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Bridge 桥接(结构型模式)

1. 动机
思考上述问题的症结:事实上由于Tank类型的固有逻辑,使得Tank类型具有了两个变化的维度——
一个变化的维度为“平台的变化”,一个变化的维度为“型号的变化”。
如何应对这种“多维度的变化”?如何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来使得Tank类型可以轻松地沿着“平台”和“型号”两个方向变化,而不引入额外的复杂度?

2. 意图
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3. 结构

4. 几个要点
•Bridge模式使用“对象间的组合关系”解耦了抽象和实现之间固有 的绑定关系,使得抽象(Tank的型号)和实现(不同的平台)可以沿着各自的维度来变化。
• 所谓抽象和实现沿着各自纬度的变化,即“子类化”它们,比如 不同的Tank型号子类,和不同的平台子类)。
得到各个子类之后,便可以任意组合它们,从而获得不同平台上的不同型号。
•Bridge模式有时候类似于多继承方案,但是多继承方案往往违背单一职责原则(即一个类只有一个变化的原因),复用性比 较差。
Bridge模式是比多继承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法。
•Bridge模式的应用一般在“两个非常强的变化维度”,有时候即使 有两个变化的维度,
但是某个方向的变化维度并不剧烈——换言之两个变化不会导致纵横交错的结果,并不一定要使用 Bridge模式。

5. 个人体会
    桥接模式就是使用“对象组合” 的方式,将某一个维度的变化分离到主对象的外面,从而隔离变化。
    是否可以用于应对多维度变化--两个以上的维度?

posted @ 2011-03-15 12:48  stone lv  阅读(49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