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 学习总结
设计模式很多,但是常用的并不多,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总结一下,具体内容请Google。
1、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关系,这样一来,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时,它的所有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且自动更新。发生改变的对象称之为观察目标,而被通知的对象被称之为观察者。一个观察目标可以对应多个观察者,而且这些观察者之间没有相互联系,所以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和删除观察者,使得系统更加易于扩展。观察者模式又称为发布-订阅模式。
2、装饰者模式
动态的将责任附加到对象上,若要扩展功能,装饰者提供了比继承更加有弹性的替代方案。装饰者模式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3、简单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又称为静态工厂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在简单工厂模式中,可以根据传递的参数不同,返回不同类的实例。简单工厂模式定义了一个类,这个类专门用于创建其他类的实例,这些被创建的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父类。简单工厂模式的要点就在于当你需要什么,只需要传入一个正确的参数,就可以获取你所需要的对象,而无须知道其创建细节。最大的优点在于实现对象的创建和对象的使用分离,但是如果产品过多时,会导致工厂代码非常复杂。
4、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了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由子类决定要实例化的类是哪一个。工厂方法模式让实例化推迟到子类。
5、抽象工厂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接口,用于创建或者依赖对象的家族,而不需要明确指定具体类。
抽象工厂允许客户端使用抽象的接口来创建一组相关的产品,而不需要关心实际产出的具体产品是什么,这样一来,客户就可以从具体的产品中解脱出来。
抽象工厂模式中主要的优点在于具体类的隔离,客户端不需要知道什么被创建了,缺点在于增加新的等级产品结构比较复杂,需要修改接口及其所有子类。
6、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就是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且一共一个全局访问点。缺点就是单例模式可能会因为多线程的问题而带来安全隐患。
7、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将请求封装成对象,以便使用不同的请求、队列或者日志来参数化其他对象,命令模式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命令模式的本质在于将命令进行封装,将发出命令的责任和执行命令的责任分开,发送只需知道如何=发送命令即可,不需要知道命令是如何实现的,甚至命令不执行成功与否都不许理会。
8、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就是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期望的另一个类的接口。
在适配器模式中,我们可以定于一个包装类,包装不兼容接口的对象,这个包装类就是适配器,它所包装的对象就是适配器。
9、外观模式
所谓外观模式就是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用来访问系统中唯一的接口。外观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让子系统更容易使用。
10、模板方法模式
模板方法模式就是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11、迭代器模式
迭代器模式就是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不是暴露其内部的表示。
12、状态模式
状态模式就是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变化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修改了它的类。
13、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就是定义了算法族,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14、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定义了如何将容器对象中和叶子对象进行递归组合,使得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无须进行区分,可以对他们进行一致的处理。组合模式组合多个对象形成属性结构以表示“整体-部分”的结构层次。在使用组合模式中需要注意一点也是组合模式最关键的的地方:叶子对象和组合对象实现相同的接口,这就是组合模式能够将叶子节点和对象节点进行一致处理的原因。
15、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就是给一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并由代理对象控制对原对象的引用。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struggle_time,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songliquan/p/3307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