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完整性与高速PCB设计》撰写计划正式启动,暂时更名为《高速数字设计》

Hello,大家好,《信号完整性与高速PCB设计》的撰写计划已经正式启动,书名暂时变更为《高速数字设计》(基础篇)(以下简称“高速”),目前初步规划的主要特色如下:

1、由点及面,章节编排。有一定阅读经验的粉丝都会知道,很多技术类著作会采用总分式结构,即第一章将整本书要讨论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通常称为“概述”或“绪论”),后续各章再详细阐述,也就不可避免从一开始就引入较多的新术语。

新术语的提前引入在总分式结构著作中应该算不上是毛病,但老实说,身为一名技术类图书创作者,偶很难接受在没有基础知识铺垫的前提下这么做(可能是强迫症吧,Oops),而更倾向于在“由点及面的阐述过程”中找个合适的地方将术语提出来(让图书阅读起来更丝滑)。当然,这种创作结构的难度(对知识过渡的要求)肯定会更高,但也同时意味着机遇,因为在写作思路方面存在更多可供发挥的空间,别人也不容易(或不愿意)据此创作图书(找不到竞争对手,doge~~)。

由于高速方面涉及的内容实在太多(预计可能需要20万字),所以决定采用章节编排方式,这样在目录中也能够透露更多有意思的信息。当然,章节编排也只是大概将文章划分一下以方便阅读,文章本身还是咱一贯风格。

2、关于ADS仿真分析的不完全手册(高速方面)。与最初的规划有所不同的是,《高速》配套仿真工具决定选择ADS,因为有些地方更适合用理想条件仿真讨论(Hyperlynx更偏向非理想条件仿真),而我又不想在同一本书中使用两个仿真工具(可能也是强迫症,got you, WoW~~),ADS比较好地兼顾了这两点。

当然,选择ADS也是因为其高速仿真功能很强大,就像《三极管应用分析精粹:从单管放大到模拟集成电路》(以下简称“三极管”)一书中将Multisim软件平台的仿真分析玩到极致一样,《高速》一书也会这么折腾ADS,所以《高速》肯定也不会花费篇幅去讨论调入元件、连线、仿真步骤等基础知识。咱就是顺便由浅入深地把ADS的仿真花样全部玩一遍,最终撰写目标是:即便你不熟悉ADS(甚至从来没有使用过),并不会影响你阅读本书,如果你熟悉ADS,诸多精彩案例与探讨思路会让你拍案叫绝。

 

3、用基础知识解释看似复杂的问题。对于技术类图书写作而言,个人始终认为:“能够使用基础知识解释看似复杂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牛逼!很多应用知识在底层都对应某个关键点(其实就是基础知识,个人也一直强调其重要性)。不少人由于找不到(或者从没想过去找)关键点而导致记忆的东西太多,法则就是其中的典型(说得难听点,法则就是没触摸到实质的经验,至少从表述上看是如此)。其实,如果能够尝试从基础知识的角度理解法则,你会发现很多复杂的问题其实异常简单。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法则“降低网络阻抗能够减小串扰”,一般图书会搭个网络耦合电路,然后通过扫描网络阻抗并观察串扰结果,看到了吧,这个法则没错,Bingo!

《高速》当然也会有类似的仿真,但是个人认为,仅做到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只不过用仿真工具做了一个实验,意义能有多大呢?如果图书的目的是为了教会读者学习这款工具,那没话说,但《高速》的定位是系统阐述信号完整性与高速PCB设计(工具只是加强图书思想纵深的辅助媒介,从来不会是核心),所以我选择进一步挖掘:为什么呢?最终你会看到,答案其实就来自很简单的基础知识。换句话说,你还记什么法则?基础知识早就告诉你了呀!只不过披了一层应用的外衣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从基础知识角度认识复杂事物”是普遍可行的,并不只是个例。这一点在《电感应用分析精粹》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4、思路新颖为什么总是强调思路呢?本质上是解决这个问题:市面上已经存在一些同类主题的图书,别人凭什么买偶写的书呢?或者说,如何吸引别人买偶写的书呢?这个问题无法准确回答,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敝人必然要在其中输出其他图书中无法获得的思想(知识本身并无法创造)。换句话说,尽量使用其他图书已经使用过的思路。

举个例子,偶对《三极管》一书的撰写思路大体非常满意,但从细节上对传输线那一章并非如此,因为其基本整理自参考文献。既然不太满意,那为什么还要参考呢?因为当时撰写《三极管》消耗了比较大的心力,传输线这块就不想多动脑了(而且其跟三极管并没有直接关系)。

《高速》一书中同样会有传输线相关内容,但我就完全不会这样写了,因为从作者的角度,我不太认同这种阐述传输线的方式,我想以我的思路去展现传输线(知识当然还是不变)。当然,咱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贬低原书,只是想表达:这不是我想要写的书,不是我的展现方式或思考角度

如果写书只是纯粹的知识整理,这对偶而言没什么意义(对于《三极管》来说,传输线只占很小的部分,精华不在这里)。如果只是为了米的话,干点啥事不比写书强?!我希望图书里有专属自己的思想烙印(知识只是一种表现媒介而已)!当绞尽脑汁想到的一个好点子被应用在图书中,然后被读者看到以至于赞叹时,这对偶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成就。

5、形象直观。“形象直观”对图书创作的重要性不言而明,因为其能够极大降低读者学习技术知识的门槛。个人一直觉得:对某个事物的理解有多深刻,不在于数学推导有多复杂,而在于能否以浅显的文字将其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至少对于图书创作者是如此。比如,你对某项技术的理解超过所有人(假设的确如此),但却无法有效地以浅显文字表达出来,那么你自身的定位是工程师,而肯定不应该是作者(因为两者的能力要求完全不一样,所以当某位“大神”写的书远远低于你的预期时,请不要惊讶,恰恰相反,这才是正常现象)。

“形象直观”可以在多个层面体现。例如,从基础知识理解前述“网络阻抗与串扰的关系”就是如此,因为“从最简单的某个点认识事物”(或者换个说法,暂时忽略其他旁枝末节,先将关键问题研究透彻)也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学习与分析方法之一。

再例如,尽量避免数学推导,因为这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主题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更注重采用比喻、类比等方式形象阐述。数学是一种将事物放在不同空间进行演绎的工具,而演绎的目的之一是便于从不同角度理解与应用我们所在空间的事物,如果不去深入理解数学推导的物理意义而进行纯粹推导,对于实践工程师而言,无疑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换句话说,如果作者具备形象直观描述事物的能力,那么数学推导就不是必须的!

再再例如,仿真过程中不使用S参数,因为不熟悉高频的读者对S参数是陌生的,我不想使其成为阅读的障碍(哪怕只是一小部分读者)。更何况,S参数也不会是阐述高速数字设计的唯一方式,至少对于《基础篇》来讲是这样的(高频电路中不使用S参数是难以想象的)。

-------------------------------------------------------

目前《高速》一书的整体叙述架构已经确定,它完全不同于市面上现有图书,偶对其整体规划还算比较满意。当然,后续还要进一步优化,敬请期待吧~~

 

posted @ 2024-04-28 15:41  阳光&技术  阅读(2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