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大型网站技术架构: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分析XX系统如何增加相应的功能,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易用性

  目的:

  在《大型网站技术架构: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一书第五、六、气章说明了网站系统如何构建高度可用性和伸缩性以及扩展性的架构。本文在这几章的基础上对XX系统进行分析,就可用性和易用性来对XX系统进行进一步改良。

  大致内容:

 

  对于该系统的可用性来说。网站的可用性度量,应达到39的标准。
  如何才能提高系统的可用性,首先最基本的是采用较昂贵的硬件设备,这样宕机的概率会小一些。如果采用PC级服务器、开源的数据库和操作系统,这些廉价的设备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可用性。既然硬件故障是常态,那么就要通过网站的高可用架构设计保证服务器硬件故障时服务依然可用、数据依然保存并能够被访问。实现该架构的手段是:数据和服务的冗余备份及失效转移。当一些服务器宕机。就将服务切换到其他可用的服务器上,如果磁盘损坏,则从备份的读取数据。
  网站分为三层架构,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应用层负责具体的业务逻辑处理,应用层通过用户界面与用户进行交互,并且调用服务层的各种可服用服务。服务层负责提供可复用的服务。数据层负责数据的存储与访问。例如普通用户进行填报,先要调用登陆服务,然后进入用户界面,进行填报操作,网站调用数据层数据库服务,将数据存储。
位于应用层的服务器常为了应对高并发的访问请求,会通过负载均衡设备将一组服务器组成一个集群共同对外提供服务,当负载均衡设备通过心跳检测等手段监控到某应用服务器不可用时,就将其从集群列表中剔除,并将请求分发到集群中其他可用的服务器上,使整个集群保持可用,从而实现应用高可用。服务层的服务器与应用层相类似。数据层需要在数据写入时进行数据同步复制,实现数据冗余备份。当服务器宕机时,应用程序将访问切换到有备份数据的服务器上。

 

    使系统高可用,通常采用较昂贵的软硬件设备。硬件故障是常态,网站的高可用架构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服务器在出现故障时,服务依然可用,数据依然可访问。

 

   应用的一个特点是无状态性,即指应用服务器不保存业务的上下文信息。通过负载均衡进行无状态服务的失效转移。高复用的服务模块为业务产品提供基础公共服务,高可用的服务策略有分级管理、超时设置、异步调用、服务降级、幂等性设计。数据持久性、数据可访问性、数据一致性是高可用数据的几个含义。数据一致性分为数据强一致、数据用户一致、数据最终一致。数据备份是古老但很有效的数据保护的方式。失效转移是在任何一台服务器。

改良:

   各个结构分层。《大型网站技术架构: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提出基本分层架构模型,应用层、数据层和服务层的分离。之前的XX系统视图层和逻辑层混在一体,比较混乱,如果要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会遇到不小的困难,那么在对XX系统进行改良时可以使用SSH框架来对这个系统进行重新的整理,对视图和逻辑以及数据层进行分离,实现整个系统整体结构上的清晰明了与可用,提高系统的扩展性。

 

 

posted @ 2017-03-17 19:50  sunmei  阅读(13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