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转)
人際吸引與溝通
校長 王慧珠
一、前言
「一座山不見得需要另一座山,但是,一個人一定需要另一個人」,這一句西班牙諺語,強調的正是人類情誼的重要性。親情、友情、愛情都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好的人,會覺得生活很快樂,生命很有意義;而人際關係差的人,常常會覺得沒有人會了解我,沒有人在乎我,甚至好像每個人都在和我作對,活著似乎沒有什麼意義。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沒有這麼嚴重吧」,但是,如果我們看看下面的統計數字,也許會有不同的看法:根據輔導機構的統計:
(一)70%以上的求助個案,是屬於情感上的問題,包括失戀、配偶的外遇、親子衝突等。
(二)根據組織學家的估計,80%的人在工作上失敗,不是因為它們的專業技術、能力,或工作動機不夠,而是他們無法與「人」一起工作,無法與人好好相處。
(三)據估計,美國每年大約有十七萬五千至二十萬人自殺,而這些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想要結束或脫離孤單、寂寞、不愉快,或失望的人際關係。
(四)一項對七百多位五、六年級學生所做的調查,發現當研究者詢問他們,長大時最希望成就什麼?或擁有什麼?70%的學童回答:「一個幸福的家庭」。
的確,人是社會的動物,所以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有親疏遠近的差別,無聊時只希望有人為伴,這是人際間「親和」的需求。然而,人際間的交往有時並不只是相互親近,對於經常交往的人,有些我們視同知己,有些我們則避之唯恐不及,有的甚至會日夜思念,這就是人際間吸引程度不同所致。
人際吸引是指人際之間相互喜歡的程度。相互喜歡則會產生良好的友誼,「人之相交,貴在知心」,彼此相互了解、態度相似,常是友誼的基礎。有了良好的友誼兩情相悅,很可能更上一層樓,而願意「常相廝守」,也就進入了「愛情」的階段。
人際之間的喜歡與愛情,都需要將自己的意向及觀念傳達給對方。這便涉及到人際溝通,經由溝通我們才知道對方是否了解自己的訊息,甚而也以喜歡回報。人際間的溝通可以說是社會行為的基礎,而人際溝通的技巧,常是個人事業及成就成功的關鍵。所以對於溝通歷程的了解及如何改善人際間的溝通,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二、人際吸引
(一)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1. 個人特質
(1) 態度的相似性:所謂「物以類聚」、「道不同,不相為謀」、「志同道合」。社會心理學加發現態度、價值觀或興趣相似的人會相互吸引。人們的態度越相似,則越會相互喜歡。
(2) 需求互補:需求互補也是建立長期關係的重要因素。一個支配型的人可能會找一個依賴型的伴侶。
(3) 外表吸引力:通常我們較喜歡漂亮的人。亞理斯多德曾說:「美麗比最好的介紹信更具有推薦力」,可見美麗在第一印象中所佔的重要性。
(4) 愉悅的人格特質:人們喜歡真誠忠心、心地善良、關懷體貼、幫助他人、幽默開朗、負責任的人,簡單的說,就是我們喜歡具有令人愉快的人格特質的人。 因此如果我們有上述的特質,就要好好發揚它;如果沒有,就要好好培養它們,才能成為一個令人喜愛的人。
(5) 能力:通常人們喜歡聰明、有能力、有智慧的人。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跟有能力的人在一起,對我們較為有利。他們可能會幫我們解決問題,想出新的點子,讓生活更有趣、更容易等。
(6) 互饋的評語:根據互饋原則,我們會比較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 因此,當對方對自己有好評,也就容易成為自己的朋友。多說別人的優點,似乎是有效的交友之道。
(7) 真誠:個人特質中,真誠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我們喜歡以真心待人的人,不喜歡富有心機、欺騙、算計別人的人。因此,想要有好的人際關係,第一步就是要以真心待人,我們常說「以我心,換你心」,也就是說,想要別人如何戴待你,你就要先如何待人。
(8) 溫暖:一個親切、溫和、面帶微笑的人,通常比一個冷淡、漠然、面無表情的人,更讓人樂於親近,這就是所謂溫暖的特質。
2. 情境因素
友誼的建立除了「人和」之外,「地利」也十分重要。
(1) 空間距離的接近:所謂「遠親不如近鄰」,我們喜歡的人,多數是我們周圍的人。「接近性」會影響到彼此交往的機會與經驗。
(2) 熟悉性:情境因素除了空間距離的接近外,經常的接觸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若經常出現在眼前,是會增加我們對他的喜歡程度。此現象稱之為「曝光效應」。
三、人際溝通
所謂人際溝通是指藉著某種符號的媒介,將一個觀念或訊息,由一個人傳遞到另一個人的過程。每個人同時是訊息傳送者及接收者,人際溝通是訊息一來一往的動態關係。
(一) 人際溝通的模式:人際間的溝通,絕不只是語言的溝通。一般而言,可將人際溝通分為語言溝通及非語言溝通。無論是語言溝通或非語言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訊息的傳遞固然重要,但溝通者如何將訊息建碼及解碼的過程,都必須先行揣摩對方的特性及可能的反應,這才是社會互動的重要關鍵,也是成功溝通的所在。
(二)非語言的溝通:人際溝通不限於正式語言。近年來許多社會心理學家對於非語言的溝通頗有興趣。有人認為,非語言的溝通比語言行為可靠。
1. 面部表情:人類的面部表情雖然千變萬化,但有六種表情是每個文化的人都能變化出來的:快樂、生氣、悲傷、驚訝、嫌惡及害怕。生活於不同文化的人,這六種面部表情均大同小異。
2. 眼光接觸:俗語說:「眼睛會說話」表示特殊的情緒可以由人的眼睛表達出來。眼光接觸常給人誠懇及自信的印象,交談時應不時的看對方,眼光接觸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技巧,因為對方會覺得你重視他。
3. 身體活動與姿勢:身體活動與姿勢是相當重要的非語言訊息。社會流行的「身體語言」便是指此。
4. 副語言:副語言是指語言中的非語言,比如:聲量、音調、聲音的猶疑及顫抖等。
5.身體距離:人與人之間在進行某種活動時所保持的距離可稱之為「接近距離」或是「個人空間」。
(三)如何增進人際溝通
要增進人際溝通,我們應該運用各種溝通管道與媒介,以達到正確傳遞訊息的目的。下面九項原則是建立良好人際溝通必須注意的:
1. 確定所傳出的訊息已清楚地建碼,讓接收者可以適當的解碼:說話與書寫必須清晰明白。最實用的原則是所傳達的訊息能「老嫗皆解」。
2. 確定訊息的接收者已注意到所傳達的訊息:重要的訊息應特別註明,引起對方的注意。
3. 訊息傳遞過程中避免遭受過多的「干擾因素」。
4. 避免訊息過多或過重,宜言簡意賅。
5. 如果可能的話可重複傳送重要的訊息。
6. 如果可行應儘可能得到回饋,以電話或e-mail確定。
7. 溝通時態度應儘可能的開放及誠實。
8. 注意訊息中的情緒含義,儘量對事不對人。
9. 成為一位良好的傾聽者。
四、結語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天時、地利、人和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接觸的因緣、個人具有的特質、及彼此特質能否配合,都會影響感情的發展。所幸在這麼多因素中,絕大部分都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只要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勤與人交往,多關懷鄰居、朋友、親人;只要多修身養性,培養自己的人格特質,使自己變成一個更「可」愛,更「值得」愛的人,人際關係自然會好。
多了解自己與他人溝通的自我狀態,多與他人形成進行平行溝通,進而達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生命地位,如此不僅使自己成為一個趨近成功的人,也同時獲得更圓滿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