自己研发的“基尔贸易指标”。这个指标不光看贸易进出口的金额,而且把船舶运动的实时数据,作为一个主要参数。

报告开头就说,尽管俄乌战争到2月底才爆发,但2月份的国际贸易已经受到了很大影响。从基尔贸易指标来看,2月份的全球贸易将比1月份下降5.6%。这个幅度就很厉害了。那具体国家什么情况呢?

报告主要考察了俄罗斯、欧盟、德国、中国和美国这五个经济体。其中俄罗斯的出口受冲击最大,2月贸易指标比1月下降了11.8%,仅仅在圣彼得堡港,2月份的货运量就减少了17%。但相比之下,俄罗斯的进口受影响并不大,指标仅下降1.6%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战争的另一方——乌克兰怎么样呢?报告说,基尔贸易指标把乌克兰和俄罗斯以外的其他独联体国家一起算的,没有单列,所以没有单独的指标数据。但报告说,可以肯定乌克兰的对外贸易受冲击非常严重。因为从集装箱船的位置数据来看,战争爆发后乌克兰最重要的港口——敖德萨,就没有停靠过大型集装箱船。所以乌克兰的海运贸易几乎停滞

那其他几个经济体怎么样呢?按报告的数据,欧盟的对外贸易受冲击已经不小了,进口按月下降1.6%,出口下降2.8%。德国作为欧盟中的贸易大国,受的冲击更严重,出口按月下降3.8%,进口下降3.9%

应该说,这个数据和我们平时的印象是吻合的。那中国和美国呢?报告说,中美的情况和其他国家都不大一样,不是进出口双降,而是一升一降:中国是出口指标增加0.3%,进口下降3.4%,美国正好相反,出口下降3.9%,进口上升1.2%

报告最后的结论是,俄乌战争是继疫情之后,对国际贸易的最大冲击。国际贸易好不容易有所复苏,这回又中断了。更重要的是,2月份一些国家对俄的制裁还没开始,未来还有其他不确定因素。至少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货物贸易,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所以报告说,2月份国际贸易所受的冲击,仅仅是一个开始

美国智库分析俄乌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 3月3日出台一份报告,题目是乌克兰与中国经济风险。说到这篇报告的作者,我插一句,是该智库著名的研究员斯科特·肯尼迪(中文名字甘思德),主要研究中国对外经济政策

报告说,俄乌战争对中国经济的短期风险是比较直接的。那就是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的贸易,会受到战争本身,以及随后制裁的影响。比如在出口方面,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但其中不少产品会因为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受到牵连。因为像小米、联想和中芯国际这几家公司的产品,使用了美国技术。这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

在进口方面,虽然中国对俄的进口不会直接受制裁冲击,但也会受到波及。比如小麦、钾肥、铝、镍、天然气这些产品的价格,在未来都可能出现大幅波动。所以,短期来看,俄乌战争对中国的风险,主要可能是在贸易、投资和消费领域方面。

但是报告认为,这些短期风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大。对这些风险,中国有很多应对方式。比如,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可以保持适度宽松,仍然以降低金融风险为重点。这样就可以有效防范这些短期风险。中国能这么做,主要是因为,通货膨胀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大威胁,不像对美国那么严重

另外,现在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保持强势(目前对美元汇率约为6.3),但如果真的有必要,人民币还有很多下调空间。这样就可以为经济注入大量现金,这样还能促进出口。

所以报告认为,俄乌战争对中国经济的短期风险是可控的,中国经济今年增长4.5-5.0%不会有很大困难

但报告说到这里,话锋就转了。它说短期风险虽然可控,但战争时间拖长,对中国经济的风险就会大幅增加。为什么呢?报告说,因为战争拖长以后,对俄乌双方的制裁将全面启动,影响就会厉害得多。这时候的风险就不是纯粹的商业和金融风险,而是涉及到了政治。中国肯定不会追随西方的制裁,但如果完全不理会,那有可能成为二级制裁的目标

按报告的说法,中国的国际金融活动仍然以美元和欧元为主,中国的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 (CIPS) 2015年才创建,还没有完全准备好,而且目前也不可能替代美国的SWIFT系统

另外,中国很多高科技产品采用进口半导体或半导体设备,所以也受到美国技术出口管制禁令的影响。所以,报告认为,战争时间拖长的话,这种二级制裁的阴影,将是中国未来面对的主要风险。所以,报告的结论是,俄乌战争对中国经济构成了短期风险和长期风险,其中短期风险可控,长期风险的威胁则要大很多。

我这里要强调一下,这份报告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看到问题的复杂性,但它绝对有自己的立场和导向。我们听的时候必须心里有数

美国智库评论拜登的第一次国情咨文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3月2日出台了一份报告, 题目是2022国情咨文:俄乌战争与国内政策,专门分析美国总统拜登3月1日发表的第一份国情咨文。我这里插一句,在这篇国情咨文中,美国出于某种考虑,有意弱化了对中国的关注(或者说抨击),所以兰德公司这篇报告没有提到中国。

这篇报告认为,拜登这份国情咨文的重点仍然是美国国内问题,同时也高度关注俄乌战争和新冠疫情

其中关于俄乌战争,报告指出,国情咨文可能把乌克兰在俄乌战争中的情况说得有点乐观,事实上可能不是这样。报告说,虽然乌克兰自己有一定能力来提高俄罗斯占领的成本,因为它有相当多的资源和人力。但是,要维持全国抵抗,仍然需要大量的国际支持。换句话说,还是需要美国大量投入。报告同时指出,“战斗意志”是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乌克兰能否保持战斗意志,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另外你也知道,拜登在国情咨文中,对俄罗斯使用了非常强烈的攻击性语言。所以,报告这里还有一个判断,那就是拜登对俄乌战争的态度,也反映出美俄战略竞争仍在继续。至少到2030年,俄罗斯可能还是美国的重要竞争对手。而美国的“盟友”和“合作伙伴”,将是美国的竞争优势。这份报告的判断是否成立,可能还是需要现实来检验。

SWIFT制裁!俄罗斯多家银行接入CIPS,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加速

image
22.cnblogs.com/blog/375390/202203/375390-20220316214056504-435951953.png)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

近日,欧美等国对俄制裁不断升级,并最终决定实施SWIFT金融制裁,这对俄罗斯国际贸易以及融资环境造成冲击。尽管本次被列入SWIFT制裁对象的是五家俄罗斯银行,大部分银行并未被切断联系。但就SWIFT本身“金融核弹”的威力而言,还是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了恐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制裁可能引发俄罗斯卢布贬值、通货膨胀和资本外逃;中期来看,将给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带来不可控的扰动因素,进而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深远影响。

此次地缘政治冲突中,人民币的避险属性初显,人民币汇率整体偏强运行。“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尤其是着重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数字人民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深的过程中,数字人民币相关产业链有望迎来新的机遇。”业内人士告诉钛媒体App。

天下苦美元久矣

“金融核弹”威力巨大,根源在于美元霸权。

1973年成立于比利时的的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即SWIFT系统),是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基础设施,负责在全球金融体系内传递信息,支持跨境交易。全世界几乎所有的重要金融机构都是该系统成员,其中就包括近300家俄罗斯银行。一旦被踢出SWIFT系统,就等于被剥夺了国际交易的权利和能力,没法进行正常的外贸和投资,只能用现金交易,或者是和其他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进行贸易。

从名义上讲,SWIFT系统是一个中立性组织,但实际上主动权掌握在美国手里。因为全球金融体系是由美元主导的,这也是美国可以滥用金融霸权、制裁别国的根本原因。

历史上,SWIFT曾多次沦为美国对他国发起金融制裁的工具。伊朗曾两度被实施SWIFT制裁,其在2012年、2013年、2018年和2019年连续出现经济负增长。不过自1977年系统上线以来,还从未有一个大国遭受过此类制裁

为了摆脱美国的金融制霸,全球多国掀起去美元化浪潮。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53个国家开启了去美元化道路,29个国家已经抛售了近万亿美债

其中,俄罗斯当属去美元化的“激进分子”2014年,俄罗斯推出自己的跨境支付网络SPFS2018年开始,俄罗斯开始大幅削减美国国债,目前几乎已清空美国长期国债;此外,中俄贸易往来早已开始采用人民结算

此次SWIFT对俄罗斯制裁,或将成为美元霸权瓦解的开始。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灏向媒体表示,由于欧洲的大部分能源供应来自于俄罗斯,短期内无法改变这个格局。一旦切断SWIFT,会将俄排除在大多数国际金融交易之外,俄罗斯将无法与多数欧洲国家进行能源结算,欧洲与俄罗斯的能源交易只能去美元化,因此,如果西方对俄的SWIFT禁令不留余地,那将是美元霸权瓦解的开始。

人民币国际化再进一程

凭借自己在金融市场的优势地位,肆意挥舞制裁大棒,主要经济体几乎都深受其害。为了实现金融自主权,中国已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构建CIPS系统,以及试点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领域应用等方式加以应对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正稳步向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SWIFT数据显示,今年1月,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跃升至3.2%,自2021年12月以来,全球支付的活跃货币中,人民币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第四的地位。人民币的储备总额稳步上升,截止2021年三季度末,人民币作为各国官方储备的比例升至2.66%。据悉,去年12月份,人民币国际支付全球排名首次超越日元。而从金额来看,在全球货币支付总金额“缩水”的情况下,1月份人民币支付金额较上月增加10.85%

实现这一增幅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基金正在大幅增持中国政府债券,尤其是在2021年最后3个月。也就是说,人民币日益流行的趋势正在把市场对中国债券的需求推高到创纪录水平

为了避免有一天被SWIFT系统制裁,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建立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其中就包括中国的CIPS系统

CIPS是中国建立的独立于美元的国际贸易清算系统,于2015年10月正式上线。截至目前,CIPS共有75家直接参与者,1205家间接参与者,其中亚洲934家(含境内541家),欧洲159家,非洲43家,北美洲29家,大洋洲23家,南美洲17家。CIPS已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高速公路”和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的主渠道

当前,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由“CIPS + CNAPS + SWIFT”构成,其中SWIFT为可选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民币跨境支付对于SWIFT系统的依赖。当前尽管CIPS系统实现了全球各主要时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需求的满足,但该系统仍以间接参与者为主,且体量远小于SWIFT系统

未来,CIPS系统可以借助“一带一路”、RCEP等国际合作的良机,尽可能地促使各国银行逐步加入系统,从而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实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对SWIFT系统的依赖

随着未来地缘政治冲突的加剧,CIPS支付系统或将成为全球支付的第二选择。早在2019年,俄罗斯央行国际合作部外国监管机构关系管理局局长弗拉基米尔·沙波瓦洛夫就表示,俄罗斯已有多家银行接入CIPS,这可促进俄、中贸易结算服务便利化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寻求与其他国家经济活动中引入数字人民币,探索CBDC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同时开展跨境支付和国际合作试点,积极向外寻求合作伙伴,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全球知名智库OMFIF顾问委员会曾表示,通过引入区块链支持的数字货币和加强外汇市场,能有效地绕开美国金融系统的监测权力

国盛证券认为,SWIFT对俄罗斯的制裁或加速CIPS系统的发展。“从长期角度看,该系统完全可以替代SWIFT,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抓手,叠加数字人民币推广对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后续推广进程或可持续加快,2022将迎数字人民币元年。”

CIPS可以替代SWIFT?专家:短期难以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已应用的SWIFT替代方案,包括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CIPS)欧盟的“贸易互换支持工具”(INSTEX)俄罗斯的“金融电文传输系统”(SPFS) 等。为什么至今没有一个取代SWIFT?

事实上,SWIFT的影响力并非短期内可以消除。这一点在俄罗斯身上似乎得到印证。

尽管俄罗斯在2014年就已推出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SPFS,但使用该系统的基本都是国内机构,国际机构相对较少。截至2021年5月,俄罗斯境内使用SPFS系统的金融机构大约是使用SWIFT的五分之一。截至2022年2月3日,来自中国、古巴、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的331家金融机构使用俄罗斯SPFS系统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民币基本上具备了和美元一较高下的所有条件:主权国家发行,拥有旺盛的国力做支撑,流通范围和使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那么CIPS可以替代SWIFT么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与中国经济体量、贸易量仍不够匹配,支付占比相对于美元、欧元等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SWIFT近日发布的数据,1月份美元支付业务市场份额占比为39.9%,虽然略有下降,但美元国际第一支付货币的地位仍难以撼动欧元排名第二,国际支付份额为36.56%;人民币虽排名第四,但3.2%的市场份额与前两位相比差距过大。可见,美元和欧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

以美元为主导的SWIFT系统,在面对其它跨境支付系统挑战时,自然更为强势。

除此之外, CIPS相比SWIFT在覆盖程度还有很大差距。SWIFT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1000家机构、可在40亿个账户之间实现即时处理;相比之下,CIPS系统仅覆盖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者为1280家

民生证券认为,虽然当前国际交易清算体系难以变革,但SWIFT制裁已经成为悬在各大经济体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建立备选国际交易信息通道和支付结算设施、建立更多双边货币互换体系,才能够保证金融安全和独立性

好在,人民币国际化正稳步推进中。“国内防疫形势向好,经济整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整体运行平稳,海外贸易各方将人民币作为结算支付工具的意愿不断增强。”在周茂华看来,国内经济长期发展前景向好,人民币稳步推进国际化,国内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未来人民币在国际支付、投资、储备中的作用将不断增强。

《电子烟管理办法》即将实施,中国的电子烟产业走过野蛮生长时代

最近,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公告,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电子烟管理办法》。其中最受大家关注的一条规定是,从5月1日起只允许销售烟草口味的香烟,而其他五花八门的各种口味,什么绿豆、芒果、西瓜、可乐等等,都不允许销售了

为什么有关部门要限制电子烟的口味呢?我看到相关报道,这项措施主要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避免他们受各种新奇口味吸引而尝试电子烟。美国在2019年也发布了类似的电子烟口味禁令,只允许销售烟草味和薄荷味的电子烟

那么,“口味禁令”将对市场造成多大的影响呢?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电子烟,烟草原味的只占5%左右,其他各种口味占了95%。所以,“口味禁令”在短期内对电子烟行业肯定是重大利空。

除了“口味禁令”,《电子烟管理办法》还对电子烟产业的上下游进行了规范。在生产端,会进一步加强监管,大批达不到生产条件的小作坊会被取缔;在销售端,将取消现在的品牌专卖店模式,而转向传统香烟零售的集合店模式

目前市场对政策实施的普遍看法是,短期有利空,长期是利好。虽然看上去,相关法律法规是在给电子烟念“紧箍咒”,但更重要的是,法律法规也给了电子烟产业一个合法身份:不再是“野生妖怪”,而是一个在国家监管下的合法产业

你知道吗,这个才刚刚获得合法身份的电子烟产业,2021年在国内的销售额为197亿元,放在全国万亿级市场规模的香烟行业里,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但是,如果放眼全球电子烟市场,中国的电子烟产业却是绝对的“头号玩家”

我们都知道,中国生产了全球70%的打火机,这已经是一个惊人的市场份额了。你再猜猜,中国生产了全球多少份额的电子烟?答案是95%。其中的绝大部分,是由深圳郊区一个叫“沙井”的城中村里生产的。沙井就是电子烟产业的“华强北”,这里不过35平方公里,却密密麻麻地聚集了四五百家电子烟代工厂。从这些代工厂里出来的产品,被装进集装箱,运往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2021年的电子烟出口额达到了1383亿元,是国内销售额的7倍

中国电子烟产业称霸全球,是因为这个行业不赚钱、巨头不屑于加入吗?当然不是,比起传统烟草行业,电子烟行业的利润率只高不低。事实上,烟草巨头万宝路在2018年底就进入了电子烟市场,当时花128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电子烟品牌Juul 35%的份额,并且自建生产线。没想到市场突然有变,生产线建好还没开工就关闭了。等市场又开始回暖时,来自深圳沙井小代工厂的电子烟,已经牢牢占据了美国市场

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小牧童大卫战胜巨人歌利亚的故事。这是怎么发生的呢?最近,我读到公众号“立方知造局”对电子烟产业发展史的梳理,发现,其中有两点特别值得给你讲讲。

第一,在一个极端不确定的市场中,灵活比规模更重要。电子烟就是这样一个受政策影响很大、市场急剧变化的产业。

你可能还记得,早在2004年,中国的第一个电子烟品牌就问世了,叫“如烟”。“如烟”花三年时间,做到了年销售额破10亿元、市值上千亿港元,带动了国内电子烟产业从0到1的起步。但是紧接着,“如烟”因为过度宣传戒烟效果,被央视曝光后,国内电子烟市场进入冰冻期,从1跌回了0

没想到的是,海外市场成了电子烟产业的救命稻草。在全球控烟的大背景下,海外电子烟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30%。特别是美国市场,2011年美国FDA禁止销售电子烟,结果被法院驳回,之后5年,美国电子烟市场规模暴涨了10多倍,成为中国电子烟产业的最大客户。这5年间,沙井的电子烟相关企业也增长了10倍。前面说的万宝路等烟草巨头,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筹划电子烟布局的。

再次没想到的是,美国市场又突变,先是2016年FDA发布了史上最严的电子烟审核标准,然后美国不断爆出关于电子烟影响健康、让青少年成瘾的负面消息,美国市场再次被“冰冻”,想要入局的烟草巨头们还没来得及投放弹药就被叫停了

戏剧性的是,在美国市场突然熄火之际,日本市场又突然起跑。2016年有一款很火的综艺节目让电子烟在日本市场破圈。之后三年,电子烟市场占到了日本烟草市场规模的将近1/4。这块从天而降的蛋糕,帮助中国电子烟产业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你看,早期的电子烟,就是这样一个在剧烈的市场变化中找求生机会的产业。取胜的关键不是规模,也不是品牌,而是灵活地增减产能、调整策略、转移战场的能力,而这,正是沙井那些看上去不太规范的小代工厂与生俱来的基因

第二,除了极度的灵活性,中国电子烟产业还有一个核心优势,就是背靠中国强大的锂电池产业链

电子烟本身没有太高的技术壁垒,其中一个关键零部件是锂电池。而中国的锂电池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80%,主要产能就在广东,下了生产线马上就可以进沙井的电子烟代工厂,这份便利是全球独一无二的

而且,很多锂电池厂商不仅仅是满足于做供货商,他们还亲自下场做电子烟布局。那些专门做消费锂电池的厂商就不说了,你可能想不到,像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做动力电池的厂商,也涉足了电子烟产业。比如,亿纬锂能就拥有电子烟头部企业麦克韦尔50.1%的股份。亿纬锂能把从电子烟上赚来的钱,投入到动力电池的开发中,成功跻身国内动力电池厂商的十强之列

如今,中国的电子烟产业走过野蛮生长时代,对已经跑出来的头部品牌来说,更严格的监管其实是一种政策利好。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适老化改造,老人们需要的不只是点亮一盏路灯,更是点亮一盏心灯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适老化改造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加装无障碍设施,加强对老年人公共设施的维护。还有代表提出,要加强智能家居的适老化改造,推出具有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等的适老化智能家居产品。同时,为老年人提供智能产品补贴,让更多中低收入的老年人家庭能享受智能产品

总之,让生活空间变得对老年人更友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议题

最近,我听说得到高研院西安校区10期2组同学的毕业设计,就是一个针对养老院的适老化改造。我特意采访了他们,他们的项目历程,真是一波三折,非常精彩。

他们原本认为,自己无偿为养老院提供改造服务,肯定很受养老院欢迎。没想到,连找了好多家养老院,都碰了壁。为什么呢?原来,公办的养老院,愿意接受改造,但是审批流程很复杂,没法赶在毕业前完成。私立的高档养老院,审批流程简单,但他们担心接受外行人的改造,会影响社会对他们专业性的评判,不愿意接受改造

同学们空有满腔的善意,却找不到接受对象。怎么办?这个困难,是之前没有想到的。

小组聚在一起分析,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审批流程简单,又没有社会评价包袱的养老院,平价的私立养老院或许是个突破口。小组沿着这个方向,终于找到了一家愿意接受改造的养老院,西安长乐宫老年公寓。他们发现,这个公寓的各项基础设施都很完善,就是室内灯光亮度不够,室外完全没有照明,到了晚上就乌黑一片。小组决定,就做养老院的灯光改造

组员们跟公寓里的老人们做访谈,想进一步确认他们的需求,没想到的是,老人们说,灯挺好的,够亮了,不需要改造。组员们很受打击,竟然找了一个伪需求?组员们想去想来,不死心,决定再去找养老院的护工做调研。

护工们说,这些老年人,大都出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他们从小节约惯了,对灯的要求就是晚上有个亮就行。甚至晚上上厕所,都不舍得开灯。有些老人会读书看报,现在的灯光对他们确实不够亮。听到这儿,组员们明白了,不是老人们没有需求,只是他们不懂得心疼自己

明确了需求,组员们终于可以踏实地开始改造了。他们确认了一个改造原则,最小化干扰老人的正常生活。你知道,室内施工,要断电,要走线,肯定会打扰到老人。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把所有的老年人从房间里请出来。有什么方法呢

有个组员是广电系统的,他想出了个妙招,要不给老人们准备一场演出吧。把老人请到演出中心,在演出期间对养老院施工,老人们看完演出回来,就会看到院内院外灯火通明。这样一来,既没有干扰老人的生活,又能给老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小组赶忙开始联系场地,找演出队,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西安的疫情突然加重了,演出被取消了。不得不说,好事多磨!好在经历了这么多坎坷,小组很淡定,马上拿出备选方案,利用几天老人午休的时间,把灯光改造完成了

不过,到这儿还没有完成闭环。要想给老人们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必须要有一个有仪式感的结尾。在正月十五那天晚上,小组在养老院内组织了一场点灯仪式。室外的灯光瞬间统一亮起。老人们在通明的灯光下进行游园活动,写对联、玩套圈儿游戏等等。很多老人说,感觉自己又变成了孩子

组员们跟我说,他们原本只是想认真完成一次作业,没想到,他们通过这个项目,看见了一群需要被关爱的老人。老人们需要的不只是点亮一盏路灯,更是点亮一盏心灯。我把西安校区10期2组同学的名字列在文稿里了,在这里向他们致敬!

得到高研院西安校区10期2组同学名单:耿辉、侯翠玲、张燕、刘炜、郭志强、昌洁、邹闰闰、赵晓丹、苏子缙、蔡超、刘蓉

苹果推出史上最强大个人计算芯片,清华大学发表了最新的成果,加工出了迄今为止栅极长度最小的晶体管:0.34纳米

3月9号,苹果公司在它的春季发布会上推出了新款个人计算芯片M1 Ultra。按照发布会的说法,这款芯片的性能比当前最强大的桌面计算芯片还要高出90%。怎么做到的呢?主要归功于这款芯片上创纪录的晶体管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140亿个,是上一代的7倍之多。这也让它成为迄今为止,全世界晶体管数量最多的个人计算芯片,被果粉们称为“性能怪兽”

我们知道,芯片领域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在单位面积的硅片上加工出越来越多的晶体管开关——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晶体管变得越来越小。苹果这次发布的新款M1芯片,预计会使用台积电的5nm工艺。而放眼全世界的半导体大厂,这几年各种号称3nm、2nm的工艺也都被紧锣密鼓地提上了生产日程。但是,如果我们继续追问,1nm以下的晶体管要怎么加工呢?——这就属于学术界正在探索的领域了。

关于这个问题,清华大学在3月10号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的成果。研究人员使用二维材料,在硅片上加工出了迄今为止栅极长度最小的晶体管——只有0.34纳米

听到这里,有两个词你可能比较陌生,一个是“栅极”,一个是“二维材料”。

首先来解释一下“栅极”。它的英文是Gate,也就是门的意思。在晶体管里,栅极是负责控制整个结构开关的最关键部位。栅极长度越小,晶体管就能变得越小,所以栅极长度成为衡量晶体管大小最重要的指标业界说的5nm、3nm工艺,就是指栅极长度

不过,还需要补充说明一点,在2010年以后,大部分半导体代工厂号称的多少纳米的工艺,已经不严格对应实际的栅极长度了,而只是工业上一个习惯说法。比如IBM在2021年发布的2nm工艺,实际的栅极长度差不多是12nm。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7nm、5nm工艺,栅极长度差不多也都在10nm这个量级。这倒也不能怪代工厂虚标,而是真要加工几个纳米长度的栅极结构,确实太难做到了。

那么,在清华大学发布的这篇论文里,栅极长度只有难以置信的0.34纳米。它是怎么实现的呢?这就要说到第二个词:“二维材料”。

“二维材料”的概念,是跟传统的“三维材料”相对应的。我们今天使用的大部分东西都是由三维材料组成的,也就是由一大堆原子堆砌成的立体结构。比如5nm晶体管,虽然很小,但仍然属于三维材料,它的栅极的长宽高,有几十到几百个硅原子

如果想进一步缩小栅极的尺寸,该怎么办呢?最极限的思路就是“降维打击”。把栅极的三维结构拍扁成二维,让它变成一个平面网格,只有一层原子的厚度,也就是零点几个纳米的样子。如果把这一层原子当作晶体管的栅极,那这零点几个纳米,差不多也就是栅极长度的物理界限。这也就是清华大学这篇论文的思路。

这项研究具体是怎么做的呢?研究人员在硅片上使用了两种二维材料,分别是石墨烯和二硫化钼。这两种材料的具体特性我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在孙亚飞老师的材料科学年度报告里,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这里你只需要知道,这两种材料的电学特性,和现在硅基芯片的兼容性非常好,是半导体领域的热门材料

在这篇论文里,研究人员把晶体管设计成了一种台阶结构。我在文稿区放了一张论文里晶体管的示意图,你可以看一下。简单来说,就是由硅基组成一个台阶,把二硫化钼薄膜像地毯一样,铺到台阶的上下层,地毯的上层和下层分别对应着晶体管开关的两端。而单层石墨烯,则是插在了台阶结构的中间,充当晶体管的栅极。给这层石墨烯施加电压,就可以控制台阶上层和下层之间的导通和关闭

由于这个控制电压是从石墨烯的边缘释放的,在这个位置上只有一层碳原子,厚度大概是0.34纳米——于是,这篇论文就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栅极长度最小的晶体管结构。这也达到了栅极长度的物理极限,因为栅极最少也得包含一层原子嘛

image

不过,这里得补充一句,这个0.34nm虽然很厉害,达到了物理极限,但是它并不能直接跟现在的5nm、3nm工艺去做对比。因为,从这篇论文来看,这种台阶状的晶体管,它的栅极长度,并不反映晶体管整体的实际大小。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就好像,整个印刷行业都用16开、32开来衡量书的大小,结果我开了一个印刷厂,对外披露的数据是纸的厚度。那这两个数显然是不能直接对比的

这项研究的最大意义,其实是打开了制造电子器件的一个新思路——从三维材料到二维材料。在这个全新的芯片研发领域中,中国的研究团队冲在世界最前列。从这个思路出发,中国科学家也许能够在1nm以下的下一代半导体芯片中,实现弯道超车

科学家争论猫咪的“驯化之谜”,到底是人类驯化了猫,还是猫驯化了人

最近,“英国皇家学会开源期刊”(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比了三个类型的猫颅骨和脑尺寸,分别是现代家猫、原始非洲野猫和欧洲野猫,结果发现,和一万年前相比,现代家猫的脑容量大约缩小了25%

研究人员还进一步发现,脑容量缩小,在被驯化的动物身上是个普遍现象。比如,狗被驯化之后,脑容量缩小了29%;羊缩小了24%,猪缩小了34%,牛缩小了26%。为啥被驯化会让动物的脑容量缩小呢?

研究者推测,被驯养之后,动物不再像待在野生环境里一样担惊受怕,所以大脑的“边缘系统”,也就是负责恐惧感、注意力和攻击性的区域,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久而久之就“缩水”了。比如,奶牛被人类精心圈养,食物和安全都有很好的保障,脑子就比较小;而斗牛场的黑牛,需要保持敌对情绪和攻击性,脑子也比较大。所以,现代家猫的脑容量缩小,和这个驯化理论是吻合的

不过接下来,有意思的地方来了,科学家之间开始杠起来了。如果说,被驯化的一方脑容量会变小,那么,到底是人类驯化了猫,还是猫驯化了人,还真不好说。抬杠一方的研究人员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有考古证据发现,猫是在4000年前开始成人类的宠物,并且在3600年前逐渐普及的。这主要归功于埃及人对猫的喜爱和推广。而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人类大脑的体积恰恰是从3000年前开始缩小的。你看,从时间线上来说,人类把猫领进门没多久,人的大脑就变小了。根据上面的驯化理论,是不是可以证明猫“驯化”了人呢?

咱们先别急着反对,抬杠的一方还给出了别的证据。

第一,有研究发现,野猫不喜欢、也根本不擅长抓老鼠,它们最喜欢的猎物其实是鸟类。而猫把自己伪装成“捕鼠高手”的形象,很有可能是为了接近人类,可以名正言顺地长期住在人类的居所。

第二,野猫几乎不怎么叫,相互之间也不会用“喵喵喵”来交流,一群野猫在一起几乎是没声音的。很有可能,“喵喵喵”的声音是猫针对人类专门开发的语言,为了吸引人类的注意力和卖萌。

第三,除了伪装“捕鼠高手”和喵喵卖萌,猫还能用体内寄生的弓形虫来影响人类。弓形虫能改变人体内的多巴胺水平,让人更喜欢猫咪,甚至还会影响人的性格。

比如,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巧合:一个国家的弓形虫感染率越高,这个国家的足球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越好。比如,科学家用弓形虫感染率来预测2006年世界杯八强,结果押中了七支球队。而2010年世界杯八强,全部都来自弓形虫感染率很高的国家

再来看,国际足联中排名靠前的几支队伍的弓形虫感染率:巴西67%、阿根廷52%、法国45%、西班牙44%、德国43%。相比来说,亚洲国家的弓形虫感染率普遍偏低,日本、韩国是6%,中国是8%

为啥弓形虫感染率还和球队强弱有关了,是纯属巧合吗?研究表明,弓形虫可以刺激男性睾丸素的分泌,让运动员变得很有爆发力和攻击性,和用了兴奋剂的效果有点像。当然,并不是说感染弓形虫是好事。科学家同时发现,感染弓形虫会提高患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风险

你看,不知道你是否被说服了啊,听下来,还真有可能不是人驯化了猫,而是猫驯化了人,或者至少说,是猫为了逃避大自然的恶劣生存环境,主动选择被人驯化。其实,猫是这样,狗又何尝不是?有大量的证据证明,三万年前,有一些狼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主动选择被人驯化,变成了狗。也许,所有的驯化都不是单向改造,而是相互驯化、相互适应的过程。

奥卡姆剃刀定律,当一个事实同时存在很多种解释的时候,我们要相信动用前提假设最少的那一个

最近,李南南老师跟我感慨说,这么多年,看了这么多思考工具类的书,让他印象最深,并且可以常常在生活中用起来的工具,就是奥卡姆剃刀定律。这个定律我们得到用户都很熟悉了,说的是,当一个事实同时存在很多种解释的时候,我们要相信动用前提假设最少的那一个。李南南老师说,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现代职场人最需要的思考工具之一

比如,他有位朋友前段时间在拼命准备申请英国的学校。她第一志愿报的学校很抢手,心里没底,于是,就找了一个塔罗牌占卜大师算卦。大师跟她说,根据占卜显示,第一志愿没戏了,第二志愿没问题。结果,她还真被第二志愿录取了。于是,这个朋友彻底被大师折服,立志要拜师学艺,把塔罗牌发扬光大。

但其实,这件事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你看,这位朋友很重视这次留学申请,为此做了大量准备,甚至重视到要去占卜的程度。这意味着,她大概率不会申请到太差的学校。同时,她报的第一志愿是名校,本来竞争就很激烈,申请成功的概率很低。基于这两条,她申请上第二志愿的概率,客观上就是最大的

你看,这两种解释,该相信哪一个呢?第一种解释,也就是占卜大师能通灵,要动用的前提假设太多了。你得假设世界上真的有神仙,这个神仙得特别关心你的考试。地球上又恰好有个人,能跟神仙沟通。你想想,这些假设同时成立的概率有多高?但是,第二种解释,仅凭客观事实就能推断出来,几乎不需要任何前提假设

这就是奥卡姆剃刀定律的作用。下回,你遇到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不妨拿起奥卡姆剃刀剃一剃,说不定会豁然开朗

各地春茶陆续上市,外行看爆品,看到的是产品被营销拉爆的过程;而内行做爆品,是发现隐蔽的痛点

早春三月,正是各地春茶采摘上市的时节。俗话说,“明前茶,贵如金”,意思是清明节之前采摘的“头春茶”品质最好而产量有限,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不过,我看到中国新闻网报道,今年西湖龙井的春茶市场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

原来,茶商们为了赶在别人之前早一步上市,以便卖一波高价,采用了一些可能会牺牲茶叶品质的办法。有的打催生剂让春芽提前发芽;有的不按严格的工艺流程来炒制,以便节省时间;还有的从贵州、四川等发芽更早的地方采购鲜叶冒充西湖龙井;等等。这些做法,都会伤害到西湖龙井的品牌形象

杭州市政府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整顿市场秩序,促进相关产业链的有序发展。

其实,西湖龙井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特例,而是中国茶叶市场的一个普遍困境。茶叶的原料、采摘、工艺都是非标准化的,消费者除非把自己生生喝成行家,否则根本搞不清这里头的门门道道。比如,在你面前摆三包西湖龙井,有300元一斤的,有3000元一斤的,还有30000元一斤的,你能分清楚谁是谁吗?就算你能分出来,那你能说得清楚,凭啥价格差这么多吗

这种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茶叶是个极为分散的“蚂蚁市场”。3000多亿元的市场规模,多年来却连一个销售量在10亿级的品牌都没有。也就是说,这个市场中没有一个玩家拥有超过1%的市场份额

当然,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天福茗茶、吴裕泰、张一元等一批头部企业开始跑了出来,年销售额也破10亿元了。另外,还杀出来一匹超级黑马,这就是2016年才推出的小罐茶。上市仅仅两年之后,小罐茶的年销售额就突破了20亿元,成为当年茶叶市场的最大赢家。那么,小罐茶到底做对了什么?

image

在最新一期的《详谈》中,李翔老师采访了小罐茶的创始人杜国楹。你也许没听过这个名字,但是,我打赌,你一定听过他创立的品牌:背背佳、好记星、E人E本、8848手机。对,这些红极一时的爆款产品,竟然都出自同一个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找到一个没有被发现的细分市场作为切入点,通过密集的广告投放占领消费者心智,迅速形成爆款。杜国楹也因此被业内认为是“营销鬼才”

看到这儿,我们好像就可以得出结论了:小罐茶的成功,只不过是杜国楹“爆款制造流水线”上的又一款产品,它切入高端商务茶这个细分领域,靠高明的营销手段迅速拉爆市场。但是,也很有可能,小罐茶像杜国楹之前那几款产品一样,红极一时,却昙花一现,成为某个特定年代的符号记忆。

是这样吗?读完本期《详谈》,我发现我对“制造爆品”的理解太浅了。最让我想不到的是,杜国楹对自己的定位,从来不是“营销高手”,而是“产品经理”。他反复强调一句话:“产品是道,营销是术。”或者按更时髦的说法是,“产品是1,营销是0。”

换句话说,外行看爆品,看到的是产品被营销拉爆的过程;而内行做爆品,真正的功夫在前面,也就是发现隐蔽的痛点,然后像高手点穴那样,用一款产品去精准击中那个痛点。比如背背佳。杜国楹当过中学老师,他在课堂上老得提醒埋头伏案的学生“坐好了!”家长辅导孩子作业,也得一遍遍怒吼:坐直!都成罗锅了!而背背佳解决的,就是代替老师和家长的一遍遍提醒,让孩子坐直

在背背佳之前,几乎没有人发现这个痛点,更没有好产品来解决这个痛点。这是背背佳得以成为爆款的前提。而广告营销,只不过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消费者传达:第一,我发现了你的痛点;第二,我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第三,为什么我值得你相信。同样地,好记星解决的是学生背单词记不住的问题,E人E本解决的是商务人群手写输入的问题

再来看小罐茶。为啥是“小罐”?商务场合招待客人喝茶,从大罐子里抓一把就泡,多少随意,也没人洗手,显得很不讲究。也有小袋包装,但质感不是那么好,如果带着出差的话,回来袋里的茶叶都挤碎了。这就是为什么要用“小罐”装,一罐一泡

当然,这只是小罐茶解决的浅层痛点。深层痛点,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茶叶市场鱼龙混杂,价格没谱。如果你本身是茶道行家,那么这不是问题,反而能从这种高度的丰富性当中享受寻找好茶的乐趣;如果你喝的是“口粮茶”,茶只是和“柴米油盐酱醋”并列的日用品,那么问题也不大,你只需要锁定适合自己的、性价比最高的茶就行了

但是,在商务场合,这种价格混乱的情况就非常尴尬。想想看,你真心诚意拿出1万元一斤的茶叶招待客人,你要是不说,客人以为这是100元一斤的茶叶;你要是说吧,客人以为你是在忽悠。你找谁说理去。同样地,你拎一盒茶叶去送人,其实双方在打一场肚皮官司:对方在猜你这盒茶叶值多少钱,而你在猜对方以为你这盒茶叶值多少钱

你看,针对这个深层痛点,解决方案不是去强调高深莫测的“茶文化”,因为这会进一步增加价格判断的难度;也不是去强调“性价比”,因为商务场合需要“起范儿”。小罐茶的解决方案是标准化:把中国十大名茶,统一品级、统一价格,在市场上形成一个价值共识

也就是,当你拿出小罐茶来招待客人,不用你多介绍什么,客人就知道你的茶是什么品质和价格。如果是小罐茶金罐,那么大概是5000元一斤。针对这个场景痛点,小罐茶的广告语也非常精准,就是“贵客到,小罐茶”。正是因为在市场上成功形成了价值共识,小罐茶无意中也成为商务送礼的好选择

所以杜国楹说:“小罐是形,标准化是神。”做标准化,就是解决茶叶行业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一个没有价值共识的市场中创造价值共识,这就是小罐茶的“爆品秘诀”

《三体》广播剧收官,播放量过亿,一个正在高速增长的大市场:耳朵经济,“产销合一”时代已经到来

前段时间,在喜马拉雅播放的广播剧《三体》,以1.1亿播放量成功收官。这部广播剧由喜马拉雅官方策划,在《三体》原著的基础上,借鉴好莱坞剧本模式,在剧情中设置了大量冲突和悬念,配音上,更是请来了国内顶级的配音团队“729声工厂”。广播剧上线后,受到很多原著党的认可,很多人表示这部剧“配音强大”“代入感极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原著作者刘慈欣也表示,“声音可能是科幻故事最棒的载体。”

你知道吗,《三体》广播剧成功的背后,是一个正在高速增长的大市场,这就是声音产业,或者叫“耳朵经济”。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规模为220亿元,同比增长了68%。预计2022年,在线音频市场规模将达到312亿元,同比增长42%,用户规模将达到6.9亿人。你看,一个年增长率超过40%、用户规模达到中国人口一半的市场,而且用户的付费意愿在逐渐增强,这是一个有巨大想象空间的市场

其中,用户收听偏好排名前三的类型是:有声书、广播剧、脱口秀。这是《三体》广播剧大火的一个背景。而且,它还代表了广播剧的一个转型趋势。过去的广播剧,大多是网文粉丝“为爱发电”,自己策划、制作,属于非营利、非专业的作品,也叫做“网配剧”。而现在,乘着“耳朵经济”的东风,广播剧走向商业化。像《三体》这样,由专业策划、配音团队制作的“商配剧”,成为各大在线音频平台的热门产品。

广播剧特别是“商配剧”的爆发,让配音演员这个职业突然稀缺起来。不过,一个专业的配音演员可不是那么容易培养的。前期要有科班训练打底,后期要熬过漫长的打磨之路。著名配音演员乔诗语说:“一个配音演员成长起来,起码有2000集戏打底,这就要3~5年,不是每个人都熬得住的。”你看,培养过程这么漫长,那爆发的市场需求怎么满足?

我注意到,“互联网怪盗团”的裴团长聊到一个圈子,叫pia戏圈,pia就是配音导演打板时发出的声音。这个圈子,没准可以成为培养配音演员的新阵地。pia戏,就跟在线K歌差不多,玩家在QQ群或者APP上选择剧本和角色,自己来给角色配音。特别是那些专业的pia戏APP,把房间、剧本、背景乐都给你准备好,让你可以零基础、无门槛地过一把“戏精瘾”

而且,pia戏配音和有声书、广播剧不一样,玩家不用拥有为角色定制的嗓音,也不用完全按照剧本配音,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调整台词和情绪,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就会越玩越有趣,更容易激发玩家的进阶动力

根据裴团长的调研,国内有很多配音演员都是从pia戏圈入坑的。有一位pia戏爱好者对他说:“听了一部广播剧,就觉得蛮神奇的,还能用这种方式去讲述故事,然后就加了一个社团,从此开始了业余配音的道路,后来步入社会、正式学习配音,才算入行了。”

这种由爱好进阶为职业的现象,在互联网亚文化圈不是特例。比如,还有一个小众圈子叫“语C”,就是“语言Cosplay”的缩写,玩家们在QQ群里各自扮演一个角色,然后用即兴文字聊天来推进剧情。你可能想不到,这个“语C”圈子,竟然成为网文作者孵化器,很多人由“语C”入坑,走上了职业网文创作之路。

说到这儿,我想起美国学者托夫勒在2006年创造的一个词,叫“prosumer”,这是由生产者“producer”和消费者“consumer”两个词合成的,意思是,在未来的经济中,我们每个人既生产,又消费自己的产品,既听广播剧也配广播剧,既读网文也写网文,既学习知识也分享知识。这样的“产销合一”时代已经到来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东数西算”工程,对全国的算力布局进行统筹规划,算力普惠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东数西算”工程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之一。“东数西算”,就是把东部的算力需求,调到西部来计算。它和著名的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同一个系列的工程,分别解决水、电、气和算力的全国统一调配问题。

你知道,数据中心的能耗高,对电力和水资源的需求很大,而且还占用不少土地资源。可以把东部地区不需要快速响应的需求,比如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放在土地和能源充足的西部地区来计算,而东部的数据中心只保留那些必须快速响应的需求,比如工业互联网、金融交易、灾害预警等等。这就是“东数西算”的思路。

今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联合多个部门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个地区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这标志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正式启动。

你可能会问:“东数西算”工程为什么这么重要,可以比肩南水北调?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就得回答,“算力”在当下的数字经济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

你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蒸汽机推动,最重要的生产力是热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由电机推动,最大的生产力是电力。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由计算机推动,最重要的生产力就是算力。正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说的:“算力是继热力、电力之后,新的关键生产力。”

更具体地说,数字经济时代有三个最核心的要素:数据、算力、算法。其中,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算力是新的生产力,而算法是新的生产关系。这三者相互促进:算法迭代需要海量数据的喂养,而处理爆炸式增长的数据需要算力的快速提升,算力的进步又能够促进更多的新应用、新算法

如果用国家投入产出比模型来计算的话,在算力产业上每投入1块钱,可以带动3~4元的经济产出;算力规模每增长1%,能撬动GDP增长0.2%。你知道,我国在2020年提出了“新基建”战略,而超大规模的算力建设,就是支撑整个“新基建”战略的“基建”。

好,既然算力对数字经济这么重要,那么,目前全球的发展情况如何?中国又处于什么水平?我们为你找到了一份权威报告,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去年9月份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我认真学习了两遍,下面我来帮你划划重点。

先来看全球的总体情况。目前,全球算力处于加速增长的阶段,增速非常吓人。2016年2020年,全球算力规模平均每年增长30%,而2020年2025年,预计全球算力规模增速会再上一个台阶,达到每年增长50%。目前,美国、欧洲、日本都在投入巨资加快算力布局,可以说,算力已经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新焦点。有人说,“未来谁掌握先进的算力,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我们来看算力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情况。各国的算力规模和GDP水平强相关,算力规模排名前三的国家,和GDP排名前三的国家是一致的。其中,美国占全球总算力的36%,中国占31%,日本占6%,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占11%。这是从算力总量来说的。

image

不过要注意,算力并不是像电力那样是无差别的。实际上,算力还需要进一步细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它们各自解决的问题不一样。

第一种叫基础算力,这是由基于CPU芯片的服务器提供的算力,主要用于基础通用计算。我们常提到的云计算、边缘计算等,都属于基础算力

第二种叫智能算力,这是由基于GPU、FPGA、ASIC等AI芯片的加速计算平台提供的算力,主要用于人工智能的训练和推理计算,比如语音、图像和视频的处理

第三种叫超算算力,这是由超级计算机提供的算力,主要用于尖端科学领域的计算,比如行星模拟、药物分子设计、基因分析等等

image

在全球总算力当中,基础算力占73%,智能算力占25%,超算算力占2%。具体到中国,我们在基础算力和超算算力上分别位于全球第二和第三,而在智能算力上保持绝对领先优势,独占全球52%的份额。仅仅去年一年,全国就有20多个城市在建智算中心

image

好,了解了我们国家算力建设的基本情况,我们最后来说说“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意义。目前,数据中心在全国遍地开花,但是缺乏总体布局,各个数据中心呈信息孤岛的状态。“东数西算”工程,其实不只是在东西部之间调配算力,更是对全国的算力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在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上形成数据中心的规模化和集群化

image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第一,持续优化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第二,提高算力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率;第三,通过架构创新来大幅提高芯片性能,等等。最终,让全国用户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强大的算力,实现“算力普惠”。

image

image

东北中老年相亲节目火出圈,大爷大妈们越来越熟练地使用各种相亲平台来找老伴儿,年轻人正在逃离相亲平台

最近,来自东北的几档中老年相亲节目火出了圈儿。比如《缘来不晚》《爱的选择》《相亲相爱》等。很多人大呼这些节目太上头了,比年轻人的恋爱综艺好看多了

原来,大爷大妈们在节目中不拐弯抹角,直奔主题,展示出了浓浓的硬核相亲风。比如,大爷大妈们才刚见面,这边一位大爷就说,“我一个月有3000元养老金,愿意跟老伴儿一起花。”有大妈问,“咱俩处了以后,工资卡能交给我吗?”另一位大妈说,“我女儿已经结婚了,外孙女上幼儿园了。”意思是自己没有子女负担,时间自由。

遇上看对眼的,大爷大妈们直接示爱毫不扭捏。看到一位有肌肉的大叔,一位大妈直接上台捏肌肉验货。如果没看对眼,则果断拒绝,大妈一句“个不够,带不出去”,就把大爷给打发了。

我看到很多人评论说,这些饱经风霜的大爷大妈,早已过了风花雪月的年纪。他们毫不避讳地谈钱、谈条件,为的是在无情的岁月面前,找到一个可以相互依靠的肩膀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大爷大妈们越来越熟练地使用各种相亲平台来找老伴儿。除了参加相亲节目,老年人群体正在“攻占”交友平台陌陌、探探,在世纪佳缘等相亲网站上,老年人群体的付费意愿也更高。另一方面呢,年轻人正在逃离相亲平台。不是年轻人不愿意相亲了,而是在他们眼里,一切社交平台都可以是相亲工具。至于专业的相亲平台,就留给大爷大妈们吧。

比如,你可能想不到,微信公众号的评论区已经被年轻人发展成了相亲角。想想也挺有道理,能关注同一个公众号,表明双方有共同的兴趣点。如果这个公众号还比较小众,那交友成功的概率就更大了。有个女孩说,她一向很注意公众号下的评论。遇到那种评论有意思,头像看起来还不错的男生,就会和他留言互动几次,觉得投缘,就会留微信加好友。

再比如,音乐软件,也可以成为找对象的地方。网易云音乐有个“一起听”功能,开启这个功能后,系统就会根据你的听歌数据,为你匹配跟你音乐趣味相同的人一起听歌。一位用户说,自己在考研的时候,经常一边刷题,一边跟别人一起听歌,感觉像是有人陪伴自己自习。在听音乐的同时还能一起聊几句,聊音乐,也聊人生,慢慢地两人的好感就增加了。

还有年轻人,通过读书软件找到了对象。比如微信读书有个功能,叫小圈子。一群上进的人在群里每天读书打卡,分享收获,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有位用户在小组里看到了有人正在跟他读同一本书,就加了好友。两个人每天讨论书里的内容,有时候能说上三四个小时。就这样关系越来越近,慢慢就发展成情侣了。

我还听说一个脱单率很高的方法,就是打游戏。很多游戏玩家会找人组成CP,在游戏里互相助攻。拿王者荣耀来说,为了组CP,王者荣耀的玩家会在游戏的公告聊天频道里,发布组CP的消息。公告里不仅会列出自己的游戏战绩、段位,还会列出自己的个人情况,包括居住地、性格、兴趣爱好等等。是不是很像一张相亲帖。

两个人组成CP后,如果男生强女生弱,那么男生冲在前面拼杀,女生在后面坐收渔翁之利,就很容易对男生产生好感。如果两人势均力敌,就一起讨论战术,在游戏里互相帮扶。这么一来二去,很容易擦出火花

你看,这么多方法摆在这儿,年轻人别再说“脱单太难了”啊。你知道,我们得到的slogan是,“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而我更想说,“人生多数难题,往往只差行动”。

只有当我们以某个领域的专家身份,而不是以“螺丝钉”参与到协作项目中时,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价值

你发现没有,在职场当中,单兵作战的时候你可以把控全程,不容易犯错。但是,当嵌入到一个庞大的协作体系时,却很容易在某些环节出现低级错误,而当事人能力并不差。这是为什么呢?

听书团队负责人李南南老师说,这可能是因为,在庞大的协作链里时,要处理的事特别大,牵扯到很多部门和人。这会给你带来一种,螺丝钉感。简单说,就是你会觉得,整件事情像成熟的机器,有一套稳定的运行逻辑,只要按照确定的方式,做好一颗螺丝钉就行。

但其实,这是个错觉。因为很多看起来很大的事情,它不是一直存在,而是突然冒出来的。在快速成长的团队里,大项目非常多,这种错觉出现的概率更高。如果你还按照“螺丝钉思维”做事,就容易出现低级错误。

所以,遇到大型协作项目,你得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整个事情的目标是什么? 这并不难理解。关键是第二点,我为什么会在这个协作当中? 我到底有哪些地方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即我的专业身份是什么?第三,基于整个事的目标和我的专业身份,我应该做哪些判断? 哪些事必须听我的?注意,这很重要,这是避免螺丝钉化最关键的前提。

总之,越是在大型的协作项目当中,我们越要回到专业身份来做判断。只有当我们以某个领域的专家身份,而不是以“螺丝钉”参与到协作项目中时,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价值

瑞幸咖啡境外债务重组即将完成,在有钱时犯下的错,在它没钱的时候全部更正过来了

最近,在爆出财务造假丑闻整整两年之后,瑞幸咖啡迎来一个重生时刻。瑞幸注册地开曼群岛的大法院宣布,瑞幸咖啡的清盘呈请已被注销。这意味着,瑞幸债务重组即将完成。对此,瑞幸咖啡董事长兼CEO郭谨一感叹说:“临时清盘的成功完成,对瑞幸咖啡来说,是又迈出了积极的一步,让我们极大地减轻了债务负担,改善了公司的资本结构。

image

瑞幸咖啡能活过来,恐怕很多人都没想到。在美国上市公司当中,因为财务造假被停牌退市的,最后几乎都以破产告终。造假退市之后,公司往往面临巨额诉讼费用、消费者大量流失、内部管理混乱等各种麻烦。瑞幸爆雷之后,很多人都以为瑞幸将成为过去式。动不动就半价补贴的瑞幸咖啡,是喝一杯少一杯

没想到的是,两年之后,瑞幸咖啡不但顺利完成了债务重组,经营状况还越来越好。你知道,在爆雷之前,瑞幸咖啡主要是靠烧钱“大力出奇迹”,也就是所谓的“战略性亏损”;而爆雷之后,资本断奶,别说烧钱补贴了,连日常运营资金都差点断掉。神奇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瑞幸门店的亏损率反而大幅下降,不少门店陆续实现了盈利

来看下具体的财务数据。2021年上半年,瑞幸净营收为15.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6%;净亏损为2.1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6%。到2021年第三季度,瑞幸咖啡门店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扭亏为盈

事实上,退市后的瑞幸,后来在美国粉单市场交易,美国粉单市场可以类比为中国的三板市场,当然具体规则有差异,瑞幸在粉单市场的股价,从最低点的不到1美元,涨到了现在的12美元以上,涨幅超过10倍,瑞幸咖啡市值已经恢复到了39亿美元。今年1月份,英国《金融时报》还报道说,瑞幸咖啡正在考虑重新登陆纳斯达克

你肯定很好奇,瑞幸咖啡到底是怎么起死回生的?我们帮你梳理了它的几个关键转型动作。

第一,产品定位的转型

你知道,瑞幸咖啡一开始的定位是对标星巴克的,号称要做“中国的星巴克”。所以,瑞幸之前主打精品“大师咖啡”,卖点是国际知名咖啡大师、精选咖啡豆、先进烘焙工艺等。但是,在精品咖啡这个生态位上,星巴克已经牢牢占据了消费者心智,瑞幸的产品定位相当于是星巴克的平替,只有靠巨额补贴才能吸引人来买。一旦瑞幸想涨价,那消费者就会想:我为啥不喝星巴克

为了寻找出路,瑞幸咖啡尝试推出鲜榨果汁饮品和小鹿茶,但这个方向是一头撞上了更拥挤、更惨烈的奶茶赛道,也没能成功。到现在,瑞幸咖啡已经停止使用小鹿茶品牌。反复尝试之后,瑞幸咖啡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爆款赛道——“奶咖”,也就是以咖啡做基底,再加上各种乳制调味品从厚乳拿铁,到生椰拿铁,到丝绒拿铁,出一款爆一款

奶咖产品的研发,也不用依赖专业的咖啡大师团队,而是启用非常年轻的团队,批量化研发新品,再通过内部的“赛马机制”来选出爆品。就像瑞幸的广告语写的——“这杯丝绒拿铁,从23款拿铁测试中内卷而出。”

你看,做经典咖啡干不过星巴克,做奶茶干不过喜茶,但是,在“奶咖”这个新赛道上,瑞幸成了当之无愧的“爆款王”

第二,开店策略的转型

之前,瑞幸只做直营店,不做加盟店。直营店的好处是保证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但坏处就是太烧钱,尤其是在高速开店的情况下。爆雷前,瑞幸共开出了4500多家店,每个门店在装修和设备上,需要一次性投入近30万元,这还不包括人员、租金、水电、原材料等费用

从去年1月起,瑞幸推出了“0元加盟”模式,就是不收取加盟费,只向加盟商卖原材料。如果单店每月毛利没超过2万元,连原料费都返还给加盟商;毛利超过2万元后,加盟商以阶梯形式与瑞幸分享利润。开放加盟之后,瑞幸可以以低成本扩张开店,加盟店创造的利润成为瑞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为什么以前不能做加盟,现在能做了呢?主要是因为,瑞幸“奶咖化”之后,产品的制作比经典咖啡更加简单,一个快闪店靠一个正式员工加一个兼职大学生就能搞定。同时,奶咖的原材料比经典咖啡更复杂,瑞幸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来做供应链管理和爆品研发,而不是用来开店

这里补充一句,品牌是开直营店还是开加盟店,取决于创造最大价值的环节在哪里。如果创造最大价值的环节在门店,比如星巴克主打的第三空间,那就应该采用直营店;如果创造最大价值的环节是在供应链,比如麦当劳、7-11,它们都用加盟店模式

第三,营销方式的转型

以前的瑞幸喜欢“暴力”发放优惠券,一言不合就给你发1.8折、3.8折券。当时财大气粗,补贴起来不心疼。爆雷之后,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瑞幸的营销支出一路走低。2018年营销支出占全部支出的31%,2019年占20%,2020年就只占13%了。不过,在营销支出越来越少的同时,瑞幸的营业收入却在增长,这就要归功于瑞幸后来的精细化运营

瑞幸具体是怎么做社区运营的,这里我没有时间展开讲了,总之就是从以前的暴力打折,到现在的花式发福利,定点抢、老带新、秒杀、砍价、问答等等。以前暴力打折时,没有1.8折券用户就不买;而现在的折扣力度比原来小了,用户黏性反而增加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瑞幸这场教科书式的自救,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瑞幸在有钱时犯下的错,在它没钱的时候全部更正过来了。正如硅谷创业教父霍夫曼说的:“过早地拿到太多的钱,是创业中最可怕的诅咒”。

装配式装修成家装新趋势,工期只要十多天,即装即住

最近,我的同事陈章鱼老师给我说了一件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他家正在装修房子,装修的时候会产生很多建筑垃圾,小区物业就给他划了一块地方,他们家清理出来的建筑垃圾就堆在这儿,等装得差不多了再找清运车拉走。同时呢,章鱼老师的一个邻居也在装房子,物业也给他们家找了一块地方装垃圾。

过了一段时间,邻居找了垃圾清运车来拉他们家的垃圾,不知道怎么沟通的,司机师傅三下五除二,把章鱼老师家的垃圾给清运走了。结果呢,邻居怪司机糊涂,不给司机付费;而司机说是邻居自己没说清,一定要收费,双方僵持不下。怎么办呢?

物业没办法,跑来找到章鱼老师商量:要不,您把这几百块的垃圾清运费给付了?章鱼老师也头大,说:我不是想占邻居的便宜,关键我们家还有一半的垃圾没运出来,那一半的垃圾我还得找车来运,这样我不就得付双倍的钱?你看,装修让人脱层皮就算了,还会让人躺枪,真是伤不起啊

你发现没有,已经进入工业4.0和智能制造时代了,竟然还有一个重要行业处于非常传统的手工作业时代,这就是室内装修设计师的效果图再漂亮没有用,实际的装修效果,完全取决于施工现场师傅的个人手艺和责任心。如果要细数装修过程中的痛点,一张A4纸都写不完。我随便列几条:

第一,施工现场脏乱差,粉尘漫天,噪音扰居,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

第二,工期漫长,章鱼老师家从去年装到今年,一个冬天过去了还没装完。

第三,甲醛超标,装修完了往往还得空置几个月才能住人。

第四,维修麻烦,我家前段时间发现有电路坏了,维修师傅说要把吊顶劈开才能修好。

我就不再多举例了啊,说起装修的痛,谁装谁知道。有没有啥办法,可以一键解决装修痛点?同事告诉我,有一种新型的装修方式正在崛起,就是“装配式装修”。

简单来说,就是把家装的所有部件,在工厂集成定制,运到现场之后乐高式组装,不需要开槽、抹灰、找平、打孔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可以全程不用水,做到“干法施工”。整个施工过程,没有粉尘,几乎没有噪音,很少的建筑垃圾,甲醛可控。最厉害的是工期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传统装修至少3个月,再晾3个月,半年就过去了。而采用这种装配式装修,工期只要十多天,即装即住

我问同事,哦?装配式装修这么好,怎么以前没听说呢?同事说,其实在酒店公寓、保障房、办公室的装修当中,装配式装修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并且已经跑出了一批新锐科技企业,如和能人居,目前已经完成了C轮2亿元融资变形积木秒象科技速耐特品宅装饰科技。之所以还没有在家庭装修中占主导地位,是因为目前的装配式装修标准化有余,而定制化不足,对非常追求个性的家庭装修,特别是豪宅装修,确实有局限性

不过,我一听,倒是觉得未来在家装领域,装配式装修一定会大显身手。

首先,虽然传统装修和装配式装修目前价格差不多,但手工作业的传统装修模式一定会越来越贵,而主要靠工厂流水线的装配式装修,一定会越来越便宜

第二,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就知道了,三天两头折腾自己的车,车子的内饰恨不得一个月换一次。既然装修能和换内饰一样简单,那么,一年一换,甚至半年一换,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装配式装修的意义,不但是把一个手工行业改造成了工厂流水线,更是能够把家装这个万亿级规模的市场,从一次性投入的资产,变成不断复购的消费品,这个想象空间太大了

新晋管理者怎么“服众”,领导力,领导一件“事”的能力,带着团队朝一个方向走的能力

新晋管理者往往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怎么“服众”?越是想着尽快树立自己的权威,越有可能陷入“领导力”的误区。脱不花说,关于领导力,我们要记住两件事。

第一,领导力不是胜任职位的能力,而是领导一件“事”的能力。很多管理者“被叫板”,是因为他们认为职位上升就是“权力”上升,可以指挥下属。但真正的领导力,是要在“事”中管理下属,让“事”落地了,下属才会服气

第二,领导力不是完成项目的能力,而是带着团队朝一个方向走的能力。很多管理者会掉入沉浸做事的陷阱中,项目来一个做一个。看起来在进步,其实是在带着团队原地打转。管理者要学会给不同的员工换框架,让他们理解目标是什么,为什么是它,以及怎么实现

车企扎堆造手机,降低流量成本,和视频平台谈判时拥有更多的议价权

你肯定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有一个很火的词叫“互联网造车”,当时百度、小米、阿里、滴滴等互联网公司纷纷宣布造车。而今年一开年,业界又出来一个热词,叫“车企造手机”。以吉利、蔚来为首的车企,开始纷纷下场做自己的手机

比如,吉利宣布要投入100亿来造手机,计划于2023年推出产品。最近又传出,吉利正在收购魅族手机。同样地,蔚来汽车也要做手机,而且是从0开始造手机,拒接任何形式的贴牌。而且,不但是国内车企造手机,马斯克也多次在采访中暗示,特斯拉将进军智能手机业务。手机名字都想好了,叫Model π

你看,从互联网造车,到车企造手机,跨界竞争已经成为业界的常态

车企到底为啥要造手机呢?我们之前聊互联网造车的时候说过,未来,数据就像石油那样,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目前收集用户行为大数据的硬件端口,是手机;而下一代的主要端口,可能是智能汽车互联网造车,就是为了抢占下一代数据采集的主要入口

反过来,车企造手机,同样是这个逻辑。智能汽车的本质,是把汽车从机械设备变成了电子设备,所谓“软件定义汽车,数据决定体验”。谁拥有更多的用户数据,谁就能更好地优化用户体验。更多的数据从哪里来?虽然业界认为下一代主要数据入口可能是智能汽车,但那个时代毕竟还没到来。

现在智能汽车都配备了中控大屏甚至是多块屏幕,但大多数司机在开车时,操作还是相对较少的,用户的主要行为数据还是在手机上。更何况,用户是跟车待在一起的时间多,还是和手机在一起的时间多?所以,车企想要更多获得用户数据、优化用户体验,当然就得自己造手机。就像吉利李书福说的:“手机更好地发展,就能带来车机更好地发展,车机更好地发展,就能够推进智能座舱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帮助智能汽车竞争力不断提高。”

当然,除了数据获取这个底层逻辑,车企造手机,还有着更现实的考虑。

你知道,智能汽车分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两套系统。在智能驾驶部分,车企造手机的一个现实考虑是,降低流量成本

智能汽车都会配备多个传感器,比如小鹏最新的P5车型,配了32个传感器,包括13个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和2个激光雷达。这些传感器采集到的海量数据,需要回传云端来优化算法。因为要上传的数据量惊人,而且,运营商对车企收的流量费比手机高得多,上传数据很贵

有条件的用户,可以把车停到自家车库后连接家里的Wi-Fi,或者安装自带Wi-Fi的充电桩,但这样的应用还不普及。如果车企自己造手机,那么可以先把车收集到的数据传到手机上,等人到了有Wi-Fi的地方再把数据上传云端,这就能节约不少流量成本

除了智能驾驶部分的流量考虑,在智能座舱部分,车企造手机也有一个现实考虑,就是在和视频平台谈判时拥有更多的议价权

现在的智能汽车虽然配有大屏,但使用体验并不好。要看娱乐视频,得借用投屏小程序,操作很麻烦。如果想在车机上直接安装视频APP,那车企得找到视频平台去谈。车载屏幕的规格五花八门,视频软件如果要去一一做适配的话成本很高,而智能汽车的销量跟手机相比差了两个数量级,视频平台没有动力去做这件事车企实在要装,那得按每个用户数每月给视频平台交费,这笔钱算下来也是肉疼。车企自己造手机,拥有了更大的用户基数,这样和视频平台谈起来也更有底气。

甚至还有人开脑洞说,在未来,有可能手机本身就是智能汽车的核心部件。也就是,智能座舱里不再需要配备智能车机了,手机就是车机。人一上车,手机折叠屏全部展开,就是一个车载大屏。再把手机一键切换到智能车机模式,实现车机的全部功能。而且,可以在车的中控、副驾、后排都设计好镶嵌安装手机的位置,车上的人人手一台设备,不会相互干扰,下车把手机拿走,当正常手机用。

更重要的是,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还可以实现随时升级。汽车往往要用十年以上,中间要更换芯片非常麻烦,往往是用个几年就落伍了。而手机两三年就换一次,可以随时对智能座舱进行升级。当然,要打造一个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车企也必须亲自下场造手机,毕竟,汽车的核心部件不可以假手他人

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秦力洪说:“过去的车企在产品之外,比的是投放、渠道。以后的车企,比的是谁的用户触点更多。”总之,不论是互联网造车,还是车企造手机,都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待”在用户身边。只要你在场,就有机会

2022年成中国潮玩“出海”元年,门店是获客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场景化的体验

今年一开年,中国头部潮玩品牌,像泡泡玛特、52Toys、TOP TOY等,纷纷加大了出海力度。泡泡玛特副总裁文德一说,2022年为“潮玩出海元年”,泡泡玛特将加快在海外的开店布局

实际上,泡泡玛特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在海外布局,不过,一开始因为不熟悉海外市场,并没有开设直营店,而走的是经销商模式。但是后来发现,这种模式局限性很大,很多经销商并不是专门的玩具代理商,而是其他垂直类经销商,比如卖消费电子产品的,他们引入潮玩只是为了开辟新渠道,但他们的客户并不是潮玩的精准客群。意识到这种情况后,泡泡玛特开始从经销商模式转向直营店模式。截至目前,已经在海外开出了12家直营门店和79家机器人商店

同时,名创优品旗下的潮玩品牌TOP TOY也正在走向海外。依靠名创优品在海外的1800多家门店,TOP TOY的海外布局之路可能会更顺一些。有业内人士指出,海外潮玩市场比较分散,没有出现特别强大的垄断巨头,这也是中国潮玩品牌的机会。2022年,中国潮玩出海正当时

你发现没有,潮玩品牌出海,和其他品类的国货出海很不一样,不是主打跨境电商模式,而是更注重线下门店销售。在国内,潮玩品牌同样注重线下布局。比如泡泡玛特,在全国有300多家门店;刚才提到的TOP TOY,开张一年就在全国拓了近100家门店,2021年它的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其中90%的销售额是在线下门店实现的

为什么潮玩品牌青睐线下渠道呢?我看到,TOP TOY的创始人孙元文是这么说的。零售业有一个基本的思考模型,就是“人—货—场”。人,是指客户,你能押中潮玩主力消费人群,也是“Z世代”那群人他们快速变化的口味吗?很难。货,是指产品,你能控制老IP给你独家供货,以及新IP不断涌现的趋势吗?很难。场,是指卖场。这个可控吗?可控

全国有5000多个购物中心,其中最好的500个是稀缺资源,开一个少一个。迅速进入这些商场,在最好的位置开体验店,商场就不会引入第二个同质化竞争的品牌,等于是自动给品牌加了一道护城河。如果TOP TOY是消费者逛商场唯一看到的潮玩店,自然就抢占了消费者的心智。所以,对潮玩品牌来说,在最好的商场、最好的位置,以最快的速度开店,就是竞争优势

听到这儿,我们会想,在这么贵的地方开店,寸土寸金,是不是应该尽量多铺货,尽量提高坪效呢?如果你去看TOP TOY的门店的话,会发现恰恰相反,他们对门店面积的利用,可以说非常“浪费”。比如他们在广州的一家店,把店铺最好的1/3面积拿来做展览,不卖货。展出的是全球限量款艺术品雕像,像钢铁侠、小丑、火影忍者、海贼王等等,展品每个月更换一次

这些东西对于潮玩玩家非常有吸引力,他们一定会拍照发朋友圈、发小红书,主动帮你宣传。而且,不用你追着,他们会主动加入TOP TOY的社群,以便及时得到下次展出的信息,还会约上好朋友一起来看。广州这个店仅仅开业半年,店长就加了30万的企业微信好友,而且留存率超过了90%。只要有限量款出来,微信群里基本是秒光

孙元文说,关于线下门店的认知,该更新了。以前我们认为,门店就是卖货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坪效;而现在,门店是获客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场景化的体验只要消费者来了,获得了好的体验,他什么时候买、在哪儿买,这都不用担心

我的同事告诉我,运动品牌迪卡侬最近也在大规模改造门店,把原来那种仓储式的密集货架撤了,把大量面积腾出来作为运动空间。里面有滑雪模拟机、攀岩墙面、高尔夫模拟屏、模拟网球场、动感单车等等,顾客可以随意玩儿。有些门店还专门开辟了运动教室,给会员们提供培训课程。乍一看,你还以为这里是一个健身会所。迪卡侬门店改造的逻辑是一样的,也是从卖货,变成获客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商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客户并留住客户。”

一夜“亏”500亿,中国的世界“镍王”,被海外资本定点“爆破”

俄乌战争动荡,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市场集体暴动,而最让人瞠目结舌的,要数金属镍

3月7日,中国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伦敦金属交易市场,发生了一起多头对空头的惊天大屠杀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镍期货,价格从不到3万美元,突然暴拉至5万美元,单日最高涨幅超90%

3月8日,多头并没有手软,而是继续对空头进行无情的绞杀,盘中价格一度翻倍,超过了10万美元

image

这在全球期货史上,绝对称得上是奇迹,算得上是见证历史奇迹的两天

多头们欢欣鼓舞,庆祝大赚;空头们沮丧挥泪,排队上天台。

正在几家欢喜几家愁之际,伦敦镍的价格又突然高台跳水,出现惊天大反转。

伦敦金属交易所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不得不在北京时间3月8日16点,紧急"拔网线",暂停镍的交易

这还没有完,晚些时候,伦敦金属交易所直接"回滚",宣布取消英国时间3月8日8点之后伦敦镍的所有交易

这真是惊天大反转之中的大反转!

3月8日的大涨全部归零,价格回滚到3月7日的收盘价50300美元

表面上看到的是K线的大起大落,以及价格的疯狂跳动,背后则是财富的大转移。

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一夜暴负。

如此大起大伏,必定是大佬之间的博弈。

事实上,这是一家国外资本,对中国国内一家巨头,进行的一场定点、精准爆破。

此次伦敦镍的多方,是总部位于瑞士的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头——嘉能可空方,是总部位于中国温州的青山控股,营业额达到2600亿的世界500强企业

青山控股为何要做空伦敦镍?

青山控股掌控了全球四分之一的镍产量,占据国内镍产量的半壁江山,称得上是世界镍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属镍生产商,青山控股手上握有大量的产能,它肯定希望未来镍的价格能够上涨,自己生产出来的镍可以卖个好价钱

image

青山控股

但是,市场并不会以人或者企业的意志为转移,未来有可能涨,也有可能跌。

涨了,青山控股固然可以赚得多;跌了,青山控股就可能会亏钱。

那要如何避免因为价格下跌,导致自己亏损呢?那就是在期货市场上做空,以保护自己

打个比方,青山控股生产镍的成本是1000元,想在1个月之后卖2000元。

那么,它就会在2000元的位置做一个空单。

如果1个月之后,价格只有1500元,虽然它现货的毛利少了,但在期货上做空挣钱了

如果价格上涨到了2500元,它以很少的保证金开的空单被平仓了,期货上亏了点钱,但现货的毛利更高,赚的钱也多了。

在期货市场叫套保,生产商通过开空单,就可以锁定未来的利润

所以,青山控股开空单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只要有与空单相同数量的现货或者产能匹配,就没有太大风险

青山控股是如何被国外资本定点爆破?

早在今年2月份,彭博社就发现,一个神秘的伦敦镍囤货商,持有了伦敦金属交易所一半以上的库存。

这个囤货商后来被证实就是嘉能可,他们发现了青山控股等一群小伙伴,开出了将近20万吨的空单

由于镍是电动汽车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电动汽车市场迅速膨胀,导致镍的价格持续上涨

显然,不断上涨的镍价,让嘉能可站在了大势的前头,对青山控股的20万吨空单极为不利。

更为关键的是,嘉能可发现了青山控股的破绽:青山控股生产的镍产品NIP和高冰镍,并不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清单之中

也就是说,无论嘉能可把期货价格打到多高,青山控股都无法按这个价格把自己生产的镍交给他。

这就会导致青山控股在期货市场上巨亏,但自己又无法交割现货,赚不到卖产品的钱,出现两头空的局面

青山控股成了嘉能可绞杀的对象,持有了伦敦镍库存一半以上的多单之后,它在等待着发动进攻的最佳时机

就在这个时候,俄乌战争的黑天鹅事件出现了

俄罗斯镍的产能,占到了全球的8.5%,俄乌冲突,造成了镍产能紧缺的基本面。

嘉能可依然耐心等待,一直等到3月7日,在最后交割日3月9日的前两天,突然发起了攻势

image

嘉能可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3月7日伦敦镍暴拉至90%涨幅,3月8日盘中一度翻倍,让所有期货市场参与人员,都感叹活久见。

嘉能可选择进攻的时间,可谓非常毒辣,交割前两天暴拉,留足了期货价格上涨的时间和空间

两天的时间,却把空头打得一个措手不及

据测算,仅3月7日一天,青山控股的20万吨空头,浮亏高达80亿美金,折合人民币500多亿

如果不是伦敦金属交易所取消3月8日的交易,青山控股的浮亏最高达到1000多亿

睡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账户亏500亿元,这是一种什么感觉?相信只有青山控股的老板项光达,才能真正体会到。

image

项光达

3月9日是交割日,正常情况下,青山控股要么把20万吨符合标准的镍现货,交给嘉能可;要么交不出货,认赔离场;

如果两样都交不出,那么就交出命。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炒期货的大佬,爆仓后会去跳楼

故事还没有完,戏剧性的一幕再一次上演,伦敦金属交易所决定推迟原定于3月9日的交割

这个决定,对于有145年历史的伦敦金属交易市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毫无疑问,推迟交割的决定,也给了青山控股喘息的空间

取消3月8日的交易,减少了青山控股的亏损;推迟交割日期,有助于良性解决这场无情的绞杀

需要指出的是,伦敦金属交易所于2012年6月15日,被香港证券交易所收购,属于港交所的间接子公司

image

伦敦金属交易所

这中间有没有中方高层从中斡旋,尚未可知。

现在摆在青山控股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按空单的价格20000美元,交出20万吨的镍给嘉能可;二是交出500亿现金给嘉能可。

根据最新的消息,青山控股用自己的高冰镍,置换国内的金属镍板,已调配到充足的现货,可与嘉能可进行交割

倘若如此,嘉能可则不得不高价接收20万吨的现货,这就会让嘉能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为目前该期货的价格,已经远远高出现货的价格,青山控股按现货的价格收购镍,再按期货的价格交割给嘉能可,依然有利可图。

嘉能可则以高于现货的价格,购买了20万吨的现货,而此价格却是自己拉高的。

这就相当于青山控股反过来将嘉能可一军,进行了一场反绞杀,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建立在交易所推迟交割日期的基础之上

当然,对于推迟交割日期这一举动,嘉能可完全有可能提出异议,甚至是诉讼

所以,此次多空对决还远远没有结束,背后还会有多次博弈和反转,还不能最终盖棺定论。

此事还没有结束,但有些经验和教训,还是值得我们借鉴。

如果最终多方嘉能可获得胜利,定点爆破青山控股成功,收割500亿利润。

那么,青山控股将一次亏掉十几年的利润。

青山控股掌控着全球巨大的镍产量,可以在期货市场呼风唤雨,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在残酷的金融市场,你哪怕赢了99次,只要1次亏损,就有可能把前面99次的盈利全部亏掉,甚至连本都亏光

这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盈亏同源:你盈利赚的钱,一定是别人亏损输的钱;你用一种方法源源不断地获利,但这种方法最终会让你一把亏光。

如果最终空方青山控股获得成功,嘉能可抱着20万吨高价镍,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瑟瑟发抖,这将会是国内民企大败国外资本的经典案例。

这是建立在我国有巨大的金属镍产能,以及掌握交易所,从而制定游戏规则的基础上

这两点,以前一直是掌控在国外资本手上,这也是他们围猎我们屡屡得手的根本原因。

如果青山控股能赢,这将是历史性的,也是史无前例的,更是史诗级的大反击。

KIRI Innovation 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专注低成本消费级3D重建技术

https://www.kiri-innov.com

专注于3D扫描重建技术的KIRI Innovation(麒砺创新)已于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青松基金领投,原股东英诺天使、普渡资本持续加注。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大研发投入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

随着“元宇宙”概念爆火,再加上潮玩、游戏等文娱领域的快速发展,生态对于3D素材的需求逐渐增多。同时,3D打印市场的发展,也对更高效、消费级的3D建模工具提出了要求,因此,消费级3D扫描产品的市场缺口正在出现

以往的3D扫描技术,多用于汽车、影视、工业等专业场景中,因此对于精度以及专业性的要求也更高。这也导致了传统3D扫描仪的成本高居不下,通常一款工业3D扫描仪往往在几万元至几百万元不等

https://www.kiriengine.com

在这样的市场契机下,2018年成立的KIRI Innovation(麒砺创新),专注于研发低成本3D扫描重建技术,并开发消费级3D扫描应用。KIRI的 CEO兼创始人王正男向36氪介绍,目前,KIRI已推出一款名为KIRI Engine 3D扫描的手机应用程序,可适用于安卓和iOS系统。在KIRI Engine上,用户拍摄物品上传云端,即可获取物品的3D模型。

image

image

通过围绕物体拍照进行3D扫描重建的KIRI Engine app

具体的操作是,用户围绕物品拍摄30至70张照片,并上传至应用程序。照片先经过手机端预处理,再通过云端算法生成该物品的3D模型。在导出时,KIRI提供高精度和低精度两种选择,可以满足3D打印、普通渲染等不同需求,用户按次付费或订阅付费

据王正男介绍,KIRI采用的3D扫描技术原理,是基于多目视觉算法。由于每一件物品都拥有众多特征点,而由于照片拍摄角度不同,物品呈现的特征点也会不同。“我们通过AI算法识别出每张照片的不同特征点,来确定物品的空间信息,从而在云端进行3D模型重建。”因此,一些材质丰富、结构复杂、色彩丰富的物品,更适合应用在3D扫描上。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扫描过程简化,但是重建出的3D模型效果却依旧逼真。原因就在于,KIRI的云端算法,通过将4K品质的纹理贴图覆盖在建立出的模型上,提升清晰度和逼真度。“事实上,并不是每一领域都要达到工业级的精度水准。例如在低渲染能力的游戏和VR场景中,模型精度越高,反而越容易卡顿,所以它们对模型贴图有更高要求,而不是模型实际的几何精度。

image

KIRI Engine app 部分操作界面

在王正男看来,KIRI的核心壁垒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是手机端和云端的配合。通过计算出拍摄图片时手机所处位置,将信息上传到云端,简化云端建模的流程。“我们的优化路径是,让手机底层的开发算力和云端需求配合,从而降低算法成本。”目前,KIRI已经在苹果、安卓两个不同开发环境下,完成底层框架的调用。

其二是团队开发经验。KIRI的核心创始团队,从毕业设计时就专注于打造3D扫描解决方案。“当时做的是激光3D扫描设备,但我们发现由于芯片、摄像头,成本居高不下。后来又研发了硬件+手机扫描的产品。一点点积累后,才有了现在只需要手机的二代产品。”

目前,KIRI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两方面。首先是海外的UGC 3D应用。“国外的游戏创作者和社区都比较活跃,特别是基于虚幻引擎的游戏及3D应用的开发,对于3D模型的需求极大。再加上近年来AR、VR的发展,快速的3D扫描建模工具,能够解决素材短板的问题。”

其次是国内的电商领域。借助KIRI的3D扫描技术,卖家可以将快速生成的3D模型,应用在AR展示、在线试穿等方面。“电商的3D建模流程和棚拍大体一致,但通过3D扫描技术可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2021年双十一期间,KIRI还与宝洁、京东等达成了合作

王正男向36氪透露,对于未来发展,KIRI有两方面规划。一方面在技术层面,通过视频录制、减少照片张数、AI辅助生成等形式,进一步简化用户3D扫描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通过积累,打造3D模型的素材社区。“目前3D素材的储量比图片少很多,但是随着未来3D模型的应用场景增多,3D素材库将是UGC创作必不可少的内容。”目前通过KIRI Engine工具生成的3D模型资产已经达到万件,预计在2022年底KIRI将完成3D模型资产的原始积累,并向全球开放3D资产库

image

KIRI Engine用户运用KIRI 3D资产建立的3D场景

image

KIRI Engine用户运用KIRI 3D资产建立的3D场景

团队方面,KIRI三位创始人皆毕业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其中,CEO兼创始人王正男曾就职于本田汽车公司,获2020加拿大 30Under30精英榜。COO兼联合创始人胡兴壄曾就职于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加拿大零售公司Canadian Tire,有多年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经验。CTO兼联合创始人杨天啸曾任职麦格纳国际高级工程师,有多年计算机算法开发经验,主导底层3D重建算法开发和整合

作为本轮投资方,青松基金合伙人张放表示:“在3D扫描市场里,存在使用门槛高、成本高等痛点,而KIRI团队的方向也是向着简化3D建模的方向。同时,随着未来3D市场成熟,用低成本的方式积累大量素材,也是现阶段青松基金看中的内容。此外,我们也看好KIRI的团队背景,一方面团队的海外留学背景对于海外市场把握更准确,另一方面KIRI在早期积累了一批种子用户,也能够促使团队对于消费者的洞察更为精准。”

VR、AR改变了建筑和设计行业,未来人人都可以是建筑师

一段时间以来,虚拟(VR)和增强现实(AR)一直被宣传为下一波创新浪潮。大众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趣和利润主要来自娱乐性在线游戏,许多行业仍然对是否采用它们犹豫不决,而建筑和设计行业已经拥抱这项技术并已经在行业内中产生了一些变化

image

最初建筑师只是建造建筑。他们在建造之前画出自己要建造的建筑。电力和计算机带来更多工具,辅助设计(CAD)变得普遍起来,首先是现在2D领域,然后是3D领域。处理能力增强,建筑信息模型(BIM)出现,带来3D、4D(时间)、5D(成本),甚至更多元素,让建筑设计的精密度和精确度都在不断提高。如今,现代建筑设计可以包含从建筑规划到最终如何拆除建筑的所有方面

想象一下,你在你刚刚设计完成的大楼里走来走去:用能够显示全息视频内容的墙壁,可以随着阳光入射角度旋转的房屋,智能的家具;或是一栋商业建筑,过道里挤满了顾客,他们熙熙攘攘地评价你的商品。然后,你会想,中午的阳光会不会太热?窗户的位置可能需要变化;店里的过道看起来太拥挤,所以你想要改善。很快,你周围的空间就发生了变化,满足了你的要求,窗户随着你动动手指自己移动、你的一句话语就拓宽了道路。

image

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建筑正在发生变化。客户不再需要眯着眼看工程图纸上的线条,想象它们所定义的空间。再也不会有修改要求让建筑师伏案,因为这些修改现在可以通过几次点击完成,甚至可以在客户要求时立即完成,而不需要困难的交流和操作。VR让设计师和建筑师完全沉浸在他们的创作中,并同时与全球不同地点的其他人合作。AR通过将数字图像直观地呈现在现实世界中。建筑和设计的未来就会是这样的

小编带来了一些你可能没有听说过的东西VR和AR公司,它们走在领域前沿。

image

https://www.argyle.build

Argyle是一款增强现实应用程序,它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放置在实际的建筑工地中,为地面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平台,以便与建筑设计的全息图进行实时交互。他们正在申请技术专利以及与HoloLens2合作设计用于实时查看3D模型的全息图以及物理世界

image

https://campfire3d.com

Campfire是一家研究增强和虚拟现实的科技公司,提供自己的硬件和设计软件。通过他们的控制台软件,可以在其中制作产品的3D模型。有趣的是,他们的网站显示了他们在控制台上制作的Campfire耳机的全息图。他们的同名设备拥有92°的FOV,可在VR和AR之间转换,配有两个支架样式的配件,作为模拟3D显示器,还有一个结合手机的控制器。

image

image

https://www.thirdeyegen.com

ThirdEye Gen是一家研发增强现实的公司,他们使用X2 MR眼镜创建了增强/混合现实硬件。与Argyle类似,X2 MR眼镜的用户可以在工作现场与3D模型和其他BIM进行交互,并允许建筑师和设计师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协作。ThirdEye不仅专注于建筑和设计,而且还扩展到医疗保健、执法和增强现实的其他商业用途,他们还有对应的AR软件可供选择。

image

X2 MR眼镜

https://www.arkio.is

Arkio位于冰岛,目标是成为城市规模建筑的首选。Arkio的用户不会硬件限制,用户可以通过市面上主流的VR设备在虚拟现实中使用他们提供的多种设计工具创作。Arkio提供三种选择范围,从单个房屋的室内装饰到整个城市的建筑规划都可以实现

image

https://player.vimeo.com/video/557257795

新的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方式与方案表达方式的改变,而是创作本身也会变得更加自由。VR和AR的出现,尤其是后者,它将形式与空间从建构逻辑中解脱出来。像是AR艺术品,艺术家们把他们的作品通过虚拟现实展现在我们的现实,让街头小巷也能成为城市中的亮丽景色

这很有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关于建筑的形式与空间的探讨,它很有潜力成为信息时代的“交互式建筑”。“纸上建筑"从此也会获得在现实中实现价值的机会。视觉上的形式与空间是否不真实?真实是否只能来自于可以被触摸的材料?形式与空间是否必须是真实的?一座城市可能会有数十万幢建筑,对于个人来说,即使在城市中居住一辈子,城中99%的建筑他终其一生也不会进入。新的建筑可以是纯粹虚构的也可以是虚实叠加的,而对应的新的设计思路很有可能与以往大相径庭。灵活多变的动态视觉要素的创造开始变得容易和普及,建筑中的虚拟的部分可以交互和迭代,也就意味着已经建造出的建筑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迭代。科幻电影里已经有过诸多表现了,然而依旧是停留在巨幅霓虹广告与"全息女郎"的描绘上,似乎鲜有人思考这些新技术于建筑学本身的意义。

元宇宙、VR/AR的产业正在火速发展,勇敢前进接受新事物让建筑设计行业有所收获,但更多的行业却在踌躇不前。未来学家Ben Hammersley在他的演讲中说到:“常常公司希望我能提出关于未来的建议。在很多情况下,我必须告诉他们:未来?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上并进入21世纪!

真正看清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十分困难,这一困难深刻地留存在我们的做事方式中。但是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技术驱动带来的大规模变革也推动了工作方式的彻底变革。很多人目前所做的工作在5至10年前根本不存在,而且这些工作在5至10年后也很可能失去存在的必要。职业的定义和形式也在改变。终身职业或单一的终身职业正在消失。65这一退休年龄是根据平均预期寿命为70谁来制定的。预期寿命的增加已经导致对退休界限和定义的放宽

正如大厂们对元宇宙的探索一样,对我们娱乐和交流产生影响的变化正在播撒引起更多变化的种子。例如,新的数字化的工作模式有很多优点,也有存在的局限,走在前沿的企业会勇敢地尝试看看它们是否有价值。结果?人们开始质疑并实践——然后再也无法回到以前的工作方式。

Braintrust去中心化的Boss直聘 Web3融入现实的典范

https://www.usebraintrust.com

DAO的兴起让人们第一次开始认识到所有权经济:即由用户拥有、运营、维护、扩张自己正在使用的网络。越来越多的项目方开始这一理念带到了金融、社交、消费、社会等上层应用中。

Braintrust在自己的白皮书中将其定义为一个去中心化的人才网络:一个由个人用户主导、为个人用户所拥有的人才网络,最终目标是取代传统的招聘平台。但作为一款面向“零工经济(gigeconomy)”的招聘平台,从表面上看,Braintrust和其他求职平台没什么区别,用当下流行语言来讲:它是一款Web2产品。

通过引入DAO的理念和治理代币方案,Braintrust试图通过极低的平台抽佣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挑战Web2领域公司对用户的不公平。Braintrust是更进一步地讲Web3的理念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例,与此同时,他也搭乘上开放网络和加密货币时代的“顺风车”快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3.4万名自由职业者加入了Braintrust生态,包括Twitter、保时捷、高盛和耐克在内的全球性企业在平台上提供了1500个岗位。平台的85%的用户拥有自己的数字钱包,2021年12月,Coatue和Tiger以购买代币的形式为Braintrust投入了1亿美元。

Braintrust背后并不是一个崭新的产品或商业模式,但通过将既有的商业模式和Web3精神相融合,Braintrust或许是将We3带入现实世界的一个积极的实践。不过,叠加Web3的理念并不代表它一定比现有的替代方案更好,在Braintrust的发展过程中,仍有大量的挑战需要面对。

银河航天成功发射一箭七星,标志着中国版“星链”计划的启动

http://www.yinhe.ht

image

3月5日,也就是上周六下午两点,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枚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一箭七星”的发射任务。在这7颗卫星中,有6颗是由银河航天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还有一颗是遥感卫星。有媒体评论说,这次“一箭七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版“星链”计划的启动

你知道,马斯克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星链”计划,要通过发射1.2万颗低轨通信卫星,来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号称可以媲美地面5G基站通信,甚至直接就是6G通信解决方案。当时很多人觉得马斯克在吹牛,不过,到2018年,马斯克真的发射了2颗试验星上天。从2019年5月开始,星链计划进入了加速阶段,每个月发射1~2次,每次发射60颗左右,到现在,已经发射了2000多颗卫星。马斯克也把星链计划的发射总数,从原来设想的1.2万颗,提高到了4.2万颗

可以说,马斯克通过在星链计划上的先人一步,获得了巨大的先发优势。

第一,星链计划打造的全球卫星互联网,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要知道,并不是每个国家的通讯基础设施都有中国这么强。实际上,全球有一半的人口还没接入互联网,地球表面有高达70%的面积没有网络覆盖。一旦星链完成组网,理论上可以实现全球无死角全覆盖,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上网,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上个月,马斯克还发推特说,星链已经在全球25个国家拥有了25万活跃用户,这意味着每年3亿美元的收入。据马斯克估计,等5年后组网完成,年收入会增长100倍,实现300亿美元。这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大生意

第二,星链计划除了优先抢占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抢占轨道资源

低轨通信卫星的理想高度是离地面550公里左右,太低了或者太高了都不行。但是,在这个理想高度上能够容纳的卫星数量是有限的,该怎么分配呢?目前,国际电信联盟等机构基本上实行的是“先到先得”原则。就好像美国西进运动一样,谁跑得快,先把这个地方占上了,这儿就归谁。如果星链计划的4.2万颗星都上天,那其他后来者的卫星根本找不到下脚的地方了。有人评论说,星链计划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第三,星链计划还有极为重要的军事意义

根据美国五角大楼的公开资料,星链计划本来就是“星球大战”计划的一部分。美军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需要大带宽、低时延、全覆盖的卫星互联网,以便建成全球无死角的高速指挥通信网。星链计划除了可以满足这个需求,还可以随时拍摄地面上的高清图片和视频传到指挥部,4.2万颗卫星就是4.2万个移动的高清摄像头

必要时,这些卫星还可以通过主动变轨,对洲际导弹进行拦截。美军在2018年时就做过一次模拟测试,结果显示,星链卫星能够拦截测试中全部350枚洲际导弹。就在去年,星链卫星通过主动变轨,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对中国空间站造成威胁。有专家说,这可能是在探测中国的太空感知能力

你看,星链计划以及它打造的卫星互联网这么重要,其他国家也正在加紧部署。比如英国的一网(OneWeb),目前已经发射了400多颗卫星上天。就在今年2月份,欧盟宣布投入60亿欧元来打造自己的卫星互联网。其余像俄罗斯、韩国、加拿大,也正在加快布局卫星互联网。

那么,中国的“星链”和卫星互联网在哪里?2020年4月国家提出“新基建”计划,卫星互联网被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当时,国内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银河航天,刚刚发射了一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而上周六“一箭七星”所发射的卫星,正是银河航天批量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业内专家认为,这次发射的意义非常重大,意味着我国的卫星互联网建设已经度过初期的试验阶段,为下一步的大规模组网打下了基础。你可能觉得,一箭七星,比人家马斯克的一箭60星可是差远了,这什么时候才能赶上。不过,我看到业内专家胡延平评论,虽然这次发射的数量不多,但是一起手,卫星的很多技术指标就已经超过马斯克的星链卫星

第一,重量更轻。星链计划的卫星重量为220~380公斤,而这次发射卫星的平均重量是190公斤

第二,带宽更大。星链计划的卫星带宽是20GB,而这次发射卫星的带宽超过40GB

第三,也是更重要的,这次发射的卫星将结合地面上的5G网络,尝试构建“天地融合”的一体化网络。可别小看了这一点,“天地一体化”是卫星互联网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

专家胡延平认为,卫星互联网1.0阶段,天网只是作为地面基站的补充覆盖,在偏远地区以及海洋、高山、南北极这些特殊地区作为网络接入的补充。卫星互联网2.0阶段,天网和地网进一步融合,互为补充。对于全球范围的远距离传输来说,天网比地面光纤时延更低,跨境和跨洲的金融企业、运营商等会成为天网的重要客户。到了卫星互联网3.0阶段,天网甚至会反客为主,成为基础网络和骨干网络,地面基站是天网的补充。地面基站只负责“最后一公里”的信号传输,地面基站和骨干网之间的数据传输靠天网进行。

这次银河航天“一箭七星”的成功发射,不但显示了模块化量产卫星的能力以及批量发射卫星的能力,也在天地融合技术上抢先一步。胡延平说,2022年,是全球卫星互联网领域的分化之年,一二三梯队的玩家格局渐渐明朗,而没有赶上趟的将会被挤出窗口期。在美国有先发优势的情况下,中国是目前唯一一个有可能后发先到、与美国同处第一梯队的国家

二月二龙抬头,社交媒体热议脱发,让头皮去闻一种特殊的气味儿,从而刺激头发生长

上周五是农历二月二。俗话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在这一天剃头,或者换个朝气蓬勃的新发型,会让人一整年都鸿运当头。

不过,我注意到社交媒体上#二月二 龙抬头的话题下,不仅有很多人分享剪发视频,还有很多人在呼吁,二月二,请记得关爱脱发党。原来,脱发问题看似不疼不痒,却是现代爱美人士的一大苦恼。我专门去查了一下,中国的脱发人口已经超过了2.5亿,也就是说每6个人里就有一个人脱发。其中男性有1.6亿,女性有0.9亿

而且,不但中年人有脱发苦恼,年轻人好像也中招了。脱发人群中,“90后”占39%,“80后”占38%。后浪研究所还出了一个《2021年轻人头发报告》,年轻人们为了拯救自己的头发,那叫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超过60%的人购买过养发产品,超过30%购买过生发产品,有不少人会通过就医、吃药,或者食疗偏方来治疗,还有人忍住剧痛去植发,比如罗胖。总之为保住“头顶大事”操碎了心

群众的强烈呼声甚至影响了科学界。我最近看到,顶级科学刊物《自然》杂志也开始发表关于生发问题的论文,而且是一种特别神奇的方法,就是让头皮去闻一种特殊的气味儿,从而刺激头发生长

头皮也能闻气味?这听起来很离谱。什么原理呢?

image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Ralf Paus及其同事发现,毛囊上皮细胞,特别是外根鞘,表达嗅觉受体OR2AT4。作者证明,在人类头皮外植体上应用人造檀香气味剂可以减少毛囊角质形成细胞的死亡,增加外根鞘中蛋白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产生,从而刺激头发生长。

你知道,我们的鼻子能闻到气味,是因为鼻子里有嗅觉受体,它可以与气味分子结合,并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皮层,我们就产生了嗅觉。一般我们会认为,只有鼻子里有嗅觉受体。但其实,头皮上也有一种特定的嗅觉受体——OR2AT4,只不过这个受体跟气味分子结合后,并不会传递信号给大脑皮层,所以不能引起嗅觉反应。但是,头皮自身是有反应的。

研究者发现,当头皮上的嗅觉受体与一种特定的人造檀香气味分子结合时,会引起毛发生长因子的变化。毛发生长激素分泌显著上升,毛发退化激素分泌明显下降。也就是说,当头皮“闻”到檀香味儿后,头发长得多了,掉得少了。这种嗅觉疗法可能是脱发党的福音,我们坐等这种技术实现商业应用的那天。

我们团队的小伙伴说,嗅觉疗法给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脑洞:既然头皮能够“闻”气味,那么,是不是皮肤也可以“尝”味道呢?我们去一查资料,发现还真是这样。味觉受体也不仅仅存在于口腔,而是广泛存在于我们的肠道、肺部、皮肤等很多个器官中。这些味觉受体跟某些特定的分子结合后,也能产生神奇的治疗效果。

比如,特定的苦味剂和皮肤味觉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皮肤伤口的愈合。有一家医疗公司(Aardvark Therapeutics)发现,肠道中存在一种苦味受体,当它接触到某种特定的苦味之后,就会出现抑制食欲的反应,这意味着,可以把这种苦味剂做成减肥药。目前这款药品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还有,用特定的苦味剂刺激肺部的味觉受体,可以深度打开气管,能够更好地治疗哮喘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你看,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人体是个复杂系统,不能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还原论去理解。中国人古老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观点,没准还真能得到现代医学的验证

智联招聘发布了《2021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最近,智联招聘发布了《2021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里面提到了留学生回国就业的几个新趋势。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海外疫情的影响,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的意愿进一步增强,2020年和2021年,回国求职的留学生人数都比2019年增长了30%以上。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毕业生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国内企业面向留学生优先招聘的岗位正在减少。特别是原来对留学人才需求量很大的语言培训、教育辅导等教培类岗位,海归优先职位明显减少。超过八成的留学人才认为,在国内求职的难度比原来更高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海归人才求职意向,从原来互联网、金融等服务业,转向实体产业。2021年,海归人才投递简历增幅最大的两个行业,分别是能源/矿产/环保,以及生产/加工/制造这两大类别。回国投身实体产业,已经成为海归求职的热门选项

我们发现,实体产业不但受到海归人才的青睐,也成为很多国内互联网资深技术人才的跳槽首选。比如去年年底,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在我的家乡四川宜宾投资建工厂,招聘现场人山人海,很多大厂资深程序员也来投简历,应聘高技术岗位。这个火爆场面,把“程序员离开大厂进工厂”的话题直接推上了热搜。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是年轻人正在逃离工厂,宁愿当外卖骑手而不愿当车间蓝领;另一方面是35岁以上的大厂资深程序员,正在转战工厂。而且,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这些风口浪尖的产业,像钢铁、机械、矿山这类和传统互联网距离很远的行业,也吸引了不少大厂人才的加入。出现这个趋势,是受几个因素合力的结果。

第一,从人才的需求来看。

中国制造业正在加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这就让传统制造行业产生了大量高技术岗位的需求。据环球网报道,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会达到6200万人,人才需求缺口达到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薪酬待遇上,像宁德时代、“蔚小理”造车新势力这样的企业就不说了,直接对标一线大厂。像三一重工、徐工集团这样的传统重工业龙头,也在大量招聘数据挖掘、JAVA工程师等,薪资可以达到30~35K、16薪。

第二,从人才的供给来看。

我们知道大厂程序员有一条“35岁职场红线”,也就是,过了35岁,如果还没有升到管理岗,被裁员的风险就比较大。特别是当下这个节点,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各大平台出现了增长放缓甚至亏损,时不时地就爆出一波裁员潮。前段时间还有个网络流行词,叫“开猿节流”,猿是猿猴的猿。意思是,通过开除程序员来节约人力成本

相对来说,传统制造行业的平均年龄比互联网行业要大得多,对35岁以上的“高龄”程序员相对比较友好,而且也很看重这些人从大厂带来的IT行业先进经验。是留在大厂成为随时可能被“优化”掉的对象,还是进入传统制造行业担任技术骨干,这是一道利弊都很明确的选择题

第三,除了前面说的这些理性的利弊计算,其实,资深程序员选择投身传统行业,还带着很强烈的个人实现的需求

我看到公众号“甲子光年”曾经对几位从大厂辞职、投身传统行业的人工智能人才做过访谈,问他们为什么会作出这个选择?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点:很多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有着更好的应用场景

比如,有一位技术高管,他原本是阿里巴巴菜鸟网络ET实验室的无人物流车硬件负责人。按说,他已经从技术岗成功升任管理岗,没有被裁掉的风险。他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这份工作给他的价值感不够

无人配送这个技术虽然很有前景,但在当下却很难真正落地。像5G的密集覆盖、车联网的搭建、高性能算力的普及等等,这些条件都还不成熟。有人预测,自动驾驶能实现在开放道路上的正式应用,可能还需要10~20年

那么,只将无人物流车用在最后一公里呢?性价比又不够高了。即使无人物流车实现量产,成本下降到10万元一台,每个月的使用成本也只能做到与快递小哥一个月的工资持平。况且,无人物流车还没法像人一样,实现爬楼梯送货上门。所以,无人物流车在现阶段其实是一个伪需求。

没有真实的应用场景,技术就无法落地。那么,哪里才有无人驾驶的真需求呢?像矿区、港口、机场、封闭园区等。特别是在矿区,司机们平均年龄将近50岁,马上就干不动了,而矿区的艰苦环境让年轻人都不愿意接班,所以矿区对无人驾驶的需求非常迫切。同时,矿区道路结构简单,人员流动被严格控制,是无人驾驶落地的最佳场景。

最后,这名技术高管跳槽去了一家做矿山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的公司,50%的时间泡在黄沙漫天的矿区,整天灰头土脸,非常辛苦。但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技术在这里能够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这位高管的选择并不是特例。有一大批像他这样,对技术应用抱有执念的大厂程序员,正在离开舒适的办公室,下矿山、进工厂,到离应用场景更近的地方去,到产业最需要的地方去

网红餐饮综合体品牌“文和友”爆出大规模裁员,网红餐厅,比“走红”更难的是“一直红下去

最近,网红餐饮综合体品牌“文和友”爆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震惊业界。要知道,文和友作为餐饮综合体的顶流品牌,在去年夏天最火爆的时候,去文和友吃顿饭,等位排号能排到5万号,一杯奶茶能被黄牛炒到200元。文和友雄心勃勃要做“中国美食界的迪士尼”,品牌估值也突破100亿元。但是如今,文和友却突然传出大规模裁员消息,有的部门裁员比例超过了60%

据媒体报道,这其中有扩张太快的原因,也有内部管理混乱的原因,但文和友面临的最根本问题是,回头客不多。大部分顾客是把这里当成一个旅游景点来体验的,凑个热闹、图个新鲜,去过一次基本就不会再来了。爆出裁员消息后,有记者专门去深圳文和友踩点,发现正当饭点的时候,大厅里就只有他们一桌人。网红餐厅,比“走红”更难的是“一直红下去”

先说明啊,这个问题怎么解,我也没有答案,否则我也开网红店去了。不过,我想起一个也许值得借鉴的例子。今年跨年演讲闭关小组回北京之后,说青城山脚下的一家农家乐,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后有机会去成都出差的话,还会去

我很好奇,就问:是他家菜品的味道特别惊艳?同事想想说,好像也没有。那么,是他家的服务比海底捞还要好?同事说,那倒也不至于。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印象深刻呢?同事回答,是老板的那股自豪劲儿

在客人们就餐的时候,老板走出来和每桌客人打招呼、聊天,这算是餐馆老板的一个常规操作。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家餐馆老板的姿态,并不是一味讨好顾客,也不是小心谨慎的顾客调查,“吃的怎么样啊?满不满意?请随时提意见”之类,而是给你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我这儿可是百里挑一的好地方,给你的都是最好的东西,来这儿你可是来着了,有眼光

比如老板会这么说:你看,我们这儿叫“青城甲”,这个“甲”可不是甲鱼,也不是我自己吹牛“甲天下”。保甲制度听说过吗?“青城甲”这个地名是老祖宗定下来、上千年都没变的,厉害吧?你再看我这儿用的所有木头,不是随便从什么地方买的,而是从附近的旧民居里收购的,哪家要拆老房子,我们就赶紧去收木头。还有你们吃的腊肠,都是从咱们青城山老乡那收的、满山跑的猪,这样的腊肠我后面还满满地挂着一房子,不信你去看

当时大厅里坐了好几桌客人,老板会把刚才那些话,不厌其烦地给每桌客人都细细说一遍。这就起到了一个什么效果呢?

第一,虽然这番话我的同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无从验证,但是,可以从这番话里真切地感受到一个生意人发自内心的自豪,发自内心地喜欢他卖的东西,他对自己这家小店和这片地方的热爱,这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同事们感到,来这儿我是赚到了,不白来。我们之前在节目里多次讲过,提升复购率的关键,就是要让顾客觉得“值了”

第二,也是更厉害的地方,老板的这番话,其实是为顾客创造了一个转介绍的话术。比如我的同事回来之后,我就挨个问他们,去成都,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结果三四个同事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家农家乐。为啥呢?一是印象确实深刻,二是,怎么介绍这家店,老板都给你打好样了,背一遍就行,都不用过脑子,说出来还特精彩,那肯定得提啊。

你看,听完同事的复述,我还能在这儿给你再讲一遍,可见这个素材确实有极强的传播性。如果客人仅仅是拍个照片、朋友圈分享一下,那很难引爆二次传播。

我想起华杉老师的一句金句:“广告不是我说一句话给顾客听,而是我设计一句话让顾客去说给别人听。”

预制菜主题在A股市场坐了一次“过山车”,误判需求,其实是创业中一个最大的坑

今年一开年,预制菜就成为A股市场新宠。1月中上旬,涉及预制菜概念股的21家公司中,8家公司拉过涨停。其中,得利斯连拉7个涨停板,股价直接翻番;海欣食品也拉了4个涨停板,涨幅将近50%。

安信证券估计,2021年预制菜市场规模为2100亿元,到2025年,市场规模会直接涨两倍,达到6000亿元。看起来,预制菜市场经过几年的酝酿,终于迎来了爆发趋势,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不过紧接着,在1月底,行情又开始反转:预制菜概念股连续下挫,之前涨起来的部分基本全都吐了回去。可以说,预制菜主题在A股市场坐了一次“过山车”

那么,这只是预制菜板块的一次短暂回调,还是说资本市场本来就是炒作一把,其实并不看好预制菜赛道?

有人分析,从领涨的上市公司来看,预制菜业务只占它们全部营收很小的一部分,大多数都还属于尝试性的布局阶段,从基本面来说,目前确实不足以支撑股价大涨。也有人分析,目前的预制菜赛道存在销售区域小、行业集中度低、行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远远没到爆发的时候。不过总的来说,大家还是一致看好这个赛道,只是离真正爆发还有一定的时日。

不过,我最近看到投资人崔鹏的观点,他认为预制菜这个赛道很糟糕,特别是to C的速冻预制菜,可以说是一个伪需求。你看,如果你愿意下厨,可以买能够直接下锅的净菜,比如切好片的鱼;如果你不愿意下厨,有外卖和方便面。速冻预制菜相当于我们中国人比较忌讳的“隔夜菜”,虽然号称是速冻保鲜,但从营养、味道来说都相当鸡肋

之所以预制菜目前这么火,一是因为各个电商平台缺乏爆款,预制菜不约而同地成为电商主推商品之一;二是因为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原因,很多年轻人就地过年,点个预制菜尝尝鲜,估计很多人尝过之后就不会复购了。

相对来说,预制菜的主力市场可能是在to B,也就是作为中央厨房的外包。前面说的前年领涨的得利斯,也强调说,自己的业务是“B端为主,C端为辅”。

当然,崔鹏老师的观点也不一定对,供你参考,更不是作为投资建议。之所以要跟你聊这个,是因为误判需求,其实是创业中一个最大的坑。硅谷有一家智库曾经列出了创业公司失败的前三大原因:第三名是没有合适团队,第二名是资金链断裂,第一名是产品“无市场需求”,有高达42%的初创公司倒在这儿

比如曾经很火的O2O创业潮,“上门理发”,就是一个典型的伪需求。绝大多数居民小区附近都有理发店,去一趟很方便。剪头发最大的痛点不是去理发店麻烦,而是担心找不到合适的理发师,剪出来的发型不满意。而“上门理发”不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还会额外造成打扫卫生的麻烦和安全隐患。

可不只是创业公司会出这样的问题,连谷歌这样的公司也会犯错。比如最近,谷歌把旗下的云游戏平台Stadia内部降级了,相当于是判了死刑。云游戏的原理就跟云计算一样,游戏部署在云端,由云端给玩家分配算力,玩家不需要配备高性能电脑,也不需要下载、安装之类,随时随地、拿起手柄就可以一秒开玩3A大作。

听起来,玩家对云游戏绝对有需求,谷歌也对云游戏平台花了大力气,狠砸了三年钱,结果无功而返。遇到的关键问题在于,云游戏虽然不需要玩家配备高性能电脑,但需要有极高的网络质量,既要高带宽,又要低延迟。玩家不要说随时随地开玩了,就是固定在一个网速最好的地方,也有可能因为网络临时波动而卡壳。

仔细想想,玩家需要的,其实并不是“随时随地”畅玩3A游戏,而是在某个固定场景下,沉浸式地享受游戏就可以了。从这个角度说,云游戏可能也是一个伪需求。

刘润老师说,需求,是整个商业世界动力系统的核反应堆。如果“需求”这个原动力不足,那么后面所有的商业逻辑,都是“沙地上的高楼”

腾讯关闭了旗下的一个购物程序“小鹅拼拼”, 拼多多靠什么崛起?

最近,腾讯关闭了旗下的一个购物程序“小鹅拼拼”。听名字你就知道,它对标的是拼多多。拼多多背靠微信流量池,凭借“是兄弟就砍我一刀”的社交裂变起家,如果微信亲自下场,在自己的流量池里搞社交电商,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一开始,小鹅拼拼几乎是全盘复刻拼多多的拼团模式;后来,小鹅拼拼又瞄准微信群的私域流量,推出了“群小店”,一个微信群的群友一起买,可以购物返红包;去年5月,小鹅拼拼又推出了“种草号”功能,尝试种草带货模式。

总之,小鹅拼拼是把拼团、私域流量、种草等电商模式全部试了一圈,不能说不努力。而且,腾讯也真舍得往里投钱,小鹅拼拼早期的补贴额度甚至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格,有买家说“薅羊毛都薅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是,小鹅拼拼上线两年,还是没能跑出来,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如今小鹅拼拼的独立APP已经在多个主流应用商店下架,微信小程序也于2月23日停止运营。再次印证了,腾讯在电商业务上的“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为什么出身名门的小鹅拼拼干不过野路子的拼多多,媒体有很多分析。比如有人认为,核心原因是它进入社交电商赛道太晚。拼多多刚出现的时候,大家对裂变传播的方式还很新奇,而小鹅拼拼是5年后的2020年才入场,大家对这类玩儿法已经免疫了。也有的人干脆就是诛心之论,一句话,“腾讯没有电商基因”就完了。

其实,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本人,曾经谈论过腾讯做电商的失败。他说:腾讯理解的电商,是纯流量逻辑,也就是:流量×转化率=商品交易额(GMV)。腾讯有全中国最大的流量,投了一堆垂直电商,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腾讯电商早成了

那么,电商不用流量逻辑,该用什么逻辑呢?其实,比流量逻辑更重要的,是供应链逻辑。平台对供应链体系的把控、对商家和品牌的运营规则、对物流仓库体系的建设等等,这些才是做电商的底层硬功夫。所谓“腾讯没有电商基因”,其实是在说,腾讯只有前端的流量,却不重视后端的供应链建设,这是做电商的致命缺陷

而拼多多,绝对不是我们以为的,单靠“砍一刀”和下沉市场获胜,它是从一开始就深刻理解了供应链逻辑的高手。

我们来看一下,拼多多刚起步时,领投拼多多的几个人:段永平、丁磊、王卫、孙彤宇。段永平和丁磊就不用多介绍了,孙彤宇,是淘宝网的前任总裁,阿里创业初期的得力干将。而王卫,是顺丰创始人。你看,拼多多一起手,就引入了物流投资人,物流体系是从一开始就被考虑在内的

再来看供应商这块。为什么拼多多能吸引一大批淘宝系商家跟着过来,而且,很多商家可以说是死心塌地,彻底迁过来,只在拼多多开店。这批商家,在淘系电商是“沉默的大多数”,是被忽略的一群人,而拼多多给了他们急需的曝光度和流量

“互联网怪盗团”的裴团长曾经分析过,淘系电商的本质是两大块:赚吆喝的淘宝,以及赚钱的天猫。淘系电商流量分配的规则是:最优先级,是自有品牌入驻的天猫旗舰店;次优先级,是只经营一个授权品牌的天猫专卖店,和经营多个授权品牌的天猫专营店;再往下,是企业开设的淘宝店;最后,是个人开设的淘宝店

你看,这个流量分配规则基本上就是,旗舰店吃肉、专卖店喝汤,而企业和个人开的淘宝店,也叫淘宝C店,连汤都没得喝。但是,淘宝C店的贡献度并不小,直到2019年还占到淘系电商50%以上的成交额。站在这些淘宝C店背后的,是中国庞大的白牌工厂,它们的产品价廉物美,只是没有品牌。在淘系电商的流量分配规则下,完全没有存在感。

但是,不待在淘宝,又能去哪里呢?去京东?京东本来就是以自营为主的平台,给中小卖家的流量还不如淘宝。做微商?微商以微信群、朋友圈为主,只适合小规模品类,想要动辄卖出几千上万份的量,根本不可能。在拼多多问世的2015~2016年,可以说全平台的中小卖家都在寻找淘系电商的替代品,而腾空出世的拼多多,正好完美符合它们的要求

拼多多的流量规则和淘系电商不同,它不是按店铺等级来分配流量,而是按单品来分配流量。对于那些价廉物美、具备爆款属性的单品,拼多多可以把流量给你一次拉满,这天然就是白牌商品的主战场。可以说,是中国庞大而高效的白牌工厂和中小卖家,手把手把拼多多推上了今天的位置。拼多多的崛起,不仅仅是吃到了微信的流量红利,更是吃到了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红利

小鹅拼拼,虽然它是明摆着对标拼多多,但主要还是在流量端发力,在供应端并不是走的拼多多的白牌策略。后期小鹅拼拼转向了潮玩、盲盒方向,更是离拼多多模式越来越远。其实,真正效仿拼多多的,是阿里的“淘特”和京东的“京喜”,它们也在对接白牌、为中小商家单独开辟流量,但毕竟比拼多多晚了一步。互联网创业的铁律就是,窗口期很短,来早了不行,来晚了也不行

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增27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我国的跨境电商业务是从2015年开始起飞的,在2015年当年,国务院就在杭州批准设立了第一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之后陆续在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增设试验区。这次再新增27个,新增名单中包括鄂尔多斯、景德镇、南充、眉山、宝鸡、喀什等中西部城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布局正在从东部向中西部三、四线城市扩张,数量已达到132个。有媒体认为,这表明,国家稳住外贸基本盘的大方向没有变。

你知道,过去5年是我国跨境电商的风口,进出口额在5年间增长了将近10倍。但是在去年,出口跨境电商遇到了一些麻烦,一是亚马逊针对中国卖家的封账号、封品牌、封资金的“张三封”政策;二是原材料价格和国际物流成本的暴涨,成本大幅上升。在销售端和供给端的两边夹击之下,出口跨境电商想要持续增长,就无法再走原来的老路,靠海量低价商品和刷单模式取胜,而必须进行自我迭代,做差异化产品和精准营销。

远川研究所的王怡老师提到,有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正在利用爬虫技术来迭代产品。“爬虫”,也被称为网络蜘蛛或网络机器人,它是一种能自动浏览网页,并且提取相关数据的程序。不要误会,这儿不是说商家去非法抓取用户的个人隐私,而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一些公开信息,辅助商业决策

比如,利用爬虫技术来搜集平台关键词的热度变化。

就像我们之前聊过的安克创新,把充电宝卖成了亚马逊上的第一名,怎么做到的呢?质量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安克在充电宝的外观上下了不少功夫。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好看是产品的重要竞争力。安克就是通过爬虫收集搜索引擎和电商平台上的关键词,发现小巧型、口袋型充电宝的搜索量在暴涨,安克马上跟进,打造了一款口红造型的充电宝,在亚马逊上成为销量破百万的超级爆品

有一家做挖掘机的企业,叫犀牛重工。一提到挖掘机,我们想到的都是那种又笨又重、吨位至少在10吨以上的大家伙,价格也贵,犀牛重工的主打产品也是这种。但是,他们发现欧洲国家与挖掘机有关的热门关键词,是“微型”“1吨”“价格低”“二手”。把这几个词联系到一起,就会发现,欧洲人正在寻找便宜的微型挖掘机。

干嘛用呢?原来,疫情期间隔离在家很无聊,欧洲人就想翻修翻修自己的花园,用便宜的微型挖掘机就够了。犀牛重工发现这个机会之后,只用两周时间就做出了样机,一上线就成为爆款。

当然,除了搜索平台关键词的热度变化,还可以运用爬虫技术,来搜集全网数据,对你发现的需求做进一步的印证。

比如刚才提到的犀牛重工,发现微型挖掘机的机会点之后,他们又进一步搜集海外社交媒体的数据,发现确实有很多欧洲人在分享他们翻修花园的短视频,这才确认了机会点

还有,据远川的王怡老师介绍,著名的出海快时尚平台SheIn,也大量使用了爬虫技术来搜集热门时尚网站、社交媒体上的时尚单品信息,以及Google上不同国家的搜索趋势变化,来精准洞察这个地区的流行时尚趋势。比如SheIn发现,在2018年夏季,美国用户偏好蕾丝,在英国用户中牛仔元素流行,而印度用户则对全棉材质更感兴趣。这就是为什么“SheIn能够身在中国广州,却能做全球快时尚生意”。

爬虫技术是一个合法工具吗?专家告诉我,《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障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

也就是说,爬虫作为促进数字流动和有效利用的一种技术,本身不被法律禁止,但是,用爬虫技术抓取公开数据,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对爬虫技术运用的具体法律法规,目前正在完善当中。

2021年的婚姻大数据报告,2021年虽然结婚率有小幅下降,离婚率的降幅更大

2021年的离婚登记数,安徽合肥下降51%,安徽阜阳下降50%,湖南岳阳下降48%、湖北十堰下降44%。还有山东滨州、浙江绍兴、广东东莞等地,离婚登记数都下降了30%以上。

还记得去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离婚冷静期制度吗?在这个制度出台之前,夫妻双方只要去民政局共同申请离婚,15分钟离婚手续就给你办好了,事后想反悔也晚了。而离婚冷静期制度推行之后,夫妻双方在向民政局提出申请之后,还需要经过30天的冷静期,才能去领离婚证。这30天之内,只要任何一方反悔了,都可以撤销离婚申请;过了30天两人没去领离婚证的,也算自动撤回离婚申请。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冲动性离婚的可能。

明明相爱的夫妻,却不能好好相处,让最初的小矛盾不断升级,结果就是冲动性离婚。除了依靠离婚冷静期的最后一道防线,咱们自己能不能有一些自救的办法,能够提前阻断日常矛盾的升级呢?

陈海贤老师在《爱,需要学习》这本书中说,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升级,很多时候是因为双方陷入了一种固定的不良关系模式中。这种不良的关系模式,就好像一个剧本,两个人的反应完全是跟着剧本在走,每次的台词和情节总是大同小异

比如,一种典型的不良关系模式,叫“追逃模式”。比如妻子对丈夫说:你天天不着家,从来不关心我!丈夫埋头不吭声。妻子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更大声地说:“你又来了,每次都这样,说话都不会了吗?”丈夫更不知道怎么接话,可能回房间躲避,可能直接摔门而出。

你看,丈夫不回应让妻子更加愤怒,而妻子更加愤怒让丈夫更不愿意回应,矛盾越来越激化。一旦陷入“追逃模式”的剧本里,双方就很难跳出去。“如果你去问追的人为什么追,追的人会说,因为他在逃。如果你去问逃的人为什么逃,逃的人会说,因为她在追。两个人形成了一种相互加强的循环。”

阻止矛盾升级的关键,就是一觉察到这种不良关系模式又来了,就要立刻打断它,坚决不能按照它的剧本走。陈海贤老师教给落荒而逃的丈夫们一个五字口诀,一旦陷入追逃模式,赶紧把它祭出来,一定管用。这五个字是:“老婆我爱你”

妻子不顾一切地“追”,其实是在向你反复确认,你到底爱不爱我,在不在乎我。当妻子真的能够确认这一点,追逃模式也就自然消失了。

再比如,夫妻之间还有一种经常出现的不良模式,叫“师生模式”。“师生模式”没有“追逃模式”那么严重,但也会伤害夫妻感情。

陈海贤老师举了个例子:妻子在公司受了委屈,回家跟丈夫抱怨说,自己在公司处处受气,好像别人都在针对自己。可是,丈夫听完以后却悠悠地说:“遇事要多想想自己的问题,只有经常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想想看,如果你是这位妻子,会作何反应?

对这种好为人师的老公,你可能火冒三丈,直接怼回去:“凭啥教训我?你在单位就混得很好吗?人家谁谁谁早都升职了,你还没有。”这样的回应,解气是解气了,但是一键从“师生模式”切换到了“争吵模式”,导致了矛盾升级。

妻子理性一点的做法,是直接告诉丈夫,这个时候我不需要人生导师,而需要你的情感支持。这个时候,你应该这样这样说……

但是你发现没有,这种回应方式,仍然是“师生模式”,只不过角色调过来了,你不认同丈夫做你的职场教练,而是反过来要做丈夫的情感教练。丈夫也可能不服气:你就比我更懂亲密关系沟通了?陈海贤老师的课还是我推荐给你的。

那么,这个死循环怎么解开呢?陈海贤老师给支了一个妙招。他说,当你老公在滔滔不绝地说教时,你不要打断他,而是深情地看着他的眼睛,多看几分钟,然后以琢磨不透的神情问他:“你觉得我美吗?”或者,你也可以一脸崇拜地盯着老公,直到叨叨完了,然后深情地告诉他:“你刚才一本正经想帮我的样子,帅呆了,我光顾着欣赏,都没办法专心听内容了。”

这场面是不是听起来有点搞笑?试想一下,当你问出“我美吗?”这句话后,丈夫也许会回答你,也许会被你逗得哭笑不得,但无论怎样,这句话都可以一键把“师生模式”切换到“恋人模式”,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向训导,而是双方对彼此的爱慕与依恋

最后,陈海贤老师说,关系模式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配合”,一个是“循环”。不管是想建立好的关系模式,还是打破不良关系模式,都要在这两个关键点上下功夫。

国产电动车品牌岚图汽车,官宣正式进军欧洲市场,挪威正在成为国产电动车出海的试验田

最近,国产电动车品牌岚图汽车,官宣正式进军欧洲市场,把亮相的第一站定在挪威。岚图汽车将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建立第一家海外旗舰店。我还注意到,除岚图之外,像蔚来、小鹏、比亚迪等国内主要的电动车品牌,都开始布局欧洲市场,而且不约而同地,把挪威作为欧洲第一站或者重点进入市场。有媒体评论说,挪威正在成为国产电动车出海的试验田

听到这儿,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为啥是挪威?无论从什么角度,挪威好像都不应该成为电动车的重点市场。你看,首先,这里地处北欧,天寒地冻,电动车能跑起来吗?第二,挪威人口只有区区500万,只相当于中国一个中型城市的人口。这么小的市场规模,能有多大潜力?第三,挪威不是欧盟成员国,这就意味着,进入挪威和进入欧洲的主流国家,是两回事。

首先,挪威虽然位于北极圈边缘,但不是想象中那么冷。在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下,这里真的称得上冬暖夏凉:冬季的最低温度通常为零下5摄氏度。夏季不到20摄氏度,简直就是动力电池运行的最佳环境

第二,挪威虽然人口少,但它是全球电动车销量占比最高的国家。去年挪威共销售新车18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占到了68%,也就是12万辆。12万辆你可能觉得不多,但你对比一下美国,2021年新车销售中只有4%是纯电动车,共54万辆。也就是,挪威的电动车市场体量已经达到美国电动车市场的1/5,这可不是一个小市场

第三,正是因为挪威不是欧盟成员国,挪威进口电动车不受欧盟认证规范的约束,进口条件相对比较宽松,所以成为各家电动车品牌试水欧洲的首选

为什么偏偏是挪威,会成为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占比最高的国家?

来看一组对比。2021年欧洲纯电动车销量占比排名第2到第5名的国家分别是:荷兰19%;瑞典16%;瑞士、丹麦14%;德国12%。而第一名的挪威,纯电动车销量占比达到了恐怖的68%,预计2022年挪威新车销售中,电动车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达到80%

确实,挪威政府对电动车的支持,可以说是到了激进的程度。早在30年前,也就是1990年起,挪威政府就对电动车提供大量优惠政策。比如:免进口税、增值税、排放税,免过路费和轮渡费,免费在公立停车场停车等等。

反过来,对燃油车,挪威政府打压得最厉害。在挪威买辆燃油车,价格比德国高出一半,还有各种各样的附加税。挪威油价也贵得吓人,每升油接近16元人民币,差不多是国内油价的两倍。挪威政府还决定,要在2025年彻底抛弃燃油车,这比欧盟的计划还早10年

那么,挪威政府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要采用“雷霆手段”来推进电动车普及呢?最根本的动力,是来自于一种“居安思危”的恐惧。

你肯定听说过一个词,叫“荷兰病”。1956年,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发现了北海油田,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油田。于是,荷兰通过大量出口油气资源赚了不少钱。但是,随着财富的增加,荷兰盾的汇率越来越高,导致工业品出口的竞争力下降、服务业也开始萎缩,人才和资本等都向油气行业集中。发现石油反而削弱了荷兰的竞争力,这就是荷兰病

image

那么,荷兰病与挪威有什么关系呢?前面说到的北海油田,并不是荷兰一国独享,而是由英国、挪威和荷兰,各占1/3。荷兰最先开采,结果最先患上“荷兰病”。英国紧随其后,英国工业也加速了空心化的过程。在2014年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的时候,打出了一个特别有名的海报,上面写着“苏格兰是唯一一个发现了石油却变得更穷的国家”。

这两个活生生的教训摆在眼前,挪威政府就不得不考虑:怎么才能够既利用好这笔丰富的油气资源,又不掉进荷兰病的陷阱

在没有想到太好的办法之前,挪威的选择是对石油限产。在发现北海油田之后20年内,荷兰和英国火力全开挖石油,挪威则反其道而行之,严格限制产量,很小心地不让石油产业吞噬挪威的优势产业,也就是渔业、矿业和造纸业。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 ASA)于2007年由原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和挪威海德罗公司(Norsk Hydro)油气部门合并而成的世界大型石油企业,是北欧最大的石油公司和挪威最大的公司,雇员超过25,000人。

在英国大力开采石油的时候,有英国官员建议,应该由国家来获得石油所有权,将石油收益都放进一个专项基金,作为国家财富存储起来。但这个建议没被英国政府采纳。隔壁挪威人一听,这个办法好,马上成立了一个国有石油公司来管控所有石油生产,同时成立了一个主权财富基金——政府石油基金,来管理所有石油收入和分配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设立国有石油公司,是为了把石油财富最大限度地留在挪威国内。当时挪威也引进了外国石油公司参与开采,但是,外国公司开采出来的石油中,相当一部分必须按规定价格卖给挪威的国有企业。这就决定了,外国石油公司只能赚到行业平均利润,而不可能利用挪威的石油资源在国际市场赚取超额利润。

第二,设立政府石油基金,是把不可再生的油气资源,变成可以再生的金融资源,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挪威政府规定,只能将政府石油基金赚取的收益用于财政支出,不能挪用本金,基金也只投资海外市场。这样就避免石油财富涌入国内,也就不会推高挪威克朗的汇率。同时,政府石油基金也是一种缓冲机制,国际油价的大起大落,不会对挪威的国民经济造成直接影响。不像其他的石油出口大国,油价一崩盘,国民经济马上瘫痪。

做完这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之后,在1990年代,挪威政府才开足马力挖石油,油气产量首次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净出口国,挪威也从曾经的欧洲穷国,变成人均GDP世界第二的国家。也是从1990年代起,为了避免国民经济对石油工业的过度依赖,挪威政府开始用超常规的手段,支持电动车的发展。

你看,正是对“荷兰病”的恐惧,让挪威政府摸索出了一套理性的石油资源管理机制,走出了一条石油普惠、藏富于民的新路,值得所有资源出口型国家借鉴

柳州市计划新建一个大型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园,打造3~5个千亩以上的高标准螺蛳粉原材料种植养殖、加工示范基地

最近,各地方政府都撸起袖子,集中开工2022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在已经公布的各种准备开工的产业园区中,柳州市的产业园成功引起了吃货们的关注。原来,柳州市计划新建一个大型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园,打造3~5个千亩以上的高标准螺蛳粉原材料种植养殖、加工示范基地

要知道,螺蛳粉产业已经成为柳州最重要的支柱产业。2021年柳州市GDP为3400亿元,其中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就达到500亿元,也就是说,螺蛳粉以一己之力,为柳州市贡献了超过1/7的GDP,在柳州市创造了30万个就业岗位

现在,柳州市进一步加大对螺蛳粉产业的投入力度,贵为“国民网红小吃”的螺蛳粉,还有相当大的挖掘空间。

关于螺蛳粉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很多人都讨论过了。十年前,在史诗级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螺蛳粉正式出道,开始被国人知晓。不过,当年在纪录片中和螺蛳粉一起出道的,还有岐山臊子面、广东竹升面;在米粉类当中和螺蛳粉同台竞争的,还有云南米线、桂林米粉、南昌拌粉等等。比起这些竞品,螺蛳粉有一个明显的劣势,就是受众不够普遍,爱的爱死、恨的恨死。像我们公司,就明令禁止在公司食用螺蛳粉,以免影响其他同事的工作。

但是,为什么偏偏是螺蛳粉杀出来,成为国民级网红小吃?当然,原因有很多,比如有李子柒等顶流网红带货、有自带话题的社交属性等等。不过,我看到资深广告人空手有一个观点比较独特。他发现,螺蛳粉的走红不是特例。在食品快消行业,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味道满足不同的需求,但那些销量最大、最长销的品类,往往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味道浓烈。

比如方便面里头,销量最大的两种口味,红烧牛肉面和老坛酸菜牛肉面,都是辛辣且重口味的;如今最流行的中餐厅里,以川菜湘菜系为主打;小吃里面,小龙虾、烤鱼、火锅、串串长期霸榜。

还有白酒,白酒分清香型、浓香型和酱香型三种。有种说法是,如果说清香型白酒像豆腐,那么浓香型白酒就是豆腐乳,而酱香型白酒就是臭豆腐。高端白酒就不说了,酱香型茅台成为白酒之王。而低端白酒,像二锅头,本来是一种清香型白酒,但有意思的是,牛栏山卖得最好的并不是清香型二锅头,而是他家的浓香型白酒

这么一分析,也许可以得出结论,味道浓烈的快消食品更容易成为爆品。为什么呢?空手认为:第一,浓才能形成味觉记忆,让消费者记住你;第二,浓更容易让消费者上瘾,从而形成持续购买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五感当中,被味觉锚定的记忆,最不容易被遗忘,而且还会引发各种潜意识记忆。就像在文学经典《追忆似水年华》中,一块小玛格丽特饼干,引发了主人翁漫长的回忆。

做好公开发言并不难,这儿有一个万能公式

职场中,经常需要公开发言,比如个人述职、工作竞聘、经验分享等等。但很多同学会因为怯场、没有做好准备等原因,表现不好,错失了机会。职场写作高手罗砚老师说,做好公开发言并不难,这儿有一个万能公式:

公开发言 = 一个挑战 + 三点方案 + 一次返场。

一个挑战。一开始就要告诉听众,你今天要带着他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让对方带着疑问听你的发言。如果你的发言主题是“2020年北京餐饮行业的经营概况”,可以改为“疫情影响下餐饮企业如何翻倍增长?”

三点方案,就是在你提出挑战之后,听众就会期待你的解决方案。你的方案可以分成三点,三点要层层递进,越往后越重要,这样才能一直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如果你想先说重点,也可以,你可以说一句“接下来我的发言分为三部分,希望大家的注意力能放在第一部分,这部分最重要。”

一次返场。如果你想给观众一个印象深刻的收尾,就不能光说“谢谢”和“总结”,而是要加一个彩蛋,可以是一个“转头就能跟人分享”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行动的号召。

记住这个万能公式:公开发言 = 一个挑战 + 三点方案 + 一次返场,你的发言就一定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英国油田,正在枯竭,北海油田这一昔日欧洲能源的心脏正面临逐渐枯竭的命运

image

著名的欧洲北海油田是英国掌控全球原油期货市场的基石,也是缺油的西欧国家发展经济与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能源保障。通过对北海油田的开采,英国与挪威等国发展起的石油工业也曾走在世界前列。

然而,在历经多年的油气开采后,北海油田这一昔日欧洲能源的心脏正面临逐渐枯竭的命运。

image

超级油田的诞生

地处设得兰群岛、大不列颠岛、荷兰低地、日的兰半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端之间的北海,是总面积约57.5万平方千米的超级油田所在地。如果不是1969年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孤注一掷打完最后一口井,这一超级油田的命运也许永远都只能埋藏在不为人知的深海之下。

周边国家都是欧洲经济标杆,在他们之间有个大油田,真是太合适了

image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贫油国”的帽子一直是困扰西欧国家最大的能源问题。虽然离西欧最近的苏联是产油大国,但在冷战的背景下,意识形态对立与国家安全的担忧使得欧洲无法从苏联进口石油。

苏联近在咫尺,中东也离得不远,但在地缘政治上,始终有很大风险,工业社会的运转离不开石油,命脉却抓在别人手里。

image

为了发展经济,“贫油”的西欧国家纷纷开始了石油争夺战。英国加强控制中东,荷兰努力维持在印尼的特殊地位,法国则在法属圭亚那(法国在南美洲的海外领地)挖井找油,并大力扩展石油进口渠道。

其中经营的重点还是产能巨大的中东,且英国也是中东国家的前宗主国,当地石油产业有英国人一份儿。

image

然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下,西欧“宗主国”的影响力不复往日。中东的能源大户们不仅不再听从号召,反而联合起来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突然搞起石油禁运,逼得美国人都搞起汽油配给票,对于几乎不产油的西欧,那风险就太大了。

image

为应对石油短缺的严峻问题,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未曾大规模开发的北海。

但是,由于周围陆地均为基岩出露,加上海洋条件恶劣,此时的北海长期无人问津。而且从石油开采的角度来看,海底地形复杂且海上气候恶劣的北海,实在不是一个进行勘探的好地方。

image

造这么个大家伙,可比在陆地上采油难多了。

为了能够在短期内开采到石油,英国放开了北海油田的勘探权,并最先将本国在北海三分之一的海域划分为960个区块(每个区块约259平方千米),用招标的方式向全球的石油开发企业发放勘探许可证。

令英国政府苦恼的是,即使英国在石油勘探权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当时全球的主要石油企业却依旧对此不感兴趣。等到招标结束后,仍然有60%的海域无人问津。

在北海的油气资源开发上,荷兰德国沿岸的油气资源发现较早,英国人相信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上也有大油田,但能不能找到还不好说。

image

不仅如此,在英国放开勘探权后,几十家参与投标的石油企业公司没能打出一口可以投产的油井,纷纷陷入了亏损的境地。由于连续几年都开采不到石油,“北海无油论”开始在欧洲扩散,挑动着各方敏感的神经。

直到1969年12月,勘探了3年,花了3000多万美元的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再也承担不起北海油田的勘探亏损了。于是公司管理层决定,打完最后一口井就放弃北海“收兵回营”。

image

然后他们来到了一个幸运的地方,也就是这里。

恰恰就是这本不抱任何希望的一口井,给北海油田带来了一线生机,也从此改变了欧洲的能源格局。

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打的最后一口井恰好位于“埃科菲斯克油田”上方。经探明,埃科菲斯克油田南北长约13千米,东西宽7千米,可采储量石油2亿~3亿吨,天然气1072亿立方米。

image

埃科菲斯克油田的所在。

这一喜讯给当时在北海勘探的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不久之后,多家石油公司纷纷向北海油田进军,并在靠近挪威海域的英国一侧摆开了阵势。

从1971年到1975年,北海油田进入了油气勘探的丰收期。在英国海域,先后发现了布伦特油田和奥克、奥瑞尔、派帕、科莫兰特和尼尼安等油田;在挪威海域,发现斯塔特福约德油田和埃斯彭等油气田;丹麦、荷兰等国海域也发现多处油气田。

image

这北海上的油田其实还挺多的。

由此,集优越地理位置、高标准原油品质于一体的北海油田正式诞生,逐渐发展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巨型油气产区,并深刻影响着国际的石油交易市场。

欧洲能源的心脏

北海油田烈火烹油的发展,其实也有欧洲历史进程的从旁协助。

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期,石油的消费量剧增,并逐步取代煤炭成为了世界第一能源,欧洲各国的工业设备也开始从煤炭驱动向石油驱动升级转换。

短期内,大量的能源替换让原本就没有多少石油的欧洲大伤脑筋。再加上那一时期的西欧正陷入经济滞胀,只有稳定、低价的石油供应,才能使西欧各国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

在苦苦寻找石油之前,北海海域的划分首先成为了英国和挪威的棘手问题。

位于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北海海域,大部分是英国和挪威的专属经济区,东南部为丹麦、德国和荷兰专属经济区。英国与挪威在北海海域接壤部分最大,所以两国在这个问题上分歧也最大。

image

油田也集中在中间位置,颇为棘手

由于北纬62°以北的海域是挪威与苏联有直接关系的地区,且苏联海军潜艇基地就在摩尔曼斯克。因为害怕苏联疑心挪威是在利用在北海勘探的机会监测其海军的动向,挪威一直不敢贸然提出在北海进行海域划分与石油勘探。

因此,在划分北海油田的过程中,挪威政府总是以各种理由***难,意欲拖延北海石油的开发。这种情况之下,缺油的英国政府坐不住了,在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妥协之后便匆匆接受了35%的北海控制权的划分方法。

解决完海域划分的棘手问题后,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大力开发下,北海油田就逐渐成为了欧洲主要的能源供应地,并使曾经石油需要99%进口的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油气出口国。

image

英国2018年出口结构,原油仍然占了5.7%,还不包括其他石油制品

不仅如此,北海石油因其品质高,产量稳定,迅速获得了欧洲各国的青睐。北海油田的发掘,让正处于疲软时期的英国、荷兰与丹麦等工业国家的经济获得了帮助,更使得英国能以每桶(约159升)北海布伦特石油作为市场参考价格,从而一跃成为了全球石油期货交易的中心。

从1969年在中部的中央地堑区发现埃科菲斯克大油田,1971年在北部的维京地堑发现布伦特大油田,不到十年的时间,北海油气田群勘探开发的高潮就使其成为了世界大油气产区之一 。

据英国石油公司197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当时欧洲在北海已经探明石油储量达 57 亿吨;天然气储量已达 3.53 万亿立方米。如此众多的能源储量直接推动了苏格兰第三大城市阿伯丁的发展,使其发展成为了集存贮、精炼、输送于一身的石油工业中心,并拥有了“欧洲石油之都”的美誉。

image

北方大量油气田通向阿伯丁,成就了这里发达的能源产业

干涸的北海,前途何在

过去十年内,在英国、挪威、荷兰和丹麦北海四国不间断的开采下,北海油田的产量越来越低。即使采用了最新的开采技术,其原油日产量还是从高峰的600万桶跌至了200多万桶。

image

挪威主要油田石油产量极盛之后,挡不住的滑坡

为了保持石油产量,石油公司不得不加大对北海的勘探力度以发现新的油田。然而,新发现的油田不仅无法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现的大油田相提并论,甚至连补上老油田下滑的产量缺口都做不到。

以传奇油田——布伦特油田来说,曾经产量高达40万桶每天的布伦特油田,产量在90年代后就开始急剧下跌。到了2015年,布伦特油田3个在运行的平台中,就有两个平台停产,唯一剩余的一个平台日产量也不足1000桶每天。

不仅如此,英国油气新发现的数量也在锐减。按照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的标准,英国在2010年仅发现4个大型油气田,不仅比2009年的13个大幅减少,同时也跌至多年来的谷底。

与邻居英国的情况类似,挪威新探明的油气资源也是连年走低,近十年几乎没有大型油气田被发现。根据挪威石油理事会的统计,2010年挪威的石油新发现仅为16个,大大低于2009年的28个。

而且,海底油田的开发历时漫长,从粗略的地震波物理勘探到细致的钻井取岩芯样本勘探,再到安装设备、成本核算、申请开发许可等,往往耗时五至十年以上。

除了日渐枯寂的石油储量,高税收与高环保要求也是打击北海油田的一大原因。

由于整体经济不景气,油气行业向英国政府上缴的大量税收愈发重要,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英国政府加大了对油气行业的征税力度。在越发严苛的环保条约规定下,北海的石油开发企业也不得不增加成本来满足环保规定。

2011年,英国政府改变了英国大陆架石油生产活动的税收结构和税率,税收新政大幅增加了英国油气行业的税率,因而导致英国北海地区的油气产业越发缺乏竞争力。

再加上美国低成本页岩油和国际低油价的冲击,开采成本原本就高的北海油田更是陷入了开采一桶亏损一桶的无解境地。

若不能加大石油勘探力度并发现新油田,步入暮年的北海油田将难逃枯竭的命运。届时,有着50年历史的北海石油工业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退出历史舞台,而西欧国家自身的能源保障,可能又要看俄罗斯和中东的脸色行事了。

特斯拉生产的第100万块4680大圆柱电池成功下线

最近,特斯拉生产的第100万块4680大圆柱电池成功下线。目前的主流动力电池是方形的,而特斯拉在2020年9月公布了一项新的4680圆柱电池技术,并开始试产。相比之前的2170圆柱电池,4680要明显胖上两圈,电池的容量提升5倍,整车续航里程提升16%

现在,特斯拉经过一年多的试产,成功下线第100万块4680电池,良品率也从一开始的20%提升到了92%,达到量产标准。国内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制造商,也计划在今年量产4680电池。业内人士指出,大圆柱电池在能量密度和生产成本方面优势明显,未来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路线

在电池创新方面,除了让电池的能量密度更大、生产成本更低、使用更安全,其实,电池技术还在朝着另一个方向进行探索,那就是变得更小

最近,《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介绍了一种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小的电池——体积比一粒盐还要小,它的研发人员来自德国开姆尼茨理工大学和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我在文稿区放了一张这种电池和一粒盐的对比照片。照片里面这个差不多1.5毫米长,0.1毫米粗的圆柱结构,就是电池的主体部分。这个大小,跟男生剪头发的时候,最细小的头发茬差不多。

image

那这个电池的容量有多大呢?我们知道,一般充电宝的容量都是几千到几万毫安时。而这个电池的容量大概是“30纳毫安时”,比充电宝低了将近12个数量级。这种电池如果给手机供电的话,怕是连一秒钟都撑不住。

容量这么小的电池有什么用呢?其实,这种超小体积的电池,并不是为了平常用的消费电子产品而开发的,而是瞄准了一种目前还非常前沿的计算机类型——学术界把它叫做“灰尘级计算机”或者“智能灰尘”

这是一种体积只有几立方毫米的新型计算设备,跟一粒小米或者一粒沙子差不多大。不过,“智能灰尘”体积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像是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电池等这些计算机里常见的部件,该有的它都得有。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像处理器、存储器这些东西,用芯片工艺就可以加工,做得像灰尘一样小,并不是特别难。唯独电池,目前还没有把体积做到1立方毫米以内的成熟方法。所以,如何给这种“智能灰尘”供电,就成为科技界关注的焦点

目前主要有两个解决的思路:

第一个思路,是让这种“智能灰尘”从周围环境中收集能量,争取做到能源的自给自足。比如,从环境中的光照、声波,地面的微弱振动,甚至是手机基站发出的微弱能量中采集一些电能。在这样一个思路上,我国的王中林院士等很多学者进行过深入研究,目前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不过,日常环境中的光线、声波、振动等等这些能量来源是不稳定的,光靠这些能源很难保证持续均匀地24小时供电。这就要启用第二个思路,给“智能灰尘”配一个微型电池,以备不时之需。刚才说的这篇论文,介绍的就是这种电池。

制造微型电池的基本技术,跟制造芯片是差不多的,就是在晶圆底上一层一层地把电极材料涂上去,形成薄膜电池。但是,如果用传统的平面工艺,通常只能在表面堆积纳米级、最多是微米级的电池材料。这就导致单纯的薄膜电池,单位面积的能量非常低。怎么才能提高微型电池的能量密度呢?

研究人员运用了一种叫“微折纸”的工艺。具体来说就是,在形成初始的薄膜电池之后,再用光刻技术,在这层薄膜电池上刻上设计好的“折纸图案”。这一步,有点类似折纸飞机的时候压出折痕。然后,再利用化学腐蚀等工艺,让薄膜电池脱离,沿着刻好的折痕自发地蜷曲弯折,形成一种类似“山楂卷”的结构。最后,再把这个微型“山楂卷”嵌入1mm的芯片上,与其他电路集成。这样,就可以给“智能灰尘”供电了

因为“山楂卷”结构可以把薄膜电池跟叠被子一样折叠卷曲起来,就可以成倍提高单位面积的储能,能量密度比平面结构电池提高了将近8倍。你发现没有,这个技术,跟前面我们提到的特斯拉的圆柱电池技术是一个原理。如果你把特斯拉圆柱电池拆开,会看到里面是由电极和电解质薄膜一圈一圈卷起来的,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容下更多的电池材料

未来,如果这种“山楂卷”微型电池能够进普及应用,那么,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智能灰尘”无处不在的世界。这些“智能灰尘”,可以置入人体内查找癌细胞、放入水体中监测环境污染,放入太空中预警太空风暴,甚至还有科学家认为,可以用来对抗生化武器。我们也可以自己开开脑洞,这些“智能灰尘”还能来干什么?

金龙潭大饭店的高段位服务,让他们不但感受到了“双奥之城”的魅力,更感受了实力

image

最近,一家负责北京冬奥会闭环接待保障的酒店——北京金龙潭大饭店,受到中外媒体的一致赞誉,说它的接待服务工作做得太到位了。今年冬奥会期间,金龙潭大饭店为100多名国内外媒体记者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

自从1月底入住之后,记者们就感受了金龙潭饭店的超五星服务。除夕夜给客人们送福字、包饺子,元宵节送元宵、情人节送玫瑰花巧克力,这些都算常规操作了。有天北京突降大雪,天寒地冻,饭店餐厅临时加了小火锅,为客人们驱寒。2月1日是一名丹麦记者的生日,当这名记者走进餐厅时,服务员一起唱起了生日歌、端上了长寿面,让这名记者惊喜不已。当记者们报道结束,还要在这里度过两周的隔离期,饭店为每个人准备了一份小礼物,一个8字形拉力器,让他们隔离期也能健身保持好状态。

记者们感叹:金龙潭大饭店的高段位服务,让他们不但感受到了“双奥之城”的魅力,更感受了实力

说实话,一场周到细致的接待能给人带来多大的震撼,我之前是没有太大的体感的。不过,就在上周五,我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那天,我们团队的全体小伙伴,应邀到华为北京研究所参观。这里有华为在全国最大的一处科技展厅,展示了从5G到芯片、从虚拟现实到自动驾驶的各种先进技术。不过,最让我们震撼的,不是某个逆天的黑科技,而是华为强大的接待流程。

我把整个接待环节讲给你听听。

第一,我们的车进了园区,远远地看到了展厅大门,门口没人。我掏出手机刚想给华为那边的对接人发消息,结果在车刚刚开到展厅门口的那一刻,大门一推,四五个身着正装的华为员工一起迎上来,为我们开门下车。

第二,一进展厅,抬眼就看到墙上醒目的电子横幅,写着欢迎得到头条团队,旁边站着专业的讲解员小姐姐朝我们微笑致意。展厅入口处,放着挂衣服、放包包的架子,我们把外套、背包等大件东西都放下,轻装上阵开始参观。

第三,进入正式参观讲解前,工作人员先把我们领到一个固定拍照点,拍照点的地毯上标着一个黄点,表明拍照C位,主宾站在这里,主陪站在主宾的左侧,其余人员左右两边依次排开,取景刚刚好。

第四,进入参观环节,在每个主要展台旁边,除了有展示的产品实物,还配有电子屏显示,上面写着讲解的重点内容。在我们参访的这一个钟头内,所有电子屏显示内容的底板,都是经典的得到橙,上面有大大的猫头鹰LOGO。

第五,一个小时后,讲解完毕,接待人员把我们领到一个茶歇室,大家面对面交流一会儿。茶歇室桌上,摆着交流双方所有人的名牌,每个名牌旁边还摆着一个相框,一看,相框里的相片就是我们一进门照的那张合影。这个环节非常有震撼效果。

第六,交流完毕参访就结束了,接待人员把桌上相框收到伴手礼盒中,再把伴手礼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走出茶歇室,发现原本搁在展厅大门口的我们的衣服、包包,已经整整齐齐地挂在茶歇室门口。

第七,接待人员把我们送到大门口,又是刚刚好,在我们走到门口的那一刻,司机正好开车过来在台阶下停稳。

如果用两句话来总结这次参观体验,那就是:第一,我们被对方高度重视了。第二,把接待工作当成一个产品,竟然可以打磨到如此丝滑的地步。参访回来,我赶紧把第44期启发俱乐部“我们向华为学什么”重新复习了一遍。接待工作,最重要的不是向对方展示你有多热情友好,而是通过优化每一个接待细节,向对方展示你工作的深度和专业度,让对方对你平添一份敬意、认为你值得合作。接待工作的本质,是一场人心之战。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你知道,每年一开年,中央政府发布的第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今年也不例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牢牢守住两条底线: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二是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让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对两个底线的强调,是跟之前几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一脉相承的。不过,今年的一号文件相比往年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除了有指导精神,还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执行办法。

比如,粮食安全不但要让主食安全,还要让大豆、油料等副食安全,并给出了具体的种植方案,“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在新疆次宜棉区扩大花生生产”等。

再比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发展,文件强调,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体方案包括“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等。

我们来划下重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记住两个关键词:两条底线,一二三产融合

我们通常认为,农业就是第一产业,发展农业就是要把第一产业搞好。但是中央一号文件又强调,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怎么理解这个精神?前不久,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出版了一本新书,叫《从农业1.0到农业4.0》。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农业是第一产业,这是对农业认知的1.0版本。而现在,农业已经从1.0发展到了3.0和4.0版本,原来的认知早该迭代了

你知道,在传统社会是不分一二三产业的,财富的主要来源就是农业。那么,农业是第一产业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它起源于西方全球殖民时期搞的大农场。特点包括:第一,规模化经营,一个农场动不动几千上万亩;第二,单一化种植,一个地区只种一种农作物,比如在美国的不同区域,就形成了专门的小麦带、玉米带、棉花带等;第三,机械化耕种,种植、收割、喷洒农药等都是机械化操作。

听起来,这就是理想当中的农业现代化方式。但其实,这种方式我们学不了,也不该学

首先,目前成功实行大农场制的国家,都是西方殖民国,比如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菲律宾等等。那里的原住民人口被消灭得所剩无几,地广人稀,这样外来白人殖民者才能占有大量土地,建立大规模农场。而仍然以原住民人口为主的亚洲国家,土地资源普遍紧张,不可能照搬这个模式,就算是欧洲也不行,那里人地资源的矛盾比亚洲稍好,但仍然没有条件建立大农场。这是其一。

第二,大农场模式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的生产模式,被称为“石油农业”。比如美国,每生产1亿吨粮食,要消耗2000多万吨石油、20多万吨钢铁,还要消耗大量的磷、钾等肥料。美国大农场每生产1卡热量的食物,需要消耗0.2~0.5卡,是亚洲国家的4~5倍。如果全世界都实行大农场模式,那么需要消耗全球石油产量的一半来生产食物,这种高耗能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是其二。

第三,我们通常认为,大农场模式生产效率高、很赚钱,其实不然。大农场只是人均产量高,但地均产量并不高,每亩土地出产的农作物比不上精耕细作的东亚小农经济模式。因为高耗能、地均产量低,如果没有政府长期高额补贴,美国的大农场是亏损的。要知道,美国政府每年给农场主的补贴高达数百亿美元,算下来,美国农民40%的收入是政府补贴的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美国政府高额补贴农场主,让美国得以向全世界输出廉价粮食,美国政府是活雷锋吗?相传基辛格说过一句话,“控制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粮食,就控制了全人类。”不过,这句话你也就听听,现在大国都重视粮食安全,想要用粮食来卡别人脖子还是比较难的。

其实,美国不惜巨额补贴来出口廉价粮食,有更现实的目的。第一,维持美元的全球霸权,光是有石油来做价值之锚还不够,美元还有另一个锚,就是粮食。石油做锚还得中东国家同意,而美国作为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粮食做锚自己说了算。第二,粮食是国际期货市场交易的主要标的,控制全球比较大的粮食份额,有利于本国企业在期货市场进行多空投资、左右国际粮价。总之,补贴出去的钱,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套利,加倍赚回来

说到这儿你就明白了,把农业看成是第一产业的农业1.0,不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农业2.0,又叫“农业二产化”,把农业和现代工商业结合起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比如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各种科技企业下乡养猪、养鸡等等。

农业3.0,又叫“农业三产化”,把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搞生态农业、景观农业、养生农业,发展休闲旅游、乡村民宿,把城里人吸引到乡下来居住、消费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说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们就不能把对农业的理解停留在1.0版本,而是要推进到2.0和3.0版本。在3.0版本上再加入“互联网+”这个工具,就是农业4.0版本,实现真正的“社会化生态农业”

最后,书里有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乡村携带着中华文明的基因,隐藏着中国文明演化的原动力,乡村兴则中国兴。”

继环球影城之后,又一个国际主题乐园乐高乐园落地北京房山区

环球影城之后,又一个国际主题乐园落地北京,这就是乐高乐园。选址定在北京房山区,力争在今年内开工。你知道,乐高乐园的定位和环球影城不太一样,环球影城面向的是全年龄段的大人和孩子,项目以各种大型器械类游乐为主;而乐高乐园主要面向2~12岁的孩子,主打的是益智类和亲子互动类的游戏

乐高乐园要开工的消息,最开心的是天天在找地方遛娃的家长们。很多在国外玩过乐高乐园的朋友,也趁热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游玩体验。包括一定要打卡的地点,每个项目的优缺点等等。让大家提前感受精彩,也提前做好准备。

出门游玩,除了对目的地的憧憬,我们往往还会有一点焦虑,生怕路上出什么差错,生怕错过了什么好风景。为了对抗这种焦虑,很多人会提前制定周密的游玩攻略。但现实往往是,别管我们的攻略做得多周全,总有些意外情况发生。商磊同学说,有一次他去环球影城,虽然提前做好了详细的攻略,还实时参考了环球影城的APP,但没想到,还是漏掉了经典舞台剧《不可驯服》的表演,只得带着遗憾离开。

其实,指望游客掌握全部信息、做好完美攻略,是不现实的。反过来看,站在园区的角度,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体验优化点——在游客到园之后,怎么及时给到他们最需要的信息,缓解游客的信息焦虑

怎么做呢?一种是技术化的方式。比如现在的主题乐园都配备了智能地图、智能排队显示屏等高科技,游客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先玩什么、后玩什么。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人肉导航”。这看似很笨,却能够给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商磊说,有一次他在东京迪士尼游玩,正在园区的一个角落,拿着地图做攻略。一个拿着扫帚的女孩笑着走过来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吗?”

他回答说:“我想体验几个不太可怕、不太激烈的项目。”女孩非常耐心地给他介绍了几个合适的项目,特色是什么,排队要排多久,并且因为看到他是中国人,还特意强调了,其中一个项目可以看万里长城。

注意,在东京迪士尼乐园,这样的服务不是特例。商磊后来做过多次实验,不管在园区里的哪个地方,只要他打开地图,或者抬头张望,就会有人走过来为他提供帮助,介绍项目、指路等等。

你可能会问:这么大的园区,安排这么多人员随时随地提供服务,不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吗?并没有。为游客提供“人肉导航”的,是园区内本来就随处可见的清洁人员。他们经过培训,能够在第一时间给游客提供帮助,缓解游客的信息焦虑

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其实很少有人去做。比如你去一个商场,想找一家店铺找不到,去问清洁人员的话,他大概率是一问三不知的。

说到这儿,我想起刘润老师的一句话:在服务业,永远没有什么叫“能做的我都做了”,一定还有可以优化的地方。服务,是永远的蓝海

Boss直聘怎么解决白领招聘难题?

你知道,职场招聘向来有“金三银四”的说法,过完春节,该拿的年终奖基本都拿到手了,下一步的职业规划也考虑得差不多了,所以,一般三月份是一年中求职招聘的高峰期。不过,有不少HR反映,今年的情况有些反常,按说是春节过完后才开始有人投简历,而今年是春节期间就陆续收到了很多简历,求职季提前到来

有调查报告显示,在春节开工后第一周,有高达1/4的受访人士计划跳槽。不过,意愿归意愿,今年的求职形势却不怎么乐观。春节后第一周企业招聘规模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5%;平均每个岗位收到的简历数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左右;还有60%的受访者认为,今年春季求职比去年更难。

一边是求职者的暗战,另一边是招聘APP的火拼。智联招聘、BOSS直聘、赶集直招、拉勾招聘等,都火力全开、加大广告投放力度,相信你在楼宇电梯广告和公交地铁站台上已经感受到了。各大招聘APP都铆足了劲,要拿下开年第一场春招之战。

我们先来看一下,目前网络招聘市场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按2020年的营业收入计算,网络招聘行业的前三大龙头分别是前程无忧、BOSS直聘和猎聘。这三家合起来,占了整个网络招聘行业70%的市场份额。其余企业,包括智联招聘、58同城、拉勾招聘等,占了剩下的30%市场份额。

前面提到的这些企业,除BOSS直聘之外,全都是中国网络招聘行业的老兵,像智联招聘成立于1994年,前程无忧2004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了。相比起来,BOSS直聘是最年轻的小兄弟,2014年才上线。

不过,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BOSS直聘就在网络招聘的红海中杀出重围,抢下行业老二的位置,并且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在今年春节开工后第一周,中国App Store榜单上,BOSS直聘在所有招聘类APP中下载量是最高的

前两天我们刚刚聊过,直播招聘解决了传统蓝领招工中的一些痛点;而BOSS直聘能够快速崛起,是因为它解决了传统白领招聘中的一些痛点。《详谈》有一期专门采访了BOSS直聘创始人赵鹏,详细讲了他们是怎么通过这个切口来打开局面的。

传统的网站招聘模式,本质上就是为用户提供一个职位搜索器。求职者想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就在站内直接搜索。搜到不错的岗位,就一键投送简历;对应企业的HR收到简历后,整理出来递送给用人部门。

听起来,这套流程也挺方便简洁的,但实际上用起来有很大的问题。

你知道,大多数公司的职位说明、岗位说明长得都很像;薪资待遇,也基本就是那个区间,大差不差,或者直接写“面议”。所以,看上去公司招聘页面满满当当写了一堆信息,但可以做选择参考的信息量很低。求职者决定要不要投送简历,主要还是取决于他有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这种情况下,没什么知名度的小公司基本收不到简历,求职者一窝蜂去投大企业。

这就造成,一边是小公司旱死,另一边是大公司涝死。2008年的时候,华为雇了1000多个招聘专员,专门筛简历,但还是弄不完。当时还有个段子说,某知名企业HR收到一摞特别厚的简历,老板说今天下午你必须弄完,HR说打死我也弄不完。老板就支招说,我告诉你一个办法,把上面那一半扔了,直接从下面一半看起,一样的

你看,在职位搜索模式下,小公司不满意,大公司也不满意,求职者更不满意。如果你是职场小白,你的简历搁在一摞简历中直接就被淹没了,入不了HR的法眼;如果你是资深人士,年薪50万元,你可能更不满意,因为筛选你简历的HR可能只是个年薪10万元的人,你的专业技能到底什么水平、为什么值这么多钱、公司拿什么吸引你,这些东西HR没法判断,也跟你聊不清楚

面对这个全行业的“死结”,BOSS直聘干了两件事情:第一,摒弃职位搜索,直接通过智能算法做职位匹配。这样一来,不管小企业、大企业,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简历。注意,那是在2014年,今日头条也才刚开始用算法做内容匹配,BOSS直聘当时的做法是很超前的

第二,职位匹配这个活儿,传统上是由HR干的,现在BOSS直聘通过智能算法干完了。也就意味着,求职者可以绕过HR,直接进二面找老板聊。这就是BOSS直聘主打的“直聘”牌——“找工作我要跟老板谈”。当然,这里的“老板”,不光指一个公司的CEO,也包括公司各级部门经理、业务主管,谁用人,谁来谈

赵鹏说,“直聘”这个概念不是什么新发明,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三顾茅庐,当然是刘备亲自去才行。平时生活中,经常在朋友圈里发信息招人的,是老板,还是HR?基本上是老板。在饭桌上向朋友诉苦说,“哎呀能不能给我推荐个人,最近愁死了”。说这话的也肯定是老板,而不是HR。招聘本来就是老板的事。张一鸣说他面试过2000人,雷军说他创业阶段50%的时间都在找人。不管多大的企业,关键岗位一定是直聘

直聘模式的成功,就是洞察、还原了招聘的真实场景。赵鹏有个思考模型,当别人告诉他一个事情如何重要、如何伟大时,他会用历史常识去想想,30年前,300年前,3000年前,人类社会中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如果有,这件事是个真命题的概率就比较高。很多时候,创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用新的技术手段,去还原人类社会中一再出现的场景

App Annie发布了《2022年移动市场报告》,两匹黑马:由元宇宙带动的沙盒类游戏,以及由网文小说带动的“大女主”游戏

最近,业内权威的移动数据分析平台App Annie发布了《2022年移动市场报告》,其中的游戏板块有几个亮点值得关注。首先,全球游戏市场在2021年保持了16%的高增速。第二,在最受欢迎的游戏类别中,冒出两匹黑马:由元宇宙带动的沙盒类游戏,以及由网文小说带动的“大女主”游戏

特别是在越南,“大女主”题材游戏特别火。比如,有一款国产手游叫做《闪耀明星》,游戏设定是,玩家扮演的女主角,从演艺界的练习生起步,通过不断磨炼升级,成长为影后,还揭开了隐藏在娱乐业背后的秘密,是典型的大女主套路。这款游戏重点投放越南市场,上线第一天就获得iOS和Google Play双榜第一,成功进入越南2021支出突破榜前十。

可不只是“大女主”手游在越南很火,电视剧也是这样。比如,国内最有代表性的大女主题材电视剧《楚乔传》在湖南卫视播放时,越南“字幕组”就开始在线上同步翻译,赵丽颖也随着这部剧,成为在越南最知名的中国演员。还有大女主爽文的代表《延禧攻略》,在国内上线后,越南最大视频网站Zing TV同步播放,比国内还火。因为嫌弃国内更新频率太慢,越南甚至出现盗播的现象,在越南可以比国内提前看9集,让不少国内观众抱怨被剧透了。

大女主题材在越南这么受欢迎,我真是没想到。要知道,早几年,由傻白甜、霸道总裁、白莲花构成的三件套,才是东南亚观众最喜爱的题材。例如我国知名言情作家顾漫写的《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之前就常在越南视频网站上霸榜。还有泰国,本身就热衷生产玛丽苏剧情,在引进海外影视剧时,也更倾向于小制作的甜宠剧。

那么,为什么这几年越南观众口味转向,从喜欢高糖度玛丽苏到拥抱大女主

首先,是受中国流行文化的影响

越南属于儒家文化圈,在东南亚各国当中,越南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是和中国最接近的。而且,越南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也很好,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的70%以上,智能手机也在越南很普及,移动端网民在所有互联网用户中,占比高达95%越南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决定了,它是最适合国产游戏、网文、影视剧出海的第一站

比如,从2007年到2019年,越南引进的中国影视剧超过了600部。中国影视剧占了越南近60%的市场,也就是说,越南民众每天刷的电视剧里,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国内网文出海这块,目前最大的市场是印尼和菲律宾,而越南市场的增长最快,越南读者对修仙这类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小说接受程度最高。

这几年,大女主题材成为国内内容制作的热点,文化输入大国越南当然也会受影响。

第二,也是更为根本的,越南女性的地位在快速提升

我们知道,这些年越南依靠中国制造业的溢出效应,承接了大量产能,越南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2年越南GDP有望从东盟内的第6位上升到第3位,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在经济腾飞的过程中,越南的城市化在加速、家庭人数规模在缩小、女性外出就业的机会更多。这些都让越南女性的地位提升,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国产大女主题材的内容正好暗合了这个大趋势。

据说,硅谷大佬们有一个商业信条:年轻女性是流行文化的风向标。无论是做内容还是做软件,能不能吸引大量年轻女性用户,是它能不能流行起来的关键

外卖骑手成县城购房主力,一、二线城市骑手的收入更高,平均能达到9000元

据美团发布的报告,美团上日活骑手数量达到100万,60%的全职骑手每月收入超过5000元一、二线城市骑手的收入更高,平均能达到9000元。搁在家乡县城,他们是很受欢迎的高收入群体,如今,外卖骑手已经成为家乡县城的购房主力。去年底,美团对10万骑手展开调查,其中有25%的骑手拥有汽车,40%的骑手有固定房产,其中超1/3是全款买房,近两成的房屋价格超过110万元。

最近还有一则刷屏的消息:上海有名校毕业生,被裁员后干起了外卖骑手,没几个月就干到了站点的“跑单王”,之后更是一路开挂,从一线骑手晋升为区域经理,年薪50万元。另据饿了么调查显示,45%的骑手将“晋升为站长、配送经理”作为自己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还有8%的骑士期待日后“成长为物流服务商总裁”

总之,外卖骑手这份职业,正在打破我们的刻板印象,不仅仅是一份有保障的工作,更是一条有希望的职业发展路径

以往我们认为,外卖骑手这份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谁都能干。最近我随手翻到一本书,叫《零基础做外卖骑手》,才发现,想要当好一名外卖骑手,不是那么容易

比如书里提到,有一位出生于1997年的年轻骑手,叫戴钦雄。他在2019年入职广东惠州的饿了么蜂鸟专送,一直保持着日均50单以上、每月1800多单的惊人业绩。要知道,一般的骑手,日均30多单、每个月能跑上1000单就算不错了。那么,戴钦雄是怎么成为“跑单王”的呢?我读了他总结的攻略,非常有启发。

平时,我们在大街上看到外卖骑手一路飞驰,知道他们是在为尽量多跑单赶时间。但是,也会隐隐为他们担心,骑这么快,会不会不安全?这些年,外卖骑手出交通事故的新闻真是不少。多跑单,一定要在路上抢时间吗

其实不对。跑单不是体育比赛,竭尽全力、跑完这一场就完了。跑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系统工程,最重要的,不是你在某一单上节约了多少时间,而是你能够在每个环节上都避免浪费时间

首先,不要在装备上掉链子

比如,电动车骑着骑着没电了。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耽误的时间可就不是一点半点。戴钦雄给自己备了两台电动车,每台骑四五个小时之后,就换另一台,换下来的那台赶紧充电。而且,平时就要和商家搞好关系,一旦需要临时充电,可以在商家那儿充一会儿。手机也是一样,充电宝每天充满电之后随身带着。另外,还要配一个透明塑料手机袋,下雨天用,以免手机进水出故障

还有,很多骑手为了抢时间,会把电动车乱停乱放。结果,有时候自己找不到了,有时候被小区保安挪走了,有时候还会被交警罚款。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一定要按规定,停放在有非机动车停放标识的地方。戴钦雄说,骑手爱护自己的装备,要像战士爱护自己的枪一样。战士会把自己的枪乱扔吗?肯定不会

说完了装备,再来看第二点,就是避免出错

相信你一定经历过,骑手送错餐,你三番五次打电话和对方沟通,你很生气,对方也很无奈。所以,到商家取餐时,骑手一定不能拿了就走,花点时间仔细核对餐品,确认清楚了再走。要知道,拿错一单,那你就得花几十分钟折返重送,还得和顾客反复沟通解释。如果得了差评,还会一天不痛快,接下来的工作都会受影响。

还有,有的骑手是把餐品送到集中放外卖的桌上或者架子上就走,但是这里往往摆了几十份外卖,顾客一旦找不到,就会打电话问骑手,而骑手也想不起来具体放哪儿了,一来二去又会耽误很多时间。有经验的骑手,会发消息告诉顾客,具体放在架子的几层的哪个位置,拍一张餐品的近景图,再拍一张远景图,顾客一看就知道东西的相对位置,去了就拿

避免了前面这些环节的时间浪费,再来看第三点,怎么缩短路上的时间

戴钦雄不是惠州本地人,刚开始跑外卖的时候,他会在下班之后,额外花时间来熟悉常驻区域范围内的小区、写字楼和商户。比如,住宅小区有几个出入口,电动车让不让进、从哪个门进,保安态度是否友好;写字楼的电梯,外卖员能不能上,在高峰期能不能挤得上去;各个商家的出餐速度怎么样,是提前做好还是要等骑手到了才做;大学校园和科技园,门牌号是否规则,如果门口有园区地图,一定要用手机拍下来收藏;等等。

把这些功课提前做好,自然知道该怎么抢单、怎么送餐最省时间。决定一个骑手送餐效率的,归根结底,不在于速度,也不在于聪明,而在于掌握信息的颗粒度

听完这位“95后”跑单王的分享,我想起网上流传的一句话:“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华侨华人掀起新一波回国创业潮

本届北京冬奥会的惊艳亮相,以及中国运动员取得的好成绩,不但让国人激动,更引发了海外华侨华人的盛赞,他们由衷感叹:“我们骄傲,我们是中华儿女!”在为祖国骄傲的同时,这几年,华侨华人也掀起了一股回国创业潮

为了承接这一波“归国热”,各地方政府行动起来,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来“抢人”。比如,天津、合肥、宁波、江门等城市设立了“侨梦苑”,这是专门为华侨华人回国创业而设立的产业园区,目前全国已经有17家“侨梦苑”落地。对于华侨华人回国创业面临的其他问题,比如子女教育、身份认定、住房安置等等,各地也都出台了相应政策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有“侨都”之称的广东省江门市,最近出台了15项改革举措,重点解决目前投资信息不对称、政府服务不便利等问题,为华侨华人在江门投资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个政策的出台,被看成是粤港澳大湾区吸引华侨华人投资创业的示范性动作。

为什么各地要花大力气吸引华侨华人?都说华侨华人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但具体是怎么连接的?在哪些环节发挥作用?最近,远川研究所的陈方豪老师,详细介绍了著名侨乡泉州南安的案例,我读完后很有收获。

泉州南安,可能很少有人听说过,但是,这里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石都”。全国70%的石材进出口业务是来自这里,人民大会堂用的石材来自这里,连世界上唯一一座八星级酒店——阿联酋的阿布扎比皇宫酒店,它用的1.5万吨大理石,也几乎全部来自南安

那么,是南安大理石资源得天独厚吗?南安确实产大理石,但是无论是储量,还是品质,它都不算是最好的。南安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石都”,是因为它完成了关键的跨越:从出口初级大理石资源,到形成世界领先的石材加工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南安庞大的华侨群体功不可没

改革开放之后,南安依靠大理石资源发展起了石材产业,当地经济开始起飞。但是,当地石材产业一直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很快就出现了激烈的价格战,市场无序竞争,大量企业倒闭。这种情况在依靠出口自然资源的地方很常见。如果不能跳出低端价格战的泥潭,这个地方就只能一直靠出口廉价资源为生,直到自然资源耗尽为止。

幸好,1992年之后,大量华侨带着资本和技术进入南安投资建厂。他们了解海外的先进技术,往南安成套地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意大利生产加工设备,包括拉锯、圆盘锯、自动磨机等等。这就把南安的石材加工,从手工作业一下子升级到了机器时代,生产效率和石材品质都提升了。在华商新技术的带动之下,本土企业也开始模仿跟进,成长起来了一批本土的龙头企业。

还有,前面说了,南安大理石的储量和品质都不算上乘,南安的石材产业要稳定发展,就不能一直依赖当地石料。当时南安有两个选择,一是从盛产石头的湖南省进口石料,二是从海外进口石料。按我们一般的想法,肯定是从国内进口比国外进口要便宜。其实不然

石料又大又沉,走公路或者铁路运输,每立方米石料最低也要1000元。而从海外,比如土耳其,通过海运过来,每立方米不超过500元,便宜了一半。在侨商的带动下,南安不把选材局限在国内资源,而是从全球超过50座储备矿山中选购优质石料,解决了长期的原材料问题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侨商帮助南安的石材产业链对接全球需求,打开了全球市场。他们熟悉国际贸易规则,还频繁在海外开展销会、设展销中心,让南安石材在海外打出知名度,最终成就了南安“世界石都”的美誉

我看到一个数据,海外华侨华人数量,在1980年代初只有2300万,而现在已经增长到了近6000万,其中,海外华商的经济实力和各个领域专业人才的数量,更增长了将近10倍。海外华侨华人实力的整体提升,是国内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资源

春节后部分地区面临招工难,

你知道,每年过完春节之后,各地制造企业都会面临阶段性的招工难问题。今年春节前,制造业订单持续两个月回升,特别是汽车等行业订单量猛涨,让节后的用工缺口进一步加大

针对这个情况,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早早做了部署,从1月21日~3月31日,开展2022年“春风行动”,为务工人员提供职业指导、岗位信息和技能培训,帮助春节返乡和因为疫情滞留的务工人员及时返回工作岗位。

同时,当地招工需求大的地方政府也行动起来,放出各种大招。比如安徽合肥市,春节前,由地方政府出钱发“留肥红包”,鼓励务工人员就地过年;春节后,主动出击,到河南开封、山东济宁等劳动力输出重点地区建立劳务协作站,派专人到当地开展招聘。

再比如福建泉州市,开设“复工专线”,对于来自湖南、云南等很远地区的务工人员,也可以做到点对点接送,也就是从家门口直接送到公司门口。泉州市还尝试了用直播形式来进行线上招聘,企业招聘人员变身主播,在直播间介绍岗位需求、企业福利等等,实时回答求职者的问题

企业普遍反映,通过这样的“组合拳”,今年的招工情况比去年好得多。如今,不少工厂已经开足马力,进行满负荷生产。

在各地政府放的各种大招当中,直播招聘方式让我觉得很新颖。之前只听说过“直播带货”,没想到还能“直播带岗”。我们团队一研究才发现,之前孤陋寡闻了,直播带岗作为直播的一个细分市场,正在迅猛发展

比如,有专业的直播招聘平台“欢拓云招聘”“微赞直播”等;赶集网更名为赶集直招,主打直播招聘功能,短短一个月时间,用户数增长了四倍。快手也在今年1月初,上线了名为“快招工”的直播招聘功能,并且在2月初推出了首届“新春招工会”,包括70多场企业专场直播招聘

前面说的这些平台,它们都聚焦在蓝领工人的招聘市场。它们几乎都没有怎么刻意宣传、打广告买流量,但一推出就快速增长,拥有稳定的关注群体。这说明,直播招聘一定是解决了之前蓝领招聘中没能解决的痛点,击中了一个真实的需求

那么,传统的蓝领招聘市场,存在什么问题?

我们经常说,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但是,蓝领工人没有这份奢侈,他们往往是工作、吃住都在工厂园区里,工厂就是他们临时的家。所以,他们在求职时,不但会关注工作的内容,更会关注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像是工厂流水线是怎么设置的,园区的食宿条件怎么样,配套休闲设施好不好,等等。可是在招聘网站上,对这些他们非常关心的事情,往往只有零星几句话的介绍,完全没有信息量。

还有,企业招聘蓝领,很多时候需要通过劳务中介机构。蓝领用工中介的门槛很低,而且链条很长,包括线下中介网点、外包的招聘服务团队等等。这里面鱼龙混杂,就难免会出现一些黑中介,发布虚假职位、虚报工作待遇、要求求职者提前交保证金之类。由于双方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求职者单靠自己,根本没办法鉴别信息的真假。如果他们选择相信中介,很容易被骗;而如果不相信中介,一定要有亲友介绍才肯去,又大大减少了工作机会

这些传统招聘中存在的痛点,直播平台正好可以解决。

比如,工厂环境到底怎么样,写1000字未必能讲清楚,而你跟着主播的镜头,到厂区直接转一圈,比说什么都强。快手上的招聘主播,日常就会去到工厂,拍摄各种短视频。比如去员工食堂,打一份饭菜来试吃。一顿饭能吃到什么,有几个荤菜、几个素菜,味道怎么样。主播还会去到员工宿舍,去看宿舍的朝向,摆了几张床、几个衣柜、有没有配置wifi、有没有洗衣机等等。

还有,对虚假招聘信息问题,有平台和主播来做两次过滤。首先,在招聘门槛上,快手这样的平台有严格规定,招聘企业和中介机构要证照齐全,必须提供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资质证明。其次,主播会帮求职者去详细了解薪酬待遇问题,比如工资能不能按时发、实际到手是多少、五险一金怎么交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主播也会帮求职者筛掉很多不靠谱的企业。因为主播和用户的关系是长期的,主播要拿自己的信用来背书

除了环境、待遇这些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主播还会在直播间里回答很多求职者的特殊问题。比如,不少男性求职者会问,这个厂里女孩子多不多?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怪,但对于他们来说,在工作中恋爱和结婚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还有不少求职者是夫妻两人一起,他们问,有没有能一块上班的工厂,能不能住宿也安排在一起。以往,求职者对这些问题不好意思直接问,就算想问也不知道该问谁。在直播间,主播们会知无不言

快手上有一位人气很旺的招聘主播,叫刘超。他说:“每一个通过我找工作的人,都相信我能给他们一份保障和依靠。这份信任是一种力量,让我永远牢记使命:带着打工人们活出尊严。”

Space X宣布首次商业太空行走计划,

最近,马斯克的太空公司Space X宣布,将启动一项新的载人航天计划,叫“北极星项目”。你知道,去年9月份,Space X交付了首次商业太空旅行,买了票的富豪们坐在Space X的飞船上绕地球飞了3天。旅途中的最大亮点,是飞船配了一个360度视野的玻璃穹顶,乘客们可以边上厕所,边欣赏太空美景

这次新的“北极星项目”,又玩儿出了新花样,不只是坐飞船,还要打开舱门,让乘客们走进太空看一看瞧一瞧。乘客甚至可以在太空行走时完全松开双手,只靠一条绳索把宇航服和飞船连起来,看上去就像一根脐带。预计,“北极星项目”会在今年年底开始第一次飞行,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商业太空行走

对这次飞行,我看到大家讨论最多的点比较奇怪,不是行程安排和任务细节,而是乘客们出舱行走时会穿什么样的宇航服。原来,马斯克是嫌现在的舱外宇航服太臃肿,穿着不好看,行动非常不方便。比如,穿上舱外宇航服后,宇航员就不能屈膝,也不能将双手高举过头顶。马斯克说,他们正在重新设计更好的舱外宇航服

目前,Space X已经推出了很酷的舱内宇航服,一点不臃肿,非常贴合腰身,据说是由电影《复仇者联盟》的服装设计师参与设计的。可惜这种宇航服只能在空间站内部穿,不能出舱,想要设计出贴身轻便的舱外宇航服,还真是一个大难题。

你知道,太空是接近真空的环境,气压和地球表面差别很大。当我们在地球表面呼吸的时候,吸入的每一口空气中,有大约21%的氧气和78%的氮气。其中,氧气在变成二氧化碳后从肺部排出身体了,但有一部分氮气会溶解在血液和组织当中。

当人进入太空,气压突然变小,血液中含有的氮气就会重新变成气体。这种情况,就像你打开一罐可乐,里面突然冒出很多气泡一样。这些气泡一时来不及排出去,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会直接爆炸。潜水员在潜入深海后,如果突然上浮,会得严重的“减压病”,也是这个原因。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宇航员在做太空行走之前,会连续呼吸几个小时的纯氧,尽可能把体内的氮气给排出去。第二,也是更重要的,要靠宇航服来给人体加压。说起来,这还是仿生学上的一个经典案例,科学家从长颈鹿身上受到了启发

你看,长颈鹿的脖子这么长,但它的血液可以在脖子里快速流动,大脑不会缺氧。而且,长颈鹿血压比人高出2倍,它的血管却能承受住这种压力。原来,长颈鹿的秘密在于,它可以通过紧绷的皮肤和筋膜来控制血管压力

受这个启发,科学家研制出了宇航员穿的“抗荷服”。里面有充气装置,可以通过空气量的多少来调节宇航服的紧绷程度,从而使宇航员的血压保持正常。同时,在太空失重环境下,血液很难传送到宇航员的下肢,时间长了会造成肢体萎缩宇航服腹部以下,是一个减压装置,通过减少腿部压力,让血液更容易传送到下肢

跟半个世纪前相比,现在的宇航服设计更加复杂了,有内层、保暖层、气密限制层、外罩防护层等等,每层都有特定的功能。但是,宇航服最核心的原理变化不大,还是通过充气装置来控制宇航员身体的压力,这就注定了它会很臃肿。Space X打算怎么制造出既轻便贴身,又可以精确控制压力的舱外宇航服,现在还不清楚。

其实,早在2019年,NASA就宣布要研发更便于太空行走的新一代宇航服,目前已经花费了超过10亿美元,估计最快要到2025年才能研发出来。马斯克放话出来,如果Space X先研制成功,他可以把这套宇航服提供给NASA。新一代宇航服到底会长什么样,我们也非常期待。

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看完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觉得自己欠张艺谋一张电影票

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了。这届冬奥会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除了中国运动员的出色表现,还有极为惊艳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用高科技打造出来的震撼视觉,鲜明的节能环保主张,还有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遥相呼应,满满都是记忆点。很多人说,“看完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觉得自己欠张艺谋一张电影票。”

你知道,这段时间,咱们得到站内也在热推一本电子书,叫《张艺谋的作业》,由张艺谋口述,中信出版社的方希老师执笔撰文。这是一本张艺谋的摄影作品集,以及照片背后的故事。我读完后才发现,这哪里是一本摄影集,这简直就是老谋子的“人生攻略集”

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

给你一个起始条件:初二辍学下乡当知青,21岁调回咸阳市国棉八厂织袜车间当辅助工人。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美术教育和摄影训练,也不能脱离工作岗位去学习,更没钱搞装备。唯一可用的资源,是对摄影的热情

再给你设置一个目标: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走上导演之路

请问:你打算怎么实现这个目标

你可以先想想,然后我们来看,张艺谋是怎么做的。

你可能听说过,张艺谋用卖血的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机。其实“卖血”这个说法是错的,应该叫献血补助。1974年,张艺谋用攒了三年的工资和献血补助,花186块6买了台相机,真的算是下血本

但是,那个年代,并不是有相机就可以玩儿摄影了。那时候一卷上海21°胶卷1块8,共12张底片,拍一张的成本就是1毛5,这还不算买相纸和冲洗胶卷的药水的钱。练习摄影,需要保持最低的拍摄量,光是这个耗材费就不是一个普通工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怎么办?

这就要说到张艺谋的人生攻略之一:把自己工具化

张艺谋相信,只要自己对别人有用,就会有机会。张艺谋的字写得不错,他有意识地利用这个长项,主动帮厂里办黑板报、刻钢板油印、刷工厂标语等等,再加上会拍照片,张艺谋在厂里成了小有名气的才子。工会和宣传科的人要办什么活动,都会叫上他。

这样一来,张艺谋就有了“公费摄影”的机会。比如,工会活动需要拍照,会让张艺谋自己写报告,需要多少胶卷、多少相纸、多少冲洗药水。拍的时候省着点用,活动剩下的材料,就留下来自己用

你看,靠着把自己“工具化”,张艺谋解决了摄影的耗材问题。张艺谋说,“工具不是个坏词儿,有用,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深入骨髓的价值感。”

解决耗材问题,只是第一步。想要在摄影上更进一步,不是拿起相机凭感觉拍就行了,还需要有系统的理论学习。当时张艺谋既没有机会接受专业训练,身边也没有懂摄影的高人可以指点,怎么系统学习摄影知识呢?

这就要说到张艺谋的人生攻略之二:舍得下苦功夫

他的办法,笨到你都不敢相信——抄书。他把图书馆里所有能借到的关于摄影的书,包括美学散论、摄影构图、暗室操作等等全都借了来。书借来之后,不管看不看得懂,先整本抄下来,再慢慢揣摩。他相信“过眼千遍,不如过手一遍”。好在那会儿的书都是小册子居多,很少厚厚一本。

就这样,张艺谋整整抄了三年书,一共几十万字。抄完书,以前完全看不懂的理论,好像懂了一点点。插一句啊,抄书这样的笨功夫,罗胖也下过。他说他年轻那会儿,一字一句抄写过《左传》和《史记》,至今受益无穷

咱们再说回张艺谋。抄书只是第一步,抄完之后,张艺谋老老实实照着书里的方法来练硬功夫,不走捷径、不耍小聪明。比如,当时有人喜欢在拍完之后,把底片重新剪裁,做二次构图,业内人叫“抠图”

但是,老一代摄影家薛子江的书里说了,拍摄的时候就要构图精准,取景的边框就是最后作品的边框,不要依赖二次构图。因为把底片抠图再放大,画面精度就不够了,容易有麻点。张艺谋老老实实跟着做,每次举起相机,就按照书里说的,最大限度利用底片,刻意练习构图能力

当年练下的这手功夫,对张艺谋后来拍电影非常有帮助,因为拍电影你没法抠图,没法在胶片上修修补补,而且还需要在运动当中精准构图。直到今天,张艺谋还保持着精确的目测能力,比如,把PPT投影在墙上,他扫一眼就能发现投屏是不是正的,需要怎么调。

好,有理论有实操,张艺谋打下了很好的摄影底子,当时正好也恢复高考了。但是,从具备基本条件,到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中间还差了很远。别的不说,张艺谋当时根本都没听说过北电,最多想到考美术学院试试,但他素描功底不行,不太可能被录取。张艺谋最后能上北电,真的是一路有贵人相助。为什么张艺谋可以自带“贵人体质”呢?

这就要说到张艺谋的人生攻略之三:亮出闪光点,让贵人高看一眼

贵人之所以愿意帮一个年轻人,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闪光点,觉得此人将来会有出息、值得帮。比如,张艺谋在为工会办展览的时候,认识了一帮毕业于美术学院的专家,张艺谋就想跟着这帮人混,学东西。但这帮人为什么愿意带张艺谋玩呢?有一次,张艺谋把他们办公室里一盆普普通通的文竹带回去,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这盆文竹拍成了一张极具中国画意蕴的摄影作品。这帮美术专家一看,哟,这小子真厉害,从此高看张艺谋一眼。

这帮专家里,有一位叫田钧,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他本来考上了北电摄影系,可惜后来没有去成。正是田钧指点张艺谋可以去考北电,而且摄影系特别适合他。张艺谋称田钧是自己的“指路明灯”。他趁去北京出差的机会,拿着自己的摄影作品去北电报名。

一般的报名者,也就是附上几张照片,但张艺谋除了附上照片,还附上了照片的底片,以及实际作品在底片上的裁切线。为什么呢?前面说了,张艺谋下功夫苦练构图,内行人一看裁切线,就能看出拍摄者的基本功怎么样。这几张照片一递出去,老师的眼神马上不一样了,有点不敢相信地问:“这是你拍的呀?”

张艺谋当时已经27岁了,比北电摄影系招生的年龄限制超了5岁,本来是绝无可能被录取的。幸亏他及时亮出闪光点,现场让老师高看一眼;又熬一个星期通宵,精心制作一本自己的摄影作品集,寄给当时的文化部部长黄镇,让对方看完大赞。在各路贵人的一路帮扶下,张艺谋最终如愿以偿。

这本摄影集的名字叫“张艺谋的作业”,正是这本“作业”,彻底改变了张艺谋的命运。就像张艺谋说的,“人生在世,都有一份作业。”

3D打印冰墩墩成热潮,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粉丝们自制“冰墩墩”并发布在社交媒体上,不构成侵权

北京冬奥会已经结束了,但冰墩墩的火热还在继续。由于“一墩难求”,粉丝们没办法,只好撸起袖子自己干,除了自己画、自己做,甚至还掀起了一股3D打印冰墩墩的潮流。你随便翻一下新闻,就会看见全国的科技爱好者以及科技展览馆,都在网上晒出了自己3D打印的冰墩墩。

我在文稿里附了一张图片,这是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一名大二学生杨鸿源,用3D打印做出来的冰墩墩,惟妙惟肖,真的是可以以假乱真。杨鸿源说,他只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来建模和渲染,然后用一台租来的3D设备,用光固化材料分别打印出冰墩墩身体和外壳来,再进行拼装,就成了。

image

把照片晒到网上时,他有点担心侵权问题,专门打电话咨询了北京冬奥组委会。组委会回复说,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粉丝们自制“冰墩墩”并发布在社交媒体上,不构成侵权。

其实,除了冰墩墩,3D打印技术在本届冬奥会上可是大显身手,我给你盘点盘点。

比如,北京冬奥会惊艳的“飞扬”主火炬,它看上去像内外两条丝带在飘舞,旋转上升,然后化为一团飞扬的火焰。要知道,为了追求这种灵动飘逸的造型,需要大大压缩火炬的内部空间,本身制作的难度就很高。再加上,为了实现燃烧零排放,这支火炬燃烧的是氢气,它内置了一个高压储氢装置,用的是火箭液体发动机的氢能技术,里面有复杂的格栅、燃气管等精密部件

也是说,火炬既要看上去轻盈飘逸,又要极为结实和精密,这是一个技术上的两难。最后,由航天科技集团、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位于安徽芜湖的一家3D打印企业哈特三维联合攻关,最终打印出了这支火炬。哈特三维公司的总工程师,还是一位生于1994年的小伙子

再比如,冬奥会上有一个很受欢迎的项目——雪车比赛,它被誉为“冰上F1”,雪车跑起来风驰电掣,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雪车比赛的胜负常在毫秒之间。这就对运动员身上的主要装备——头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头盔要尽量轻,减少运动员的负荷;另一方面,头盔又必须有极强的抗冲击能力,最大限度保护运动员的安全。可以说,雪车运动既是运动员的比赛,也是各国科技制造企业的竞技场。

这次中国雪车队佩戴的头盔,同样采用了3D打印技术来制造。比起传统的泡沫头盔,3D打印头盔不但更轻巧、抗冲击性能更好,而且,可以通过三维扫描每个运动员的头部数据,结合每个运动员的战术特点,定制专属头盔。针对运动员头部细节的轻微改变,比如头发短了或者长了,头盔还可以进行自适应,始终保持紧密贴合运动员的头部,妥妥的黑科技。

我看到中经网评论说:冬奥会不只是一场竞技赛事,它早已超出运动本身,“科技冬奥”为我们打开一扇窥见未来的科技之窗

首钢园成冬奥会最热场馆,5G智能车联网与单车智能相结合,才实现了L4级自动驾驶

北京冬奥会一共设有87个比赛场馆,不过,要说最火、最受关注的场馆,那必须是首钢园。这里是首钢集团的旧厂址,有“十里钢城”之称。首钢园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停止使用,不过,又因为北京冬奥会重获生机。

这里是北京冬奥组委会办公地,以及滑雪大跳台场地。大跳台被观众亲切地称为“雪飞天”,苏翊鸣和谷爱凌都在这里潇洒一跳,拿到了冬奥会金牌;还有浓浓工业风的炼钢冷却塔、高炉、烟囱,和灵动的“雪飞天”跳台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撞。

据媒体报道,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经到首钢园考察。他说,刚开始他都想象不出来,首钢园变为奥运滑雪赛场会是什么样子。但是现在,“看到了这座令人赞叹的、标志性的、崭新的竞赛场馆。它实现了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城市更新的完美结合。”

相信等冬奥会结束之后,首钢园会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网红打卡地

要知道,现在的首钢园可不只是“高颜值”,它更是“高智慧”。进入首钢园,你会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无人驾驶的“大秀场”。园区内跑着美团的无人配送车,点单后无人车会把你的外卖送到指定配送点,同时发消息通知你。还有新石器的无人零售车,招手即停,卖完东西自己开走,活脱脱就是一个沿街叫卖的“小货郎”。还有百度的Apollo无人驾驶出租车,以及北汽的自动驾驶商务车编队,由一个司机开车领队,后面可以跟三辆无人驾驶车,看上去像是一个没有轨道的“贪吃蛇”

总之,我们想象中的自动驾驶时代应该有的样子,在首钢园内已经变成了现实。业内将自动驾驶分为L1~L5五个级别,首钢园达到了L4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这是非常厉害的成就。要知道,目前市场上,还没有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进入量产交付阶段

那么,首钢园又是怎么做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的呢?单辆汽车自身搭载的自动驾驶系统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加持,这就是由中国联通牵头打造的5G智能车联网系统。中国联通在首钢园区内密集部署了17个5G基站和1个北斗地基增强站,通过5G蜂窝车联网和北斗高精定位网络,建设成了将近10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5G智能车联网与单车智能相结合,才实现了L4级自动驾驶

说到这儿,我想给你讲讲自动驾驶两种不同的技术思路。

说到自动驾驶,我们一般想到的是单车智能。无论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派,还是以谷歌为代表的“激光雷达+高精地图”派,都属于单车智能的思路。也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把车武装到牙齿,让车变得更聪明。

但是,想要依靠单车智能实现L4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需要每辆车搭载高精度的传感器和庞大的算力,单车制造成本特别高。更麻烦的是,据美国兰德智库估算,采用单车智能技术,需要累计170亿公里以上的测试数据,才能够实现自动驾驶系统的量产。谷歌早在10年前就开始进行自动驾驶测试,迄今才累计测试了100亿公里,还没有达到量产要求。这就是为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L4级别的车实现量产。

那么,除了单车智能,还有没有别的思路呢?有,就是首钢园采用的车路协同技术路线。说明一点,这两种技术路线并不矛盾,齐头并进最好,但是在实际发展中,它们各自有侧重点。单车智能,强调让车更聪明;而车路协同,强调让路更聪明。

比如,单车智能只是在车上安装传感器;而车路协同,是直接在路灯杆上装各类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等,把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综合之后,传到车联网和每辆车上。路灯杆上的传感器更多更全,而且视野更高、不容易被遮挡,采集到的信息比单车传感器更好

再比如,单车智能需要很大的算力,需要搭载高性能芯片和散热系统;而车路协同,可以直接在路边安装计算设备,通过边缘计算为汽车提供算力。这样一来,车本身的芯片需求和功耗会低很多。

当然,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技术难点也不一样。单车智能更依赖人工智能算法和高端决策芯片,这两个领域正好是美国科技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所以美国科技企业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单车智能模式。车路协同更依赖道路基础设施,也就是5G基站、卫星互联网、道路上架设的传感器和边缘计算设备等等。搞基础设施,你懂的,撸起袖子干就是了。

德勤的一份报告认为,在单车智能赛道上,中国起步晚了点,追赶有一定难度;但在车路协同赛道上,中国的新基建优势突出,有可能实现自动驾驶领域的弯道超车

最后,如果非要比较一下的话,到底是车的智能更重要,还是路的智能更重要呢?可以参考一下高速公路。乡间土路,保时捷也跑不起来;而上了高速公路,小奥拓也能跑120。高速公路,归根结底,是路的胜利

浙江省出台人才补贴新政策,10万元放在房子补贴里,根本看不见;用作创业贷款,很心动。心理账户选得好

最近,浙江省出台人才补贴新政策,吸引全国高校毕业生到浙江就业创业。落户方面,杭州市的落户条件为本科以上学历,杭州之外的浙江全省,专科以上毕业生就可以落户。创业方面,大学生创业可申请10万~50万元贷款。如果创业失败,不要紧,政府帮你代偿——贷款10万元以下的,全部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元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消息一出,大家纷纷表示心动、羡慕,还把这条消息顶上了微博热搜。

按说,这些年各个地方政府为了吸引人才,都在发布各种抢人政策,给出的条件都很诱人,但为什么偏偏这条消息刷屏呢?我看到刘润老师是这么评价的:“有的地方,用公寓抢;有的地方,用落户政策抢;有的地方,用创业贷款抢。10万元放在房子补贴里,根本看不见;用作创业贷款,很心动。心理账户选得好。

你看,同样是10万元,怎么让人才觉得自己赚到了呢?那就是给10万元换个心理账户。心理账户这个概念我们已经很熟了,虽然钱都是一样的,但我们会把钱分门别类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分开算账。比如出国旅游,买几万块的包不觉得贵,但花20块钱买瓶矿泉水就心疼得要命。这就是心理账户不同

我想起在《零售的哲学》这本书里,提到日本零售店7-11的几次改进,都和精确把握客户的心理账户有关

比如,2000年左右时,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连带日本经济也很不景气,宏观经济陷入恶性通缩。这种情况下,日本很多餐饮店开始大幅降价促销,麦当劳推出了工作日半价,吉野家牛肉面打7折。7-11的饭团当时在100~120日元之间,价格已经很低了,要不要跟进打折,推出更廉价的饭团来应对竞争呢?

产品负责人认为非常有必要,而7-11创始人铃木敏文认为,这时候,饭团不但不应该降价,反而应该进行产品升级——要使用更加高端的食材,并选用精致的日本纸进行包装,当然,价格也要涨到200日元。这就是我们至今还能在7-11买到的“特色饭团”。结果特色饭团一上市就大受欢迎,成为7-11的标志性产品

为啥经济不景气,还可以消费升级?跟心理账户有关。铃木敏文认为,经济不景气,日本人会在大笔开支上省钱,却不会在买饭团上省钱。反而是,正因为经济不景气,不旅游、不购物了,大家更愿意吃点好的来犒劳自己。

再比如,在1980年代末,日本政府开始征收消费税,并且税率很快从3%上调到5%。征税以后,日本民众的消费意愿就一蹶不振,7-11母公司伊藤洋华堂的生意也受到很大影响。当时,铃木敏文向董事会提议,可以做一个促销活动:消费者来店里买东西,返还5%的消费税

可是,这个想法提出后,受到了董事会成员的群嘲。那时候,伊藤洋华堂天天搞促销,直接减价10%甚至更多,也是无人问津,根本不起作用。返还消费税,等于只减价了5%,能有什么效果呢?不过,在铃木敏文的竭力争取之下,最后董事会同意在北海道地区的门店做试点,看看效果。结果没想到的是,活动推出后,消费者反响非常好,当周营业额同比增长了75%。公司马上决定,把这个促销活动推广全国

现在我们知道,这就是改变心理账户的效果。直接打折5%,这一点点好处消费者没感觉;但是,返还5%消费税,消费者感觉被拿走的钱又回来了,避免了损失,就非常开心

你看,策划营销活动,重要的不是涨价还是降价,而是,你把它放在最合适的心理账户里了吗

怎么才能让文字不啰嗦,同时又能打动人呢

首先,想实现不啰嗦,得靠删。写完初稿,第一时间看一遍,在不影响表达的情况下,有没有可以删掉的字、词、句,甚至段落

比较常见的表达啰嗦包括:说话意思上的重复,比如感谢您对我工作的关心、肯定、帮助和支持,可以精简成:感谢您的支持。还有,出现多余的类别词。比如封面的颜色是红的,可以精简成,封面是红的。再有,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限定词。比如我们原则上同意A方案,可以直接说,我们同意A方案。划下重点:如果不是在写非常精确的官方文件,像是实质上、的确、当然这一类没有太多信息量的词汇,能不用就不用

第二,想实现动人,得靠细节。少抽象,少抒情,多给细节,给感性材料。比如说罗胖在去年跨年演讲中致敬《新华字典》,没有大抒特抒它的幕后团队多辛苦、多高尚,而是用了这么一段表达:七十多年间,为这本字典工作的,有上百位一流学者,他们大多数人的名字都没有被收录在编纂者名单里,根本不为人知。此刻,让我们向他们致敬。你看,“七十多年间”“上百位一流学者”“名字不在名单里”。这些细节可比抽象的抒情动人多了。

最后,李倩老师给推荐了几个语言功底很好的作家,分别是老舍、张中行、汪曾祺、阿城,还有新晋作家陈春成。你要是想提高自己的文字能力,可以找他们的作品,有针对性地来读。

奥运冠军谷爱凌成最热代言明星,

这个寒冬,最热的品牌代言人不是一线流量明星,而是新晋奥运冠军谷爱凌。上微博刷新闻的开屏画面是谷爱凌,上咪咕看奥运的开屏画面还是谷爱凌,到瑞幸点杯咖啡是谷爱凌的打折券,买瓶元气森林是谷爱凌的签名抽奖。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不刷手机、不看电视、不买东西,但只要你出门,走进电梯间,也一定会在电梯广告里邂逅谷爱凌。媒体做了统计,谷爱凌一共有26个品牌的代言,也有的说是30个,谷爱凌的商业代言费用将超过2亿

有消费者说,现在对谷爱凌代言的品牌已经“脸盲”了,只记得谷爱凌的脸,她具体代言了哪些品牌,真没什么印象。这也难怪,二三十个不同领域、不同个性的品牌,同时打上谷爱凌的形象,确实很难给消费者留下记忆点。

实际上,这二三十家签下谷爱凌的品牌,也开始了一场营销暗战。虽然是花了差不多的代言费,但代言效果可是千差万别。谁能够在消费者心智中,让谷爱凌跟自己的品牌牢牢绑定,谁才是赢家。

在这场竞争中,像瑞幸、元气森林、蒙牛等品牌是占优势的。这些品牌都属于高频消费品,本来就需要和自己的消费群体进行高频互动,签下谷爱凌之后,在拉动话题热度、提高粉丝参与度等方面确实有明显效果,广告费花得值。

相对来说,有一些品牌就比较尴尬,比如油漆品牌三棵树、卫浴品牌科勒、床垫品牌慕思。这些是超低频消费品,我们只有在家装的时候才会去关注,可能十年才会选购一次。在这一波营销暗战中,这些品牌就比较吃亏,除了给谷爱凌送上夺冠祝福、打出形象海报,其他也就做不了什么,在社交媒体上的存在感比较低。

不过,你发现没有,家居品牌的这种尴尬,其实不是谷爱凌时代才有的。家居品牌一直就非常喜欢找明星代言,比如孙俪、林志玲、周迅等,各自代言了一堆家居品牌,但如果问你:她们到底代言了哪些品牌?估计你也说不上来。只记得每个家居城的外墙上,都有这些女明星的大幅照片。

那么问题来了:一直花大价钱找明星代言,但是消费者根本记不住你的品牌,家居品牌商是真傻吗?我以前也没想明白这个道理,直到最近,营销专家小马宋老师才把这个疑问帮我解开了。

小马宋老师说,家居行业请明星代言的逻辑,给消费者看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其实是给经销商看。家居品牌的分销渠道,直营的很少,主要是以经销商、加盟商为主,而且不能只铺一、二线城市,往往需要下沉到县城、乡镇一级。

要把这个庞大的分销网络一点点建立起来,是很费劲的。怎么快速说服这些小县城商家卖你的货?这时候,明星代言的价值就出来了。经销商看到你的品牌有明星代言和背书,就相信你的品牌实力,愿意加盟,卖起货来也更有底气。而且,越是下沉市场的经销商,越看重你的品牌有没有明星代言

所以,家居品牌虽然可能没有什么深刻的思考,哪个明星的什么特质更贴合自己的品牌,导致消费者的认知度不高;但是家居品牌却一定会请明星,只有这样渠道才好铺下去

类似的逻辑,也会出现在品牌商家进驻商场的过程中。你发现没有,前些年,餐饮品牌很少找明星代言,也就是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喜欢找明星。但是这几年,本土连锁品牌也开始扎堆请明星了。比如,中餐连锁品牌老乡鸡找了知名相声演员岳云鹏做代言;半天妖青花椒烤鱼请了新生代明星张一山做代言;茶饮品牌书亦烧仙草请了香港明星陈小春做代言,等等。

餐饮是重服务的行业,明星光环能带来持续的消费客流吗?很多人比较怀疑。很多明星自己就开餐厅,为自家餐厅代言,往往一开始客流火爆,但最后倒闭的居多。那么,本土连锁品牌扎堆找明星,又是图的什么呢?

其实是因为,这些年餐饮连锁品牌的发展,不再是依靠街边的独立门店,而是越来越依托于大商场、购物中心。而大商场在选择餐饮品牌的时候,是很挑剔的,品牌度不够的话,根本进不去。举个例子,现在有“米其林收割机”之称的高端餐饮品牌新荣记,它在2012年进入北京的时候,谈了几十个地方,最后只能租到地下一层的店铺,好地段根本进不去,就是因为当时在北京没有品牌知名度。

那么,怎么样快速提升品牌,让商场相信你的实力呢?请明星代言啊。就像半天妖青花椒烤鱼,这本来是一个新锐品牌,知名度不算大,但是在请来张一山之后,去和商场谈进驻合作的时候就顺利多了。商场一看有明星背书,不但手续上少了很多麻烦,而且还愿意以更优惠的价格给出更好的位置,非常有助于连锁品牌的快速扩张。

我们之前在节目里说过,“一个看似不合理的商业现象能够长期存在,背后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合理的商业逻辑。”明星代言,是又一个好案例。

Meta公司发布财报,股价大跌,社交平台用户增长停滞带来利润下滑是必然的,而VR设备的大爆发还是没谱的事

本月初,改名为Meta后的脸书公司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四季度营业收入为336.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应该说,作为一家巨型平台公司,能保持这个增速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了。但是,财报发布当天,Meta股价却暴跌26%,市值一天蒸发2400亿美元,直接跌没了半个阿里巴巴

有人做了个对比:2018年爆出剑桥分析公司数据泄露丑闻,Meta股价只跌了14%;2021年美国政府对Meta发起反垄断指控,Meta股价不但没跌,反而一路上涨,进入万亿美元俱乐部。这说明,在资本市场眼中,数据泄露不是问题,垄断更是好事儿。那么,是什么引发了Meta这次史诗级暴跌呢?

用户增长停滞。Meta财报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日活用户为19亿,月活用户为29亿,日活和月活用户数都和第三季度持平,不再增长,甚至还有轻微下降的趋势。同时,公司第四季度净利润也同比下滑了8%。用户增长停滞和净利润下滑,被资本市场认为是非常危险的信号,Meta股价应声下跌。据说,扎克伯格在当天接受媒体采访时,双眼红红的,好像刚哭过

你会有一个疑问:Meta公司去年成功引爆了元宇宙概念,这可是比社交媒体平台想象力大得多的新赛道。而且,Meta公司也不仅仅是在讲故事,它的VR眼镜Oculus quest 2迄今已经销售突破一千万台,是最受欢迎的VR设备之一。由于元宇宙大热,去年也被称为VR元年。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怎么会对Meta说翻脸就翻脸呢?

其实,如果你了解VR眼镜的发展史,你就会知道,“VR元年”这个说法不是在去年才第一次提出的,而是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远的不提了,就说最近十年的情况。

在2012年,有一款现象级的VR眼镜问世,叫Oculus Rift,被认为是开辟了消费电子领域的一个新赛道,很多厂商入局跟进,那一年就被称为VR元年。但是后来,这批抢先入局的厂商纷纷折戟,成为“先烈”。

到2014年,Meta收购Oculus,掀起又一轮VR热,并且这股热潮从硅谷刮到了国内。当时,做影音的暴风集团发布了一款VR眼镜,号称“暴风魔镜”,一下子点燃了资本市场的想象力。暴风集团不但凭借这款眼镜成功上市,而且还创造了40天36个涨停板的A股奇迹。2014年理所当然地被称为又一个“VR元年”。可惜这一次,VR眼镜还是没能飞起来,暴风集团挣扎了几年后,在2020年黯然退市

到2016年,几位重量级大佬下场,微软、索尼、HTC都推出了各自的VR、AR眼镜,据说当年华强北的VR盒子卖出去3000万个。国内的VR创业赛道被直接引爆,当年新注册的VR相关企业数量,比2015年翻了一番还多,是增幅最大的一年。2016年,也被业内认为是“真正”的VR元年。但是,到2018年,这一波VR泡沫也破灭了

你看,这样算起来,2021年,是最近10年以来提出的第四个“VR元年”。资本市场还相不相信这个故事呢?至少,从这次Meta股价大跌来看,资本市场是很怀疑的。对Meta来说,社交平台用户增长停滞带来利润下滑是必然的,而VR设备的大爆发还是没谱的事

其实如果再往前捯的话,2009年底3D电影《阿凡达》上映,就引发了一波3D电视的热潮。2010年,三星、LG、松下等都发布了自己的3D电视,到2013年,国内3D电视渗透率已经接近40%。但是现在,即使你家里还有3D电视,我相信你也很久没用过这个功能了。3D电视这个概念几乎没人再提

这就奇怪了,不管是3D电视还是VR眼镜,对于这些能够实现三维视觉的设备,消费者很感兴趣,资本市场也多次看好,但就是没真正火起来。当然具体原因有很多,比如价格太贵、内容制作跟不上、操控不够精准等等,但这些可能都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体验障碍还是在于,现在所有的3D设备,都没办法解决3D眩晕的问题。我们看二维屏幕不会觉得晕,但是,看3D电影或者戴VR眼镜,时间一久就会头晕目眩。这是为啥?

现在制造3D视觉的基本成像原理是,分别向左右两只眼睛传送不一样的图像信号,利用双眼的视差,在大脑中模拟出立体图像的错觉。但是,人除了通过双眼视差来判断距离,同时,还在通过调整眼睛的焦距来判断距离:看近的东西把焦距调小,看远的物体把焦距调大。也就是说,看清不同远近的东西,人眼的焦距是不一样的

当你看一块距离你2米远的2D屏幕时,眼睛聚焦在2米的地方就可以了;而如果是一块3D屏幕,你从双眼视差中感知到了1米、5米、10米等不同距离的景物,这时,眼睛会自发调焦到这个距离。但是马上会发现,调焦之后反而看不清,只有当眼睛一直保持在2米聚焦,也就是屏幕的实际距离时,才能看清从近到远的所有东西。这就引发了视觉系统的持续冲突,时间一久就会头晕目眩

目前来看,现在的VR技术还没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阻碍VR设备大爆发的一个主要技术难题。当然,目前对3D视觉有了另外一种技术思路,可以与人眼视觉相容,就是光场技术。简单理解,目前的VR设备是让你的两只眼睛看两块不同的屏幕,而光场技术是通过采集真实空间里人眼看到的光线,再用设备还原光线,重现真实的三维世界在光场当中,人眼可以自然聚焦。去年谷歌展示的裸眼3D视频通话,就是用的光场技术

“VR元年”能不能真的到来,可能就得看,光场技术什么时候能实现商业化了

怎么才能让周报重点清晰呢

罗砚老师说,想要重点突出,周报有三个关键模块,分别是目标、分析和行动。

第一,目标。领导最关心就是目标的完成情况,所以要先告诉他,他制定的目标完成得怎么样了。是实现了,超出了,还是没达到。

第二,分析。分析实际情况跟目标的差异。如果超出了目标,有什么经验可以复用;如果没达到目标,出现了什么问题要解决。

第三,行动。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制定下个阶段的具体行动。注意,只写跟达成核心目标高度相关的行动,那些例行的工作,比如开例会等,就不用写在周报里了。

按这三个关键模块组织起来的周报,就不再是对工作的机械记录了,而是一份行动指南,帮助你以目标为中心、有章法地推进工作。

北京冬奥会上演“机器人总动员

本届北京冬奥会,除了有谷爱凌、羽生结弦这样的明星运动员受到观众热捧,更是有两个“周边”人员实力抢镜:一个是人见人爱的“冰墩墩”,还有一个,就是在北京冬奥会上无处不在的机器人,这段时间也实力刷屏,火遍国内外社交媒体

比如,在冬奥会赛场负责移动测温和防疫监督的,是一个叫“笨小宝”的机器人,它会在赛场上来回走动,看见没有戴口罩的人员,就会礼貌地用英文提醒对方,“请佩戴医用口罩”。运动员用餐,有机器人大厨来炒菜,并且由传菜机器人从天花板上把菜送下来,真是“天降美食”。此外,还有引导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清扫机器人、消杀机器人在赛场内外忙碌着。有外媒评论说,北京冬奥会,就是一场现实版的“机器人总动员”。

从冬奥会机器人的大显身手,可以看到,如今,机器人在运动控制方面已经能够实现非常精密的功能了。不过,尽管机器人能够完成这么复杂的工作,在有一件事情上它跟人类还有很大的差别——那就是使用的驱动力不同。今天,大部分的机器人还都是用电机、齿轮等这些冷冰冰的机械结构产生驱动力的。而我们人类呢,跟其他动物一样,是通过肌肉的收缩来让自己动起来的

动物身上这种可以灵活伸缩的肌肉,是研究机器人的科学家们非常羡慕的一种运动方式。因为肌肉的运动,在效率和灵活性上都比机械结构要强。于是,一些科学家就想:能不能用活的肌肉细胞直接做一个机器人出来呢?

2月10日,美国哈佛大学等几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非常有趣的研究。他们用实验室中培养的人类心脏的肌肉细胞,制作了一条可以在水中游动的机器鱼。这条机器鱼的大小跟家里养的小金鱼差不多,结构非常简单——基本上就是用纸片拼成了一个鱼的形状,然后把人的心脏肌肉细胞贴在了这个形状的两边。

image

我在文稿区放了一张论文里面这条鱼游动的照片。可以看出,这条机器鱼不仅长得很像一条小金鱼,游动的姿态也可以以假乱真。在左右两侧肌肉细胞的带动下,鱼的尾巴左右摇摆,划水前行。更神奇的是,这条机器鱼在实验室里面持续游动了108天。在头40天里呢,它游动的速度还在不断上升,就好像在不断成长一样

听到这里,你肯定会很惊讶:把活的肌肉细胞放在体外,既没有血液循环提供营养,也没有神经系统发号施令,它是怎么让机器鱼运动起来的呢

先来说细胞的营养来源。其实,这条机器鱼是一直被养在37℃恒温的营养液里面的。鱼身上贴的这层肌肉很薄,这些体外细胞就可以直接从周围环境中获得养分。

再来看细胞的运动原理。其实,很多动物的心肌细胞,都可以不用等待神经的指令,只要感受到周围环境的电信号的变化,就会跟着收紧或者放松。而细胞之间又贴得很紧,相互是导电的。一旦某个心肌细胞做出收缩或者放松的动作,它也会同时改变自己周围的电场,带动周围的小伙伴也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果把心脏比做一个体育场的话,心脏一轮又一轮的跳动,就很像是体育场中的人浪——是肌肉细胞们相互带动周围的小伙伴,最终形成了一种周期性的运动

所以,即便在体外没有神经系统发号施令的情况下,只要心肌细胞的组织方式得当,也有可能产生周期性的运动,让机器鱼可以有规律地划水

听起来很简单对不对?其实,这里的关键技术难点在于,你怎么让这群心肌细胞的“组织方式得当”?如果组织方式不对,那这群细胞就不会产生有规律的振动,而是产生混乱的颤动,甚至干脆就不动了。这就有点像是心脏的心律不齐或者心脏骤停。

为了让这条机器鱼两侧的肌肉细胞,能够协调起来一起划水,就需要一种类似“节拍器”的机制。这个“节拍器”,才是机器鱼的关键技术。研究人员在这篇论文里,设计了两种原理不同的“节拍器”。

第一种是来自外部的节拍器。它是利用了一种叫做“光遗传学”的方法。就是通过基因改造,让鱼身体左右两侧的心肌细胞分别对红色和蓝色的光产生反应。然后再用红色和蓝色的LED灯泡交替照射这个机器鱼,就会产生左右的摇摆。

第二种方法更加巧妙,是一种“内部节拍器”。研究人员在机器鱼的两侧,分别预留出了一小块专门设计的区域,在里面摆放了大概几百个心肌细胞。由于这一小块区域的形状和导电特性经过了专门的设计,所以这几百个细胞就成了剩下所有肌肉细胞的“带头人”,就好像是一个羊群中的头羊。它们会首先在这一小块区域里自发地产生周期性振动,然后把这个振动的电信号传导给剩下的7万个肌肉细胞,带动鱼的整体游动。在这种“内部节拍器”的控制下,机器鱼就可以“自我激励”持续划水,最终完成了108天游泳任务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他们希望用这种技术,来深入研究心脏的工作原理,用于治疗心脏病。不过,彭天放老师认为,这项技术的应用潜力绝不止于医疗领域。这种把生物活体细胞和机器人设计结合起来的方法,也为未来仿生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新华社发文指出APP适老化改造问题,APP适老化改造不能停留在表面,既要“走形”,更要“走心”

最近,新华社发文指出,目前各种APP的适老化改造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工信部规定,APP老年版不允许出现广告内容和插件,但现在的不少APP老年版还是植入了很多广告。再比如,在界面设置上,很多APP老年版,只是把主界面的字体调大了,但是,点进去的二级界面却还是和普通版一样,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在切换模式上,很多APP的老年版切换入口不是放在首页,是隐藏在“设置”栏下,入口埋得很深,老年人根本找不到。新华社文章呼吁,APP适老化改造不能停留在表面,既要“走形”,更要“走心”

我们聊过微信老年版的三大设计要素:字要大、色彩亮、按钮大。不过,这只是老年版设计的基础要素。这三点必须有,但是还不够。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把字调大。这个改动看上去很容易,但是,字号大了,就必须对原来版面上的信息做删减,否则页面会很拥挤、很难看。那么,老年版到底应该删减哪些信息和功能,保留哪些信息和功能,这才是考验产品经理的地方

我最近看到滴滴出行老年版产品经理韩立波的分享,她讲了滴滴老年版如何做取舍,很有启发。滴滴普通版的页面上都有一个地图展示,标明了打车的出发地、目的地和相隔距离,很直观。但是,滴滴老年版就舍弃了地图,在用户“一键叫车”之后,等车页面上只有车牌号、车辆颜色和品牌型号三个信息

这是滴滴在大量的采访调研之后,发现,地图功能对年轻人来说很直观,但老年人基本不太看,反而很占地方,就大胆把地图功能舍弃了。而紧急联系人、分享行程和110报警,这些功能可以给老年人提供安全感,要保留在小程序里面。

再比如,在滴滴老年版的第一版中,等待接驾页面上,车牌号后面画着一个汽车图形,汽车图形的颜色代表了派单车辆的颜色。设计者认为,这样显示对老年人更直观。但在大量调研后才发现,大部分老年人根本就不知道汽车图形颜色就代表了派单车辆颜色,这个信息对他们来说是完全无效的。滴滴后来撤掉了汽车图形,直接用汉字来标注车辆颜色,黑色的车,就在车牌号后面直接写“黑色”两个字

滴滴除了做功能上的取舍,还做了算法上的取舍。敬老是中国社会的重要价值观,那么,在打车派单的算法上,要不要优先派给老年人?老年人应该优先,但是,年轻人可能也着急用车,比如上班、接送孩子等等。在反复讨论之后,滴滴最终决定,在就医场景下,为老年人优先派单。也就是说,当一个60岁以上的老人,打车的终点或者起点是医院时,系统会为他优先派单,最大限度地方便老年人去医院就诊

除了功能和算法的调整,甚至在客服术语上,都要针对老年人的语言习惯进行调整,尽量地“去专业化”。比如,客服人员在和老年人沟通时,不说“实时单”“预约单”,而要说,“您现在叫车”和“您什么时候叫车”不说“出发地”“目的地”,而是说“您现在在哪”和“您要去哪”。这样,老年人一听就能明白

大神级产品经理俞军说,APP上每增加一个属性,每调整一个功能,其实,都是在权衡取舍,哪一类用户优先,哪一类情景优先。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就是在用户价值、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等多个领域的复杂要素面前,做正确的权衡取舍

冬奥会背后的网络黑科技,8K超高清直播,自由视角,子弹时间,IPv6+

北京冬奥会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作为观众,不管是看电视还是看手机端,你肯定已经发现了,本届冬奥会的比赛转播效果非常惊艳

首先,北京冬奥会是史上最清晰的冬奥会,全面采用8K超高清直播。8K是什么概念?我们平常看网络视频的最高清晰度1080P,它的清晰度只有8K超高清的1/16。据说,你要是用8K电视来看转播,可以看到人物面部转瞬即逝的微表情,特别有现场感。

更精彩的是,北京冬奥会还引入了“自由视角”“子弹时间”等新技术。以往观看比赛,电视观众能看到什么视角,是由导播决定的。现场多个机位的摄像机把画面信号传到转播车上,再由导播选取特定机位的画面来播出。这种画面叫“固定视角”。

“自由视角”是指,现场上百个机位的画面信号都会实时上传到云端,再传到千家万户,供你选择。你在看比赛时,可以自己当“导播”,自由选择观看机位,特写、全景、俯瞰,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再来说“子弹时间”,这是指像电影《黑客帝国》中,尼奥躲避子弹的那个经典镜头一样,让比赛中的精彩瞬间凝固住,放大比赛细节

你看,通过8K超高清转播、“自由视角”“子弹时间”等黑科技,北京冬奥会的转播效果一点儿不输动作大片。

要让前面说的这些黑科技发挥出威力,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网络要给力。现场上百个机位的画面要实时上传到云端,网络带宽得够大吧;还有,观众自己当导播,画面信号肯定不能有明显时延吧,否则这个功能就有点鸡肋了。

当然,如果只是在个别场馆实现这样的网络覆盖,技术上还不是很难。但是别忘了,北京冬奥会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设了“两地三赛区”:冰上项目在北京赛区,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在延庆赛区,自由滑雪和其他项目在张家口赛区。从北京赛区到张家口赛区,差不多有200公里,共87个奥运场馆。

也就是说,冬奥会的高速专网不能只在局部有效,而是必须覆盖这么广的区域、这么多的场馆,以及北京和张家口之间的高铁、高速线,因为媒体和工作人员会奔波在这些线路上,需要时刻连入高速网络。据说冬奥会期间,包括摄像机、电脑、手机等在内,一共有超过15万台终端设备会接入冬奥会专网,它们都需要高质量、不限速的网络服务

怎么满足这么苛刻的网络需求?我猜你肯定想到了5G。5G网络覆盖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光有5G网络还不够。5G只是解决了从基站到移动端的网络,数据到了基站之后,还需要通过有线传输的方式汇聚到骨干网,也就是IP网络。咱们可以这么理解:IP网络是5G网络的上游,如果IP网络的传输不给力,那5G再厉害,作用也发挥不出来。

这次北京冬奥会用到的网络黑科技,就是一种全新的IP网络技术,叫做IPv6+。这个技术到底厉害在哪,我专门去请教了IETF互联网架构委员会(IAB)委员、华为首席IP协议专家李振斌,他是这么给我解释的。

IPv6是一个英文缩写,表示“互联网协议第6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这是最新一代互联网协议。目前广泛使用的还是IPv4,也就是互联网协议第4版。为啥要用IPv6来代替IPv4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在IPv4协议下,全球的IP地址数量不够用了。

我们知道,这些年互联网在发展中国家逐渐普及,再加上各种智能设备爆发式增长,这就意味着,需要越来越多的IP地址。到2019年11月26日,欧洲网络协调中心(RIPE NCC)就宣布,IPv4地址耗尽,不会再有IPv4地址分配给网络提供商。想要获得更多的IP地址,就必须对原来的IPv4协议进行升级。

IPv4地址数量是2的32次方,也就是约42.9亿个;而升级后的IPv6地址数量是2的128次方。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就算是给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分配一个IP地址,也绰绰有余。当然,IPv6在扩展了IP地址的同时,还有很多优点,比如更高的安全性、更大的扩容性、更简化的格式,等等。

这次北京冬奥会使用的奥运专网,就是建立在IPv6协议上的新一代网络技术,叫做IPv6+。这也是IPv6+技术第一次应用在大型国际比赛上。前面我们提到的8K超高清转播、“自由视角”“子弹时间”等黑科技,没有IPv6+的支持,都不可能实现。另外,IPv6+还解决了很多以往比赛报道中的痛点。

比如,在以往的大型比赛中,有很多不同的网络需求,包括,第一,比赛的现场直播;第二,媒体的现场报道;第三,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通讯;第四,运动员的上网需求;等等。为了让这些需求不相互干扰,以前每个业务都需要一个专网,部署很麻烦,运维成本又高。

IPv6+技术只需要用一张网,就能覆盖所有业务,不需要每个业务单独建网。那它怎么保证业务之间不相互干扰呢?原来,它有一种切片功能,可以把一张网切成不同的专用频道,就好像是把一条公路划分成了不同的车道一样,不同的车走不同的专用道。这样一来,不同的车既可以同时跑在一条公路上,相互之间又有安全隔离,不会相互影响。

除了“一张网走天下”,IPv6+还能做到紧急需求的快速响应。比如,需要临时增加一路直播信号,或者增加一路记者采访信号,这在以前是没办法快速开通的,一般需要3天以上。而本届冬奥会遇到这种紧急需求,就简单多了,几分钟就可以部署完成。

总之,这次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观看北京冬奥会,得感谢IPv6+这个幕后功臣。科技冬奥,网络先行!

长途开车回家的用户洞察,得带点提神醒脑的功能饮料,但不是红牛,而是东鹏特饮

春节期间,我身边不少朋友是开车自驾回家的,要长途跋涉几百上千公里,很是辛苦。我问他们,路上是不是得带点红牛?没想到朋友告诉我,是得带点提神醒脑的功能饮料,但不是红牛,而是东鹏特饮

我一听,还挺吃惊的。东鹏特饮在我们印象中,是“山寨版红牛”,从包装的红、金底色,到口味,都透露出一股山寨气质,还有它的那句广告语,“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和红牛的之前用的广告语“困了累了,喝红牛”,让人傻傻分不清谁是谁。

不过有意思的是,红牛在2013年就不用这句宣传多年的广告语了,而是改成了“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反倒是东鹏特饮捡起了这句话,让大家把“累了困了”和东鹏特饮联系起来的,这是一种巧妙的移花接木。有了这句广告语的加持,再加上售价比红牛低了不少,东鹏特饮这些年深耕下沉市场,增长迅猛,在去年5月成功上市了。

不过,我的那些朋友,不是为了便宜才在路上带东鹏特饮。原因其实很简单,罐装红牛带在路上喝,非常不方便。一罐红牛,要是一口气喝不完,车上不好放,稍微颠簸一下就容易撒得到处都是。而东鹏特饮推出了带盖子的瓶装饮料,就像矿泉水瓶那样,喝不完盖上拧紧就行。对长途开车的人来说,当然是东鹏特饮的设计更友好

为什么东鹏特饮有这么精准的用户洞察呢?其实,和它长期瞄准下沉市场有关。东鹏特饮的主力消费人群是长途汽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等等。他们常年奔波在路上,当然需要瓶装设计的功能饮料。此外,东鹏特饮还有一个洞察,就是这些人员的体力消耗很大,需要大包装的饮料,250ml的红牛对他们来说太精致了。东鹏特饮推出了500ml大容量,一上市就非常受欢迎。2021年发布的《便利店畅销商品榜单》显示,饮料类商品中,东鹏特饮500ml大金瓶销量排名第二。

你看,我们以为东鹏特饮是靠“山寨”成功,其实,模仿只是起步,东鹏特饮能够做到国内功能饮料品牌的第一名,靠的是精准的用户洞察

说到这儿,我想起另一个精准用户洞察的案例,就是我们之前聊过的出海明星企业,安克创新。它凭借自己的拳头产品充电宝,成为全球第一的数码充电品牌。后来,安克创新的一款摄像头也在国外卖火了,比专门做摄像头的品牌海康、大华这些,卖得还要火。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如果光看摄像头的清晰度,安克比起专业品牌还真没什么优势。但是,安克发现,国外用户与国内用户有一个不一样的使用场景。美国的很多家庭是有院子的,他们会买摄像头装在屋檐下,或者直接装在树上。这样一来,摄像头最好是无线的。市面上大多数无线摄像头的待机时间是30~60天,最多不超过90天。架在高处,用户每隔一两个月都要爬上去、取下来,很麻烦。

这是用户的痛点,正好是安克的机会。别忘了,安克的拳头产品就是充电宝。他们把做充电宝的电流技术,用在了无线摄像头上,让摄像头的待机时间可以长达半年,比原来市面上待机最长的,还多出一半。所以,这款摄像头一推出,就在美国成了爆款

说到这儿,我想起业内流传的那句话:用户才是最好的产品经理

冬奥会带动滑雪热,冰雪乐园没有那么依赖IP,绕开了主题乐园发展的最大瓶颈

北京冬奥会可不只是带来了一届精彩的比赛,它还让一个产业在国内进入高速发展期,这就是滑雪产业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国内的滑雪场数量就开始飙升,到2021年初,国内有了650多块标准雪场,比2015年涨了3倍。光是去年一年,全国就新增了1200多家滑雪相关企业,同比增长60%以上

这儿还有一组数字:20192020年滑雪季,全国滑雪人次为1045万人;20202021年滑雪季,全国滑雪人次为2076万人,直接翻番;预计2021~2022年这个滑雪季,全国滑雪人次很可能再次翻番,冰雪旅游收入将达到6800亿元

如果再加上滑雪装备、教练、摄影服务等周边,这个冰雪季的总产值将破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在这个铲屎官遍地走的时代,2021年国内宠物经济的市场规模才4000亿元,不及冰雪产业的一半产值,这还是在冰雪项目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可以想见,北京冬奥会之后,冰雪运动在国内会进一步升温,冰雪产业还要上一个台阶。

前不久,知名评论家“兔主席”正好聊到了国内冰雪乐园的发展,冰雪乐园是指包括了滑雪和各种雪上娱乐项目的主题乐园。“兔主席”认为,相比于欢乐谷、华强方特这样的国内主题乐园来说,国内冰雪乐园虽然才刚刚起步,但发展的后劲儿更足,没有明显的瓶颈。这是为什么呢?这两年,国内主题乐园的发展也是红红火火啊。

“兔主席”认为,从生意模式上说,主题乐园那些看起来非常刺激的游乐器械项目,比如过山车这些,是很不好做的生意。首先,这些大型的游乐器械是固定资产,前期需要有大量资金投入,之后每年还要折旧,资产价值一直在缩水;其次,这些设备的维护检修成本、运营成本都比较高,需要有一个庞大的运维服务团队;还有,如果单靠感官体验刺激的话,游客是很容易失去新鲜感的,玩几次就不来了。如果乐园为了留住游客,不断提升项目的刺激感的话,又会有更大的隐患:一旦危险项目发生意外,对乐园的运营会有长期负面影响。

所以你看,国内主题乐园看着人山人海,但这个钱并不好挣,是典型的重资产、高成本。业内流传一句话,“中国的主题乐园有70%都是亏损的,20%持平,只有10%能盈利。”国内主题乐园的龙头之一华强方特,三次冲击IPO上市都没能成功,关键就在于盈利能力上不去,方特旗下28座主题乐园,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就算一些看上去盈利的乐园,其实很大一部分收入是来自地方政府的资金补贴。

听到这儿,你肯定会问:像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这样的国外大牌乐园,也是同样的生意模式啊,人家的盈利能力怎么这么强?你别说,这两者看着是同样的业态,但是生意模式还真不一样。

国内主题乐园,主要赚的是门票钱,门票钱往往占到乐园总收入的80%。园区每天的接待人数是有限制的,门票的提价空间也不大,两三百元也就到头了,再贵就没人来了。

国际大厂,就以迪士尼为例,门票上有更大的溢价空间,能卖到四五百元一张;更重要的是,门票只占到乐园总收入的30%,而其他70%来自游客在景区内的二次消费,也就是餐饮、住宿、购物等等。所以你看,同样是每年接待五六百万游客的主题乐园,国内品牌和国际大厂的盈利能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游客到了迪士尼乐园就成了败家剁手党,在国内主题乐园就成了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呢?这里头有乐园本身运营服务的差距,不过这个差距是可以很快补课的;最大的差距其实是在于,国内乐园没有超级IP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迪士尼乐园里的米老鼠唐老鸭雪糕,还有环球影城卖的小黄人冰淇淋,都是几十块一支,利润高得吓人。但是游客一点不嫌贵,很高兴地买了拍照发朋友圈。想想看,没有这些超级IP加持,国内乐园要是把普通冰淇淋卖到几十元一支,肯定会让游客直骂坑爹。还有,环球影城里哈利·波特区的餐厅,虽然卖的只是最简单的英式菜品,像炸鱼薯条之类,价格也不便宜,但游客就是觉得非去不可。去那儿可不是吃饭,而是去感受魔法学校的食堂,能吃出魔法的味道,怎么能一样。至于乐园里的衍生品就更是了,没有IP加持的衍生品根本卖不动。

国内主题乐园想做出和国际大厂一样的超级IP,这已经超出了主题乐园本身的能力,它需要的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持续升级,用国产超级IP来反哺主题乐园。像迪士尼和环球影城,它们本身就是国际文化产业巨头,花了数十年时间打造的一批超级IP,主题乐园只是文化产业的线下场景延伸。没有超级IP的主题乐园,是无源之水,无论你在运营上怎么努力,都很难有高利润。

所以,回到开头“兔主席”的结论,为什么说国内做冰雪乐园比主题乐园要容易些呢?就是因为相对来说,冰雪乐园没有那么依赖IP,绕开了主题乐园发展的最大瓶颈。在冰雪乐园,冰雪才是绝对主角。只要踏踏实实做好基础设施和游客服务,再加上一开始我们聊到的,借冬奥会东风,国内冰雪运动进一步普及,国内冰雪乐园的增长空间是很大的。

这届年轻人对低度酒情有独钟,

过年期间,家人团聚,走亲访友,同学聚会,饭局酒局是少不了的,可千万不要喝多了。不过,做父母的也不用太担心,从消费趋势上看,这一届年轻人越来越不爱“喝大酒”了。比起高度数的白酒,他们更喜欢啤酒、果酒这些低度酒。我之前看到京东研究院的《2021年酒类消费报告》,2021年光是啤酒的品种数量就翻了一番,中高端果酒的销售额增长了快6倍,而不含酒精或者酒精度数极低的无醇酒更是大受欢迎,销售额同比增长8倍

说实话,看到这个报告我还挺好奇的,这一届年轻人酒量就这么差?据说他们是追求一种“微醺”的状态,但这一点点酒精度数,能达到“微醺”的效果吗?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提到了一个关于饮酒的实验,很有意思。这个实验说明,人只要用“意念”就能达到“微醺自由”,有没有酒精无所谓

实验是这样的:研究人员准备了三种鸡尾酒,分别是高度数、低度数和无酒精。这些酒经过特殊的调味处理,味道都是一样的,志愿者并不知道自己喝的是哪一款酒。喝完酒之后,研志愿者还要完成一个创造性的任务,比如做一盘菜或者写一段广告词。

结果,那些自以为喝下了高度酒的人,开始天马行空、自我放飞,做出来的创意非常夸张,而他们实际上喝的是无酒精饮料。而那些以为自己喝的是无酒精饮料,实际上喝了高度酒的人,反而表现得相当理智

换句话说,你的心理预期,决定了你饮酒后的状态。中国古人深谙这个道理,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搁到现代,我们知道,这其实就是医学上常说的“安慰剂效应”,或者心理学上说的“心理暗示”。

这个原理我们都懂,但它的威力可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做一些困难的事情,比如,减肥

有一个关于减肥的行为干预实验,把减肥者分成两组:一组是增强减肥者的动机,用专业的倾听和建议鼓励减肥者,让他们获得减肥动力,更容易坚持下去。另一组是锻炼减肥者的想象力,让他们想象跑步时微风吹过、鸟儿唱歌,想象跑完之后的畅快感,想象这道沙拉吃起来很美味,等等。他们这样做了之后,在跑步时就真的会觉得心情畅快,吃沙拉时也真的觉得更美味了。

结果发现,两种干预方式对减肥都有正向作用,不过,锻炼想象力这种干预方式的减肥效果,是另一种的5倍。而且停止干预训练后,这组参与者的体重还在继续减轻。

你看,面对困难的事情,与其运用意志力,不如发挥想象力,效果也许会更好

元宇宙在出圈,「空间数字化」在落地

VR技术价值的突破口已经从看房走向了空间的数字化。

VR热回来了。截至2021年11月,AR、VR相关的融资已经达540多亿,相比去年的230亿多了一倍以上。其中,中国VR行业2021年的融资事件为55起。

圣诞期间,现属于Meta旗下的虚拟现实应用Oculus App在美区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店的下载量均超过了TikTok,登顶免费榜榜首。

这一次的VR热比起2015年,有着更热血的元宇宙畅想,但VR行业中有个板块一直很淡定,在VR热潮或退潮的进程中,一直做自己的迭代并成功进行了大规模的商业化落地应用,这就是由全球领先的空间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如视率先推出的「VR看房」

如今VR看房成为房屋经纪人的作业「标配」,买房租房者也已经习惯于线上看VR房源。VR这一技术,让房产经纪行业至少在「看房」这一环节,有了革命性的效率提升和颠覆式的创新体验

如何在一个创新技术出现的最早期入场,穿越泡沫,形成技术优势?这是硬科技创新时代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

如视以智能硬件为突破口,凭借VR看房夯实了房产领域的空间数字化基础之后,又开始走向更广阔的行业应用,成为空间数字化变革里的重要力量,其进化之路值得思考。

01更小更强大的VR「相机」

如视在房产经纪行业掀起的「VR革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智能硬件产品——伽罗华

伽罗华是如视量产的第二代VR采集设备,与第一代相比,伽罗华在更小体积、更轻重量上实现了更强大的性能

伽罗华基于激光采集,可以实现360度自动扫描,采集场景的深度数据,并对画面进行自动拼接处理,生成VR物料。设备搭载的深度激光检测模组,既让采集半径扩大到25米,大幅减少了采集点位,提升采集效率,也让深度采集精度达到20mm的绝对误差,测量面积误差可控制到0.4%以内,这一特性让伽罗华除了满足房产拍摄需求之外,甚至可以应用在一些专业的工程测绘领域

在画质呈现上,伽罗华的彩色感光部件也升级为4/3英寸的大靶面CMOS,让采集画质达到微单级别,以更精准的色彩呈现让空间的每一处细节清晰可见。如视副总裁施文博介绍,「相当于你看视频从480p到4k。」这一特性让伽罗华在拍摄博物馆这种强调文物细节的空间时,可以更好的呈现细节信息。

基于激光技术的VR采集设备之前并非没有,但更多应用于桥梁、铁路建造等大型工程勘测领域,成本非常高,要想在日常房屋采集这种小空间场景中实现大规模落地,最关键的是要把成本降下来。

在性能不减的同时实现成本控制,并非易事,得益于激光传感器成本的不断下降,如视凭借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实现了上述目标。据施文博介绍,从第一代量产设备黎曼到伽罗华,如视智能硬件产品的核心部件全部由如视技术团队自主研发。

与此同时,VR采集设备的操作门槛也在降低。2021年10月份开幕的2020迪拜世博会(受疫情影响延期),其「云上中国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用VR技术拍摄的大型场馆,就由伽罗华采集线下空间,在如视专业摄影师因疫情原因无法到场的情况下,伽罗华由第三方工作人员操作,顺利完成空间采集任务。据如视工作人员介绍,正式采集传输一共花了3个晚上,每晚从7点到11点,加上从后台整个数据回传,总共不到10个小时就完成了3000多平空间的采集。

image

伽罗华在保持高能性能的同时,把成本、体积和操作门槛都降到了消费级产品层面,这个特性将给更多产业以巨大想象力。

02更大更无限的空间数字化

如果复盘伽罗华这个产品的成功,关键点可能就在当时VR技术最热但还远不成熟的时候,没有去跟进最炫酷的娱乐和消费级赛道,而是在专业领域围着一个可以落地,并有着实际产业价值的问题来做产品创新

而有意义的产品和足够的聚焦,又带来了技术与价值循环演进的可能性,度过了VR技术早期的尴尬与泡沫阶段。这时候,真正有更大延展性的未来才会出现。

完成房产经纪的服务场景后,技术实力足够强的伽罗华,开始向其他行业拓展自己的疆域,也给予了其他行业更多的空间数字化想象力和技术支撑

最近广受关注的北京冬奥会,其VR智慧场馆就由伽罗华采集。针对这种场地大、冰雪场景多的场馆,伽罗华进行了针对性的迭代升级。在已有的25米探测距离激光雷达采集设备上,将探测距离延伸到100米,同时优化噪点清除算法,根据实际物理场景分析雪地、冰面等特性,剔除镜面反射、飞点、离群点等噪点,保证了智慧场馆的高精度和高清晰度,为全球观众打造身临其境的冬奥场馆体验。目前,用户在冬奥通App上可体验到10余座冬奥场馆的风采

image

如果用户习惯了线上「逛」冬奥、线上「逛」世博,未来文博行业的策展、观展方式或许会完全改变,整个产业上下游或许也跟今日完全不同。

实际上,各行各业的空间数字化早已开始。

在酒店行业,如视早就和同程旅行进行密切合作,在近12个重点城市的1000家酒店落地VR技术;在政务V宣传领域,如视和北京市怀柔区商务局合作的「可视化国际会都」,线上全面复刻了怀柔的特色会展与文旅资源,用户仅凭一部手机,便可全面、直观地了解怀柔的会展优势

甚至在一些想象不到的行业,空间数字化的需求也已经出现,「有核电厂等找到我们,希望对重要机柜等空间资产管理存档,需要空间拍摄、标签和编号。」如视工作人员介绍。

以VR技术为基础的空间数字化的想象力,不止100平米的二手房,也可以是十几平米的酒店和几千平米的超大场馆,也可以是核电、消防、家装家居等各个细分行业,未来甚至是整个城市的空间数字化

在未来迈向更深层的数字化世界的过程中,VR必将是加速和填充进度条的关键基础建设,而伽罗华这个智能硬件产品的演进过程和如视向各个行业的拓展进程,也是个值得回味的好案例。

杭州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抓紧布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大力抢占新赛道竞争主动权

https://z.hangzhou.com.cn/2022/ddh/content/content_8184608.htm

杭州发布《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全文。报告指出,勇当数字经济的开路先锋。坚定不移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经济由侧重模式创新向注重技术创新迭代升级,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巩固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壮大数字视觉、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产业,始终保持行业领跑地位。全面提升数字经济硬核实力,聚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着力打造世界领先的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厚积数字经济二次爆发的新动能。抓紧布局量子科技、深海空天、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大力抢占新赛道竞争主动权。

中银证券:元宇宙是通向共同富裕潜在路径关注中国电信业三巨头

中银证券3月1日策略研究称,元宇宙是通向共同富裕的一条潜在路径,元宇宙相关组织路线的演进离不开政府顶层设计,元宇宙深具公共物品属性。投资上,他们建议关注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为代表的国家级通讯平台,目前三大运营商已成立元宇宙产业委员会发布产业自律公约,着手制定行业标准,是最有可能承担潜在政府基础设定任务、打造全国性元宇宙公共平台的公司,未来元宇宙平台极有可能是牌照业务,三大运营商隐含的转型价值值得重估。

因此落到投资上,他们建议关注以中国移动(00941.HK)、中国电信(00728.HK)、中国联通(00762.HK)为代表的国家级通讯平台,目前三大运营商已成立元宇宙产业委员会发布产业自律公约,着手制定行业标准,是最有可能承担潜在政府基础设定任务、打造全国性元宇宙公共平台的公司,未来元宇宙平台极有可能是牌照业务,三大运营商隐含的转型价值值得重估

好愿景能够引领元宇宙走上好发展方向

元宇宙当前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各方对元宇宙的态度并不都是积极的,对于元宇宙的批评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人类是应该去拥抱星辰大海还是走向虚拟现实才能更有利于自身的存续,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答案,不过不能否认的是,走向虚拟现实是目前阻力更小的方向,元宇宙的出现对现实世界有着一定的改良意义

理想元宇宙世界中的生产函数提升人力在生产中的权重,降低实物资料对生产的影响,最终通过影响资本/收入比来实现降低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的目标。认同决定价值,因而数字、想象力、创造力成为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专有性导致的分配失衡有望被元宇宙的先进设定瓦解。

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中文译字"岛", 是基于区块链核心思想理念(由达成同一个共识的群体自发产生的共创、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同行为)衍生出来的一种组织形态。是区块链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之后的附属产物。

元宇宙中以DAO(去中心化)为代表的组织形式新的生产关系,用户是价值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价值创造的消费者。经济行为和数字行为可以进行区块链化和精确量化,分红与市值增长不单单是传统股份制公司股东的专利,DAO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享受与自己贡献相匹配的DAO分红与市值增长。元宇宙从工具层面、方法层面构建的经济体系能够实现分布式金融的理想形态,DAO组织形式下主导的分配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路径的发展与投资选择。技术是中性的,从“技术变革”到“产业变革”再到“终极融合”,元宇宙将逐步走向成熟。短期投资的重点还是落在基础设施硬件和底层技术,从产业发展顺序来看,元宇宙有赖于基础设施的完善,因此XR交互设备、通信网络建设、云计算平台以及AI算力芯片和内容引擎等技术底座的发展创造第一轮投资机会

长期来看,技术是中性的,短期也不应高估技术进步的节奏,而长期不应低估宏大的叙事,目前互联网大平台类的公司多数生于Web2.0时代,底层思维缺乏Web3.0的基因,不应高估其卡位应用入口实现转型的成功概率,未来的巨擘可能目前尚是微末

国元宇宙与碳中和》新书发布探讨双螺旋发展之道

image

2月28日《元宇宙与碳中和》新书发布会在京召开,该书由国富资本董事长、原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长、总裁熊焰,优实资本董事长、畅销书《元宇宙通证》作者、元宇宙三十人论坛联合发起人邢杰,亿欧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彬共同撰写。目前《元宇宙与碳中和》已经登上当当网经济类丛书销量榜第六名。在发布会上,优实资本董事长邢杰,国家发革委能源所原所长戴彦国,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元宇宙三十人论坛发起人、大三生集团董事长徐远重,金陵华软董事长、碳中和五十论坛发起人王广宇针对"元宇宙与碳中和的双螺旋之道"的话题进行了圆桌对话。

韩国科学信息通信技术部宣布投资1.86亿美元建立元宇宙生态系统

韩国科学信息通信技术部宣布投资2237亿韩元(1.85亿美元),以建立该国的元宇宙生态系统。该部将利用其资金发展去中心化创造者经济,培养人才,并支持开发VR/AR设备的公司。目前,一个泛政府委员会正在处理虚拟空间的问题,如个人信息和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对非法行为的监督。

韩国布局元宇宙欲5年跻身全球五强

韩国政府近日公布一份促进元宇宙产业发展的长期路线图,目标是5年内成为全球第五大元宇宙市场。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说,按照计划,韩国将培育至少220家营业额超过50亿韩元(约合2664万元人民币)的元宇宙企业,并于今年创办"元宇宙学院”,实现到2026年共培养4万名本土专家的目标。

元宇宙源于1992年国外科幻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这两个概念。在元宇宙这个虚拟世界中,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替身”展开互动。

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长官林惠淑说,“元宇宙作为数字‘新世界’,有无限可能”,政府将促进这一行业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

韩国还打算在元宇宙平台上建立为外国人服务的线上韩语学院,并在旅游、医学和艺术领域启动多个使用元宇宙技术的项目。计划中的“元宇宙学院”将帮助全球元宇宙初创企业进入韩国市场并与本土内容生产企业对接。

韩国首都首尔市政府去年11月宣布,将打造元宇宙平台,向市民提供公共服务。

天下秀虹宇宙与龙湖新盘“京能龙湖熙上”达成合作,元宇宙数字社区赋能实体经济创新营销

image

天下秀旗下元宇宙社交产品"虹宇宙”与国内领先的房地产企业龙湖集团新开发的"京能龙湖熙上"楼盘达成合作,将通过虹宇宙赋能"京能龙湖熙上”实体地产营销,在"元宇宙售楼处”、"元宇宙样板间"、"虚拟装修场景”以及"虚拟社区"等领域将开展相关合作。与此同时,京能龙湖熙上开盘首发,”熙上售楼处"虚拟空间登陆虹宇宙APP,同步开放体验。

开盘首日,咨询看房的消费者络绎不绝,现场的虹宇宙虚拟售楼处展区更是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龙湖地产的吉祥物“龙小湖”作为NPC在虹宇宙“熙上售楼处”虚拟空间惊喜现身,不仅准备众多惊喜好礼,带领现场的消费者沉浸了解京能龙湖熙上,而且也让消费者感受到元宇宙与实体地产结合的独特魅力。

打造元宇宙虚拟看房功能场景,超越时间空间还原房屋全貌

龙湖集团是TOD开发模式的先行者,在坚守服务本源的同时,全力征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城市空间。京能龙湖熙上和虹宇宙的强强联合,将通过元宇宙相关技术,进一步拓展龙湖集团城市空间和服务场景,不断升级空间营造和服务的能力。

据了解,此次虹宇宙与“京能龙湖熙上”的合作,将依托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前沿科技及“元宇宙”虚拟空间,为“京能龙湖熙上”打造沉浸式的体验环境和营销场景,例如上线“虚拟样板间”,打造“虚拟房屋装修场景”等功能场景,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现实结合,给予消费者简单便捷的看房、购房以及装修体验。

相关人士表示:用户可以“亲身”进入对线下样板间1:1复刻的“线上虚拟样板间”中,随时随地体验房屋的本来面貌和内部结构细节,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并可对“线上虚拟样板间”进行零成本、自定义的模拟装修,以此作为线下装修的模板,高度还原一个真实可感知的房屋全貌。

元宇宙结合实体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元宇宙与实体经济如何紧密结合,正受到国家关注。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虹宇宙作为国内率先落地的元宇宙科技产品,自投入运营以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主动拥抱实体经济。今年年初,虹宇宙与国际顶级红酒品牌拉菲合作,帮助拉菲打通超越现实的营销场景,通过虹宇宙打通虚拟与现实,扩大拉菲实体红酒的品牌张力,赋能拉菲红酒的销售

此次元宇宙与实体地产的合作,将为实体地产行业开创全新的数字空间。专家表示,未来,除了虚拟看房、虚拟装修,元宇宙还有望实现虚拟社区的建设,业主不只是住在物理社区,更可以进入孪生的数字社区进行活动,为业主提供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智慧服务,进一步推动传统地产项目的转型升级。

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与元宇宙游戏开发商GreenPark Sports达成合作

体育社交游戏开发商GreenPark Sports与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MLS)建立多年合作伙伴关系,以推动推动球迷参与元宇宙。合作内容将从本赛季开始,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球迷将能够使用官方授权的装备创建化身,并与好友—同参与比赛。

据此前报道,2021年10月,GreenPark Sports完成3100万美元B轮融资,Galaxy Interactive、Sapphire Sport、SignalFire和Advantage领投,Nassef Sawiris的NNS Group、Gaingels、DH.VC及FTX的Alameda Research等新投资者参投。

智度股份:艺术元宇宙社区Meta彼岸上线,全产业链布局进行时

https://faramita.genimous.com

智度股份举办产品发布会,宣布其与国光电器联手打造的国内首个艺术元宇宙社区"Meta彼岸"正式公测。该应用同时支持VR端和移动端,先前内测时已上架Pic。应用商店。

image

区块链技术和VR硬件支撑

1月17日,智度股份公告称,与智度集团、国光电器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广州智度宇宙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公司、智度集团和国光电器分别持股48%、42%和10%”。

image

根据该公告,合资公司将投资开发基于VR环境的社交游戏项目和数字艺术元宇宙社区项目

image

作为智度股份、国光电器两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陆宏达在2月28日举办的发布会现场表示,从2021年第四季度组建元宇宙团队开始,“Meta彼岸”是双方合作落地的元宇宙产品,一方面智度股份提供区块链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国光电器在声学技术上拥有优势

image

2018年以来,智度股份先后战略投资了比特大陆、比特小鹿等区块链行业知名企业。同时,区块链业务也是该公司作为战略发展和业务布局的重点。

image

2月16日,智度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区块链业务经过多年积累,公司自主创新的区块链底层平台智链2.0目前已取得2项发明专利和4项软件著作权,还有多项发明专利在申请过程中

据智度股份在发布会上介绍,"Meta彼岸"中所有的房屋和图片都基于区块链技术做了分布式的存储,这意味着里面的资产、载体和权属是永恒的

image

国光电器则是国内领先的声学元件供应商。1月17日智度股份发布的《关于共同投资设立广州智度宇宙技术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公告》中指出,国光电器具备声学技术及硬件制造优势、VR产业链优势

元宇宙全产业链闭环,软硬结合高筑壁垒

若说智度股份为本次合作提供了软件技术支撑,那么国光电器便为其提供了硬件入口。

资料显示,国光电器拥有超过70年的声学技术积累,是全球VR产业链的声学模组的重要供应商。国光电器日前披露正在为全球VR龙头M公司的A型号VR设备供应声学模组,2021年1-9月期间该业务销售收入占音响电声类业务销售收入的4.04%,占营业总收入的3.54%。同时,国光电器已中标M公司其他两个型号VR设备声学模组以及一个型号VR设备配套声学配件,将分别于2022年及2023年实现投产。除此之外,国光电器还首次披露将为另一家P客户VR/AR设备开发模具,并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投产。

国光电器是智度股份的关联企业。智度股份直接持有国光电器11.5%的股份,公司的董事长陆宏达、副董事长兰佳亦分别担任国光电器的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在双方的合作中,由于国光电器熟悉VR硬件的功能及技术趋势,例如VR设备的多人异地同空间定位功能、是否具备触感等,有助于元宇宙项目的硬件适配和超前开发。国光电器和VR硬件厂商之间的长期合作也有助于项目的渠道分发和推广,例如应用软件预装等。

据消息透露,今后国光电器还有开展VR/AR整机生产业务的计划。若该计划进展顺利,智度股份未来有望成为A股少数实现元宇宙“底层技术-内容-硬件终端”全产业链闭环的企业。

中航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借助国光电器在VR设备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智度股份在游戏开发、区块链、品牌营销等领域的经验,智度股份将具备硬件和软件的先发优势和技术壁垒,可快速切入元宇宙赛道,延伸应用场景,加速商业化进程,为公司带来增量空间。

王老吉新十年战略发布启动元宇宙“吉空间”

王老吉在成立十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上发布了新十年战略,提出打造"时尚王老吉、数字王老吉、创新王老吉、责任王老吉",争创"全球饮料No.1,争取到下一个io年实现营收利税倍增计划。会上还进行了王老吉元宇宙"吉空间"启动仪式,王老吉表示,将以元宇宙相关技术应用提升消费场景体验,将公司打造成快消行业数字化企业标杆

启动王老吉元宇宙——“吉空间”

image

早在2014年,王老吉就搭建了“超吉+”平台,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凉茶大数据中心,探索凉茶产业数字化升级。去年以来,不少行业巨头加入“元宇宙”赛道,本次十周年创新发展大会,王老吉也进行了王老吉元宇宙“吉空间”启动仪式。

王老吉元宇宙“吉空间”启动仪式

据介绍,王老吉将以元宇宙相关技术应用,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消费场景体验。未来,王老吉将持续引领数字化浪潮,将公司打造成快消行业数字化企业标杆。

Conflux用户数量已超1050万!用前沿区块链技术为“元宇宙”筑底!

https://confluxnetwork.org/zh/

image

作为世界三大区块链公有链之一的Conflux树图区块链公链系统,在主网稳定运行近400天,用户数量已超1050万、日处理交易达30~50万笔之后,迎来2.0升级版本。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树图区块链系统底层技术将大范围支撑"元宇宙"与"Web3.0"产业,横向、纵向释放VR、AR、游戏、人工智能等相关数字信息产业产能,助力数字治理转型、数字经济的集约式跨越增长。

区块链公链系统是信息科技领域的基础研发也是国际赛道,需要不断的精进与创新、超越自我也超越同一赛道的竞争者。“conflux树图区块链公链系统1.0”,在不牺牲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前提下,突破了区块链公链在交易吞吐量(tps)和确认时间(confirmationlatency)的系统性能瓶颈,达到每秒可处理3000笔以上交易,是第一代公链“比特币”系统的428倍,第二代公链“以太坊”系统的75倍。籍此,conflux树图区块链公链系1.0”实现了性能领跑全球,动态节点稳居世界前三,被行业称为第三代公链

当前,我们正处在科技变革引领,技术进步催生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的时代,全球范围建立在分布式系统(区块链)之上,可以包容一切数字化和可以被数字化场景的元宇宙、web3.0正呼啸而来。“conflux树图公链系统2.0”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演进的迭代。迭代后的树图公链,拥有着更强的安全性、兼容性和适用性,为中国及世界数字经济发展及各种形态的“元宇宙”“web3.0”提供安全坚实的数字底座。

image

上海发布conflux树图区块链公链系统2.0

据树图区块链研究院院长龙凡教授介绍,“conflux树图区块链公链系统2.0”增加了一层采用权益证明(pos)的最终性确认机制,通过pos投票的方式确认区块链的状态。新的确认机制增强了conflux树图公链系统抵御51%攻击的能力,也更简单易懂,有助于降低区块链开发者和用户的认知成本。该升级不涉及区块链交易的打包和执行规则,不影响普通用户正常使用。同时,为加快树图公链系统用户与生态拓展,升级后的2.0版本,将引入一个完全与以太坊兼容的虚拟分片(称为conflux espace),允许以太坊生态已有的各种应用直接访问和操纵conflux espace中的账户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数据权益是“web3.0”“元宇宙”与“web2.0”时代最大的区别。“我认为当前依托conflux树图领先的区块链技术优势,前瞻布局企业、自然人数字身份建设很关键。”发布会现场,龙凡分享了最新的科学研判,因为数字身份是数字权益基础,也是城市数字治理转型的基础和数字经济“新赛道”的基础,抢先布局有益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抢先构建数字经济新发展格局。在他看来,“元宇宙”不是简单的多种信息技术叠加或数字孪生,数据权益才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参考

posted @ 2022-03-02 12:14  TaylorShi  阅读(40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