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篇<巴菲特传>书评——成功和获得幸福毕竟是不同的

  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一个喜欢看传记的人,读他人的传记,无论是自传还是他人为专主立传,都免不得有溢美之辞,却失却了历史的客观。而性格慵懒如我之人,也是特别不待见去读那些成功学之类的东西,也不指望自己能够从那些成功的伟人身上学到点什么改编人生的品质。读这本《巴菲特传》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投资类书籍的推荐之列,特别在读了关于彼特林奇的《战胜华尔街》之后,这本《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可以作为一本很好了解价值投资理念的书来读。随着这么多年下来,自己的投资价值观开始向价值投资方向转变。 
   
  巴菲特传的作者应该说文笔相当娴熟,至少在商业领域没有写的太过看不懂的地方,当然做投资赚大钱并不是这本《巴菲特传》的全部。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读书的观点,我读出来的东西也许有点异端。 
   
  首先传记揭示了一个事实,虽然我们经常说沃伦·巴菲特是一个白手起家而成世界首富的人,也是唯一通过投资成为世界首富的人,但是巴菲特本人出身的社会阶层并不低。奥马哈城是美国中西部的一座小城市,但巴菲特的父亲从40年代起连任多界的美国国会众议院,巴菲特大学本科就学于沃顿商学院,研究生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师从价值投资师祖,《证券分析》的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并称为其钦定的衣钵传人,如此显赫的家世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其次,巴菲特从小养成了某些对金钱和赚钱的执着可能并不是其天生所有的,而是由于儿时母亲的伤害造成的巨大心理阴影造成的,他不喜欢待在家里而对赚钱有了一种变态般的执着。即使巴菲特在他的有生之年在投资事业上如此成功,但是他中年挚爱的妻子离他而去,三个子女大学辍学,早婚或者离婚,都为这个家庭蒙上了一丝不幸福的阴影。也许这也属于为了事业和工作失去了很多人生中应该有的家庭幸福。巴菲特将经营生意的那份苛刻拿到家里来对待亲人,未免太过没有人情味,也伤害了很多人。这更说明了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并不必然有关,当然这也和我是一个更看重家庭和身边的人有关系。在这点上,我们的世界首富巴菲特不如40岁就选择退休多点时间和家人相处的林奇,更不如50岁就结束了共同基金开始著书立说享受人生的他的恩施格雷厄姆。 
   
  毕竟钱不是最重要的,投资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而且由于复利的作用,时间越长你的投资回报会越丰厚,但这要求你在生命的早期你最需要钱的时候忍受不去用他。在这点上巴菲特的三个儿女都没有听从父亲的劝告,在80年代早期他们刚成年的时候就陆续在1000美元附近出售了他们所持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去谋求自己的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他们过的比他们的父亲更快乐,毕竟赚钱的目的是用来花了,否则钱只是账面财富,对这个社会也产生不了贡献,哪怕它越来越多。这也是巴菲特虽然是最成功的投资家却依旧少了很多家庭快乐的原因,在我看来这几乎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悖论,或许我们可以看做是他们追求的是事业上的成就感,但在我看来巴菲特对金钱,有着一种类似犹太人的执着。 
   
  第三,巴菲特作为一个崇尚自由市场,反对国家福利,在政治上非常保守的人,虽然没有继承父亲极端右翼的共和党立场,但不可思议的去支持民主党人,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在我看来巴菲特本人可能因为其不同寻常的地位而不得不具有超然的政治态度,甚至于当年以民主党人投尼克松的总统选举票。这也许也是巴菲特所说的他一直想像父亲说的成为一个“大隐于世的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用所谓的政治立场限制住自己的行为。 
   
  下面来谈关于巴菲特的投资部分。 
   
  事实上如果不是读了这本书,我很难想象巴菲特早在60年代就远离了华尔街,结束了自己的合伙制投资公司,转向实业经营和投资。这是巴菲特与彼特林奇或者索罗斯最大的不同,他在成功之路上所有的投资都是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上市公司实现了,而且从巴菲特控制巴郡公司之后,只分红过一次,而且从来没有拆分过股票,从而是巴郡的单股价值创造了人类历史以来的最高单股价值。但我从没有想到这家具有100多年历史的上市公司,最早的主业是纺织业,而当年巴菲特也曾经想过很多方法去维持这份主业,只是因为历史的潮流无法改变而最终转换主业到投资上,成为一个多元的投资公司。 
   
  在公司经营上,巴菲特一直保持了谨慎的经营态度,这种谨慎应该来自于其恩师格雷厄姆的教导,格雷厄姆作为经历过30年代大萧条一代的投资家,在其后世经营格雷厄姆基金是就一直坚持了一种非常非常谨慎的态度。在这点上巴菲特比他的老师积极的多,但是他基本上不进行主动的银行借款融资。巴菲特肯定不是第一个发现利用保险公司的账面浮存金作为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的人,但他肯定是做的最好的一个。浮存金在财务上说类似于一种预收账款,经过复杂的精算可以确认保险公司对外所需承担的责任,通过从事比较稳妥的财产保险和再保险工作,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大都会保险获得了大量的保险资金,而巴菲特再利用这些资金去做投资。其投资风格又不同于一般的共同基金只是被动持有作为一个财务投资者,伯克希尔哈撒韦更主动的介入公司的经营,派遣董事参与公司的经营和治理,巴菲特是一个纯粹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思想的信徒,更是公司治理的信徒,他相信在那些品德高尚和优秀的经理人的管理下,以及保持经理人和股东利益的一致,可以帮助一家公司提升价值。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家企业的崛起和其经营者的理念有着很大的关系,优秀的企业都会有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这才是其成功和股价提升的根本。这也是本书标榜的所谓“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榜样。 
   
  巴菲特更是一个善于发现价格洼地的人,一个善于在股市高涨的时候主动离开的人,这在很多方面应该归功于其心理上的优势,能够战胜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当然读书的时候更要多想。巴菲特投资了很多在抗周期行业中,但他更投资了很多周期性行业,巴菲特的财富有很多来自于周期性行业,因为他能够忍受周期性行业的剧烈波动,又有现金在地位不断的补仓,这才使其获得了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毕竟周期性行业总有一天能够随着原料价格上涨剧烈上涨,从而为股票持有人获得巨大收益,但周期性股票的成功毕竟只属于那些有闲钱的富人,不是适合我们这些时刻需要钱来维持生计的人。一次类似金融海啸这样的大萧条就能够把我们打垮了。在我看来,我们所能学习的也只是他早年的投资经历,至于80年代以后,富人有富人的玩法,这是我们学不来的东西。 
   
  最后来谈谈有效市场假说。在书中用了一个章节来谈论有效市场派和价值投资派的争论。本书的作者从传主的角度来看,必然是赞扬价值投资的。当然我也很认同这点,市场可能在某些阶段能够表现出某些弱有效市场的特征,但从宏观上必然不可能是有效的,所谓的市场均衡也只存在于纸面而言,但是对于大多数人特别是没有专业投资能力,也没有能力战胜自我心理的普通人来说,持有市场组合做指数投资,获得市场平均收益是他们唯一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的方法。所有的价值投资派,都是基于几个人特别优秀的人的成功,而不具有普世效应,你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拥有巴菲特那样对投资分析的热情和专业判断,这是一种天赋,更存在大量和人脉、经验有关的东西。况且事实已经证明,获得市场平均收益都能够让你的一生衣食无忧,富贵体面了,反而是迷信价值投资希望证明自己成功的人最后却可能一无所获。毕竟十几年几十年多能战胜市场的人屈指可数,而且不可复制,王亚伟即使在中国也只有一个。无论是趋势投资还是价值投资,对普通人来说都太难了,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相信专业人员和市场的力量,就已经足够了。毕竟标普年均也有超过10%的回报,哪怕是做生意的人,也很难那么多年都有这么好的成绩。 
   
  以上写的东西似乎已经超出对这本书的评价了。 

posted @ 2012-06-08 14:13  ccmaotang  阅读(50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