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高罗佩的中国情结

  说起高罗佩这个名字,也许不少中国读者会觉得有些陌生。但是,我只要再说另一个的名字,中国读者一定会立马就觉得既熟悉又亲切起来。谁呢?狄仁杰,中国唐朝武则天时代的一位著名宰相和神探。高罗佩曾用典型的中国传统章回体创作了一套长达130多万字、描写大唐神探狄仁杰的《大唐狄公案》系列。如此传统的中国古代侦探小说《大唐狄公案》,怎么看都应该是出自咱们中国历史小说家之手吧。然而,想不到的是,创作《大唐狄公案》的高罗佩,却是一个通晓15种语言的荷兰外交官。20世纪50年代《大唐狄公案》英文版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至今为止,已被译成29种语言,在38个国家出版。断案如神的Judge Dee(狄公)更成为欧洲家喻户晓的小说人物,并被西方读者称为“中国的福尔摩斯”。而且近30年来,高罗佩所著的《大唐狄公案》还继续在中国本土一再刊行,且多次被翻拍为影视作品,风头远胜于数百年来中国作家所创作的各种长短不一的狄公探案故事。
  一个地道的西方外交官高罗佩,却能写出一部最纯正的中国章回体大型推理探案集《大唐狄公案》,这的确够让人称奇。那么,这高罗佩,到底是怎样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与中国有着什么亲密的关系?他的《大唐狄公案》系列又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在海豚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高罗佩事辑》这部书里,读者都能一一找到最清晰最生动的答案。
  《高罗佩事辑》包含三个部分,即高罗佩传奇、史料辑录、友朋诗词,汇编了目前所见的他人所写涉及高罗佩的第一手中文资料。“高罗佩传奇”有《荷兰高罗佩》、《续谈荷兰高罗佩先生》、《高罗佩传奇》等三篇文章,三个作者从不同角度诉说了高罗佩的传奇及其与中国的亲密关系,为本书最好看最耐看的部分。这其中陈之迈所写的长文《荷兰高罗佩》对高罗佩的介绍更是既全面又生动。陈之迈曾从事外交,是高罗佩的同行,又是高罗佩的友人,与高罗佩相交了20多年,知心知底。
  身为荷兰人的高罗佩(Dr.Robert H van Gulik),醉心中国传统文人雅士诗酒风流、琴棋书画的生活,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诗词曲赋无所不通,能用白话文和文言文写出漂亮的文章,擅长用中文写作律诗、绝句等近体诗词,绝对是个“中国通”、“中国痴”。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高罗佩的中国妻子和儿子的话里得到最真实的验证。书中提及了两件事,一是1943年高罗佩到中国重庆担任荷兰流亡政府驻重庆使馆一秘,便与清代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当时同在大使馆任秘书的江苏名媛水世芳女士结为伉俪。水世芳这样评价高罗佩:“他不是外国人!从我们认识到他临终,他没有一天断过练习中国书法。他最爱吃四川菜,他实在是个中国人。”二是高罗佩的长公子、现任荷兰莱顿人类学博物馆馆长的威廉则这样讲诉自己对父亲的印象:“更小时候的记忆中,父亲在家通常穿着宽松的袍子,喜欢喝中国茶、弹琴,总是铺着报纸练书法,刻图章……”
  当然,《高罗佩事辑》最精彩之处还在于详细地披露了读者最感兴趣的高罗佩写作《(大唐狄公案》的神奇经历。1943年担任荷兰流亡政府驻重庆使馆一秘期间,高罗佩读到了一本清初无名氏写的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他为喜欢读西方侦探小说的中国读者、却没有机会看到中国自己历史上出色的侦探小说而遗憾。为了不让中国历代公案小说家“含冤于九泉之下”(高罗佩自序中语),高罗佩在将清代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翻译成英文后,更开始亲自操刀,为他偏爱的狄仁杰撰写探案故事,用英文创作了《铜钟案》。1950年,第一部狄公案译成日文出版后大受欢迎。高罗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5年内写成130多万字的宏篇巨制《大唐狄公案》。高罗佩根据丰富的中国古代史料,对中国公案小说进行了改造,完成了从公案小说到侦探小说的变革。用教授赵毅衡的话来说,他是“代中国人发展国粹的公案小说家”。
  除了创作《大唐狄公案》,高罗佩的汉学研究还涉及到中国性学、琴学、书画、篆刻等诸多方面。他是全世界系统整理中国房中术书籍的第一人,他的《秘戏图考》、《中国古代房内考》被誉为中国性学的现代开山之作;他的《琴道》是第一部介绍和研究中国古琴艺术的西文专著,被认为是古代琴学研究领域的权威之作;他的《书画鉴赏汇编》是讲解如何辨别中国文物的赝品;他的最后一部著作竟然是研究中国动物的《中国长臂猿考》。在这些研究性的著作中,高罗佩消除偏见,辩证认识差异,平等对待中西文化,一直将中西文化放在普遍人性的天平上平等称量,也因此他反映中国古代生活和文化的作品都能够走出去,也能够被迎回来。
  高罗佩的终身都是职业外交官,但他身在“汉学界”圈外,却以“汉学家”身份名世。而作为汉学家的高罗佩,远离常道,不谈中国历史及社会上的大问题,他研究的并不是中国的主流文化,按照传统观点看,高罗佩的汉学似乎有些“另类”。但他的“另类”汉学研究却是在具体的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研究实践。这种实践性研究最为贴近普通大众的传统观念和文化态度,因而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上的意义并不比主流文化研究有丝毫逊色。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几十年来,不断有人开列标准不同的“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人”排行榜,而高罗佩却每每都榜上有名的原因吧。

posted on 2012-11-19 22:16  sslshop  阅读(56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