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协议与HTTP协议区别
一、TCP协议与HTTP协议区别
1、直观认识
TCP协议对应于传输层,而HTTP协议对应于应用层,从本质上来说,二者没有可比性。Http协议是建立在TCP协议基础之上的,当浏览器需要从服务器获取网页数据的时候,会发出一次Http请求。Http会通过TCP建立起一个到服务器的连接通道,当本次请求需要的数据完毕后,Http会立即将TCP连接断开,这个过程是很短的。所以Http连接是一种短连接,是一种无状态的连接。所谓的无状态,是指浏览器每次向服务器发起请求的时候,不是通过一个连接,而是每次都建立一个新的连接。如果是一个连接的话,服务器进程中就能保持住这个连接并且在内存中记住一些信息状态。而每次请求结束后,连接就关闭,相关的内容就释放了,所以记不住任何状态,成为无状态连接。
随着时间的推移,html页面变得复杂了,里面可能嵌入了很多图片,这时候每次访问图片都需要建立一次tcp连接就显得低效了。因此Keep-Alive被提出用来解决效率低的问题。从HTTP/1.1起,默认都开启了Keep-Alive,保持连接特性,简单地说,当一个网页打开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TCP连接不会关闭,如果客户端再次访问这个服务器上的网页,会继续使用这一条已经建立的连接Keep-Alive不会永久保持连接,它有一个保持时间,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软件(如Apache)中设定这个时间。虽然这里使用TCP连接保持了一段时间,但是这个时间是有限范围的,到了时间点依然是会关闭的,所以我们还把其看做是每次连接完成后就会关闭。后来,通过Session, Cookie等相关技术,也能保持一些用户的状态。但是还是每次都使用一个连接,依然是无状态连接。
以前有个概念很容易搞不清楚。就是为什么Http是无状态的短连接,而TCP是有状态的长连接?Http不是建立在TCP的基础上吗,为什么还能是短连接?现在明白了,Http就是在每次请求完成后就把TCP连接关了,所以是短连接。而我们直接通过Socket编程使用TCP协议的时候,因为我们自己可以通过代码区控制什么时候打开连接什么时候关闭连接,只要我们不通过代码把连接关闭,这个连接就会在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进程中一直存在,相关状态数据会一直保存着。
2、认识Socket
在C#中会有Socket,实际上socket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Socket本身并不是协议,而是一个调用接口(API)。Socket的出现只是使得程序员更方便地使用TCP/IP协议栈而已,是对TCP/IP协议的抽象,从而形成了我们知道的一些最基本的函数接口,比如create、listen、connect、accept、send、read和write等等。
3、比喻
比较形象的描述:HTTP是轿车,提供了封装或者显示数据的具体形式;Socket是发动机,提供了网络通信的能力。对于从C#编程的角度来讲,为了方便,你可以直接选择已经制造好的轿车Http来与服务器交互。但是有时候往往因为环境因素或者其他的一些定制的请求,必须要使用TCP协议,这时就需要使用Socket编程,然后自己去处理获取的数据。就像是你用已有的发动机,自己造了一辆卡车,去从服务器交互。
HTTP/1.0和HTTP/1.1都把TCP作为底层的传输协议。HTTP客户首先发起建立与服务器TCP连接。一旦建立连接,浏览器进程和服务器进程就可以通过各自的套接字来访问TCP。如前所述,客户端套接字是客户进程和TCP连接之间的“门”,服务器端套接字是服务器进程和同一TCP连接之间的“门”。客户往自己的套接字发送HTTP请求消息,也从自己的套接字接收HTTP响应消息。类似地,服务器从自己的套接字接收HTTP请求消息,也往自己的套接字发送HTTP响应消息。客户或服务器一旦把某个消息送入各自的套接字,这个消息就完全落入TCP的控制之中。TCP给HTTP提供一个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这意味着由客户发出的每个HTTP请求消息最终将无损地到达服务器,由服务器发出的每个HTTP响应消息最终也将无损地到达客户。
C#代码连接远程数据库用的是TCP协议。每次new 一个connection的时候,connection.open就打开了这个TCP连接。connection.Close的时候就关闭了这个连接。FTP的底层也是TCP, 不过是长连接的。传输大文件比较快。 需要看具体场景。在服务器端,如果程序是采取的长连接的方式,那么就能控制同时连接到这个服务器的连接个数,防止同时有多个连接。但是采取短连接的方式,那么就不能控制同时连接到这个服务器上的连接的个数,这也是一个优点,可以同时处理大量连接请求。但是如果连接请求量太大的话,可能造成服务器停止工作。
WebService不需要连接,一秒中至少可以支持上万/十万的请求,每次请求然后释放,没有空余的内存消耗。一般不会限制同时连接的个数,这是优势。Message Queue需要建立连接, 支持上千的连接就很吃力了。因为每个连接即使没有在请求数据,也会在内存中占用一定的空间存储。会限制,比如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一般最多同时连接16个。
4、关于TCP协议
TCP为了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就给每个包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字节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假设丢失了)将会被重传。TCP是因特网中的传输层协议,使用三次握手协议,三次握手完成,TCP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成功地建立连接,可以开始传输数据。建立一个连接需要三次握手,而终止一个连接要经过四次握手。 TCP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面向连接意味着两个使用TCP的应用(通常是一个客户和一个服务器)在彼此交换数据包之前必须先建立一个TCP连接。这一过程与打电话很相似,先拨号振铃,等待对方摘机说“喂”,然后才说明是谁。在一个TCP连接中,仅有两方进行彼此通信。
5、关于Http协议
Http协议一定通过指定的端口,80,所以一般计算机上不会限制这个端口,所以Http协议能够顺利通过所有机器上的防火墙。而使用Socket编程的话,就需要自己指定特定的端口,那么很可能这个端口是在某个环境中禁用的,那么就无法穿透防火墙。IIS使用的是80端口,也就是这个程序一直在监听着这个端口。一旦发现有人要建立到这个端口的连接,他就会响应,然后建立连接。这里说的连接都是短连接。所以你对服务器上的网址的请求,都是通过80端口送到网站程序的。然后通过这个端口发送的客户端浏览器。
HTTP是一个属于应用层的面向对象的协议,由于其简捷、快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它于1990年提出,经过几年的使用与发展,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扩展。目前在WWW中使用的是HTTP/1.0的第六版,HTTP/1.1的规范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而且HTTP-NG(Next Generation of HTTP)的建议已经提出。
HTTP协议的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1.支持客户/服务器模式。
2.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3.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
4.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5.无状态: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参考链接:https://www.cnblogs.com/dingjiaoyang/p/5326544.html
6、从实际开发中来看两者之间的联系
Http是要基于TCP连接基础上的,简单的说,TCP就是单纯建立连接,不涉及任何我们需要请求的实际数据,简单的传输。http是用来收发数据,即实际应用上来的。
第一:从传输层,先说下TCP连接,我们要和服务端连接TCP连接,需要通过三次连接,包括:请求,确认,建立连接。即传说中的“三次握手协议”。
第一次:C发送一个请求连接的位码SYN和一个随机产生的序列号给Seq,然后S收到了这些数据。
第二次:S收到了这个请求连接的位码,啊呀,有人向我发出请求了么,那我要不要接受他的请求,得实现确认一下,于是,发送了一个确认码 ACN(seq+1),和SYN,Seq给C,然后C收到了,这个是第二次连接。
第三次:C收到了确认的码和之前发送的SYN一比较,偶哟,对上了么,于是他又发送了一个ACN(SEQ+1)给S,S收到以后就确定建立连接,至此,TCP连接建立完成。
简单就是:请求,确认,连接。
第二:从实际上的数据应用来说Http
在前面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建立TCP连接之后,就需要用Http协议来传送数据了,HTTP协议简单来说,还是请求,确认,连接。
总体就是C发送一个HTTP请求给S,S收到了这个http请求,然后返回给C一个Http响应,然后C的中间件或者说浏览器把这些数据渲染成为了网页,展示在用户面前。
第一:发送一个http请求给S,这个请求包括请求头和请求内容:
request header:
1.请求的方法是POST/GET,请求的URL,http协议版本;
2.请求的数据,和编码方式;
3是否有cookie和cooies,是否缓存等。
post和get请求方式的区别是,get把请求内容放在URL后面,但是URL长度有限制。而post是以表单的形势,适合要输入密码之类的,因为不在URL中显示,所以比较安全。
request body:即请求的内容。
第二:S收到了http请求,然后根据请求头,返回http响应。
response header:
1.cookies或者sessions
2.状态码
3.内容大小等
response body:即响应的内容,包括,JS什么的。
第三,C收到了以后,就由浏览器完成一系列的渲染,包括执行JS脚本等。
在所有的矛盾中,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不要做个笨蛋,为失去的郁郁寡欢,聪明的人,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正在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