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忘zookeeper(单机+伪集群+集群)
#单机模式
解压到合适目录. 进入zookeeper目录下的conf子目录, 复制zoo_sample.cfg-->zoo.cfg(如果没有data和logs就新建):
tickTime=2000
dataDir=/Users/apple/zookeeper/data
dataLogDir=/Users/apple/zookeeper/logs
clientPort=2180
参数说明:
tickTime: zookeeper中使用的基本时间单位, 毫秒值.
dataDir: 数据目录. 可以是任意目录.
dataLogDir: log目录, 同样可以是任意目录. 如果没有设置该参数, 将使用和dataDir相同的设置.
clientPort: 监听client连接的端口号
#伪集群模式
解压到合适目录(zookeeper0).进入zookeeper0目录下的conf子目录, 复制zoo_sample.cfg-->zoo.cfg(如果没有data和logs就新建):
tickTime=2000
initLimit=5
syncLimit=2
dataDir=/Users/apple/zookeeper0/data
dataLogDir=/Users/apple/zookeeper0/logs
clientPort=4180
server.0=127.0.0.1:8880:7770
server.1=127.0.0.1:8881:7771
server.2=127.0.0.1:8882:7772
#新增了几个参数, 其含义如下:
1 initLimit: zookeeper集群中的包含多台server, 其中一台为leader, 集群中其余的server为follower. initLimit参数配置初始化连接时, follower和leader之间的最长心跳时间. 此时该参数设置为5, 说明时间限制为5倍tickTime, 即5*2000=10000ms=10s.
2 syncLimit: 该参数配置leader和follower之间发送消息, 请求和应答的最大时间长度. 此时该参数设置为2, 说明时间限制为2倍tickTime, 即4000ms.
3 server.X=A:B:C
其中X是一个数字, 表示这是第几号server.
A是该server所在的IP地址.
B配置该server和集群中的leader交换消息所使用的端口.
C配置选举leader时所使用的端口.
由于配置的是伪集群模式, 所以各个server的B, C参数必须不同.
a、将zookeeper0的目录拷贝2份:
参照zookeeper0/conf/zoo.cfg, 配置zookeeper1/conf/zoo.cfg, 和zookeeper2/conf/zoo.cfg文件. 只需更改dataDir, dataLogDir, clientPort参数即可.
b、在之前设置的dataDir中新建myid文件, 写入一个数字, 该数字表示这是第几号server. 该数字必须和zoo.cfg文件中的server.X中的X一一对应.
/Users/apple/zookeeper0/data/myid文件中写入0, /Users/apple/zookeeper1/data/myid文件中写入1, /Users/apple/zookeeper2/data/myid文件中写入2.
c、分别进入/Users/apple/zookeeper0/bin, /Users/apple/zookeeper1/bin, /Users/apple/zookeeper2/bin三个目录, 启动server.
#集群模式
解压到合适目录(zookeeper0).进入zookeeper0目录下的conf子目录, 复制zoo_sample.cfg-->zoo.cfg(如果没有data和logs就新建):
集群模式的配置和伪集群基本一致.
由于集群模式下, 各server部署在不同的机器上, 因此各server的conf/zoo.cfg文件可以完全一样.
下面是一个示例:
tickTime=2000
initLimit=5
syncLimit=2
dataDir=/home/zookeeper/data
dataLogDir=/home/zookeeper/logs
clientPort=4180
server.43=10.1.39.43:2888:3888
server.47=10.1.39.47:2888:3888
server.48=10.1.39.48:2888:3888
示 例中部署了3台zookeeper server, 分别部署在10.1.39.43, 10.1.39.47, 10.1.39.48上. 需要注意的是, 各server的dataDir目录下的myid文件中的数字必须不同,10.1.39.43 server的myid为43, 10.1.39.47 server的myid为47, 10.1.39.48 server的myid为48.
#zookeeper常用命令
ZooKeeper服务命令:
1. 启动ZK服务: ./zkServer.sh start
2. 查看ZK服务状态: ./zkServer.sh status
3. 停止ZK服务: ./zkServer.sh stop
4. 重启ZK服务: ./zkServer.sh restart
zk客户端命令:
ZooKeeper 命令行工具类似于Linux的shell环境,使用它可以对ZooKeeper进行访问,数据创建,数据修改等操作. 使用 zkCli.sh -server 127.0.0.1:2181 连接到 ZooKeeper 服务,连接成功后,系统会输出 ZooKeeper 的相关环境以及配置信息。
命令行工具的一些简单操作如下:
1. 显示根目录下、文件: ls / 使用 ls 命令来查看当前 ZooKeeper 中所包含的内容
2. 显示根目录下、文件: ls2 / 查看当前节点数据并能看到更新次数等数据
3. 创建文件,并设置初始内容: create /zk "test" 创建一个新的 znode节点“ zk ”以及与它关联的字符串
4. 获取文件内容: get /zk 确认 znode 是否包含我们所创建的字符串
5. 修改文件内容: set /zk "zkbak" 对 zk 所关联的字符串进行设置
6. 删除文件: delete /zk 将刚才创建的 znode 删除
7. 退出客户端: quit
8. 帮助命令: help
ZooKeeper 常用四字命令:
ZooKeeper 支持某些特定的四字命令字母与其的交互。它们大多是查询命令,用来获取 ZooKeeper 服务的当前状态及相关信息。用户在客户端可以通过 telnet 或 nc 向 ZooKeeper 提交相应的命令
1. 可以通过命令:echo stat|nc 127.0.0.1 2181 来查看哪个节点被选择作为follower或者leader
2. 使用echo ruok|nc 127.0.0.1 2181 测试是否启动了该Server,若回复imok表示已经启动。
3. echo dump| nc 127.0.0.1 2181 ,列出未经处理的会话和临时节点。
4. echo kill | nc 127.0.0.1 2181 ,关掉server
5. echo conf | nc 127.0.0.1 2181 ,输出相关服务配置的详细信息。
6. echo cons | nc 127.0.0.1 2181 ,列出所有连接到服务器的客户端的完全的连接 / 会话的详细信息。
7. echo envi |nc 127.0.0.1 2181 ,输出关于服务环境的详细信息(区别于 conf 命令)。
8. echo reqs | nc 127.0.0.1 2181 ,列出未经处理的请求。
9. echo wchs | nc 127.0.0.1 2181 ,列出服务器 watch 的详细信息。
10. echo wchc | nc 127.0.0.1 2181 ,通过 session 列出服务器 watch 的详细信息,它的输出是一个与 watch 相关的会话的列表。
11. echo wchp | nc 127.0.0.1 2181 ,通过路径列出服务器 watch 的详细信息。它输出一个与 session 相关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