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航天高可靠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原理与技术》
程胜 蔡铭,中国宇航出版社。
ISBN 978-7-5159-0254-8
1-4章:RTOS现状及概述,高可靠软件标准及规范,RTOS基本概念及原理,国外航天RTOS产品。
5-7章:高可靠RTOS设计原理,~内核实现技术,设备驱动及可靠性增强技术。
针对RTOS的设计技术,实现技术展开。详细介绍RTOS设计原理,设计模型,系统实例,容错实时调度,内存空间保护,资源竞争防护,设备驱动加固,容错恢复以及健康监控技术。
第8章:RTOS的测试技术与方法。
目录
第1章 高可靠实时操作系统
1.1高可靠实时操作系统概述
1.2高可靠RTOS发展现状及趋势
1.3航天对高可靠RTOS的需求
1.4本书的结构
第2章 安全关键软件设计标准及规范概述
2.1软件可靠性
2.1.1软件可靠性概念
2.1.2软件可靠性评价
2.2高可靠软件设计
2.2.1软件可靠性工程
2.2.2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
2.3软件可靠性与防危性区别
2.4国外安全关键软件研制标准
2.4.1DO-178B标准
2.4.2ARINC653标准
2.4.3NASA标准
2.4.4ECSS标准
2.4.5DOD标准
2.5国内安全关键软件研制标准
2.5.1GJB 2786-96标准
2.5.2GJB/Z 102-97标准
2.5.3GJB 438A-97标准
第3章 RTOS基本概念和原理
3.1RTOS总体结构
3.2RTOS内核
3.2.1RTOS内核概述
3.2.2任务调度管理
3.2.3内存管理
3.2.4同步与通信
3.2.5中断/异常管理
3.2.6时钟定时器
3.3设备管理与驱动
3.3.1设备管理
3.3.2设备驱动
3.4嵌入式文件系统
3.4.1概述
3.4.2Flash文件系统
第4章 国外航天应用的RTOS产品
4.1VxWorks产品介绍
4.1.1VxWorks基本结构
4.1.2VxWorks主流版本
4.2Integrity产品介绍
4.2.1Integrity-178B RTOS
4.2.2Integrity RTOS
4.2.3Integrity PC
4.3RTEMS产品介绍
4.3.1RTEMS内核结构及功能特点
4.3.2RTEMS版本发展
4.4QNX产品介绍
4.4.1QNX Neutrino RTOS
4.4.2QNX Neutrino RTOS Secure Kernel
4.4.3QNX Neutrino RTOS Safe Kernel
4.4.4QNX RTOS v4
4.5LynxOS产品介绍
4.5.1LynxOS
4.5.2LynxOS-178B
4.5.3LynxOS-SE
第5章 高可靠RTOS设计原理
5.1RTOS可靠性设计理念
5.1.1RTOS可靠性设计面临问题
5.1.2高可靠RTOS设计模型
5.1.3可靠性与性能的权衡设计
5.2高可靠RTOS设计范例
5.2.1分区操作系统
5.2.2基于虚拟化的安全操作系统
5.2.3基于二代微内核的安全操作系统
5.3RTOS验证技术
第6章 高可靠RTOS内核实现技术
6.1容错实时调度
6.1.1容错实时调度概述
6.1.2容错实时调度算法介绍
6.2内存保护
6.2.1内存保护的重要性
6.2.2多层次内存保护技术
6.2.3内存泄露的动态监测及回收
6.2.4蒙德里安内存保护
6.3空间辐照环境下的内存数据可靠存储
6.3.1空间辐照概述
6.3.2冗余内存分配技术
6.3.3内存冗余编码技术
6.4资源竞争防护
6.4.1资源竞争问题及防护技术
6.4.2动态检测算法
6.4.3静态检测算法
第7章 设备驱动及可靠性增强技术
7.1高可靠RTOS设备驱动技术
7.1.1设备驱动概述
7.1.2设备驱动出现问题分析
7.1.3提高驱动可靠性的技术概述
7.1.4设备驱动加固技术介绍
7.2高可靠RTOS容错技术
7.2.1高可靠RTOS容错技术意义
7.2.2容错技术
7.2.3错误屏蔽策略
7.2.4错误恢复策略
7.2.5RTOS容错实现技术
7.3RTOS健康管理
7.3.1健康管理
7.3.2ASAAC中的系统管理
7.3.3ARINC653中的健康管理
7.3.4基于模型的健康管理技术
第8章 RTOS测试技术和方法
8.1RTOS测试技术概述
8.1.1软件测试是RTOS可靠性保障的重要手段
8.1.2RTOS测试方法分类
8.2RTOS覆盖率测试
8.2.1覆盖率测试
8.2.2覆盖率测试工具简介
8.2.3目标码覆盖率测试
8.3RTOS综合功能测试
8.3.1RTOS功能点
8.3.2RTOS综合功能测试模型
8.3.3多维测试模型
8.4RTOS性能测试
8.4.1时间参考
8.4.2性能指标
8.4.3最大关中断时间比较方法
8.5RTOS基准测试
8.5.1RTOS基准测试套件
8.5.2Rhealstone
8.5.3ThreadMetric
8.5.4HartStone
8.5.5混合负载基准测试
8.6RTOS测试支撑技术
8.6.1RTOS接口测试自动化技术
8.6.2RTOS可移植接口技术
参考文献
2、《航天型号高可靠软件系统调试原理与技术》
作者:蔡铭,程胜,王瑞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出版年: 2008-8
页数: 372
定价: 65.00元
丛书: 航天科技图书出版基金
ISBN: 9787802184244
《航天型号高可靠软件系统调试原理与技术》针对复杂航天型号对软件系统的高可靠性要求,在深入分析软件故障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软件调试手段与工具的技术分类体系,介绍了一批最新的、具有代表性的软件调试技术,包括程序规则分析、用户行为分析、虚拟化调试支持、故障重现与逆向调试、统计调试、不变式调试等内容,以提高软件故障诊断与分析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高软件调试效率,缩短软件交付周期,提高航天型号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目录
第1章 软件调试技术概述
1.1 软件系统的“双刃剑效应”
1.2 软件质量体系中的短板——调试技术
1.3 传统软件调试技术的局限性
1.4 软件调试技术的发展概况
1.5 本书的组织
第2章 型号软件中的bug分析
2.1 概述
2.2 国外型号软件中的bug
2.2.1 金星探测器水手1号
2.2.2 阿里安5
2.2.3 火星气候轨道器MCO
2.2.4 火星极地着陆器
2.2.5 Titan/Centaur/Milstar军事卫星
2.3 国内型号软件中的bug
2.3.1 优先级运算问题
2.3.2 程序结构不合理问题
2.3.3 初始化不完备问题
2.3.4 原子性破坏问题
第3章 软件bug分类及分布规律
3.1 软件bug概述
3.1.1 关于bug的起源
3.1.2 软件bug的定义
3.2 典型软件bug分类体系简介
3.2.1 BorisBeizer分类体系
3.2.2 IEEE10441994分类体系
3.2.3 QJ3026-1998分类体系
3.3 c语言软件bug分类体系
3.3.1 内存相关错误
3.3.2 初始化错误
3.3.3 计算错误
3.3.4 输入输出错误
3.3.5 控制流错误
3.3.6 数据处理解释错误
3.3.7 竞争类错误
3.3.8 平台相关错误
3.3.9 其他错误
3.4 当前软件bug分布规律分析
3.5 软件bug分布发展趋势
3.6 对软件调试技术的需求
第4章 内存类bug调试
4.1 内存类bug产生原因
4.1.1 内存类bug现状
4.1.2 动态内存管理
4.2 内存类错误调试支持工具
4.2.1 Insure++
4.2.2 Purify
4.2.3 Valgrind
第5章 静态分析调试
5.1 静态分析概述
5.2 典型静态分析技术
5.2.1 基于规则的检查
5.2.2 符号执行
5.2.3 定理证明
5.2.4 类型推导
5.2.5 抽象解释
5.2.6 模型检测
5.3 静态分析工具
5.3.1 Testbed简介
5.3.2 其他静态分析工具简介
5.4 静态分析局限性
第6章 动态分片调试
6.1 什么是程序分片
6.1.1 程序分片的发展历史
6.1.2 程序分片的分类
6.1.3 程序分片的应用
6.2 静态分片
6.2.1 静态分片
6.2.2 Weiser的算法
6.2.3 Ottenstein的算法
6.2.4 基于系统依赖图的算法
6.2.5 静态分片和动态分片
6.3 动态分片
6.3.1 分片标准
6.3.2 def-use动态分片算法
6.3.3 Agrawal和Horgan的算法
6.4 分片调试实例
6.4.1 采用可信度剪枝的动态程序分片
6.4.2 Delta调试和动态分片相结合的软件调试方法
6.5 商品化的分片工具
第7章 Delta调试
7.1 Delta调试概述
7.2 Delta调试分类
7.2.1 简化
7.2.2 分离
7.3 Delta调试基本原理
7.3.1 简化算法
7.3.2 层次化Delta调试
7.3.3 分离故障起因
7.3.4 分离因果链
7.4 Delta调试工具举例
7.4.1 ASKIGOR
7.4.2 DDchange和DDstate
7.5 问题和局限性
第8章 统计调试
8.1 统计调试概述
8.1.1 统计调试的定义
8.1.2 统计调试的特点
8.1.3 统计调试的发展历史
8.2 统计原理
8.2.1 常用分布
8.2.2 常用定理及统计推断
8.3 统计调试分类
8.3.1 在线和离线统计调试
……
第9章 不变式调试
第10章 难以重现类bug调试
第11章 体系结构扩展调试
第12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调试方法
第13章 软件调试技术评价
参考文献
3、《航天型号软件工程》
作者: 杨海成 编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
页数: 233
定价: 68.00元
ISBN: 9787802184176
随着型号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软件在型号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规模和复杂性剧增,其质量与可靠性对整个型号任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航天型号软件的研制不实现工程化,航天系统工程就无法顺利运行。为了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的软件工程化水平,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这本教材。《航天型号软件工程》(主编杨海成)共分11?,介绍了航天型号软件的种类与特点、软件工程的原则以及航天型号软件研制的阶段划分,根据软件工程的核心思想,系统地阐述了软件研制各阶段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这本《航天型号软件工程》既体现了技术的先进性,又结合了航天的实际情况,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实践,提出了许多凝结了专家的心血与智慧的工程实践经验,对于从事航天型号软件研制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具有重要的价值。
目录
第1章 航天型号软件与软件工程概述
1.1 概述
1.1.1 软件概述
1.1.2 航天软件及航天型号软件的组成及特点
1.1.3 航天型号软件的关键性划分原则
1.2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及工作内容
1.2.1 软件工程与系统工程
1.2.2 软件工程的工作内容
1.2.3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1.3 航天型号软件工程化
1.3.1 软件设计与系统设计的关系
1.3.2 航天型号软件研制的分阶段过程
1.3.3 型号软件研制各阶段的技术工作
1.4 型号软件研制的组织与管理
1.4.1 型号软件研制的组织与职责
1.4.2 型号软件研制的策划
1.4.3 型号软件研制各阶段的管理任务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软件需求分析
第3章 软件概要设计
第4章 软件详细设计与实现
第5章 软件测试
第6章 软件验收、交付与维护
第7章 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
第8章 软件配置管理
第9章 软件工程环境
第10章 软件产品保证
第11章 航天型号软件工程发展展望
附录 缩略语列表
参考文献
4、《航天型号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买这本】
作者: 王忠贵 著 , 刘姝 著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03
版次: 1
ISBN: 9787515908953
定价: 98.00
内容简介:
《航天型号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在分析国内外航天软件工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航天型号软件研制过程和管理内容,并深入阐述了软件研制各阶段、软件项目管理与计划、软件配置管理和软件质量保证等涉及的理论、方法和相关技术,详细分析了模型驱动软件开发方法和形式化开发方法在我国航天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不仅能够系统、全面地指导航天型号软件工程的实施,还对航天型号软件工程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航天型号软件研制引入软件工程思想是任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航天软件工程标准体系建设、技术和方法研究、软件研制和管理队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软件工程化标准实施过程缺乏系统化的指南。本书结合作者多年从事载人航天工程软件工程工作的实践,在分析国内外航天软件工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和介绍了航天型号软件工程研制的过程、技术与管理方法;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王忠贵,1961年出生,博士;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探月工程(二期)副总设计师,长期从事航天系统工程总体设计、研究和软件工程化工作;参与主持神舟一号至十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任务的总体设计、研制和飞行试验,指导完成了神舟七号出舱活动及空间交会对接历次飞行任务软件研制工作,提出了全面建立航天型号软件工程化技术标准的思想,指导编制并建立了载人航天工程软件技术标准体系。
刘姝,1982年1月出生,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航天软件相关技术研究,主要负责核高基重大专项、载人航天工程软件工程化等相关项目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操作系统、存储系统、SoC、网络、软件工程等
目录
第1章 概 述 1
1.1 软件工程的概念 1
1.1.1 软件工程定义 1
1.1.2 软件工程的基本约束 2
1.1.3 软件工程的研究内容 5
1.2 航天实施软件工程的必要性 9
1.2.1 软件质量问题影响型号任务成败 9
1.2.2 航天型号软件研制面临挑战 14
第2章 航天型号软件工程化的要素和方法 16
2.1 航天型号软件的分类 16
2.2 航天型号软件工程的核心要素 17
2.2.1 软件开发过程 18
2.2.2 软件开发方法 26
2.2.3 软件工程工具 29
2.3 航天型号软件工程的管理内容 33
2.3.1 策划管理 33
2.3.2 需求管理 33
2.3.3 过程追踪与监控 33
2.3.4 配置管理 33
2.3.5 过程与产品质量保证 33
2.3.6 外协管理 34
2.3.7 评审管理 34
2.3.8 文档管理 34
2.3.9 开发工具的使用管理 34
第3章 国外航天型号的软件工程化情况 35
3.1 软件过程改进标准和方法 35
3.1.1 ISO 9000 35
3.1.2 CMM和CMMI 35
3.2 NASA软件工程化实践 39
3.2.1 NASA软件研制的管理体系 40
3.2.2 NASA标准规范与流程 40
3.3 ESA软件工程化实践 48
3.3.1 ESA软件研制的管理体系 49
3.3.2 ESA标准规范与流程 51
第4章 国内航天型号软件工程化情况 57
4.1 航天型号软件工程化概述 57
4.2 载人航天工程软件工程化发展历程 58
4.2.1 启动探索期 58
4.2.2 全面实施期 59
4.2.3 巩固发展期 59
4.2.4 软件工程化成绩 60
4.3 载人航天工程软件工程化标准体系 61
4.3.1 管理规定 62
4.3.2 技术标准 63
第5章 航天型号软件研制过程 66
5.1 技术流程分类 66
5.1.1 新研软件技术流程 67
5.1.2 沿用软件技术流程 67
5.1.3 参数修改软件技术流程 68
5.1.4 适应性修改软件技术流程 69
5.2 系统级分析与设计 70
5.2.1 系统分析与设计 71
5.2.2 分系统分析与设计 74
5.3 软件需求分析 77
5.3.1 输入与输出 77
5.3.2 工作内容 78
5.3.3 出口准则 79
5.4 软件设计 80
5.4.1 概要设计 80
5.4.2 详细设计 82
5.5 软件实现 84
5.5.1 输入与输出 84
5.5.2 工作内容 85
5.5.3 出口准则 86
5.6 软件测试 86
5.6.1 软件集成测试 86
5.6.2 软件配置项测试 88
5.7 系统测试 89
5.7.1 软件系统测试 89
5.7.2 系统试验验证 91
5.8 验收交付 93
5.9 运行维护 93
5.9.1 输入与输出 93
5.9.2 工作内容 93
5.9.3 出口准则 94
第6章 系统级分析与设计 95
6.1 概述 95
6.2 系统分解方法 96
6.2.1 产品分解结构 96
6.2.2 功能流框图 97
6.2.3 软件结构HIPO图 98
6.3 软硬件协同设计 99
6.3.1 软硬件协同设计定义 100
6.3.2 软硬件协同设计与仿真验证 101
6.3.3 软硬件协同设计平台 102
6.4 软件复用与外购 104
6.4.1 已有软件复用过程 104
6.4.2 软件复用技术 105
第7章 软件需求分析 110
7.1 概述 110
7.1.1 需求的定义 110
7.1.2 需求的类型 112
7.1.3 需求分析原则 113
7.2 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 114
7.2.1 数据流图 115
7.2.2 数据字典 117
7.2.3 加工规格说明 118
7.2.4 实体-关系图 118
7.2.5 数据对象描述 119
7.2.6 状态迁移图 119
7.3 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方法 119
7.3.1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概述 120
7.3.2 识别分析类和对象 122
7.3.3 定义类之间的关系 123
7.3.4 标识类的属性和服务 124
7.4 软件需求管理 126
7.4.1 内容与要求 126
7.4.2 需求追踪方法 127
7.4.3 需求管理工具 128
第8章 软件设计 131
8.1 概述 131
8.2 软件设计的原则 132
8.2.1 模块化 132
8.2.2 抽象 135
8.2.3 逐步求精 135
8.2.4 信息隐藏 135
8.3 结构化软件设计方法 135
8.3.1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135
8.3.2 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 140
8.3.3 结构化程序设计图形工具 143
8.4 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方法 147
8.4.1 系统设计与对象设计 148
8.4.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48
8.4.3 面向对象设计工具 150
8.5 数据库结构设计 151
第9章 软件实现 153
9.1 概述 153
9.1.1 编程语言分类 153
9.1.2 编程语言的选择 155
9.2 编程风格与编码规范 156
9.2.1 程序设计风格 156
9.2.2 C语言编码规范 161
9.3 高安全可靠的软件编码环境 167
9.3.1 编译器对软件安全可靠性的影响 167
9.3.2 安全可信编译器 167
第10章 软件测试 170
10.1 概述 170
10.1.1 测试策划 170
10.1.2 测试设计与实现 170
10.1.3 测试执行 171
10.1.4 测试总结 171
10.2 测试方法 172
10.2.1 静态测试 172
10.2.2 动态测试 172
10.3 软件单元测试 179
10.3.1 单元测试的内容 180
10.3.2 单元测试的方法 182
10.4 软件集成测试 187
10.4.1 集成测试的内容 188
10.4.2 集成测试的方法 188
10.5 软件配置项测试 190
10.5.1 功能测试 190
10.5.2 性能测试 190
10.5.3 接口测试 191
10.5.4 人机交互界面测试 191
10.5.5 强度测试 191
10.5.6 余量测试 192
10.5.7 恢复性测试 192
10.5.8 安装性测试 193
10.5.9 边界测试 193
10.5.10 安全性测试 193
10.5.11 互操作性测试 194
10.5.12 敏感性测试 194
10.5.13 数据处理测试 194
10.5.14 容量测试 195
10.6 系统测试 195
10.6.1 软件系统测试 195
10.6.2 系统试验验证 195
10.7 回归测试 196
10.8 第三方测评 196
10.9 软件测试工具 197
10.9.1 静态分析工具 197
10.9.2 单元测试工具 199
10.9.3 嵌入式软件白盒测试工具 200
10.9.4 测试管理工具 201
第11章 软件运行维护 202
11.1 概述 202
11.1.1 软件维护的定义 202
11.1.2 影响维护工作量的因素 203
11.1.3 软件可维护性 204
11.2 软件维护的实施 207
11.2.1 维护机构 207
11.2.2 维护的流程 207
11.3 遗留系统的再工程 209
11.3.1 遗留系统的演化 209
11.3.2 软件再工程和逆向工程 210
第12章 软件安全可靠性 214
12.1 概述 214
12.1.1 安全关键软件定义 215
12.1.2 安全关键软件开发难点和挑战 216
12.2 安全关键软件开发过程 217
12.2.1 软件安全计划 219
12.2.2 系统/分系统设计与分析 220
12.2.3 软件安全性需求开发 232
12.2.4 软件安全性设计 246
12.2.5 软件安全性实现 250
12.2.6 软件安全性测试 250
12.2.7 软件运行维护 250
12.2.8 软件安全性追踪分析及软件变更安全性分析 251
12.3 软件可靠性设计和测试验证 252
12.3.1 软件可靠性分配与预计 252
12.3.2 软件可靠性设计 255
12.3.3 软件可靠性分析 256
12.3.4 软件可靠性测试 258
12.3.5 软件可靠性评估 259
第13章 软件项目管理与计划 262
13.1 概述 262
13.2 软件项目管理过程 262
13.2.1 启动软件项目 263
13.2.2 成本估算 263
13.2.3 风险分析 263
13.2.4 进度安排 264
13.2.5 追踪和控制 264
13.3 软件开发计划的实现过程 264
13.3.1 计划初始阶段 264
13.3.2 制订软件开发计划 265
13.3.3 对软件开发计划进行审查和批准 265
13.3.4 实施软件开发计划 265
13.3.5 软件开发过程的度量和评价 265
13.3.6 修改软件开发计划 265
13.4 软件开发成本估算 266
13.4.1 基于参数化模型的软件成本估算 266
13.4.2 非参数化的软件成本估算 271
(13-6) 272
13.5 进度安排 272
13.5.1 制订开发进度计划 273
13.5.2 进度安排的图形方法 273
13.5.3 追踪与控制 274
13.6 风险管理 274
13.6.1 风险识别 274
13.6.2 风险估算 275
13.6.3 风险评价 275
13.6.4 风险监控与应对 275
第14章 配置管理 277
14.1 概述 277
14.1.1 术语和定义 278
14.1.2 配置管理库 280
14.1.3 配置管理的组织和职责 281
14.2 配置管理流程 282
14.2.1 制订配置管理计划 283
14.2.2 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286
14.2.3 创建和发布基线 287
14.2.4 跟踪与控制变更 288
14.2.5 配置记录和报告 291
14.2.6 配置审核 292
14.3 技术状态控制 293
14.3.1 系统级分析与设计 293
14.3.2 软件需求分析 293
14.3.3 软件设计 294
14.3.4 软件实现 294
14.3.5 软件测试 294
14.3.6 验收交付 295
14.3.7 运行维护 295
14.4 配置管理工具 296
14.4.1 常用配置管理工具 296
14.4.2 选型与使用注意事项 297
第15章 软件质量保证 299
15.1 概述 299
15.2 质量保障组织机构 299
15.3 质量保证流程 300
15.3.1 制订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302
15.3.2 实施软件质量保证活动 303
15.3.3 不符合项处理 306
15.3.4 质量保证维护 307
15.4 软件评审 307
15.4.1 评审的分类 307
15.4.2 评审原则 309
15.4.3 评审计划 309
15.4.4 评审流程 309
第16章 模型驱动软件开发方法 311
16.1 概述 311
16.2 模型驱动架构 315
16.3 体系结构描述语言 318
16.3.1 UML 318
16.3.2 SysML 319
16.3.3 AADL 320
16.3.4 MARTE 323
16.3.5 比较分析 324
16.4 模型驱动开发方法的关键技术 325
16.4.1 需求分析 325
16.4.2 面向领域的建模语言语义扩展 326
16.4.3 模型转换 329
16.4.4 代码生成 329
16.4.5 基于模型的验证技术 330
16.4.6 部署与重构 330
16.5 工具支持 331
16.5.1 商业工具 331
16.5.2 开源工具 332
16.5.3 领域模型驱动开发环境研制 336
16.6 小结 337
第17章 形式化软件开发方法 339
17.1 概述 339
17.2 形式化方法的选用原则 341
17.2.1 形式化程度 341
17.2.2 形式化方法的使用范围 342
17.2.3 合理的预期 343
17.3 形式化软件开发过程 343
17.3.1 软件系统刻画阶段 343
17.3.2 建模阶段 344
17.3.3 规约阶段 344
17.3.4 分析阶段 345
17.3.5 归档阶段 345
17.3.6 维护阶段 345
17.4 需求描述及形式化 346
17.4.1 需求捕捉的层次 346
17.4.2 需求陈述的明确性 346
17.4.3 需求追踪性 347
17.4.4 底层原理和直观描述的可用性 347
17.5 形式化建模 347
17.5.1 数学模型 348
17.5.2 离散和连续域的数学模型 349
17.6 形式化规格说明 353
17.6.1 形式化规范语言 353
17.6.2 形式化规范语言风格 355
17.6.3 形式化规范和生命周期的关系 355
17.6.4 检测形式化规格说明中的错误 356
17.6.5 形式化规格说明的效用 358
17.7 形式化分析 360
17.7.1 自动演绎 360
17.7.2 有限状态方法 363
17.8 工具支持 364
17.8.1 模型验证工具 364
17.8.2 定理证明工具 365
17.9 小结 365
17.9.1 应用类型 366
17.9.2 规模和结构 366
17.9.3 类型选择 366
17.9.4 形式化级别 366
17.9.5 使用范围 366
17.9.6 工具支持 366
参考文献
作者:西伯尔
出处:http://www.cnblogs.com/sybil-hxl/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