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眼里的电子技术类经典图书,我却觉得很一般呢?
Hello,大家好,《电感应用分析精粹》一书第5章已经细化完毕,按照这个进度,年前应该可以完成全6章的第1轮细化(一般会进行3轮细化,前2轮做加法,最后1轮做减法),敬请期待哈~~
今天咱们讨论几乎每一个”致力于提升技术层次的”工程师都会遇到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推荐的“经典书”,我读过之后感觉一般呢?甚至很差,难道是我的问题?
在正式讨论此问题前,咱们首先对“经典书”一词进行说明。通俗来说,“经典书”通常是在某个领域且某个特定圈子公认比较权威的图书(不是指那种水军制造的伪经典)。但是有一点请特别注意:“经典书”与我辈俗人(大多数人)认为的好书(以下简称“好书”)通常并不相同。换句话说,“经典书”很可能不是“好书”,而“好书“也同样不一定是“经典书”,因为两种图书在撰写时的侧重点存在很大差异(定位的读者通常也属于不同的层次)。
如果将作者与读者当作发送端与接收端,那么图书便是两者之间传递知识的管道,其容量对知识的有效传输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作者虽然非常牛逼,读者学习能力也很强,但是书写得不咋地,那么“从作者有效传递到读者的”那部分知识就不会太多。当然,有可能书写得很好,但读者自身水平比较差,结果也是一样。换句话说,知识的有效传递存在“教”与“学”两个方面,而这都与图书本身的撰写方式息息相关,本文仅讨论“教”的方面。
大多数人眼里的“好书”是什么呢?阅读轻松、思路新颖、阐述深刻、理论与实践结合、文笔流畅、图文并茂、诙谐幽默等等,同时满足其中两个及以上特点的图书应该算得上是“好书”。那么,这些“好书”特点的共同目的是什么呢?都是费尽各种手段以便将知识更有效地传递到读者,也就是将知识嚼烂后,再以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简单地说,“好书“在教学思路方面通常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以便尽最大可能提升易读性或趣味性,这是其侧重点。
“经典书”则不一样,咱看前面“经典书”的定义:权威!对于电子技术类著作,这个词几乎就等同于“数学推导”,所以大多数所谓的“经典书”都逃脱不了被大量数学推导覆盖的命运,在易读性或趣味性方面通常也会有所欠缺。换句话说,“经典书”更注重内容的严谨,它很大概率不是为了更容易向一般人传授某一门理论或技术而撰写,也正因为如此,一般人会觉得“经典书”很难读懂。
举个例子,拉扎维的《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算是经典之作吧,但如果不做好大量数学推导心理准备,还是放弃得好,拉老在写作时会担心数学水平不太好的读者看不懂吗?抱歉,这不是我的书写得有问题,那是你的水平不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经典书”只有“懂”的人才是这样认为,如果本身“不懂”的人仅仅通过“经典书”也无法轻松做到“懂”,“经典书”就算不上是“好书”。换句话说,“经典书”通常需要读者拥有较高(或较深)的知识储备,这也是前述“经典书”定义中“特定圈子”一词的由来,而“好书”对此的要求则低得多。
有人可能会反驳:你放屁!”经典书”与“好书”都一样需要相应的知识储备,难不成你写的书不需要?
当然不可能不需要,注意前述措词,偶说的是“大多数人”或“一般人“,也就是处于平均水平甚至以下水平的读者。也就是说,偶并非在表达:使用数学推导阐述观点的方式不好或很差。而是在表达:对于大多数平常人而言,数学推导并不是传达知识最有效率(或最友好)的方式!
从实践工程师的角度来看,个人认为,绝大多数的数学推导并不是必要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要通过这种方式去解决或分析问题,大多数人也达不到这个层次(像咱们大多数平凡人能够把手头的工作踏踏实实做好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条条大路通罗马,数学推导也绝不会是表达观点的惟一方式。比如说,你不懂甚至没听过传输线方程,难道就不能理解传输线阻抗匹配了?你不懂麦克斯韦方程,难道就不能设计磁性元件了?完全两码事!
(题外话:偶现在有写一本射频电路设计方向图书的想法,因为我觉得现有相关图书理论性都太强了,好像不会数学推导就不配学习射频电路一样,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那样写。当然,如果作者的目标就是“经典书”,那没话说,但咱的目标是“好书”,定位的是如你我一样的大多数凡人)
当然,如果数学推导足够简洁,比图文表达更容易说明问题,敝人也不会排斥数学推导,总之,就是以知识传达的效率为基准。比如说,《三极管应用分析精粹:从单管放大到模拟集成电路》一书中提过“差分对作为功放输入可以减小非线性失真”这句话,其中就保留了简单的推导过程,因为如果单纯使用语言来解释确实不太容易,但是简单的推导再加上几句话与图片就能够直达核心。也就是说,如果我的书中有数学推导,那必然只能是加减乘除,不能有比这个更复杂的运算,因为我假定:“买我的书的”读者的数学功底一般。
再比如说,如果后续我要写《场效应管应用分析精粹》,也许会将拉扎维的书作为参考书目之一。然而,我的写法会完全不同,数学推导尽可能去掉(除非意义非常重大),尽可能使用图文或案例(例如,仿真)的方式描述问题,因为我假定:“买我的书的”读者不喜欢数学推导(话说,我也不喜欢,但为了写书就勉为其难一下下吧~~)。
咱跟拉扎维肯定不在一个层次,但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咱跟他走的路线完全不一样。咱对自己的预期很明确,写书追求的目标是:直观、生动,形象,风趣(当然,少一些数学推导就同时意味着丧失一些严谨性,但,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这也是我的强项(吹一下下牛逼,不要打我~~)。换句话说,必要数学推导工作我来做,我把推导过程中体现的问题用图文方式重新表达出来就行了(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消化一下,再让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总的来说,从“教”的角度来看,”经典书”与“好书”的主要区别在于,经典书”的姿态就是:看不懂是你的水平不行,跟书没关系!而“好书”的姿态是:一定要想尽各种办法让你轻松看懂,如果这个目标没有达成,那肯定是书的问题。所以,如果你觉得某”经典书”很一般,很可能是因为:你根本不是其定位的读者(这是好听的说法)。那么你说:问题源自于书还是你本人?从“教”的角度来看,这是图书的问题,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你的问题(这就是下一篇讨论的问题了)
好的,“教”的方面基本上阐述完了,接下来看“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