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基础
- 数据通信网络架构
- 网络互联
- 以太网和互联网
- IP编址与子网划分
1、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分为:无线基站设备、移动承载网络和核心网。
其中,移动承载网络部分是其中的“管道”,具体功能实现分为两部分:无线回传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RAN)和 IP承载网络。
- 无线回传网络,接入无线侧基站的业务。
- IP承载网络,实现核心网各功能服务器之间的业务互通和Internet的互访连接。
2、网络互联
(1)网络互联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 IBM的系统网络架构(SNA)和美国国防部建立的基于分组交换的阿帕网(ARPANET)。
20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出现,局域网产生(LAN)。
20世纪80-90年代,TCP/IP被广泛应用,成为互联网的事实标准。
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报文、发送方、接收方、传输介质和协议。
- 报文:通信中的数据块
- 发送方:发送设备
- 接收方:接收设备
- 传输介质:信号传送的载体
- 协议:通信规则
(2) OSI参考模型
- 应用层:提供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 表示层:处理数据格式、数据加密等
- 会话层:建立、维护和会话
- 传输层:建立主机端到端连接
- 网络层:寻址和路由选择
- 数据链路层:提供介质访问、链路管理等
- 物理层:比特流传输
上三层负责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下四层负责网络数据传输。
(3)TCP/IP参考模型
- 应用层:(1)为用户提供接口、处理特定的应用 (2)数据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 (3)定义数据表示的标准
- 传输层:建立主机端到端连接
- 网络层:寻址和路由选择
- 数据链路层:提供介质访问、链路管理等 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 物理层:比特流传输
(4)协议数据单元PDU
传输层传输的是数据段 TCP报头+上层数据
网络层传输的是数据包 IP报头+TCP报头+上层数据
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是数据帧
- LLC层: LLC报头+IP报头+TCP报头+上层数据
- MAC层: MAC报头+ LLC报头+IP报头+TCP报头+上层数据
物理层传输的是比特流
3、IP地址
IP地址由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A类:8(0--- ----)+24
B类:12(10-- ----)+12
C类:24(110- ----)+8
D类: (1110 ----)多播地址
E类:(1111 0---)保留
通过子网掩码 可以得到网络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