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1)dll:Windows所支持的动态链接(dll)

  • dll把程序分成若干个模块,某个模块更新的时候,只需要更新对应的dll即可。编译器按照一定调用约定,调用dll中的函数,并返回值。函数、成员的地址,是通过编译时的环境所决定的。

(2)COM

简单地说,COM是一种跨应用和语言 共享二进制代码方法

  • 与C++不同,它提倡源代码重用。ATL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源码级重用虽然好,但只能用于C++。
  • 它还带来了名字冲突的可能性,更不用说不断拷贝重用代码而导致工程膨胀和臃肿。

Windows使用DLLs在二进制级共享代码。这也是Windows程序运行的关键――重用kernel32.dll, user32.dll等。但DLLs是针对C接口而写的,它们只能被C或理解C调用规范的语言使用。由编程语言来负责实现共享代码,而不是由DLLs本身。这样的话DLLs的使用受到限制。
MFC引入了另外一种MFC扩展DLLs二进制共享机制。但它的使用仍受限制――只能在MFC程序中使用。

COM通过定义二进制标准解决了这些问题,即COM明确指出二进制模块(DLLs和EXEs)必须被编译成与指定的结构匹配。这个标准也确切规定了在内存中如何组织COM对象。COM定义的二进制标准还必须独立于任何编程语言(如C++中的命名修饰)。一旦满足了这些条件,就可以轻松地从任何编程语言中存取这些模块。由编译器负责所产生的二进制代码与标准兼容。这样使后来的人就能更容易地使用这些二进制代码。

在内存中,COM对象的这种标准形式在C++虚函数中偶尔用到,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许多COM代码使用C++的原因。但是记住,编写模块所用的语言是无关的,因为结果二进制代码为所有语言可用。

此外,COM不是Win32特有的。从理论上讲,它可以被移植到Unix或其它操作系统。但是我好像还从来没有在Windows以外的地方听说过COM。

参考:https://blog.csdn.net/wangqiulin123456/article/details/8026270

2、COM编程

(1)COM出现原因

1 因为dll模块的Foo结构,直接暴露给了应用程序,紧接着Foo结构改变,造成了`二进制层面的不兼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想出一种方法,使得暴露给客户的代码,在二进制层面上不会再改变。

2 假设某个dll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分发,而不是以源文件的形式分发,那么`二进制的内容`与`dll厂商`所使用的`编译器`有密切的关系。
/*
双方编译器,对于多重继承的对象模型是一致的。也就是说,static_cast中的运行结果,必须要兼容于厂商所使用的编译器。
然而,很多情况下,编译器可以选择自己的实现方式,只要能达到static_cast的效果就可以了,并不能保证各个编译器下的对象模型都是一致的,
类似的还有dynamic_cast,规范中并没有对实现进行约束,那么出现跨越调用边界(exe和dll相互调用)的情况,
由于编译器的差异,也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基于以上2个原因(当然还有更多原因),微软在1993年发布了COM模型,之后又发布了一系列支持的接口(OLE, ActiveX, ATL等)。通过COM模型,我们可以编写出可分发的、跨编译器的、二进制兼容的C++组件。

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121800182

(2)一个系统教程:

https://www.zhihu.com/column/c_1234485736897552384

posted on 2022-03-01 18:42  西伯尔  阅读(12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