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2013年上半年选择题重要知识点

1、 中断向量可提供(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A:I/O设备的端口地址
B:所传送数据的起始地址
C: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D:主程序的断点地址

【解析】:

计算机在执行程序过程中,当遇到急需处理的事件时,暂停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转去执行有关服务程序,处理完后自动返回原程序,这个过程称为中断。

中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输入输出设备和主机交换数据、分时操作、实时系统、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中都要用到这种技术。

为了提高响应中断的速度,通常把所有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或称为中断向量)汇集为中断向量表

 

 

 

2、 为了便于实现多级中断嵌套,使用(堆栈)来保护断点和现场最有效。

A:ROM
B:中断向量表
C:通用寄存器
D:堆栈


【解析】:

当系统中有多个中断请求时,中断系统按优先级进行排队。

若在处理低级中断过程中又有高级中断申请中断,则高级中断可以打断低级中断处理,转去处理高级中断,等处理完高级中断后再返回去处理原来的低级中断,称为中断嵌套。

实现中断嵌套用后进先出的栈来保护断点和现场最有效。

 

 

3、利用报文摘要算法生成报文主要的目的是 (防止发送的报文被篡改)。

A:验证通信对方的身份,防止假冒

B: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听

C:防止发送方否认发送过数据

D:防止发送的报文被篡改

 

【解析】:

报文摘要是指单向哈希函数算法将任意长度的输入报文经计算得出固定位的输出。

报文摘要是用来保证数据完整性的。传输的数据一旦被修改,那么计算出的摘要就不同, 只要对比两次摘要就可确定数据是否被修改过。

 

 

 

4、 防火墙通常分为内网、外网和DMZ三个区域,按照受保护程序,从高到低正确的排列次序为(内网、DMZ和外网)。

A:内网、外网和DMZ
B:外网、内网和DMZ
C:DMZ、内网和外网
D:内网、DMZ和外网


【解析】:

通过防火墙我们可以将网络划分为三个区域:安全级别最高的LAN Area (内网),安全级别中等的DMZ区域和安全级别最低的Internet区域(外网)。三个区域因担负不同的任务而拥有不同的访问策略。通常的规则如下:

内网可以访问外网:内网的用户需要自由地访问外网。在这一策略中,防火墙需要执行NAT.

内网可以访问DMZ:此策略使内网用户可以使用或者管理DXCZ中的服务器。

外网不能访问内网:这是防火墙的基本策略,内网中存放的是公司内部数据,显然这些数据是不允许外网的用户进行访问的。如果要访问,就要通过VPN方式来进行。

外网可以访问DMZ: DMZ 中的服务器需要为外界提供服务,所以外网必须可以访问DMZ。同时,外网访问DMZ需要由防火墙完成对外地址到服务器实际地址的转换。

DNZ不能访问内网:如不执行此策略,则当入侵者攻陷DIZ时,内部网络将不会受保护。

DNZ不能访问外网:此条策略也有例外,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某个特定的服务器可以访问外网,以保证该服务器可以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防火墙区域按照受保护程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排列次序应为内网、DMZ和外网。

 
 
 
 
5、 声音信号数字化过程中首先要进行(A/D转换)。

A:解码
B:D/A转换
C:编码
D:A/D转换


【解析】:
声音信号是一种模拟信号,计算机要对它进行处理,必须将它转换成为数字声音信号,即用二进制数字的编码形式来表示声音,通常将这一过程称为数字化过程。
声音信号数字化过程中首先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离散信号,即A/D转换(模数转换)
 
 
 

6、以下关于dpi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每英寸像素点)。

A:每英寸的bit数

B:存储每个像素所用的位数

C:每英寸像素点

D:显示屏上能够显示出的像素数目

 

【解析】:

dpi是描述图像分辨率的单位,表示每英寸多少像素点,即组成一幅图像的像 素密度。它实质上是图像数字化的采样间隔,由它确立组成一幅图像的像素数目。对同样大小的一幅图,如果组成该图像的图像像素数目越多,则说明图像的分辨率越高,图像看起来就越逼真。相反,图像则显得越粗糙。

因此,不同的分辨率会造成不同的图像清晰度。存储每个像素所用的位数是用来度量图像的分辨率的。像素深度确定彩色图像的每个像素可能有的颜色数,即确定彩色图像中可出现的最多颜色数。显示屏上能够显示出的像素数目是指显示分辨率

 

 

 

7、统一过程模型是一种“用例和风险驱动,以架构为中心,迭代并且增量”的开 发过程,定义了不同阶段及其制品,其中精化阶段关注(需求分析和架构演进)。

A:项目的初始活动

B:需求分析和架构演进

C:系统的构建,产生实现模型

D:软件提交方面的工作,产生软件增量

 

【解析】:

统一过程模型是一种“用例和风险驱动,以架构为中心, 迭代并且增量”的开发过程,由UML方法和工具支持,定义了不同阶段及其制品。起始阶段专注于项目的初创活动。

精化阶段理解了最初的领域范围之后,进行需求分析和架构演进。构建阶段关注系统的构建,产生实现模型。移交阶段关注于软件提交方面的工作,产生软件增量。产生阶段运行软件并监控软件的持续使用,提供运行环境的支持,提交并评估缺陷报告和变更请求。

 

 

8、“软件产品必须能够在3秒内对用户请求作出响应”属于软件需求中的(非功能需求)。

A:功能需求

B:非功能需求

C:设计约束

D:逻辑需求

 

【解析】:

软件需求是:软件系统必须完成的事以及必须具备的品质。软件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设计约束三个方面的内容。

功能需求是:所开发的软件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功能

非功能需求是:指产品必须具备的属性或品质,如可靠性、性能、响应时间和扩展性等等

设计约束:通常对解决方案的一些约束说明

“软件产品必须能够在3秒内对用户请求作出响应”主要表述软件的响应时间,属于非功能需求。

 

 

9、以下关于传值调用与引用调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②③)。
①在传值调用方式下,可以实现形参和实参间双向传递数据的效果
②在传值调用方式下,实参可以是变量,也可以是常量和表达式
③在引用调用方式下,可以实现形参和实参间双向传递数据的效果
④在引用调用方式下,实参可以是变量,也可以是常量和表达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调用函数和被调用函数之间交换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被调用函数把返回值返回给主调函数,另一种是通过参数传递信息。

函数调用时实参与形参间交换信息的基本方法有传值调用和引用调用两种。

若实现函数调用时实参向形参传递相应类型的值,则称为是传值调用。这种方式下形参不能向实参传递信息。实参可以是变量,也可以是常量和表达式。

引用调用的实质是将实参变量的地址传递给形参,因此,形参是指针类型,而实参必须具有左值。变量具有左值,常量没有左值。

被调用函数对形参的访问和修改实际上就是针对相应实际参数所作的访问和改变,从而实现形参和实参间双向传递数据的效果。

 

 

 

10、软件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程序的复杂性。(代码行数)是度量软件复杂性的一个主要参数。

A:代码行数

B:常量的数量

C:变量的数量

D:调用的库函数的数量

 

【解析】:

软件复杂性度量是软件度量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软件复杂性度量的主要参数有:

●规模,即总共的指令数,或源程序行数。

●难度,通常由程序中出现的操作数的数目所决定的量来表示。

●结构,通常用与程序结构有关的度量来表示。

●智能度,即算法的难易程度。

软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程序的复杂性。程序的复杂性主要指模块内程序的复杂性。

 

 

 

 11、在多态的几种不同形式中,(过载)多态是一种特定的多态,指同一个名字在不同上下文中可代表不同的含义。

A:参数
B:包含
C:过载
D:强制


【解析】: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这一现象叫做多态(polymorphism).在使用多态的时候,用户可以发送一个通用的消息,而实现的细节则由接收对象自行决定。这样,同一消息就可以调用不同的方法。

多态有参数多态、包含多态、过载多态和强制多态四类

参数多态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多态,被称为最纯的多态

包含多态在许多语言中都存在,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子类型化,即一个类型是另一个类型的子类型。

过载多态是同一个名字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所代表的含义不同。

 

 

12、 (功能与模块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属于软件设计质量评审。

A:功能与模块之间的对应关系
B:软件规格说明是否符合用户的要求
C:软件是否具有可测试性
D:软件是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解析】:

通常,把“质量”理解为“用户满意程度”。为了使得用户满意,有两个必要条件:

①设计的规格说明书符合用户的要求,这称为设计质量

②程序按照设计规格说明所规定的情况正确执行,这称为程序质量。设计质量评审的对象是在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数据需求规格说明,在软件概要设计阶段产生的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等。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审:

①评价软件的规格说明是否合乎用户的要求,即总体设计思想和设计方针是否明确:需求规格说明是否得到了用户或单位上级机关的批准:需求规格说明与软件的概要设计规格说

明是否一致等。

②评审可靠性,即是否能避免输入异常(错误或超载等)、硬件失效及软件失效所产生的失效,一旦发生应能及时采取代替手段或恢复手段。

③评审保密措施实现情况,即是否对系统使用资格进行检查;是否对特定数据、特定功能的使用资格进行检查:在检查出有违反使用资格的情况后,能否向系统管理人员报告有关信息:是否提供对系统内重要数据加密的功能等。

④评审操作特性实施情况,即操作命令和操作信息的恰当性,输入数据与输入控制语句的恰当性:输出数据的恰当性:应答时间的恰当性等。

⑤评审性能实现情况,即是否达到所规定性能的目标值。

⑥评审软件是否具有可修改性,可扩充性、可互换性和可移植性。

⑦评审软件是否具有可测试性。

⑧评审软件是否具有复用性。

 

 

 

13、编译过程中,对高级语言程序语句的翻译主要考虑声明语句和可执行语句。对声明语句,主要是将所需要的信息正确地填入合理组织的(符号表)中;对可执行语句,则是 (翻译成中间代码或目标代码)。

A:符号表

B:栈

C:队列

D:树

 

A:翻译成机器代码并加以执行
B:转换成语法树
C:翻译成中间代码或目标代码
D:转换成有限自动机


【解析】:

符号表的作用是记录源程序中各个符号的必要信息,以辅助语义的正确性检查和代码生成,在编译过程中需要对符号表进行快速有效地查找、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符号表的建立可以始于词法分析阶段,也可以放到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阶段,但符号表的使用有时会延续到目标代码的运行阶段。

编译过程中,在确认源程序的语法和语义之后,就可对其进行翻译,同时改变源程序的内部表示。

对于声明语句,需要记录所遇到的符号的信息,因此应进行符号表的填查工作。对于可执行语句,需要翻译成中间代码或目标代码。

 

 

 14、采用顺序表和单链表存储长度为n的线性序列,根据序号查找元素,其时间复杂度分别为 (O(1) O(N))。

A:O(1) O(1)
B:O(1) O(N)
C:O(N) O(1)
D:O(N) O(N)


【解析】:
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序列:
若采用顺序表(一维数组)存储,则每个元素的位序与存储该元素的数组元素下标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可进行随机查找,时间复杂度为0(1)
若采用单链表存储,则只能进行顺序访问,即必须从头指针出发,结合计数顺着指针链找到指定序号的元素,时间复杂度为0(n).
 
 
 
 
15、 通常工作在UDP协议上的应用是(VoIP)。

A:浏览网页
B:Telnet远程登录
C:VoIP
D:发送邮件

【解析】:

浏览网页、Telnet远程登录以及发送邮件应用均不允许数据的丢失,需要采用可靠的传输层协议TCP,
VoIP允许某种程度上的数据丢失,采用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UDP.

(VoIP:VoIP可用于包括VoIP电话、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在内的诸多互联网接入设备,通过蜂窝网络Wi-Fi进行通话及发送短信。)

 

posted @ 2019-09-24 20:02  sunjiaojiao  阅读(45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