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社区?
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一定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共同经济利益和心理因素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它至少包括以下基本要素或特征:
(1)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2)有一定的地域界限;
(3)有共同的文化、制度和经济生活,居民按一定的方式和结构分布并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也就是说,社区是一个包括人口、地域及各种社会关系的具体的、有限的地域社会共同体,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
二、安全社区的概念与发展
安全社区的概念首次是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提出来的,会上通过了《安全社区宣言》。《宣言》指出:任何人都享有健康和安全之权利。从此,推广安全社区概念就成为WHO在推广健康和安全方面的一个重点工作,并委托WHO设在瑞典皇家医科大学的社区安全推广协进中心负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一概念。根据WHO关于安全社区的概念,一个安全社区首先是一个地方社区,这个地方社区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制定针对所有居民、环境和条件的积极的安全预防方案;二是拥有包括政府、卫生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网络中各个组织之间紧密联系,充分运用各自的资源为社区安全服务。根据这一概念,安全社区并非仅仅以社区的安全状况为评判指标,而是指一个社区是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程序和框架,使之有能力去完成安全目标。安全社区的推广对象涵盖社区内所有人士,不分年龄、性别和职业,目的是要凝聚社区内的各方力量,推动整个社区的安全与健康,让居民不论是在工作场所、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娱乐、运动场所及在医院、学校,都能保证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伤害、日常生活中的伤害甚至暴力及自杀等各种意外。从世界各地安全社区的开展情况看,一个安全社区可能是单独一个城市,也可能是某个城市所辖的行政区,还可能就是一个小的居民小区,社区规模小的只有2000人,大的达到200万人。
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安全社区的6条准则:
(1)有一个负责安全促进的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
(2)有长期、持续、能覆盖不同的性别、年龄的人员和各种环境及状况的伤害预防计划;
(3)有针对高风险人员、高风险环境, 以及提高脆弱群体的安全水平的预防项目;
(4)有记录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5)有安全促进项目、工作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6)积极参与本地区及国际安全社区网络的有关活动。
四、安全社区的基本思想
对象——所有类别的安全和伤害预防,包括所有年龄、环境和条件。
目的——区内各种不同的组织机构,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各自的资源及服务,为区内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社区内所有人士不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保证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伤害、日常生活中的伤害甚至暴力及自杀等各种意外。
1、组织机构和程序——系统化、规范化
核心思想 2、共同参与——资源整合,全员参与
3、持续改进——动态保持
五、安全社区评定指标
安全社区评定指标
序号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定结果 |
备注 |
||
A |
B |
C |
||||
1 |
安全社区 创建机构 与职责 |
1.有安全社区创建领导机构,成员组成符合跨部门合作的要求,包括了社区内相关部门和资源,负责组织、协调安全社区建设和绩效评审工作。 |
|
|
|
|
2.有安全社区创建执行机构,机构成员包括社区有关管理人员、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安全卫生技术人员、志愿者及社区居民,能够满足社区安全促进要求。 |
|
|
|
|
||
3.社区各单位、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清楚自身职责。 |
|
|
|
|
||
4.建立健全了符合本社区特点、满足管理要求的安全管理制度。 |
|
|
|
|
||
5.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安全社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 |
|
|
|
|
||
6.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保证安全社区建设顺利进行。 |
|
|
|
|
||
2 |
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 |
1.积极组织和参与安全社区交流活动。 |
|
|
|
|
2.有安全社区建设协商议事机制,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及时反馈。对于可能引发社区突发事件的矛盾和纠纷能及时调解。 |
|
|
|
|
||
3.有能够承担安全促进工作的志愿者或其他群众组织,有活动、有效果。 |
|
|
|
|
序号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定结果 |
备注 |
||
A |
B |
C |
||||
2 (续) |
|
4.居民广泛参与安全促进活动。社区内重点事故与伤害预防项目的相关人群参与度不应少于50%。 |
|
|
|
相关人群参与度小于30% 视为不合格 |
3 |
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 及其评价
|
1.有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的工作制度,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工作,并确定需要重点控制的危险源。特别是对高风险环境、高危人群和脆弱群体进行了辨识与分析。 |
|
|
|
|
2.有事故与伤害监测机制,资料来源可靠,数据真实,能够反映事故与伤害发生的原因、后果及分布,有逐年好转的趋势。 |
|
|
|
|
||
3.社区应与区内有关单位签定安全责任书,督促其对危险作业和特种作业设备登记建档,纳入规范管理,使之符合国家要求,并按权限范围实施监督。 |
|
|
|
|
序号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定结果 |
备注 |
||
A |
B |
C |
||||
4 |
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 及计划
|
1.有明确的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和控制目标,目标应能够体现持续改进的要求。 |
|
|
|
|
2.制定了覆盖不同人群、设施和环境的安全计划,并能够持续执行。 |
|
|
|
|
||
3.安全目标与计划能够体现安全促进的重点工作与重要内容。 |
|
|
|
|
||
5 |
安全促进 项目 |
1.针对社区存在或群众关心的事故与伤害问题尤其是高风险环境、高危人群和脆弱群体,组织实施形式多样的安全促进项目。 |
|
|
|
|
2.每一项安全促进项目应有相应的实施方案,方案应体现持续改进,体现全员参与,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
|
|
|
|
||
3.有针对社区内各类高风险环境、高危人群和脆弱群体的风险控制和伤害干预措施,实施效果良好。 |
|
|
|
|
序号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定结果 |
备注 |
||
A |
B |
C |
||||
6 |
宣传教育 与培训 |
1.有符合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和计划的培训安排,能够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需求与不同能力要求的需要,并达到预期效果。 |
|
|
|
|
2.有固定的安全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等。 |
|
|
|
考核最小单位为行政社区(村) |
||
3.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安全知识传播渠道。 |
|
|
|
|
||
4.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对居民进行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安全教育。形式上可采用课堂培训、文体、互动、演练、知识竞赛、发放宣传品等。 |
|
|
|
考核最小单位为行政社区(村) |
||
5.开展或监督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符合国家要求。 |
|
|
|
|
||
7 |
应急预案 和响应 |
1.针对社区潜在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制定不同层次、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
|
|
|
考核最小单位为街道(镇) |
2.各类突发事件预防机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到位。 |
|
|
|
|
7 (续) |
|
3.配备了符合国家要求的应急设施和器材并保持完好,建立了训练有素的专职或兼职应急队伍,能够保证快速、有效的进行应急响应。 |
|
|
|
|
4.组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有针对性的应急培训与演练,居民具有基本的自救互救的知识和能力。 |
|
|
|
|
||
8 |
监测与监督 |
1有事故和伤害的行政监督、公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 |
|
|
|
|
2.有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定期、不定期、专项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检查计划。 |
|
|
|
|
||
3.严格执行安全检查计划,全面、综合性安全检查每年不少于4次。 |
|
|
|
考核最小单位为街道(镇) |
||
4.监督或检查范围覆盖社区内各类场所和设施,尤其是工矿商贸企业的关键岗位、要害部位。 |
|
|
|
|
||
5.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社会治安方面的事故与伤害能够按要求报告相关主管部门。 |
|
|
|
|
||
6.有社区内公共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齐全完好并运转正常。 |
|
|
|
非社区管理设施,社区应有监督措施并予以落实。 |
||
7.事故与伤害信息能够传递到群众中,并接受群众监督。 |
|
|
|
|
||
9 |
事故与 伤害记录 |
1.建立生产、交通、消防、社会治安、家居等方面的事故与伤害记录及记录管理制度。 |
|
|
|
|
2.事故与伤害记录标识清楚,具有可追溯性和可见证性,且便于查阅。 |
|
|
|
|
序号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定结果 |
备注 |
||
A |
B |
C |
||||
10 |
安全社区 创建档案 |
1.建立了安全社区创建档案。档案要完整、管理规范、易于查询。 |
|
|
|
|
2.安全社区档案能够反映安全社区的创建过程、社区安全管理、安全促进过程和风险控制等情况。 |
|
|
|
|
||
11 |
预防与 纠正措施 |
1.对各类安全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采取了整改措施并对整改结果有验证。 |
|
|
|
|
2.认真分析事故与伤害发生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 |
|
|
|
|
||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在纠正的同时举一反三,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出现。 |
|
|
|
|
||
12 |
评审与 持续改进 |
1.组织社区安全绩效评审,反映安全促进效果,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整体评审每年不少于一次。 |
|
|
|
|
2.持续开展安全促进工作,有持续改进的计划和目标。 |
|
|
|
|
||
3.居民对社区安全满意度大于80%。 |
|
|
|
小于60%为不合格 |
说明:每一个二级评定指标评定结果分为A、B、C三个等级:
A:该指标制度化或实施过程符合要求,实施情况好;
B:该指标制度化或实施与指标要求存在部分缺陷,但不影响整体安全;
C:该指标制度化或实施方面属空白或存在严重缺陷.
六、申请安全社区评定的社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持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项目两年以上;
(二)有效地预防、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及其他各类事故与伤害连续两年控制在当地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