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惊闻印花税从千分之一提高到千分之三,心中感到一丝愤怒:管理层不上道!
我之所以有一丝愤怒,完完全全是觉得管理层是在是不上道,管理手法非常粗糙,不成熟,而且逻辑思维不是很正确。事实上这种调整对我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因为我根本就没有直接踏足股市。
说不上道的原因如下:
1、突然宣布。这种手法随便找一本经济学的书,都会说是不上道的。因为大众对未来是有一定的预期的,如果突然出现预期不一致的情况,就会出现恐慌。此时经济或者股市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出现大幅的波动。而大幅度波动即使是朝正确轨道方向运行,也是有伤害的。
比如这个提高印花税,现在突然发布,造成股市开始下挫3%。而如果提前告诉大家,未来如果股市继续上升就会提高印花税,那么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抑制股市上升,最终的效果也是3%。但是同样的最终效果,突然施加和缓慢释放,对于市场的伤害性大家都可以知道孰大孰小。
这种突然施加对于散户来说,比大户机构收到的伤害要更大,因为他们不可能提前知道这些消息,等现在出现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前段时间看MACD出现翻绿,成交量却不断放大,就猜测可能有机构提前获知什么消息,在不断抽逃。现在看如果真是有的话,那就是这个消息。如果股市真的是因此出现大反转,散户根本没有没有时间和机会完全出逃。而如果实际上没有任何大的影响的话,则也会有散户在今天一大早低价抛出,造成损失。
2、这个提高印花税的作用,我认为是0。早上看凤凰卫视说,以前一出这招,股市就会大幅震荡,甚至结束牛市。但是我认为,这一次很抱歉,其影响短则3到4天消化完毕,最长也不会超过3个月。因为这一次和前几次不一样。
首先,时机不对。以前之所以成功,实际上是因为时机正好对了,正好处在最高点,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现在如果真的是结构性大牛市(事实如何大家觉得呢?),那么整个周期应该在5年左右。现在第一轮上升已经超过19个月了,中间没有出现过大的调整,可以认为这只是第一浪。第三、第五个上升浪都没有出现,怎么可能牛市就此结束呢?所以顶多导致第一浪结束,开始第二下降浪的调整过程,所以说影响顶多不会超过3个月。(注意,第二浪长度不一定只有3个月,但是这并不完全是印花税的功劳。)
其次,经济状况不同。本次牛市属于结构性大牛市,各项经济数据表现很好,甚至过热。试想现在呈现通货膨胀的势头下,千分之三的印花税,和实际上为负千分之六到百分之一的一年定期存款利息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千分之三的印花税,和股市动辄10%的涨停,动辄100%以上的年收益率比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再次,这个政策只是对直接投资股市的投资者造成影响,对于买基金的投资者没有直接影响。最糟糕的情况下,就是原来买股票的散户不买股票了,买股票型基金。购买股票型基金的钱不断涌入,只能够导致基金经理硬着头皮继续购买股票。实际上股票型基金的手续费一般都在2%左右,印花税提高千分之二,对他们来说影响并不大,至少不是致命的,所以股市不太可能因此彻底降温。
3、这种政策是治标不治本的,从整体经济来看,作用仍然是0,甚至是负的。我认为最傻的一种策略就是把流动资金从流动性好的资产领域,驱赶到流动性差的资产领域。比如说,从股市驱赶到楼市就是一种极傻的作为。原因很简单,如果资产价格发生逆转(即下降),你说股票更容易被套,还是房子更容易被套?是股票套的时间更长,还是房子套的时间更长?
现在之所以流动性泛滥,除了汇率、利率、国际因素等,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国内可以用于投资的领域太少了,能够投往国外的领域更少。普通老百姓手里的钱要不想贬值,想要升值,渠道无非那么几个:定期、国债、基金、股票、楼市以及一些其他的理财产品(收益型保险、银行理财计划)。即使是那些所谓的理财产品,其投资渠道也就是前面的那几个渠道。而现在通货膨胀了,你不跟着进入资产市场跟着一起涨,那就是在慢性自杀,在贬值自己的钱。这个根本的问题不解决,你掐死某个投资渠道是不解决问题的,甚至是导致更严重的问题。想要投资的钱还是那么多,不能买股票了就只好买楼,总不能买猪肉吧?买楼的钱于是更多了,楼价又疯长起来了。接下来再出台一个固定资产税,买房子又显得不合算了,又转到买股票了。之前不就是这样吗?楼市出台一个营业税,股市就发疯了。这种按期葫芦浮起瓢的作法只是权宜之计,根本就不是长期策略,通常应该是临死前最后一招,至少是在长效政策还没有发挥作用的时候先顶一阵子。现在看来管理层还真把这种毒性极强的东西当作解药了。
为什么说毒性极强,有几个原因。首先,当两三年后势头发生根本性逆转的时候,这些政策仍然在发挥着不该发挥的作用,想要取消不知道要开多少个人大!其次,这种政策对于消解经济过热没有实质性帮助,同时在吸收着公众的资金。这种吸收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今年前4个月印花税就收了四百多亿!本来大家宁愿承受巨大风险投入股市,其根本原因就是物价在涨,定期存款实际利率为负值。换句话说,大家发现自己的钱再减少。这个时候管理层不想办法增加大家的财富,反而试图通过吸收大家的财富来降低大家的积极性。这种策略只会在短期有效,在长期来降,效果是完全相反的。比如拿5.5%的营业税来说,如果我期望买卖房子的收益率为2%,楼价就因该涨7.5%,而不是2%。当然,总有一天会涨到人们买不起,于是就被套了,但是这种政策顶多让这个最高价降低了5.5%,还有就是加快了这一进程的速度。除此之外,并不会什么正面的效果。就是说,没有这个政策,最终楼价该是能够升7.5%还是能够升,不能升这么多还是不能升,被改变的事情只有:1、速度;2、楼市上升带来的收益有一部分被管理层拿掉了。
我认为正确的作法,短期内应该将资金驱赶到流动性好的资产领域,长期应该将资金驱赶到真正的、长期的、非金融的投资领域。例如增加研发费用,增加非产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出的基础设施如厂房,可能会导致经济过热,我说的非产出的建设,是例如农村的饮水,环境的保护等),增加某些物资的战略储备,增加公众的福利等等。
要解决目前经济的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问题着手:
1、解决汇率、利率的平衡问题
2、解决定期存款负利率问题
3、解决高存贷差的问题
4、解决供求问题(这个才是正确解决资产价格偏离实际价值的办法)
其实就股市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股市规模。钱还是这么多,股票数量增加,则股票的平均价格就会趋于下降,趋于合理。不用担心股票市场规模过大了,持有的股票就更多了这种问题。只要股票价格在合理的位置,外资就不会抽逃,即使抽逃也不会大幅下跌。因为低于合理价格之后,自然有人回来购买。世界上的热钱确实很多,但总还是有限的。增大股市规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股市升幅下降,导致热钱投资中国股市的意愿下降。
看吧,今天的股市表现就是对这一政策作用的一个回答。我觉得给管理层扇巴掌的可能性,比鼓掌的可能性要高。大跌、不跌反升都是扇巴掌,跌幅在0.5%-1.5%之间算是鼓掌吧。即使今天微跌,也不能说明该政策行之有效,要看未来3个月内是否股指趋于平稳和合理。平稳的标志是初期下跌,后期平稳,合理的标志是总体静态市盈率在30倍到35倍之间。
我觉得今天大跌的可能性都没有,理由在上一篇里面已经说过了,机构不会投降的。今天股市涨跌可能在负0.5%到正1.5%之间。作为机构,如果要达成他们利益最大化的意愿,一定会在今天对这一政策给一个反效果,尽管成本比较大一些。你想,今天如果股市不跌反升,普通的散户更会觉得这个政策根本是毫无影响目前的升势,更会觉得股市会一直涨下去,更多的散户会投身这个火坑中。只有这样,主力的长期成本才会更低。唉,管理层的人有没有看过博弈论的书?失望。
我之所以有一丝愤怒,完完全全是觉得管理层是在是不上道,管理手法非常粗糙,不成熟,而且逻辑思维不是很正确。事实上这种调整对我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因为我根本就没有直接踏足股市。
说不上道的原因如下:
1、突然宣布。这种手法随便找一本经济学的书,都会说是不上道的。因为大众对未来是有一定的预期的,如果突然出现预期不一致的情况,就会出现恐慌。此时经济或者股市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出现大幅的波动。而大幅度波动即使是朝正确轨道方向运行,也是有伤害的。
比如这个提高印花税,现在突然发布,造成股市开始下挫3%。而如果提前告诉大家,未来如果股市继续上升就会提高印花税,那么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抑制股市上升,最终的效果也是3%。但是同样的最终效果,突然施加和缓慢释放,对于市场的伤害性大家都可以知道孰大孰小。
这种突然施加对于散户来说,比大户机构收到的伤害要更大,因为他们不可能提前知道这些消息,等现在出现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前段时间看MACD出现翻绿,成交量却不断放大,就猜测可能有机构提前获知什么消息,在不断抽逃。现在看如果真是有的话,那就是这个消息。如果股市真的是因此出现大反转,散户根本没有没有时间和机会完全出逃。而如果实际上没有任何大的影响的话,则也会有散户在今天一大早低价抛出,造成损失。
2、这个提高印花税的作用,我认为是0。早上看凤凰卫视说,以前一出这招,股市就会大幅震荡,甚至结束牛市。但是我认为,这一次很抱歉,其影响短则3到4天消化完毕,最长也不会超过3个月。因为这一次和前几次不一样。
首先,时机不对。以前之所以成功,实际上是因为时机正好对了,正好处在最高点,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现在如果真的是结构性大牛市(事实如何大家觉得呢?),那么整个周期应该在5年左右。现在第一轮上升已经超过19个月了,中间没有出现过大的调整,可以认为这只是第一浪。第三、第五个上升浪都没有出现,怎么可能牛市就此结束呢?所以顶多导致第一浪结束,开始第二下降浪的调整过程,所以说影响顶多不会超过3个月。(注意,第二浪长度不一定只有3个月,但是这并不完全是印花税的功劳。)
其次,经济状况不同。本次牛市属于结构性大牛市,各项经济数据表现很好,甚至过热。试想现在呈现通货膨胀的势头下,千分之三的印花税,和实际上为负千分之六到百分之一的一年定期存款利息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千分之三的印花税,和股市动辄10%的涨停,动辄100%以上的年收益率比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再次,这个政策只是对直接投资股市的投资者造成影响,对于买基金的投资者没有直接影响。最糟糕的情况下,就是原来买股票的散户不买股票了,买股票型基金。购买股票型基金的钱不断涌入,只能够导致基金经理硬着头皮继续购买股票。实际上股票型基金的手续费一般都在2%左右,印花税提高千分之二,对他们来说影响并不大,至少不是致命的,所以股市不太可能因此彻底降温。
3、这种政策是治标不治本的,从整体经济来看,作用仍然是0,甚至是负的。我认为最傻的一种策略就是把流动资金从流动性好的资产领域,驱赶到流动性差的资产领域。比如说,从股市驱赶到楼市就是一种极傻的作为。原因很简单,如果资产价格发生逆转(即下降),你说股票更容易被套,还是房子更容易被套?是股票套的时间更长,还是房子套的时间更长?
现在之所以流动性泛滥,除了汇率、利率、国际因素等,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国内可以用于投资的领域太少了,能够投往国外的领域更少。普通老百姓手里的钱要不想贬值,想要升值,渠道无非那么几个:定期、国债、基金、股票、楼市以及一些其他的理财产品(收益型保险、银行理财计划)。即使是那些所谓的理财产品,其投资渠道也就是前面的那几个渠道。而现在通货膨胀了,你不跟着进入资产市场跟着一起涨,那就是在慢性自杀,在贬值自己的钱。这个根本的问题不解决,你掐死某个投资渠道是不解决问题的,甚至是导致更严重的问题。想要投资的钱还是那么多,不能买股票了就只好买楼,总不能买猪肉吧?买楼的钱于是更多了,楼价又疯长起来了。接下来再出台一个固定资产税,买房子又显得不合算了,又转到买股票了。之前不就是这样吗?楼市出台一个营业税,股市就发疯了。这种按期葫芦浮起瓢的作法只是权宜之计,根本就不是长期策略,通常应该是临死前最后一招,至少是在长效政策还没有发挥作用的时候先顶一阵子。现在看来管理层还真把这种毒性极强的东西当作解药了。
为什么说毒性极强,有几个原因。首先,当两三年后势头发生根本性逆转的时候,这些政策仍然在发挥着不该发挥的作用,想要取消不知道要开多少个人大!其次,这种政策对于消解经济过热没有实质性帮助,同时在吸收着公众的资金。这种吸收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今年前4个月印花税就收了四百多亿!本来大家宁愿承受巨大风险投入股市,其根本原因就是物价在涨,定期存款实际利率为负值。换句话说,大家发现自己的钱再减少。这个时候管理层不想办法增加大家的财富,反而试图通过吸收大家的财富来降低大家的积极性。这种策略只会在短期有效,在长期来降,效果是完全相反的。比如拿5.5%的营业税来说,如果我期望买卖房子的收益率为2%,楼价就因该涨7.5%,而不是2%。当然,总有一天会涨到人们买不起,于是就被套了,但是这种政策顶多让这个最高价降低了5.5%,还有就是加快了这一进程的速度。除此之外,并不会什么正面的效果。就是说,没有这个政策,最终楼价该是能够升7.5%还是能够升,不能升这么多还是不能升,被改变的事情只有:1、速度;2、楼市上升带来的收益有一部分被管理层拿掉了。
我认为正确的作法,短期内应该将资金驱赶到流动性好的资产领域,长期应该将资金驱赶到真正的、长期的、非金融的投资领域。例如增加研发费用,增加非产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出的基础设施如厂房,可能会导致经济过热,我说的非产出的建设,是例如农村的饮水,环境的保护等),增加某些物资的战略储备,增加公众的福利等等。
要解决目前经济的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问题着手:
1、解决汇率、利率的平衡问题
2、解决定期存款负利率问题
3、解决高存贷差的问题
4、解决供求问题(这个才是正确解决资产价格偏离实际价值的办法)
其实就股市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股市规模。钱还是这么多,股票数量增加,则股票的平均价格就会趋于下降,趋于合理。不用担心股票市场规模过大了,持有的股票就更多了这种问题。只要股票价格在合理的位置,外资就不会抽逃,即使抽逃也不会大幅下跌。因为低于合理价格之后,自然有人回来购买。世界上的热钱确实很多,但总还是有限的。增大股市规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股市升幅下降,导致热钱投资中国股市的意愿下降。
看吧,今天的股市表现就是对这一政策作用的一个回答。我觉得给管理层扇巴掌的可能性,比鼓掌的可能性要高。大跌、不跌反升都是扇巴掌,跌幅在0.5%-1.5%之间算是鼓掌吧。即使今天微跌,也不能说明该政策行之有效,要看未来3个月内是否股指趋于平稳和合理。平稳的标志是初期下跌,后期平稳,合理的标志是总体静态市盈率在30倍到35倍之间。
我觉得今天大跌的可能性都没有,理由在上一篇里面已经说过了,机构不会投降的。今天股市涨跌可能在负0.5%到正1.5%之间。作为机构,如果要达成他们利益最大化的意愿,一定会在今天对这一政策给一个反效果,尽管成本比较大一些。你想,今天如果股市不跌反升,普通的散户更会觉得这个政策根本是毫无影响目前的升势,更会觉得股市会一直涨下去,更多的散户会投身这个火坑中。只有这样,主力的长期成本才会更低。唉,管理层的人有没有看过博弈论的书?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