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我们都知道21世纪最有价值的是人才,是什么人才呢,就是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我想我这个演讲有一个很大的假设就是21世纪需要的人才与20世纪、19世纪有着很大的差别,因为21世纪有几个很重大的革命发生。在21世纪我们更多的工作是靠我们脑力的创造,是靠平等的竞争,已经没有国界的差别,世界被铲为平地,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可以和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合作或者竞争,而他们都可以接触到、使用到、共享到同样的信息。不像过去,谁能独占信息他就能对另一个人或者对那个公司发挥相当大的价值。
  今天的信息是因为共享才能发挥它真正的潜力。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平等地竞争,他们会积极地去获取自己的信息,追求自己的兴趣。他们期望自己工作的公司采取的不再是控制式的管理,而是放权式的管理。因为在21世纪,一个人他是靠自己的脑力创造财富,他很聪明很有创意,他跟全世界每一个人平等地竞争,然后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信息,没有一个人会愿意在一个不公平的控制下做一个公司的齿轮。每个人都会希望发挥自己的潜能,他希望自己到一个公司工作,这个公司能够放权地让每一个员工做自己的事情。还有呢,21世纪什么都改变得非常快。你才认为说某某一个技术或者某某一个公司是很火热的,忽然一个新的技术或者一个新的公司已经出来了。这都是因为互联网,每个国家,每个领域之间的边界因此在不断地消除,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一起工作,竞争和合作。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21世纪需要的不再是19、20世纪听话,没有自己意见,努力有毅力的所谓的蓝领或者白领工人,更需要的是我的演讲要谈到的7种人。
  1.创新实践者——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 but useful innovation。
  这7种人中的第1种是创新实践者。在今天谈到的所有人时,我都会引用一句我认为很好的话。那么第一句话是谁说得呢,是我说的。这句话跟创新有关,待会还会谈到。我想说的是在21世纪真正有价值的人是能够创新的人。他不是一个只会使用别人的方法做事情的人,他不是那种只会听话做事情的一颗棋子,一个齿轮。因为,在如今的竞争之下,一个公司唯一可以延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它的创新。任何东西都可以很容易地被模仿,只有创新很难被模仿。而创新一旦被模仿,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地创新。所以一批有生命力的能够持续创新的员工是唯一能够带给企业持续竞争力的财富。
  你们可能会说,李开复是不是要讲Google,讲其他科技公司要学计算机科学,要做最高深的研究这才是创新呢?其实不是的。在每一个领域都可以创新,也就是这些每一个不同领域的创新,让每一个工作变得多彩多姿。我可以举个例子。如果你在美国加州101公路硅谷段上开车,你可能会看到一个广告牌。整个广告牌上面没有公司名也没有任何广告词,只简简单单刷着“(在‘e’的数列中所能找到的第一个十位数质数).com”。很多在硅谷工作的聪明人开车看到了这个广告,他们回家就会去算,有些用计算机来算,有些用数学方法来推算,算出来答案以后登陆这个网站一看,发现另外有一个更难的题目。然后他们再做了这道题目,又会到达另外一个网站,就着样做了一个题目又一个题目,最后他们发现自己到了一个很特殊的网站,这个网站就是Google的招聘网站。我们可以从这个例子看到,在Google这样一个创新的公司,它的创新其实远远不止在于一个工程部门。你可以看到招聘,市场都是充满了创意的。
  关于创新还有一点要注意的,21世纪的创新必须实时、实践。因为我们有了互联网的存在,每个公司的步伐都非常快。如果你花很多的时候去做一些验证,一些用户调查,再花一两年的时间才把一个东西编出来再做测试,一个产品四五年做出来以后很可能已经过时了。所以在这21世纪,光做一个创新者是不够的,要做一个创新实践者。这就回答了我上面那句话: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but useful innovation。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是没有意义的,要做有用的创新才是有意义的。
  记得我在SCI公司的时候,曾经犯过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只想到创新,没有想到实践。我们做了一个非常酷的三维浏览器,今天可能都还没有人在使用。当时,我们每次演示的时候,观众的下巴都会掉下来,说:哇,怎么会做这么酷的一个东西!但是我们忘记了这么酷的东西却是没有市场的。最后结果是相当的失败,让我也有了一个很惨痛的经验,尤其是当我看到一百多名员工失去他们工作的时候,让我下了一个决心,就是上面这句话。
  我们虽然要创新,但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做有用的事情而创新。我们如果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人才,他们有些创新,有些实践,有些左脑发达,有些右脑发达。但是那些真正对世界有重大贡献的人,我想他们不仅是创新者,也是实践者,比如说爱迪生,比尔盖茨,Larry 和Sergey,都是很好的例子。一个真正的创新实践者每一次在创新的时候都忘不了实践,在实践的时候也忘不了创新,这样的人,我想是21世纪不可缺少的人才。
  2.跨领域合成者——What matters is not analysis but synthesis。
  第2点呢,我想非常需要的是跨领域合成者。刚才听到了竺可桢学院,它本身是多学科的,强化班也是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的。这点确实也是非常符合了所谓的合成者。相信在中国的未来,在全世界的未来,我们更需要的人才不只是那些把一个学科学得非常非常深的,而是那些把自己学科学好,同时能够与其他领域做一个跨领域结合的人才。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如果是世界上有1000种知识,这个知识本身你可以学得很深,但是两个人的知识通过交叉碰撞又可以产生新的知识,三个人的碰撞就能产生十亿个组合。
  以计算机为例,如果你是学计算机的,又对心理学感兴趣,这样一个跨学科的合成,你可能对用户界面或者可用度测试会有一些贡献。所以,很多新的领域的产生,都是靠过去的两种学科所交叉碰撞出来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把一门学科学得太深了,可能会去钻牛角尖,反而失去创新实践的机会。真正重要的不是analysis,不是要分析得很深,而是synthesis,怎么样有合成的机会。
  所以,对各位同学我的建议就是,当然读好你的专业是有必要的,但是同时要考虑下是否还有别的什么专业是你有兴趣的。这两个专业最新的思想能不能结合起来,做一些即有创意又可以实践的东西,这可能是最有成长空间的一些机会。
  3.高情商合作者——EQ is 9 times more important than IQ。
  第3种最需要的人是高情商合作者。EQ is 9 times more important than IQ,这句话来自Daniel Goleman的《EQ》这本书。《EQ》这本书谈到情商和智商的一些差别,还有哪个比较重要。他做了一个研究,找了几千个企业的领导者。他研究是什么因素让这些非常优秀的领导者和普通的领导者有所区别。他研究的结论最重要的差别不在于IQ,而是比IQ要更重要9倍的EQ,即情商。
  情商包括了怎样与人合作,包括了对自己的一种自觉,包括了对自己的一种管理,也包括了和别人团结合作以及社交的一些能力。EQ的重要性在21世纪是非常显著的,因为在21世纪,我们需要全球的合作,需要跨领域的合成。比如说你学的是心理学,你要跟学计算机的人合作才能做得出用户界面。跨领域的合作,跨国度的合作,跨语言的合作,这些都是必须要的。所以,过去也许在很多的环境里面,你作为一个孤僻自傲的天才会得到很大的重视,但是这个情况现在已经在大大地改变了。
  过去,我曾在我的人才观里提到,在这个信息社会里,与过去的工业社会很大的一个差别就是信息社会最好的一个人才,一个程序员、一个科学家,可能比普通人生产力好个3倍、5倍、10倍或者20倍甚至更多。但是我想在这里补充的一句话就是说,即使他在技术方面好个多少倍,如果他是一个孤僻自傲、不能合作,甚至引起团队无法工作的人,那么他对这个团队,反而是一个负面的效果。
  当我们做管理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如果你要建立一个非常健康的团队,不管是在Google工作还是未来的Google Camp,一定要在每个人很客观高情商地愿意与他人合作,尊敬别人的前提之下,才可能有很好的结果,尤其是在21世纪这样一个情商和合作是那么重要的世纪里面。所以,我对各位同学的建议是,在你可以抓住的每一个机会里,多参与社团工作,多建立一些与人合作的基础,无论是在上课,还是参与社团项目,或是暑期工作的机会。让自己除了读书之外,多做一个能够与人团结、合作、客观、尊敬别人、聆听别人的一个高情商的学生。
  4.高效能沟通者——The man who can think and does not know how to express what he thinks is at the level of him who cannot think。
  第4种人是高效能的沟通者。一个人如果有思想但是不能表达自己,他其实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这句话其实相当的有道理。我想在座很多理工科的同学以前可能认为只要有思想就够了,不过这句话告诉我们你只有思想不能沟通,其实你是没有思想的。这句话其实并没有夸张,在21世纪全世界都是信息的前提下,很好的信息传播渠道还是经过人。人怎么传播信息的,靠沟通。一个人他的沟通能力很好,他可以把一个很难懂的信息很好地传播给别人。一个人沟通能力很差,他就无法传播信息,因此别人可能看不起他,认为他没有思想。所以沟通能力是非常需要学习的。
  这种沟通的能力怎么得到呢,我可以给同学们几个很好的建议。你沟通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你的听众,你要知道你的听众在想什么,听众从你的讲话中能得到什么好处,即What’s in it for you。还有要注意说话的方式,不要用说教,而应该采取引导的方式。当你与别人沟通的时候,你要先想好你主要要传达的Message是什么,用听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5.热爱工作者——If you find a job you love , you will never work a day in your life。
  第5种非常需要的人才是热爱工作者。因为在全球被铲平之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你能够做一个工作是你非常热爱的,那么你可能在睡觉、洗澡、吃饭时都在想你的工作。你可能就会更有热情去做你的工作。你不认为你的工作是一个枯燥的事情,而是可以享受的事情。所有就有这么一句话,有一天有个美国朋友到我的办公室来说你们的孔夫子实在是太聪明了。我说怎么回事呢。他说你看他讲的这句话多有道理啊:If you find a job you love, you will never work a day in your life。我就跟他说谢谢你夸奖我们的孔夫子,不过我实在想不起来孔夫子说了这句话。
  后来当天开车回家的时候我才想到可能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但是今天看起来,我认为可能这句英文的翻译还更贴切一些,在21世纪更能够被更多的人理解。因为如果你真的很爱你的工作,你就不是在工作了,你是在享受了。如果你是在享受的话,你一定会有更多的热情投入,更多的时间投入,更乐意去做更多的工作。到了星期五可能不想回家,到了星期天可能就想来上班了。那么你想比别人做得差可能都很困难。
  我们能看到的是,如果你能找到你的最爱,你的一生都会过得比较快乐。所以各位同学,如果你们还没找到你们的最爱,我的建议是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多去尝试不同的事情。然后要理解你的专业和你的工作不见得是完全一样的。要多做咨询,了解有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工作你毕业后可以从中选择。如果你在一个你喜欢的专业里面呢,珍惜它,好好地去找一份未来相应的工作。如果是在一个可以选择的十字路口,比如说考研,出国等等,这个时候你要好好地去选一个你真正喜欢的专业,而且也许把刚才谈到的跨领域合作的概念借鉴过来。并不是说我过去学的是一个不喜欢的专业,我就要从文科转到理科。也许你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跨越的台阶。如果你不喜欢你的专业呢,你也可以在这个专业里面尽量找一个大专业里面的小专业,也许是你比较喜欢的;或者你可以在一个你认为你比较喜欢的专业和你现在不喜欢的专业之间的交叉学科找一些机会。所以不管怎么样,最后能够找到你爱的事情,你就能发挥你的潜力,成为21世纪需要的热爱工作者。
  6.积极主动者——In a few hundred years ,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those historians will see is that for the first time , people will have a choice. They will have to manage themselves。
  第6种是积极主动者。这句话是Peter Drucker所说的。他说几百年之后,历史学家回顾今天,他们会说这个世纪里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互联网,而是人有了选择。有了选择就要积极主动,然后需要管理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也就是我们从工业社会转变到现在的信息社会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一个积极主动者他对自己的一切一定要负责,因为如果你自己不在乎,没有别人会比你更在乎,没有人会比你更知道你想做什么。在来到大学之前,一切都是消极,由父母来决定的。进入大学之后,要开始对自己的一切负责。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其实也是一种决定,这个决定就是让自己走入一个消极而不是积极的方向。
  在我出书的时候许多人喜欢让我把他们的座右铭写在书上,当我有时间的时候我也会尽量配合,但是有一句话我绝对是不写的,这句话就是沉默是金。因为在今天的环境里面,每个人需要合适地推销自己,让别人知道你的成果。因为如果你不表达,那其实别人就会认为你没有思想。当然,在适当的环境里,你才能做适当的表达,并不是要你抢别人的机会,也不是要你过分地做一个出头鸟。但是,如果你有一些想法有一些思想一定要表达出来。
  在这个21世纪里,每个人都有想法,都有信息。那些最有信息或者最有想法的人可能会得到很多或者更多的注意。比如说在这次成立Google Camp的时候,工作人员有一天来找我说我们这个Google Camp有一些想法你觉得怎么样?当时我记得非常清楚的就是我在全国20多个高校做巡回演讲的时候在那些学校见到了一些非常积极主动的同学。我就跟他说,你去下面四个学校见见曾经主持我办的活动的同学吧,因为我认为他们是积极主动的,是符合Google Camp的精神的。我认为他们会给你很多想法,也许他们会成为我们的Google Camp的骨干。所以,如果你们在想,怎么挑到这四个学校的呢,很大的原因就是当时我做巡回演讲的时候这是四个让我感触最深最积极主动的学校,最优秀的同学。所以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今天在Google Camp成立的时候发生的例子。
  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当时有这么一批积极主动的同学让我们今天有机会在浙大成立这个Google Camp。积极主动者,他并不只是积极地等待机会,他还需要积极地把握机会,为自己创造机会。这点可能是中国的学生,中国的员工最需要常常提醒自己的地方。前一阵我们在中国差不多招了三十多个员工,工作了三四个月。有一天我们在聚会,他们就问我说:开复,你对我们这三十个刚开始的关门弟子有什么建议没有。我的回答是:从技术方面,从对公司的理想、价值观认同以及努力方面,我都非常非常的满意。但是,如果要讲一点我希望你们未来可以做的更好的,我希望你们未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要提出你们的想法。
  7.乐观向上者——The glass is half full or half empty depending on whether you’re pouring in or out
  最后我想讲的是乐观向上者。这句话来自美国的一个喜剧演员Bill Cosby,他是这么说的,我们常说一杯水是一半满的还是一半空的,其实要看你是继续把水注进杯子里,还是把水从杯子里面倒出去。如果你在继续注水的话,你会期望着水位上升;如果你在倒水的话,你会想到很快杯子就会空掉了。其实这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人的思想,是一个乐观的人,还是一个悲观的人。如果你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你会总告诉自己未来会更好。台湾有位企业家叫做张忠谋,他是台基电的董事长,他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我觉得里面有些很有哲理的话。他有个朋友请他提几个字挂在墙上。然后张忠谋就跟他说,我的字写得不好,但是我随便帮你写几个字,然后他就写了“常想一二”这四个字。他朋友说什么叫“常想一二”呢。然后张忠谋就告诉他说,你没有听过吗?我们都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要告诉你常想那剩下那一二比较如意的事情。他说他从小就看了很多大人物的传记,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是成功者都是受苦受难的。然后他们的生命几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的真实写照。但是他发现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保持了正面的思考,通过“常想一二”,他们能够超越苦难。苦难对他们来说反而成了生命中最好的养料,为他们未来的成功做了良好的铺垫。
  所以这些成功者在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和勇气是最重要的。人生的如意或不如意,更重要的不是取决于人生的际遇而是思想的瞬间。所以,人生的真正品质取决于你有没有“常想一二”这种乐观的思维方式,观点反而比这个事实更重要。这是他很有哲理的一篇文章,我想你用Google可以搜索得到。
  其实在21世纪,还有很多其他的理由要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因为21世纪是一个更实时善变的环境,我们尝试的事情会碰到很多很多的失败。我们都听到说Google很酷,有一个20%的Project,每一个人都有20%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统计,我想一定会发现,这个20%自己想做的Project绝大多数一定是失败的。如果你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能客观地说我学到了一个Lesson有助于我做下一个项目时,那你很快就会处于一个非常沮丧的心态。所以Google公司不但不惩罚失败,还鼓励每个人客观地从失败中爬起来。我们要有一种心态,要认为挫折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当我回顾我一生的职业生涯,我想我学到最多的绝对不是来源于我的成功。反而是我在读博士的时候被评为最坏的老师,在一个公司做了一个很酷的技术却没有用,导致公司被卖掉、员工失业等等失败的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超过了我在语音识别或者其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所以一定要把握每一个失败的时候,让自己过渡好每一个痛苦的时期。然后要能有正面的思想,要站起来,要正视自己的错误,能够从错误中学习。
  最后我做一个总结:在21世纪里面,我们需要认真读书的同学,但是我们更需要创新实践的人才。我们需要每一科的专才,但是我们更需要跨领域合成者。我们需要高智商的人,但是更需要高情商的人。我们需要每一个学生能够高效能地理解,但是未来你们更需要高效能地沟通。
  毕业后,当然要找一个热门的工作,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热爱你的工作。不要再继续做一个只会被动听话的学生,而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学生。不要只是做一个小心翼翼的人,而要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posted @ 2008-05-12 22:53  Swizard  阅读(24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