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四川山区乡村小学—— 糖房村明日中华小学落成典礼小记

2009年4月28日,HPC中国团队及其家人一行近二十人实地考察了四川省营山县合兴乡糖房村大垭口民办乡村小学,当场慷慨捐赠物资来支持校舍建设。之后,团队成员和美国明日中华教育基金会(CTEF)为使这些孩子们有一个更安全的校舍进行了广泛募捐。2010年8月19日,小学校的八十多名师生终于搬出了昏暗的租借民房,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崭新校舍!

学校修好了之后,捐助者们也很挂念,都想去看看。不过因为工作或家庭的原因,想要付诸实践并不容易。这次小学新校舍的落成典礼就由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的四位同事代表大家参加了。

这个国庆,我终于读了仰慕已久的书《三杯茶》。故事是说一个美国登山者Greg Mortenson在攀登世界第二高峰失败后,饥寒交迫、又迷了路,幸而得到巴基斯坦村民的搭救。虽然村民们很穷,一年吃不上一次肉,还拿出了家里最好的东西,热情地款待了他。在那里养病过程中,他注意到村里的84个孩子坐在门外,用小木棍在泥地里扒拉着识字上课。这村子穷到连一天花一美元雇个教师都做不到。

Greg离开村子时,他立誓一定要回来,为恩人们建所学校。他辛苦奔走,历时12年,迄今为止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建了60余所学校。但故事绝不是一帆风顺的,Greg最初尝试写信给580位名人、商人和其他美国精英人士筹集钱款,结果只收到100美元,还需要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地头蛇的算计和塔利班的监狱。对比一下我们项目的大事记,我只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啊。

另外很受触动的是,我们并不需要等到非常富有之后才能为公益慈善事业做贡献,因为钱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很多事情看起来不可能,但这也许是因为我们对“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归类有些悲观,太容易找到借口说服自己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

我和三位同事张璐、熊小锐、赵迎宾拜访了由各位热心同事、朋友捐资修建的四川山区的小学校,与村民、师生欢聚一堂,共同参加了“糖房村明日中华小学”的落成典礼。

从上海出发,3个小时飞机到成都,4个小时汽车到营山县,3个小时汽车到合兴乡,半小时山路徒步到小学。这一路除了驴车,我们啥都坐了,hoho。

sichuan village school 1

 

蒙蒙小雨中,我们从县城出发。小轿车满载着大家从上海带去的衣服、书包、纸笔、橡皮泥和在县城买的乒乓球器具等,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开往合兴乡。十点多到达时,雨恰好停了。车刚在路边停下,就有好几个村民热情地迎上来。

经过一段有惊无险的崎岖山路,远远地就听到了乡村小学里孩子们稚气而嘹亮的歌声:“爱心叔叔来了吗?爱心阿姨不怕苦,我们大家学习他,学习他们的好榜样,我们在学习上要努力,长大了不忘记,不忘记叔叔的爱心,学习他的好榜样。”

sichuan village school 2

 

原来这是乡村小学的廖老师指挥着孩子们唱着她自己作词作曲的歌在欢迎我们呢!我又一次被深深打动了。忘了是谁说的,这一刻开始,觉得前面辛苦地走那么远都是值得的。

快步走到新建的乡村小学校门,不太宽敞的校园已经被学生、家长和他们的欢声笑语挤得满满的。升旗台下搭了一排“主席台”,教室外墙张挂着大红的横幅,校门外还准备了鞭炮。没想到村里把这个“糖房村明日中华小学”的落成典礼安排得相当隆重,有升国旗、嘉宾和学生代表发言、剪彩等环节。仪式过程中,乡村小学还送给我们两件珍贵的礼物:一面锦旗和一个装有全部学生照片的大相册。

接下来的节目是给孩子们上课。幼儿园和一年级有小孩子在哭闹,幸好有大姐姐一样亲切的熊小锐在廖老师的配合下带着小朋友们一起高兴地做游戏;赵迎宾按照教案给“高年级”的学生寓教于乐地讲解了“二分法”找数。可爱的孩子们面对镜头,有的兴奋,有的淡定,但那份纯真,是任谁看了心都要为之柔软的。

sichuan village school 3

 

教室窗外挤满了家长,大都是老人或妇女,也就是当地人自嘲的386199部队——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的留守群体。从他们殷切的眼神,不难看出,这些孩子们就是他们的希望。他们自己在大山里辛苦劳作了大半辈子,多么希望儿孙能学有所成,改变这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靠地收的命运。而我们则应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努力帮他们改善办学条件。这个乡村小学的建成,离不开许许多多我们团队微软热心同事和其他朋友们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感谢大家。

魏臻

 

 

注:希望了解更多有关这所山区小学捐助进展的同学请关注http://blogs.technet.com/b/chinahpc/archive/tags/villageschool/

posted on 2010-11-26 08:53  微软  阅读(2553)  评论(19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