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从优秀到卓越 (二)
引 言
2000年8月调回微软总部后,因为工作繁忙,我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和中国学生做更深入的交流。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回到中国做了几次演讲。当时,演讲的主办者希望我多谈一谈激励中国学生的内容,多讲讲计算机科学的最新发展。但在准备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中国大多数学生需要的也许不是具体的知识和单方面的建议,而是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如何培养自己的素养,发掘自己的潜力。因为在我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发表后,大量充满激情的读者来信让我深深体会到中国学生对于正确的价值观及优秀的人生态度的渴求;甚至有人说,我那封公开信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我在科研领域所写的一些论文的贡献。
本着这样的思路,我将这次演讲看作是一个与学生交流并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好机会。最终,我的演讲围绕着个人素质、情商和领导能力等几个中心话题展开,用我的真情实感和切身体验感染了台下无数的大学生,在听众中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此次演讲的一个中心话题是如何具备出色的领导能力,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其实,这也正是我在微软总部工作时不断体会和积累的一次总结。当时,我领导着数百人的团队,在新的技术和产品领域不断挑战极限。这样的领导工作经历使我真正懂得,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就要从学生时代开始,努力培养自己的个人素质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此外,我也与《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和《基业长青(Built to Last)》这两本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做了深入的沟通和探讨。我从柯林斯的培训以及他撰写的两本书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并把它们融入了我的演讲之中。
以这次演讲为基础,结合三年来我与中国学生讨论成功和领导能力时积累下来的许多观点和思路,我写出了《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作为第一封信的提高和补充,并在《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上公开发表(后来还被收入了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智慧——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话题》一书)。
第二封信发表后,无数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我他们的感想,其中一位说到:“开复老师,是您让我知道了提高和充实自己的最佳途径,是您让我重新振奋了精神,充满了前进的勇气!”其实,用不着更高的褒奖或鼓励,只要能时常听到学生们这些发自肺腑的声音,只要能时常看到中国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我就非常非常满足了。
三年前离开中国时,我在《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中,与广大青年学生一道,讨论了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就青年学生如何对待机遇、学业、工作、他人、自己等问题,阐述了我的个人意见。我提出诚信和正直、主动意识、交流和沟通、努力一生学习这几个个人素质方面值得中国学生高度重视,
在这三年,许多中国学生,经过电子邮件、讲座后的问答、座谈、和其他渠道(例如在电视节目“对话”中),常对我提到“如何成才”的问题。对于这个大家关注的问题,我整理了许多材料,集成这封“第二封信”。
在第一封信力所提到的个人素质或“价值观”是成材的必要的基础。但是,除了素质之外,成才同样的需要领导能力(leadership)。很多人误以为领导能力最重视的是天资、号召力、管理能力。但是,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最近一些研究的结论,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智商(IQ),而是你的情商(EQ)。最重要的不是要成为一个有号召力令人信服的领导,而是要成为一个有 “谦虚”、“执著”和“勇气” 的领导。
这“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是为那些希望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学习事业成功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领导艺术的人所写的。第一部分重申了《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中讨论过的有关个人素质的话题;第二部分阐释了领导能力中最重要的情商;第三部分给出了卓越的领导所必须具备的、有别于普通人的基本特质。
如何提高个人素质
诚信和正直
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直接决定了这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而在与人品相关的各种因素之中,诚信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微软公司在用人时非常强调诚信,我们只雇佣那些最值得信赖的人。去年,当微软列出对员工期望的“核心价值观”时,诚信(honesty and integrity)被列为一位。
在我发表“第一封信”后,曾经有一位同学问我:为什么一个公司要涉入员工的道德呢?我回答:这是为了公司自己的利益。例如,一位应聘者在面试时曾对我说,如果他能加入微软公司,他就可以把他在前一家公司所做的发明成果带过来。对这样的人,无论他的技术水平如何,我都不会雇用他。他既然可以在加入微软时损害先前公司的利益,那他也一定会在加入微软后损害微软公司的利益。
另外有一位同学看了“对话”后问我,为什么我会把诚信放在智慧之前呢?难道我们会去衡量员工的诚信和他们的智慧而给诚信更高的比重?其实,我们的衡量都在直接的工作目标上,并不会对诚信或智慧做直接的衡量。但是,作为第一“核心价值”,诚信是我们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 我们根本不会去雇用没有诚信的人。如果一个员工发生了严重诚信的问题,他会被立刻解雇。
当一个公司这么重视诚信,员工一定更值得信赖。因此,公司对员工也能够完全信任,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微软公司,公司的各级管理者都会给员工较大的自由和空间发展他们的事业,并在工作和生活上充分信任、支持和帮助员工。只要是微软录用的人,微软就会百分之百地信任他。和一些软件企业对员工处处提防的做法不同,微软公司内的员工可以看到许多源代码,接触到很多技术或商业方面的机密。正因为如此得到公司的信任,微软的员工对公司才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更高的工作热情。
培养主动意识
坦白地说,中国的学生和职员大多属于比较内向的类型,在学习和工作中还不够主动。在学校时,学生们往往需要老师安排学习任务,或是按照老师的思路做课题研究。在公司里,中国职员常常要等老板吩咐做什么事、怎么做之后,才开始工作。此外,许多中国人并不善于推销和宣传自己,这恐怕和中国自古以来讲求中庸的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
但是,要想在现代企业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此外,还应当培养推销自己的能力,在领导或同事面前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有了研究成果或技术创新之后要通过演讲、展示、交流、论文等方式和同事或同行分享,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也要勇于承认。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
客观、直接的交流和沟通
开诚布公的交流和沟通是团队合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人与人之间遮遮掩掩、言不由衷甚至挑拨是非的做法都会严重破坏团队中的工作氛围,阻碍团队成员间的正常交流,并最终导致项目或企业经营失败。
比如,在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与会的所有人员都应当坦诚地交换意见,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某个人因为考虑到某些其他因素(比如不愿反驳上级领导的意见)而在会议上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味地唯唯诺诺,会后到了洗手间里再和别人说“其实我不同意他的观点”,这种戴着假面具工作的人不但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还会破坏公司内部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对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
微软公司有一个非常好的文化叫“开放式交流(Open communication)”,它要求所有员工在任何交流或沟通的场合里都能敞开心扉,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微软开会时,大家如果意见不统一,一定要表达出来,否则公司可能错过良机。当Internet刚开始时,很多微软的领导者不理解、不赞成花太多精力做这个“不挣钱”的技术。但是有几位技术人员,他们不断地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虽然他们的上司不理解,但是仍然支持他们“开放式交流”的权利。后来,他们的声音很快的到达比尔•盖茨的耳里,促成比尔改变公司方向,彻底支持Internet。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开放的交流环境对微软公司保持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彻底的开放式交流也有缺点。开放式交流有时会造成激烈的辩论甚至是争吵,而吵到气头上有时会说出不尊重别人的语言,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微软公司的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去年在微软的核心价值观中,提出我们要把这种开放式交流文化改进成“开放并相互尊重(Open and respectful)”。这要求我们在相互交流时充分尊重对方。当我们不同意对方的意见时,一定要用建设性的语言提出。
挑战自我、学无止境
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程序员,再到一位管理者,在软件人才的成长历程中,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大学期间,我们要打好基础,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工作以后,我们应当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新的技术并积累相关经验;即使走上了管理岗位,我们也应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软件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每天都会有新技术、新概念诞生,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的产业。作为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如果只知道闭门造车、抱残守缺,我们就必然会落伍,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许多中国学生喜欢与别人竞争,但这种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零和游戏”,无法使自己和他人得到真正的提高。我建议大家最好能不断和自己竞争——不要总想着胜过别人,而要努力超越自我,不断在自身的水平上取得进步。
在学习的过程中,打好基础最为重要。从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我们必须学好数学和英语这两门基础学科。数学是所有工程科学的基础,无论是软件产品的开发,还是软件技术的研究,都要大量使用数学方法和数学原理。英文则是软件行业中的国际通用语言,要想了解国际上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是与国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就必须掌握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够在工作中熟练使用英文来解决问题。
情商和领导能力
同学们都希望增进自己的leadership skills(领导能力)。从我的经验和一些最近的研究结果看来,领导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所谓的“情商”( EQ)。
智商(IQ)反映人的智慧水平,情商则反映了人在情感、情绪方面的自控和协调能力。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大家都知道智慧的重要,但是情商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智商。我看过一篇文章,该文的作者调查了188个公司,他用心理学方法测试了这些公司里每一名员工的智商和情商,并将测试结果和该员工在工作上的表现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经过研究,该文的作者发现,在对个人工作业绩的影响方面,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两倍。此外,他还专门对公司中的高级管理者进行了分析。他发现在高级管理者中,情商对于个人成败的影响力是智商的九倍。这说明,智商略逊他人的人如果拥有更高的情商指数,也一样可以获得成功;反之,智商很高,但情商不足的人欠缺“领导能力”,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
什么是情商?
在现代社会,如果你只知道智商而不晓得情商的话,你至少在意识上已经落伍了。许多心理学家早已明确地指出,单单使用智商的标准考察一个人在才智方面的表现,并不足以准确预测这个人在事业上可能取得的成就。为了全面考察个人能力,特别是考察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心理学家们提出了情商的概念。
情商主要是指那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个人能力。在情商所描述的各项能力因素中,自觉、同理心、自律和人际关系是四种对现代人的事业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
智商是先天赋予的,但是情商是可以培养的。多花功夫理解和应用这四种情商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因为情商不是自己能看清楚的,我建议可多理解别人对你的看法、多吸取别人(尤其是情商高的人)的意见。
自觉
中国人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实际上是说,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经验等各种基本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心理学上把这种有自知之明的能力称为“自觉”,这通常包括察觉自己的情绪对言行的影响,了解并正确评估自己的资质、能力与局限,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等几个方面。
我的下属中有一个“自觉心”明显不足的人:他虽然有一些能力,但是他自视甚高,总是对自己目前的职位不满意,随时随地自吹自擂,总是不满现状。前一段时间,他认为我不识才,没有重用他,决定离开我的组,并期望在微软其他组中另谋高就。但是,他最终发现,自己不但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公司里的同事也都对他颇有微辞,认为他缺少自知之明,期望和现实相距太远。最近,他沮丧地离开了公司。接替他职位的人,是一个能力很强,而且很有“自觉心”的人。虽然这个人在上一个职位工作时不很成功,但他理解自己升迁太快,愿意自降一级来做这份工作,以便打好基础。他现在的确做得很出色。
简单地说,一个人既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判断过高,也不能轻易低估自己的潜能。对自己判断过高的人往往容易浮躁、冒进,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在事业遭到挫折时心理落差较大,难以平静对待客观事实;低估了自己的能力的人,则会在工作中畏首畏尾、踟蹰不前,没有承担责任和肩负重担的勇气,也没有主动请缨的积极性。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情况,个人的潜力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事业也不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有自知之明的人既能够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也不会刻意掩盖自己的欠缺。谈成自己的不足而向他人求教不但不会降低了自己,反而可以表示出自己虚心和自信,赢得他人的青睐。比如,当一个领导对某个职员说“在技术上你是专家,我不如你,我要多向你学习”的时候,职员不但认为这个领导非常谦虚,也一定会对这个领导更加信任,因为他理解自己的能力。
在微软公司,大家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在工作中互相鼓励,没有谁天天都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子,也没有谁自觉矮人一头,这就自然营造出了一种坦诚、开放的工作氛围。
有自知之明的人在工作遇到挫折的时候不会轻言失败,在工作取得成绩时也不会沾沾自喜。认识自我,准确定位自我价值的能力不仅仅可以帮助个人找到自己合适的空间及发展方向,也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各司其职、协同工作的优秀团队。有自知之明的人让人感觉他是一个自信、谦虚、真诚的人。
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心理学概念,但解释起来非常简单:同理心指的是人们常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也就是说,在发生冲突或误解的时候,当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中想一想,也许就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对方的初衷,消除误解。我们在生活中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这个道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要从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的角度出发,做事时为他人留下空间和余地,发生误会时要替他人着想,主动反省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只要有了同理心,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能避免许多抱怨、责难、嘲笑和讥讽,大家就可以在一个充满鼓励、谅解、支持和尊重的环境中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对于软件企业中的管理者来说,体现同理心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体谅和重视职员的想法,要让职员们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在乎他们的领导。拿我自己来说,我在工作中不会盲目地褒奖下属,不会动不动就给职员一些“非常好”、“不错”、“棒极了”等泛泛的评价,但是我会在职员确实做出了成绩的时候及时并具体地指出他对公司的贡献,并将他的业绩公之于众。例如,我会给部门内的全体职员发电子邮件说某个员工在上一周的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并详细说明他的工作成果,列举他的工作对于公司的重要价值,给出具体的表彰意见。这种激励员工的方式能够真正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能够对企业的凝聚力产生巨大的影响。
同理心也是一种了解和认识他人的有效方法。我被调到新部门担任领导职位的时候,部门中有400多名员工,我都不认识。于是,我每周选出了10名员工,与他们共进午餐。在午餐时,我详细了解了每一个人的姓名、履历、工作情况以及他们对部门工作的建议。这些信息对于一个部门领导来说非常重要。在午餐会后,我立即根据这10名员工对部门的建议,安排部署相关的工作,并给这10名员工一一发回反馈意见,告诉他们我的处理方法。我的计划是在一个不长的时间里,认识并了解部门中的每一位员工,并在充分听取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工作。
自律
自律(Self-Regulation)指的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能力。这包括:自我控制不安定的情绪或冲动,在压力面前保持清晰的头脑;以诚实赢得信任,并且随时都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将影响他人。
自律对于领导者来说更为重要。作为软件企业的领导,要管理别人,要让下属信服,就要先从自我做起。这是因为,领导的做法通常是大家做事的目标和榜样,领导的每一次举手投足都会给下属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当公司或团队处于危急时刻,需要领导带领大家克服困难、冲出重围的时候,如果领导表现得比职员还要急躁,翻来覆去拿不定主意,大家就会对领导丧失信心,公司或团队也会因此而走向失败。
有一次,我见过公司里的两个组即将被合并。第一个组的经理缺少自律,开会时对他的队伍说合并不是他的决定,他自己也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个经理对未来没有信心,并猜测自己的队伍可能会被裁员。而第二个组的经理则在合并后告诉他的队伍这次合并对公司的好处。他也坦诚地说自己并不掌握所有的信息,但是他承诺会提醒上级尽快地做决定。并且,第二个经理还告诉大家他会尽其所能,帮助每一个员工安排最合理、最公平的出路。最后的结果是,第一个组的人很快就散了,他们的经理离开了公司,而第二个组的经理接管了合并后的机构。
自律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为了表现所谓的“自律”而在他人面前粉饰、遮掩自己的缺点,刻意表演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只有在赢得他人信任的基础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包括在社会交往中的影响力、倾听与沟通的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建立关系、合作与协调的能力,说服与影响的能力等等。
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影响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在参加酒会或庆典的时候,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和所有人交上朋友。但也有些人并不具备这样的天赋,他们在社交活动中常常比较内向,宁愿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也不愿主动与人交谈。
我个人就缺乏人际交往的倾向。以前,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直到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具有个人影响力的经理为止。那个经理没有超人的智慧,但是他自称他认识了公司中几乎每一个有能力的人,并和其中的许多人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但我很快就发现,他的这种能力对公司非常有用。比如,我需要在公司内部选拔一些职员到我的部门工作时,我就可以从他那里获得许多有关该职员的详细信息;与公司其他部门协调工作时,他的人际关系网也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从那时起,我发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对于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导者来说非常重要,我开始特别注重培养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影响力。
在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沟通和说服的能力也至关重要。比如,我们开发出了一项先进的技术,要把它变成公司的产品。这首先要说服公司的决策层。我们必须细心准备我们的产品建议书,并通过精彩的演讲和现场展示让领导者相信我们研究出的技术对公司来说大有裨益,让决策层认为即将开发的产品可以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具备处理人际关系、展示自己、影响他人的能力。
从优秀到卓越
在著名企业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中信出版社,2002年)一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调查和统计,讨论并分析了一家企业或一位企业的领导者是如何从优秀(Good)上升到卓越(Great)的层次的。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耗费了10.5个人年,阅读并系统整理了6000多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对1435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28家公司过去50年甚至更早的信息,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何使公司和公司的管理者从优秀跨越到卓越的令人惊异而振奋的答案。
根据吉姆•柯林斯得出的结论,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领导者很多,许多公司都可以在各自的行业里取得不俗的业绩。但如果以卓越的标准来衡量公司和个人的成绩,那么,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增长的企业和能够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领导者都非常少。一位企业的领导者在成功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的企业保持持续增长,使自己的个人能力从优秀向卓越迈进,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在“谦虚”、“执著”和“勇气”这三个方面的品质。
谦虚使人进步。许多领导者在工作中唯我独尊,不能听取他人的规谏,不能容忍他人和自己意见相左,这些不懂得谦虚谨慎的领导者也许可以取得暂时的成功,但却无法在事业上不断进步,达到卓越的境界。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领导者必须不断学习,善于综合他人的意见,否则就将陷入一意孤行的泥潭,被市场所淘汰。比尔•盖茨就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例如,他在每一次演讲结束后,请撰写演讲稿的人分析一下他的演讲有哪些不足之处,以便下一次改进。
执着是指我们坚持正确方向,矢志不移的决心和意志。无论是公司也好,还是个人也好,一旦认明了工作的方向,就必须在该方向的指引下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在工作中轻言放弃或者朝三暮四的做法都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微软公司在Windows 95操作系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比尔•盖茨仍然坚持发展企业级的Windows NT和Windows 2000操作系统。这是因为,他看到了企业级市场的广阔前景和微软在此方面的巨大潜力。经过几年的发展,微软公司的企业级操作系统终于在原本被Unix统治的市场上取得了成功,现在,包括个人操作系统在内的所有Windows产品都已经被构建在了更加安全、可靠的Windows NT架构之上。
成功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挑战。任何事业上的成就都不是轻易就可以取得的。一个人想要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就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必须正视事业上的挫折和失败。只有那些有勇气正视现实,有勇气迎接挑战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达到卓越的境界。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勇气不是缺少恐惧心理,而是对恐惧心理的抵御和控制能力。”
结论
很多人认为,在IT和其他高科技领域内,西方人表现得更为出色,因此中国人只有吸取西方的企业文化才能获得一席之地。的确,IT产业内的一些新观点、新理念,与中国古老的东方文化之间确实有差异(例如,西方文化直截了当的沟通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不过,从本文中我们不难发现,成功所需要的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大多还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在故宫里,我看到“正大光明”的匾额,其含义也就是“诚信和正直”;“学无止境”、“人贵有自知之明”、“将心比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都是中国历来推崇的道德观;人际关系更是在西方人公认在中国成功的秘诀;而最重要的“谦虚”、“执著”、“勇气”这三点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因此,我认为中国人的EQ决不低于西方人,我对中国卓越的人才无比乐观。
在今天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在软件产业这个高速发展、不断创新的领域内,只有那些不懈努力、善于把握自己、勇于迎接挑战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我个人衷心地希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在新世纪中蓬勃发展,中国的人才能够在事业上不断取得成功,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我学网(开复学生网)http://www.5xue.com/modules/wordpress/?p=1253
================================================================================
李开复博士,是中国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引导我们更加成功、自信与快乐……
李开复简介:http://baike.baidu.com/view/14638.htm?fr=ala0(百度百科)
"创新工厂":http://www.innovation-work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