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本质
抓住知识的本质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
从数量上说,现代社会的“知识”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总量大”,第二是“增长快”,这两个特点合在一起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识爆炸”。但知识还有另外一个特点——相比表层知识的庞大数量和几何式增长,知识核心部分的发展要平缓得多。
以计算机领域为例,虽然计算机是二战以后发展最快的领域,但著名的黑客Paul Graham却说今天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思想上和20世纪50年代并没有什么不同;在经济学领域,无论涉足到那一个分支,都无法离开亚当·斯密这个根本;在管理学领域,尽管各种工具、方法层出不穷,但像价值链分析这样的方法仍然是根源性的;而从更大的范围上讲,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是相对稳定不会过时的;甚至知识的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并且这些规律同样是相对稳定的。
这些知识中相对“不变”的部分恰恰是知识中最关键的部分,一个人知道很多表层的知识,我们只会说他懂点“皮毛”,只有他掌握了“不变”的知识,我们
才会认为他有“学识”。而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的总量太大了,如果没有这些“不变”的知识,学习和创造就会成为不可能的事,我们常说“触类旁通”,其基础就
是“不变”的知识。
上面说的道理并不复杂,但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懂点皮毛的人要远远多过功底深厚的人,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个:
首先,相比表层知识的具体,知识的本质部分总体上是相对抽象的。理解知识的本质,其难度比认识表层要高得多,陡峭的学习曲线经常会让人望而怯步;
第二,相比表层知识的“有用”,知识的本质部分往往很难立刻发现其实际用途。这并非功利不功利的问题,而是眼光的问题,追逐长远利益的人和只看得见
眼前利益的人对“有用”的认识往往是大相径庭的。但眼光长远的人之所以受到普遍的尊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是社会少数掌握着真正智慧的人。
第三,知识的本质经常会落实在一些常用、普通也因此容易被忽视的概念上,因为这些概念太常见了,我们经常以为自己懂这些概念,但实际上却是似是而非
的。比如经济学上最基本的成本、价格这些概念,现在随便看个报纸、听听新闻都能遇到很多次,但又有多少人去深究成本与价格的概念所指?当我弄清价格其实是
成本的一种特例——市场揭示出来的成本时,我是很吃惊的,既惊讶于这些概念内涵的深刻,也惊讶于我自己学习的疏忽。
写到这里,似乎应该总结几个方法去提升学习知识本质的能力,但想来想去并没有任何可以讨巧的方法,事实上,讨巧本身就是惰性的一种,而学习、创造的过程也就是克服惰性的过程,学习之苦也正是学习之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