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http://jjhou.csdn.net/article04-06.htm
————————————
没有 "输在起跑点上"   这回事    / 洪兰
                                                        国立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摘自 民生报 2004/07/11)

暑假,又到了补习班肉搏战的时候了,我家信箱中每天都塞满了各式各样的宣传品,我好奇的拿起来看一下,发现很多宣传文字不正确,有些观念需要厘清。首先,没有输在起跑点上这回事,人生是看终点,不是看起跑点。起跑的再快,姿势再优雅,没有跑到终点也是枉然。同时人生跟赛跑不同,人生的输蠃很难定义,不像拿马表计时那麽简单,而且就算蠃很重要,跑的过程更重要,如果眼光只放在终点,会失去人生最有意义的部分,如果只强调蠃,这个孩子会在冲刺到终点後发现除了虚名一无所有,因为亲情、友情、爱情都需要时间去培养而这些都比「蠃」更重要。

第二,早早送孩子去上才艺班、补习班并不能使他成为天才,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启蒙计画及婴儿健康发展计画(IHDP)的成果现已有专案报告出来,它的解释不全然如坊间所言。这两个专案都是针对0到3岁的社经弱势儿童提供早期丰富的多元环境,然後长期的追踪,在这些孩子5岁,8岁,12岁及15岁时去看早期环境对後来表现的成效。也就是说,如果给予高品质的学前教育能否免除早期环境缺乏刺激所造成的智慧低落。结果发现早介入帮忙虽然有好处,但是它并不能使孩子变成天才,这些孩子的智商比起对照组都有升高,但是仍然在一百左右,而一百是全国的平均智商。也就是说,密集教育经验有好处但只能使孩子原来的能力发展出来,并不能使他们成为天才,而且这个智商上的差异在两组孩子入学後,慢慢消失,当然早期叁与计画的孩子在留级和中辍比例上少,也就是说,早期的发音、识字阅读训练帮助孩子跟得上学校进度,跟得上,自然中辍或留级的机率减少。

这个研究最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到了十二岁都接受七年正式学校训练以後,两组在数学成绩及心智弹性(即问题解决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原始脑力)上没有差别,但是早时有学阅读的孩子,语文能力好些。早期介入所增加的智商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正式教育的长短而逐渐减少。尤其是在这分报告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即发现母亲智商可以解释十二岁儿童学业成就差异的25%,而早期介入只能解释6%的差异,也就是说,对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说,母亲的悻度、智商、个性,非常重要比早期提供良好的环境更重要。

在这个报告所显现的数据其实是一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上一直看到的,母亲如果受过高等教育,早介入的影响就非常少,以台湾来说,大部分的父母不必担心孩子会刺激不够,导致发展迟缓,我们应该担心刺激太多,孩子承受不了。但是母亲的悻度有深远关系这个发现就非常重要了。「十月的沆空」这本书是个很好的例子,它的作者为美国西维琴尼亚州矿区的穷孩子。1961年十月的一个晚上,他看到俄国的人造卫星飞越美国的沆空,他就跟他母亲说他要发射火箭,他母亲很支持他,并没有像别人一样说,「饭都吃不饱,发射什麽火箭,糟踏钱」,他在母亲的鼓励下,火箭发射成功,拿到了州科展的第一名,使他得到奖学金离开小镇去念了大学,从此他的人生不一样。当他从美国太空总署的总工程师位子退休下来时,他写了「十月的沆空」这本回忆录,里面讲到没有他母亲,他现在跟他同学一样,在地底下挖煤。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态度远大於送他去补习班、才艺班,因为只有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敢去挑战世界,成就人生。
——————
侯老师的一点评论我给大家突出一下:
大人愈没自信,愈是把希望寄托於小孩。信心满满的家长,愈让孩子有自由的学习。

posted on 2004-10-26 21:05  taowen  阅读(69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