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3-高级特性

🌽 高级特性


掌握了Python的数据类型、语句和函数,基本上就可以编写出很多有用的程序了。

比如构造一个1, 3, 5, 7, ..., 99的列表,可以通过循环实现:

L = []
n = 1
while n <= 99:
    L.append(n)
    n = n + 2

取list的前一半的元素,也可以通过循环实现。

但是在Python中,代码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代码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越简单越好。

基于这一思想,我们来介绍Python中非常有用的高级特性,1行代码能实现的功能,决不写5行代码。请始终牢记,代码越少,开发效率越高。

1. 切片 Slice

① list 切片

取一个list或tuple的部分元素是非常常见的操作。比如,一个list如下:

L = ['Michael', 'Sarah', 'Tracy', 'Bob', 'Jack']

取前3个元素,应该怎么做?

笨办法:

print([L[0], L[1], L[2]]) # ['Michael', 'Sarah', 'Tracy']

取前N个元素,也就是索引为0-(N-1)的元素,可以用循环:

r = []
n = 3
for i in range(n):
	r.append(L[i])
print(r) # ['Michael', 'Sarah', 'Tracy']

对这种经常取指定索引范围的操作,用循环十分繁琐,因此,Python提供了切片 Slice 操作符,能大大简化这种操作。

对应上面的问题,取前3个元素,用一行代码就可以完成切片:

print(L[0:3])
# ['Michael', 'Sarah', 'Tracy']

👍 L[0:3]表示,从索引0开始取,直到索引3为止,但不包括索引3。即索引012,正好是3个元素。

如果第一个索引是0,还可以省略:

L[:3] # ['Michael', 'Sarah', 'Tracy']

也可以从索引1开始,取出2个元素出来:

L[1:3] # ['Sarah', 'Tracy']

类似的,既然Python支持L[-1]取倒数第一个元素,那么它同样支持倒数切片,试试:

L[-2:] # ['Bob', 'Jack']
L[-2:-1] # ['Bob']

记住倒数第一个元素的索引是-1

⭐ 切片格式:[开头:结束:步长]

  • 开头:当步长 >0 时,开头不写默认 0,即从第一位开始切片

    当步长 < 0时,开头不写默认 -1 ,即从最后一位开始倒着切片

  • 结束:当步长 > 0 时,结束不写默认为列表长度加一,即切片到最后一位结束

    当步长 < 0 时,结束不写默认为负的列表长度减一,即倒着切片到第一位结束

  • 步长:默认为1,> 0 是从左往右走,< 0 是从右往左走

💬 切片操作十分有用。我们先创建一个0-99的数列:

L = list(range(100)) # [0, 1, 2, 3, ..., 99]

可以通过切片轻松取出某一段数列。比如前10个数:

L[:10] # [0, 1, 2, 3, 4, 5, 6, 7, 8, 9]

后10个数:

L[-10:]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前11-20个数:

L[10:20]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前10个数,每两个取一个

L[:10:2] # [0, 2, 4, 6, 8]

所有数,每5个取一个:

L[::5] #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甚至什么都不写,只写[:]就可以原样复制一个list:

L[:] # [0, 1, 2, 3, ..., 99]

② tuple 切片

tuple 也是一种 list,唯一区别是 tuple 不可变。因此,tuple 也可以用切片操作,只是操作的结果仍是 tuple

(0, 1, 2, 3, 4, 5)[:3] # (0, 1, 2)

③ str 切片

字符串'xxx'也可以看成是一种list,每个元素就是一个字符。因此,字符串也可以用切片操作,只是操作结果仍是字符串

'ABCDEFG'[:3] # 'ABC'
'ABCDEFG'[::2] # 'ACEG'

在很多编程语言中,针对字符串提供了很多各种截取函数(例如,substring),其实目的就是对字符串切片。Python没有针对字符串的截取函数,只需要切片一个操作就可以完成,非常简单。

实例:

利用切片操作,实现一个trim()函数,去除字符串首尾的空格

def trim(s):
    while(s[:1] == ' '):
        s = s[1:]
    while(s[-1:] == ' '):
        s = s[:-1]
    return s
s = '  abcde '
print(trim(s)) # 'abcde'

2. 迭代 / 可迭代对象 Iterable

如果给定一个list或tuple,我们可以通过for循环来遍历这个list或tuple,这种遍历我们称为迭代(Iteration)。

在Python中,迭代是通过for ... in来完成的,而很多语言比如C语言,迭代list是通过下标完成的,比如Java代码:

for (i=0; i<list.length; i++) {
    n = list[i];
}

可以看出,Python的for循环抽象程度要高于 C 的for循环,因为Python的for循环不仅可以用在list或tuple上,还可以作用在其他可迭代对象上

list这种数据类型虽然有下标,但很多其他数据类型是没有下标的,但是,只要是可迭代对象,无论有无下标,都可以迭代,比如dict就可以迭代:

d = {'a': 1, 'b': 2, 'c': 3}
for key in d:
	print(key)

因为dict的存储不是按照list的方式顺序排列,所以,迭代出的结果顺序很可能不一样。

默认情况下,dict迭代的是key。如果要迭代value,可以用for value in d.values(),如果要同时迭代key和value,可以用for k, v in d.items()

由于字符串也是可迭代对象,因此,也可以作用于for循环:

for ch in 'ABC':
	print(ch)

所以,当我们使用for循环时,只要作用于一个可迭代对象,for循环就可以正常运行,而我们不太关心该对象究竟是list还是其他数据类型。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对象是可迭代对象呢?方法是通过collections模块的Iterable类型判断: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isinstance('abc', Iterable) # str是否可迭代
# True
isinstance([1,2,3], Iterable) # list是否可迭代
# True
isinstance(123, Iterable) # 整数是否可迭代
# False

如果要对list实现类似Java那样的下标循环怎么办?Python内置的enumerate函数可以把一个list变成索引-元素对,这样就可以在for循环中同时迭代索引和元素本身:

list = ['A','B',234]
for i, value in enumerate(list):
    print(i, value)

上面的for循环里,同时引用了两个变量,在Python里是很常见的,比如下面的代码:

for x, y in [(1,1),[2,4],[3,9]]:
    print(x,y)

💬 迭代器实例

使用迭代查找一个list中最小和最大值,并返回一个tuple:

def findMinAndMax(L):
    if len(L) == 0:
        return (None,None)
    min = max = L[0]
    for x in L:
        if x < min:
            min = x
        if x > max:
            max = x
    return (min, max)
    
print(findMinAndMax([1,3,5,2])) # (1, 5)

3. 列表生成式 List Comprehensions

① 列表生成式

列表生成式即List Comprehensions,是Python内置的非常简单却强大的可以用来创建list的生成式。

举个例子,要生成list [1, 2, 3, 4, 5, 6, 7, 8, 9, 10]可以用list(range(1, 11))

list(range(1, 11))
# [1, 2, 3, 4, 5, 6, 7, 8, 9, 10]

但如果要生成[1x1, 2x2, 3x3, ..., 10x10]怎么做?方法一是循环:

L = []
for x in range(1, 11):
	L.append(x * x)
print(L)
#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但是循环太繁琐,而列表生成式则可以用一行语句代替循环生成上面的 list:

print([x*x for x in range(1,11)])
#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 写列表生成式时,把要生成的元素x * x放到前面,后面跟for循环,就可以把list创建出来,即根据f or 循环遍历的结果计算 x * x

for循环后面还可以加上if判断,这样我们就可以筛选出仅偶数的平方:

print([x * x for x in range(1, 11) if x % 2 == 0])
# [4, 16, 36, 64, 100]

还可以使用两层循环,可以生成全排列:

print([m + n for m in 'ABC' for n in 'XYZ'])
# ['AX', 'AY', 'AZ', 'BX', 'BY', 'BZ', 'CX', 'CY', 'CZ']

三层和三层以上的循环就很少用到了。

运用列表生成式,可以写出非常简洁的代码。例如,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目录名,可以通过一行代码实现:

import os
print([d for d in os.listdir('.')])
# ['.vscode', 'BookCRUD_Demo', 'BookStore02', 'ClassSolutions', 'CodeScanner', 'JavaWeb两个案例', 'MyQRCode', 'ORCodeTest', 'Program-Cpp', 'Program-Ds', 'Program-Java', 'Program-Vue', 'Program_Python', 'Python', 'ScanCode-master', 'Spring-Programs', 'springboottest', 'studentManage', 'TestInfo', 'tiantian', 'vuetest2', '数据库']

for循环其实可以同时使用两个甚至多个变量,比如dictitems()可以同时迭代key和value:

d = {'x': 'A', 'y': 'B', 'z': 'C' }
print([k + '=' + v for k,v in d.items()]) # 字符串和输出之间用 + 连接
# ['x=A', 'y=B', 'z=C']

最后把一个list中所有的字符串变成小写:

L = ['Hello', 'World', 'IBM', 'Apple']
print([s.lower() for s in L]) 
# ['hello', 'world', 'ibm', 'apple']

② 列表生成式中的 if else

使用列表生成式的时候,有些童鞋经常搞不清楚if...else的用法。

例如,以下代码正常输出偶数:

[x for x in range(1, 11) if x % 2 == 0]
# [2, 4, 6, 8, 10]

但是,我们不能在最后的if加上else

>>> [x for x in range(1, 11) if x % 2 == 0 else 0]
  File "<stdin>", line 1
    [x for x in range(1, 11) if x % 2 == 0 else 0]
                                              ^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这是因为跟在for后面的if是一个筛选条件,不能带else,否则如何筛选?

如果把if写在for前面必须加else,否则报错:

>>> [x if x % 2 == 0 for x in range(1, 11)]
  File "<stdin>", line 1
    [x if x % 2 == 0 for x in range(1, 11)]
                       ^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这是因为for前面的部分是一个表达式,它必须根据x计算出一个结果。因此,考察表达式:x if x % 2 == 0,它无法根据x计算出结果,因为缺少else,必须加上else

[x if x % 2 == 0 else -x for x in range(1, 11)]
#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述for前面的表达式x if x % 2 == 0 else -x才能根据x计算出确定的结果。

可见,在一个列表生成式中,for前面的if ... else是表达式,而for后面的if是过滤条件,不能带else

💬 列表生成式代码示例:

如果list中既包含字符串,又包含整数,非字符串类型没有lower()方法,请修改列表生成式,通过添加if语句保证列表生成式能正确地执行:

L1 = ['Hello', 'World', 18, 'Apple', None]
# 保留所有数据并小写 ['hello', 'world', 18, 'apple', None]
print([s.lower() if isinstance(s,str) else s for s in L1])

# 只保留字符串并小写 ['hello', 'world', 'apple']
print([s.lower() for s in L1 if isinstance(s,str)])

4. 生成器 Generator

① Generator

通过列表生成式,我们可以直接创建一个列表。但是,受到内存限制,列表容量肯定是有限的。而且,创建一个包含100万个元素的列表,不仅占用很大的存储空间,如果我们仅仅需要访问前面几个元素,那后面绝大多数元素占用的空间都白白浪费了。

所以,如果列表元素可以按照某种算法推算出来,那我们是否可以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推算出后续的元素呢?这样就不必创建完整的list,从而节省大量的空间。在Python中,这种一边循环一边计算的机制,称为生成器:generator。

要创建一个generator,有很多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一个列表生成式的[]改成(),就创建了一个generator:

L = [x * x for x in range(10)]
print(L) #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g = (x * x for x in range(10))
print(g) #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1022ef630>

创建Lg的区别仅在于最外层的[]()L是一个list,而g是一个generator。

我们可以直接打印出list的每一个元素,但我们怎么打印出generator的每一个元素呢?

如果要一个一个打印出来,可以通过next()函数获得generator的下一个返回值:

print(next(g))
# 0
print(next(g))
# 1
print(next(g))
# 4
print(next(g))
# 9
print(next(g))
# 16
print(next(g))
# 25
print(next(g))
# 36
print(next(g))
# 49
print(next(g))
# 64
print(next(g))
# 81
print(next(g))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

我们讲过,generator保存的是算法,每次调用next(g),就计算出g的下一个元素的值,直到计算到最后一个元素,没有更多的元素时,抛出StopIteration的错误。

当然,上面这种不断调用next(g)实在是太变态了,正确的方法是使用for循环,因为generator也是可迭代对象:

g = (x*x for x in range(10))
for n in g:
    print(n)

所以,我们创建了一个generator后,基本上永远不会调用next(),而是通过for循环来迭代它,并且不需要关心StopIteration的错误。

② 带 yield 的 Generator Function

generator非常强大。如果推算的算法比较复杂,用类似列表生成式的for循环无法实现的时候,还可以用函数来实现。

比如,著名的斐波拉契数列(Fibonacci),除第一个和第二个数外,任意一个数都可由前两个数相加得到:

1, 1, 2, 3, 5, 8, 13, 21, 34, ...

斐波拉契数列用列表生成式写不出来,但是,用函数把它打印出来却很容易:

def fib(max):
    n, a, b = 0, 0, 1
    while n < max:
        print(b)
        a, b = b, a + b
        n = n + 1
    return 'done'

print(fib(6))

注意,赋值语句:

a, b = b, a + b

相当于:

t = (b, a + b) # t是一个tuple
a = t[0]
b = t[1]

但不必显式写出临时变量t就可以赋值。

上面的函数可以输出斐波那契数列的前N个数:

1
1
2
3
5
8
'done'

仔细观察,可以看出,fib函数实际上是定义了斐波拉契数列的推算规则,可以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推算出后续任意的元素,这种逻辑其实非常类似generator。

👉 也就是说,上面的函数和generator仅一步之遥。要把fib函数变成generator,只需要把print(b)改为yield b就可以了:

def fib(max):
    n, a, b = 0, 0, 1
    while n < max:
        yield b
        a, b = b, a + b
        n = n + 1
    return 'done'

这就是定义generator的另一种方法。如果一个函数定义中包含yield关键字,那么这个函数就不再是一个普通函数,而是一个generator:

f = fib(6)
print(f) # <generator object fib at 0x104feaaa0>

⭐ 这里,最难理解的就是generator和函数的执行流程不一样。函数是顺序执行,遇到return语句或者最后一行函数语句就返回。而变成generator的函数,在每次调用next()的时候执行,遇到yield语句返回,再次执行时从上次返回的yield语句处继续执行

举个简单的例子,定义一个generator,依次返回数字1,3,5:

def odd():
    print('step 1')
    yield 1
    print('step 2')
    yield(3)
    print('step 3')
    yield(5)

调用该generator时,首先要生成一个generator对象,然后用next()函数不断获得下一个返回值:

o = odd()
print(next(o)) 
print(next(o))
print(next(o))
print(next(o))

输出结果:

可以看到,odd不是普通函数,而是generator,在执行过程中,遇到yield就中断,下次又继续执行。执行3次yield后,已经没有yield可以执行了,所以,第4次调用next(o)就报错。

回到fib的例子,我们在循环过程中不断调用yield,就会不断中断。当然要给循环设置一个条件来退出循环,不然就会产生一个无限数列出来。

同样的,把函数改成generator后,我们基本上从来不会用next()来获取下一个返回值,而是直接使用for循环来迭代:

for n in fib(6):
	print(n)

但是用for循环调用generator时,发现拿不到generator的return语句的返回值。如果想要拿到返回值,必须捕获StopIteration错误,返回值包含在StopIterationvalue中:

g = fib(6)
while True:
     try:
         x = next(g)
         print('g:', x)
     except StopIteration as e:
         print('Generator return value:', e.value)
         break

输出结果:


💬 生成器代码示例:

使用生成器打印杨辉三角:把每一行看做一个 list

def triangles():
    L = [1] # 定义一个 list
    while True:
        yield L # 打印该 list
        L = [L[x] + L[x+1] for x in range(len(L) - 1)] # 计算下一行中间的值,除去首尾的1
        L.insert(0,1) # 首位插入 1
        L.append(1) # 末尾插入 1
        if(len(L) > 10): # 仅输出 10 行
            break

# 生成一个generator对象,然后通过for循环迭代输出每一行
tri = triangles()
for i in tri:
    print(i)

5. 迭代器 Iterator

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直接作用于for循环的数据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类是集合数据类型,如listtupledictsetstr等;

一类是generator,包括生成器和带yield的generator function。

🔵 这些可以直接作用于for循环的对象统称为可迭代对象:Iterable

可以使用isinstance()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Iterable对象:

from collections.abc import Iterable

isinstance([], Iterable) # True
isinstance({}, Iterable) # True
isinstance('abc', Iterable) # True
isinstance((x for x in range(10)), Iterable) # True
isinstance(100, Iterable) # False

而生成器不但可以作用于for循环,还可以被next()函数不断调用并返回下一个值,直到最后抛出StopIteration错误表示无法继续返回下一个值了。

🔴 可以被next()函数调用并不断返回下一个值的对象称为迭代器:Iterator

from collections.abc import Iterator

isinstance((x for x in range(10)), Iterator) # True
isinstance([], Iterator) # False
isinstance({}, Iterator) # False
isinstance('abc', Iterator) # False

🚨 生成器都是Iterator对象,但listdictstr虽然是Iterable,却不是Iterator

生成器都是Iterator对象,但listdictstr虽然是Iterable,却不是Iterator

listdictstrIterable变成Iterator可以使用iter()函数:

isinstance(iter([]), Iterator) # True
isinstance(iter('abc'), Iterator) # True

❓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listdictstr等数据类型不是Iterator

这是因为Python的Iterator对象表示的是一个数据流,Iterator对象可以被next()函数调用并不断返回下一个数据,直到没有数据时抛出StopIteration错误。可以把这个数据流看做是一个有序序列,但我们却不能提前知道序列的长度,只能不断通过next()函数实现按需计算下一个数据,所以Iterator的计算是惰性的,只有在需要返回下一个数据时它才会计算。

Iterator甚至可以表示一个无限大的数据流,例如全体自然数。而使用list是永远不可能存储全体自然数的。

🔷 Python的for循环本质上就是通过不断调用next()函数实现的,例如:

for x in [1, 2, 3, 4, 5]:
	pass

实际上完全等价于:

# 首先获得 Iterator 迭代器对象:
it = iter([1, 2, 3, 4, 5])
# 循环:
while True:
 try:
     # 获得下一个值:
     x = next(it)
 except StopIteration:
     # 遇到StopIteration就退出循环
     break

📚 References


posted @ 2023-01-05 17:11  RuoVea  阅读(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