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应用分析精粹》已通过电子工业出版社审核,很快与大家见面
大家好,我是jackie long
《电容应用分析精粹》的纸稿审核工作已于上个月完成并交付,共计约579处,真正的错误(或笔误)也是有的,只不过比较少,更多是对语言表达上的修正:
比如“C1和C2”改为“C1与C2”(“和”改为“与”)
比如“后续章节在讲述各种电容器的时候会分别讲解”改为“后续章节在讲述各种电容器的时候会分别详细讨论!”(“讲解”改为“讨论”,避免“讲”字连用)
比如“而且成本低且性能可靠,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改为“由于成本低且性能可靠,在各种电子行业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避免使用“而且+且”的用法)
比如“串联电容带来的主要好处是总电容的耐压增大”改为“电容串联带来的主要好处是总电容的耐压增大”(“串联电容”改为“电容串联”)
比如“不使用变压器耦合的理由似乎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改为“不使用变压器耦合的理由似乎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删除结尾“的”字)
…
诸如此类的修改并不会影响原文表达的意思,但为了让读者能够阅读到更加规范的技术类图书,让实用知识达到更有效传承的目的,我认为有必要对这些细节做严格的要求。
然后告诉大家一个刚刚得到的好消息:《电容应用分析精粹》已经审核通过,预计4月份就可以与大家见面了,大家准备慷慨解囊吧!届时可到书店或网上购买或预订(本公众号不涉及新书销售事宜),么么哒~~
这段时间暂时没有开展《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视频的录制工作,主要是在构思《三极管应用分析精粹》,毕竟写书总要比视频录制重要得多。本人最想写的四本书就是《电容应用分析精粹》《电感应用分析精粹》《三极管应用分析精粹》《运放应用分析精粹》,其它是否会出书看机缘了,《三极管应用分析精粹》是在进行《三极管基础》视频课程制作中找到了灵感,当然,与视频教程的组织方式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因为两者的表达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以什么样的思路阐述三极管应用电路分析是一个令人很伤脑筋的难题,因为我早就说过:教程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就是思路。对于一个有一定技术文章撰写经验的人而言,如果照搬模电教材或某些经典书去抄,要鼓捣出来一本书自然不难,然而没有自己独特思路的图书我是不想写的,为什么?因为对我没有意义!
我写书的目的还是只有那一个:让原来不太懂的轻松读懂,已懂的更形象地读懂,让读者有“原来技术也可以这样学”的感觉,让读者感到技术学习不一定是枯燥无味的,而应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写出来的书应该是有实用价值的,应该能够帮助现有读者解决困惑的(因为这些困惑我曾经也有过,不希望大家重复花费数年的时间伤神,甚至一直没有答案),而不仅仅是为了写书而写书!
哪些人需要《三极管应用分析精粹》这本书呢?
1、初学者。前面有几章是非常适合初学者的,只要对三极管有一点点认识(不需要很多),就可以顺着这本书的脉络读下去;
2、 初级工程师。如果已经修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但是在分析或实际应用过程中总觉得很多地方不太理解,或说不出“为什么”的读者;
3、有经验的工程师。如果你阅读一本关于三极管(甚至运放)应用的书籍(通常是经典的),但总是由于很多地方不明白到底讲的什么,或不理解怎么来的(往往这些地方才是最重要的),而导致你跳着阅读图书的读者。有鉴于此,我想给这本书带一个高帽子:这是一个让你成功通读其它图书的钻头,你值得拥有!
本书当然会讲解大多数《模拟电子技术》教材都会涉及到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础分析,但是都会以解决一个个问题的方式逐个登场,这样你会发现每个放大电路的出现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尽管如此,我不会以无休止地分析各式各样的应用电路来凑数,因为这对于提升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理解层次并没有什么卵用,更多的重点在于系统讲解三极管放大电路应用分析的同时,把诸多同类图书中很少或简略提及但很重要的知识点贯穿起来,
例如,我们会使用很多篇幅重点讲述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相关的知识,因为这涉及到三极管应用电路稳定性方面的内容,比如,负反馈的稳定性怎么衡量?有哪些实用的分析方法?为什么会出现振荡现象呢?什么是零极点?为什么有零极点这种方式呢?怎么进行零极点的分析?它们对应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幅度裕量与相位裕量?怎么样进行相位的补偿?什么是密勒效应?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内容其实才真正是放大电路的应用精华,而且对于理解其它负反馈电路系统也是同样有效的,比如运放,比如开关电源。
最后,我们会从各个层面对741运放内部电路进行分析并总结全书,实际上所有前面章节讲解的内容都是为741运放内部电路分析而服务的,你会发现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已经掌握了三极管应用电路分析的诸多方法,同样你也会发现:在基础面前没有什么新的东西!
期待大家的关注,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