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周学习笔记(学习笔记11)
〇、思维导图
一、知识点总结
- 论述TCP/IP协议及其应用,具体包括TCP/IP栈、IP地址、主机名、DNS、IP数据包和路由器;
2.介绍TCP/IP网络中的UDP和TCP协议、端口号和数据流;
3.阐述服务器—客户机计算模型和套接字编程接口;
4.介绍Web和CGI编程,解释HTTP编程模型、Web页面和Web浏览器;
5.展示如何配置Linux HTTPD服务器来支持用户Web页面、PHP和CGI编程;
6.阐释客户机和服务器端动态Web页面。
网络编程基础
-
TCP/IP协议
TCP/IP协议包括ICMP、IP、telnet、udp等协议,是利用IP进行通信时所必须用到的协议群的统称。
-
数据流路径
-
IP主机和IP地址
-
主机:主机是支持TCP/IP协议的计算机或设备。
每个主机由一个32位的IP地址来标识。为方便起见,32位的IP地址号通常用点记法(点分十进制)表示,例如:134.121.64.1,其中各个字节用点号分开。主机也可以用主机名来表示,如dns1.eec.wsu.edu。
- IP地址:分为两部分,即NetworkID字段和HostID字段。
根据划分,IP地址分为A~E类。例如,一个B类P地址被划分为一个16位NetworkID,其中前2位是10,然后是一个16位的HostID字段。发往P地址的数据包首先被发送到具有相同networkID 的路由器。路由器将通过HostID将数据包转发到网络中的特定主机。
每个主机都有一个本地主机名localhost,默认P地址为127.0.0.1。本地主机的链路层是一个回送虚拟设备,它将每个数据包路由回同一个 localhost。
- IP协议
用于在IP主机之间发送/接收数据包。IP尽最大努力运行。IP主机只向接收主机发送数据包,但它不能保证数据包会被发送到它们的目的地,也不能保证按顺序发送。
- IP数据包
由IP头、发送方地址和接收方IP地址以及数据组成。
- IP数据包格式
每个数据包的大小最大为64KB。IP头包含有关数据包的更多信息,例如数据包的总长度、数据包使用TCP还是UDP、生存时间(TTL)计数、错误检测的校验和等。
- 路由器
接收和转发数据包的特殊IP主机。
一个IP数据包可能会经过许多路由器,或者跳跃到达某个目的地。每个IP包在IP报头中都有一个8位生存时间(TTL)计数,其最大值为255。在每个路由器上,TTL会减小1。如果TTL减小到0,而包仍然没有到达目的地,则会直接丢弃它。这可以防止任何数据包在IP网络中无限循环。
- UDP
在IP上运行,用于发送/接收数据报。
与IP类似,UDP不能保证可靠性,但是快速高效。
如ping是一个向目标主机发送带时间戳UDP包的应用程序。接收到一个pinging数据包后,目标主机将带有时间戳的UDP包回送给发送者,让发送者可以计算和显示往返时间。
如果目标主机不存在或宕机,当TTL减小为0时,路由器将会丢弃pinging UDP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会发现目标主机没有任何响应。用户可以尝试再次ping,或者断定目标主机宕机。
- TCP
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用于发送/接收数据流。
TCP也可在IP上运行,但它保证了可靠的数据传输。通常,UDP类似于发送邮件的USPS,而TCP类似于电话连接。
- 端口编号
端口号是分配给应用程序的唯一无符号短整数。
要想使用UDP或TCP,应用程序(进程)必须先选择或获取一个端口号。前1024个端口号已被预留。其他端口号可供一般使用。应用程序可以选择一个可用端口号,也可以让操作系统内核分配端口号。
应用程序 = (主机IP, 协议, 端口号)
- 网络和主机字节序
计算机可以使用大端字节序,也可以使用小端字节序。在互联网上,数据始终按网络序排列,这是大端。在小端机器上,例如基于Intel x86的PC,htons()、htonl()、ntohs()、ntohl()等库函数,可在主机序和网络序之间转换数据。
- TCP/IP网络中的数据流
二、实践过程
socket通信实现远程控制
服务器端响应
- Linux
- openeuler
三、问题与解决
1.代码修改
在上课敲代码是时候发现自己敲代码总有“马虎”的时候,代码难免出错,而运行前将代码给GPT检查一下,就好多了。
2.虚拟机出现权限不够的现象
在询问GPT 后得到解决方法
四、苏格拉底挑战
- 网络编程
-ip主机和ip地址
代码链接
我的码云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