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多数据库模式开发的实验(五)数据层-Access数据库

    经过上篇文章的介绍,我们初步了解了如何实现多数据库的切换。下面,我们要具体实现各种数据库的操作,首先来看看Access数据库。

    因为很多数据访问操作流程很相似,所以,这里将一些可复用的代码抽取出来,编写成助手类,以此减少代码量,提高代码复用性。这个助手类取名SQLHelper,主要负责Access数据库的访问。它包括一个私有方法,三个公有方法:

    //从配置文件中读取配置项,组合成连接字符串。
    private static string GetConnectionString()   

    //执行指定SQL语句,不返回任何值,一般用于Insert,Delete,Update命令。
    public static void ExecuteSQLNonQuery(string SQLCommand, OleDbParameter[] parameters)

    //执行SQL语句返回查询结果,一般用于Select命令。
    public static DataSet ExecuteSQLDataSet(string SQLCommand)

    //重载,一般用于需要传入参数的Select命令
    public static DataSet ExecuteSQLDataSet(string SQLCommand, OleDbParameter[] parameters)


    SQLHelper具体代码如下: 

Code

 

    在前几篇文章已经说过,客户端选择了Web。因为我们用到了一些特殊的地方,导致无法完全按照替换原则进行层替换(即客户端可以既是web,也可以是winform)。指的就是这里用到了缓存“using System.Web.Caching;”。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避免使用。我这里有点偷懒了,抱歉!

    CacheUtility类的代码如下:

Code

 

    加入缓存的好处主要是为了提高性能。程序每次读取设置时首先从缓存中去取,如果存在就使用。否则重新从web.config中读取,并将读取的保存到缓存中,以便下次调用。

    注:这段缓存代码借鉴了“T2噬菌体”的代码,在此予以注明。该作者写的多层多数据库的技术含量比我强多了,建议大家可以去学习。

    有了访问助手类,具体对象的数据访问就简洁明了多了,下面是实现代码:

    用户User:

Code

 

    部门、群组Group:

Code
posted @ 2008-11-07 16:02  胖胖鱼  阅读(729)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