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设计方法

架构师应当为项目相关的不同角色而设计:

  •    架构师要为客户负责,满足他们的业务目标和约束条件。
  •    架构师要为用户负责,满足他们关心的功能需求和运行期质量属性。
  •    架构师必须顾及处于协作分工“下游”的开发人员。
  •    架构师必须考虑“周边”的管理人员,为他们进行分工管理、协调控制和评估监控等工作提供清晰的基础。

五视图法

软件架构视图是对于从某一视角看到的系统所作的简化描述,描述中涵盖了系统的某一特定方面,而省略了与此无关的其他方面。

◎ 软件架构要涵盖的内容和决策太多了,超过了人脑“一蹴而就”的能力范围,因此宜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即通过不同的视图来描述架构。

◎ 软件架构的五视图法:

  • 逻辑架构       
         逻辑架构关注功能。其设计着重考虑功能需求。
  • 开发架构
         开发架构关注程序包。其设计着重考虑开发期质量属性,如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易理解性和易测试性等。 
  • 运行架构
         运行架构关注进程、线程、对象等运行时概念,以及相关的并发、同步、通信等问题。
         其设计着重考虑运行期质量属性,例如性能、可伸缩性、持续可用性和安全性等。 
  • 物理架构

         物理架构关注软件系统最终如何安装或部署到物理机器。其设计着重考虑“安装和部署需求”。 
  • 数据架构
         数据架构关注持久化数据的存储方案。其设计着重考虑“数据需求”。

从概念性架构到实际架构

  概念性架构是对系统设计的最初构想。

  一般来说,实际的软件架构设计过程是,先进行概念性架构的设计,把最关键的设计要素和交互机制确定下来,然后再考虑具体技术的运用,设计出实际架构。

关键要素及解决策略

关键要素 策略
1. 是否遗漏了至关重要的非功能需求? 全面认识需求。
2. 能否驯服数量巨大且频繁变化的需求? 关键需求决定架构。
3. 能否从容地设计软件架构的不同方面? 多视图探寻架构。
 4. 是否及早验证架构方案并作出了调整? 及早验证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