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哈工大深圳计算机考研 854 | 418 |三区初试第一
写于出复试成绩的傍晚。
权衡下的择校
来说说为什么选哈工深吧:在深圳,在南方,在一线,有名头,实力还行,难度还好,一校三区容错率高,专业课考 CSAPP(这确实是我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408的计组和操作系统真的很无趣,本科上那两门课的时候就觉得很痛苦,虽然说我考得还算可以),看第一遍 CSAPP 的时候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第一次有了看透电脑这个我每天都在用的黑匣子的感觉。
也考虑过浙大、北大软微。上交和复旦的招生简章倒是看都没看过,因为听说那边的专硕没有宿舍,浙大则是因为 21 年实在是太恐怖了,还要考 PAT,沉没成本太高了,舍不得浪费时间。北大软微是因为看了上届学长的一篇经验贴,他每天学习 10+ 小时,从三月份到十二月,后面甚至达到每天 12 小时,我自知自己没有这样的自制力,所以就没有选择软微。
另外一个原因是我想做 NLP,虽然在此之前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唯有一腔热血选择做这个方向,再来一次的话我应该会更慎重的考虑。
背景
华科本,软工专业,加权成绩大概排在 35%,基本核心课程没有上 90 的,学得大多很一般,倒是喜欢写点小项目,自从大一的时候被英语这门课伤到心之后再也无心保研,所以就放开身心去玩别的了,想着大三再去卷吧。
时间上的规划
我的自律能力比较差,所以大部分的时间规划都没有完成,例如在大三下学期,我本打算每天都看一点数学和专业课,结果那个学期的课程格外的多,占用了很多时间,还要做实验、上机,交报告,合计下来差不多每天只有一两个小时在看考研相关的。六月末尾的时候我连高数都没看完,大概只看了一半的样子,CSAPP 看了大概三分之一,课后习题一道题都没写,实验倒是想着做一做,结果只做了第一个,后面的就懒了。更别提政治和其他两门专业课,不过英语是真的每天都在坚持,因为20年的十二月考了个六级,那段时间努力学习英语单词,就把学单词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考研那天。
真正有规划的日子是从暑假开始的,七月十五回了一趟家,玩到七月二十一回学校,正巧碰上武汉的一波疫情,就被封锁在学校里了,整整一个八月都没怎么出校门,很难不痛苦。那段日子的武汉总是充斥着烈阳和暴雨,东九草坪上的蘑菇长了一茬又一茬,也被割走了一次又一次,D 栋草丛里的猫也被招待的很好,至少它们出门吃饭不用戴口罩。那段时间,日常是早上七点多起来在寝室背单词,然后走路到韵酒吃早饭,多是早餐馄饨或者热干面,后来发现另外几个窗口的饺子和肉包也挺好吃,算是开拓新大陆了。约莫九点钟才能走到暑假唯一开放自习的 D 栋,开始一天的学习。早上剩下的时间也是属于英语的,看一看 B 站上没啥卵用的长难句,看累了就掏出 CSAPP 看一点点。等到中午十一点多就准备溜了,直到下午两点才会回来接着学习。下午是效率最高的日子,刷刷数学,看一看课,听张宇讲段子,然后把高数十八讲课后习题都做一遍。晚上的学习时间是从七点开始的,一般是认认真真的看 CSAPP 或者看小说,大概一天能看个二十页。
后来学校开放了,图书馆也能进了,就趁着下雨前最后的宁静把自习室的书都搬回宿舍,然后又蚂蚁搬家一般挪移到图书馆的临时书架上。在图书馆的日子也多是磨洋工,每天到图书馆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九点,背个单词就快点了,期间还会闹点肚子,上个厕所什么的,静下心来写阅读的时间大概就一小时。下午是数学专场,一般是在刷 660 题或者做卷子,晚上的时候一般是在看专业课,刷刷王道之类的。
各科规划与进展
每个人条件各异,并不是说你做了别人列出的所有教辅资料你就可以达到和别人一样的分数,考试的时候运气成分太高了,比如今年的数学一,论难度的话比去年要难一些,但是换个角度说,难题都在选择,至少可以蒙一下,不像大题,不会就是不会,这就很看运气了,没有完美的教材,只有充分的准备。
政治
九月买了书,每天晚上跟着视频傻乐,反正就看个开心,不强求能记下来多少,看完一轮二倍速的徐涛之后就开始写 1000 题,反正我是记不下什么东西的,错误率高达 50%,菜中菜,然后我买了一个刷题的小程序,把那本 1000 题刷了完整一轮,还是错了很多,于是我导出了错题,打印出来,又刷了一轮,这么算下来应该是刷了一轮半,但是效果一般。
十一月左右买了背诵手册,在图书馆的走廊上大声朗诵,背了一点点,大部分根本背不下来,直到十二月才差不多读完第一遍,这本书还是有点作用的,看个眼熟。
其他的都一样,刷卷子,背答案。
英语
墨墨背单词加卷子,然后买了一本作文书,其他的就没怎么花钱,这门课找到套路刷就是了,可以用于放松。
大概的安排是十月之前,每天写一两篇阅读理解,然后对着答案看自己错在哪里,十月之后就开始刷其他题型,有时候懒得写了就看看网上的免费课程视频。
我觉得看下来最有用的视频是唐迟老师的阅读的逻辑,一共十集,两倍速看完,用了大概一个星期,如果之前没有养成做考研阅读的习惯的话,看完这个系列的视频之后应该会有一些提升。
数学
高数十八讲+基础三十讲+李永乐线代+王式安概率论。遇到不会的地方看视频,不懂的就和同学讨论。十一月开始做真题,从2002做到2021,大概十二月初做完十五套,而后开始刷模拟卷,李林6+4,张宇8+4,还有合工大的几张卷子,李艳芳的卷子太难了,做了一张就放弃了。刷模拟卷的时候一般只有110分,只有比较简单的卷子才能上130,偶尔能上个145,没遇到能让我满分的模拟卷,真题倒是很简单,奇数年份的卷子大多有130+,16,18,20确实比较难,大概只有110,其他的都还好。
那时候有人在 B 站专栏发各种模拟卷的评价和解析,做得非常好,叫晚晴蓝艺,很多东西都让我受益匪浅。
今年的卷子运气成分太大,没啥好说的,基础的太基础,计算量也一般,可能有些题目的反例比较难找吧。
专业课
从大三下开始看 CMU 的网课,有人做了机翻的字幕,只能说帮助有限,如果时间多的话看看也未尝不可,并不是必需品,重点还是看书,21那次考的很细节,而今年考的就很基础,都是期末考试的原题,甚至有道题考了一遍又一遍,诶,多少有点随心所欲,不像 408 那么规范。计网多看看哈工的慕课,数据结构刷题,看王道就够了,算不上难。
2022 考研难度
对我来说还算是比较平稳。
- 政治:刚开始做的时候就感觉有点不对劲,很多题都觉得陌生,但还是硬着头皮做完了,遇到没见过的题目只能靠直觉,所以考完就很没底,估计最多有个平均分,好在黑龙江政治改卷比较宽松,算下来比其他地区多给个三四分。最后客观和主观题的成绩是 44+38
- 英语:英语我是从作文开始写的,正好把考前准备的那篇范文用上了,不过倒也没有照搬模板,想到什么写什么,最有主观题竟然也有个(30/40),但是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小作文要准确提到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翻译要把所有英文都翻译成中文,人名也是要翻译的。
- 数学:数学只能说一言难尽,一拿到手开始写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前两道题太简单,第三道开始难度陡增,选择我用了快一个小时都没搞定,剩下三四道题不确定,只能开始写填空题,幸运的是除了选择题其他的都还算常规,只有那道凹凸性的证明想不出来。
- 专业课:难度尚可,听说有压分,CSAPP 和数据结构部分的题目都还算简单,只有计网的大题出的比较多,没有对答案,只觉得还行。
最后是一些政治不正确的话
网上发声的人大部分都比较菜,看多了只会混淆视听,认真考试,少看信息流。
(未完待续,今天不想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