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太凶狠,回忆过美丽 ——《硅谷革命》 读后感

  几个月之前,我从邹老师邮件的书单中选中了现在放在我电脑前的《硅谷革命》一书。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大呼上当。瞥到“硅谷革命”这个书名时,我的想象是能在书中找到硅谷的前世今生,十几个耳熟能详的公司的沉沉浮浮,IT”名媛”们的明争暗斗……想象总是太美丽,实际上这本书讲的是苹果”MACintosh”电脑的诞生故事。我本人并不是苹果粉,更无意关注乔帮主的旧闻八卦,所以颇提不起兴致。不过好在八卦读起来总是轻松愉快的,并且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也逐渐发现了其中的趣味。

 

  这本书的由来还有一点小故事。《硅谷革命》一书实际上来源于作者Andy Hertzfeld创立的网站folklore.org,上面有近两百个(我最后一次上去看的时候的数字,应该还在持续增长)由MAC诞生的亲历者们以个人的角度讲述的轶闻趣事。当然作者Andy Hertzfeld创作了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并于2004年将这些故事进行精选,集结出版,还配了当年开发MAC时的设计图,文档,照片等等,读起来趣味性很强。整本书分成了五个部分,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MAC的开发故事,以及发明MAC的这些人:黑客,工程师,预言家。这些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想要改变世界。重要的是,他们相信他们能够改变世界,于是,他们成功了。如果我们想象这样一个时间和地点,图像化用户界面,鼠标,搬得动的计算设备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话,你的确能够想见MAC的发明是多么得伟大了。今夕对比,作者Andy Hertzfeld和苹果的创始人之一Steve Wozniak也不禁缅怀那个美好的时代:“创新的规则遵从的是内心的满足,而不是钱”。

 

  MAC的核心开发团队大概有十几个人,如果你仔细看上去,你会发现这个团队有非常大的问题。首先是一个“神经质”的PM。他就是我们都认识的Steve Jobs。如果你采访团队中的成员,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个PM很难相处,神神叨叨,独裁,自己不会写代码不会搭硬件还总是对别人要求很高,最bug的第一点是作者在第二部分第一个故事中提到了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性格,说的是Steve Jobs容不得别人的观点,明明是很好的想法,他当场时都要极端反对,等到过了几天他就又会屁颠屁颠跑回来将这个想法怎么怎么好,好像是自己刚想出来的一样。现实整个就被他扭曲了!团队里的人觉得很无奈,但只好默默忍受…其次就是说假话的小组负责人,作者口述了自己悲情的遭遇,所自己所在的软件组的组长Bob Belleville看自己组里谁都不顺眼,后来就开始挑拨组内关系,搞地这些二十出头的IT精英们屡屡落泪。其三是团队中的人尽管都是满腔热血,但基本上是临时成军,突然间就被乔布斯拉了过去,很是莫名其妙。

 

 

视频一、1984 Macintosh Lauch

 

  然而他们还是成功了,在1984年的苹果大会上,第一代MACintosh横空出世[1],震惊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向IBM的”1984”帝国投出了有力的一枪[2],他们说,“大蓝(Big Blue,指IBM)休想统治计算机工业”!尽管随后的销售业绩并不坚挺,乔布斯也因此而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踢出了门,但没有人可以否认MACintosh电脑的巨大成功。

 

 

视频二、当年的Mac电视广告,矛头直指IBM帝国

 

  在最后的一个故事中,作者Andy讨论了谁才是MAC之父。在长篇的逐人分析后,他提到,MAC是一个团队通力合作的结果,但如果真要把成功归结给一个人,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人应该是乔布斯。第一点是乔布斯的远见,第二点是乔布斯的激情,没有乔布斯,这个团队绝对不可能坚持到最后,开发出MAC。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最后也接受了作者的观点。的确,乔布斯对技术并不精通,然而如果不是他的这种疯狂,可能MAC的概念也都不曾产生。

 

  如果要对这本书作一些批评的话,我认为多多少少这些故事的讲述者理想化了故事本身(考虑到叙述者都是MAC的亲历人,也就不难理解),每个故事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时候让人很难看到历史的真相。综其而言,整本书给我的感受是”MAC太凶狠,回忆过美丽”。不过对于大多数的青年阅读者来说,只要有所触动,也就足够了吧。

 

Qifan 

 

 

[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yODI5NTg4.html

 

[2]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wMTU3NjU2.html

 

 

posted @ 2011-10-31 00:53  SouthSeven  阅读(144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