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Day04
- 广播变量和累加器
- 广播变量
- 广播变量理解图
- 广播变量使用
val conf = new SparkConf() conf.setMaster("local").setAppName("brocast") val sc = new SparkContext(conf) val list = List("hello xasxt") val broadCast = sc.broadcast(list) val lineRDD = sc.textFile("./words.txt") lineRDD.filter { x => broadCast.value.contains(x) }.foreach { println} sc.stop() |
- 注意事项
- 能不能将一个RDD使用广播变量广播出去?
不能,因为RDD是不存储数据的。可以将RDD的结果广播出去。
- 广播变量只能在Driver端定义,不能在Executor端定义。
- 在Driver端可以修改广播变量的值,在Executor端无法修改广播变量的值。
- 累加器
- 累加器理解图
- 累加器的使用
val conf = new SparkConf() conf.setMaster("local").setAppName("accumulator") val sc = new SparkContext(conf) val accumulator = sc.accumulator(0) sc.textFile("./words.txt").foreach { x =>{accumulator.add(1)}} println(accumulator.value) sc.stop() |
- 注意事项
- 累加器在Driver端定义赋初始值,累加器只能在Driver端读取,在Excutor端更新。
- SparkUI
- SparkUI界面介绍
可以指定提交Application的名称
./spark-shell --master spark://node1:7077 --name myapp |
- 配置historyServer
- 临时配置,对本次提交的应用程序起作用
./spark-shell --master spark://node1:7077 --name myapp1 --conf spark.eventLog.enabled=true --conf spark.eventLog.dir=hdfs://node1:9000/spark/test |
停止程序,在Web Ui中Completed Applications对应的ApplicationID中能查看history。
- spark-default.conf配置文件中配置HistoryServer,对所有提交的Application都起作用
//开启记录事件日志的功能 spark.eventLog.enabled true //设置事件日志存储的目录 spark.eventLog.dir hdfs://node1:9000/spark/test //设置HistoryServer加载事件日志的位置 |
./start-history-server.sh |
访问HistoryServer:node4:18080,之后所有提交的应用程序运行状况都会被记录。
export SPARK_DAEMON_JAVA_OPTS=" -Dspark.deploy.recoveryMode=ZOOKEEPER -Dspark.deploy.zookeeper.url=node3:2181,node4:2181,node5:2181 -Dspark.deploy.zookeeper.dir=/sparkmaster0821" |
../zkServer.sh start |
./spark-submit --master spark://node1:7077,node2:7077 --class org.apache.spark.examples.SparkPi ../lib/spark-examples-1.6.0-hadoop2.6.0.jar 10000 |
问题:聚合之前,每一个key对应的value不一定都是在一个partition中,也不太可能在同一个节点上,因为RDD是分布式的弹性的数据集,RDD的partition极有可能分布在各个节点上。
– Shuffle Write:上一个stage的每个map task就必须保证将自己处理的当前分区的数据相同的key写入一个分区文件中,可能会写入多个不同的分区文件中。
Spark中有两种Shuffle类型,HashShuffle和SortShuffle,Spark1.2之前是HashShuffle默认的分区器是HashPartitioner,Spark1.2引入SortShuffle默认的分区器是RangePartitioner。
- 每一个map task将不同结果写到不同的buffer中,每个buffer的大小为32K。buffer起到数据缓存的作用。
- 每个buffer文件最后对应一个磁盘小文件。
- reduce task来拉取对应的磁盘小文件。
- 在Shuffle Write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写磁盘小文件的对象。
- 在Shuffle Read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读取磁盘小文件的对象。
- 在JVM堆内存中对象过多会造成频繁的gc,gc还无法解决运行所需要的内存 的话,就会OOM。
-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会有频繁的网络通信,频繁的网络通信出现通信故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一旦网络通信出现了故障会导致shuffle file cannot find 由于这个错误导致的task失败,TaskScheduler不负责重试,由DAGScheduler负责重试Stage。
- map task 的计算结果会写入到一个内存数据结构里面,内存数据结构默认是5M
- 在shuffle的时候会有一个定时器,不定期的去估算这个内存结构的大小,当内存结构中的数据超过5M时,比如现在内存结构中的数据为5.01M,那么他会申请5.01*2-5=5.02M内存给内存数据结构。
- 如果申请成功不会进行溢写,如果申请不成功,这时候会发生溢写磁盘。
- 在溢写之前内存结构中的数据会进行排序分区
- 然后开始溢写磁盘,写磁盘是以batch的形式去写,一个batch是1万条数据,
- map task执行完成后,会将这些磁盘小文件合并成一个大的磁盘文件,同时生成一个索引文件。
- reduce task去map端拉取数据的时候,首先解析索引文件,根据索引文件再去拉取对应的数据。
shuffle reduce task的数量小于spark.shuffle.sort.bypassMergeThreshold的参数值。这个值默认是200。
- .产生的磁盘小文件为:2*M(map task的个数)
- 当map task执行完成后,会将task的执行情况和磁盘小文件的地址封装到MpStatus对象中,通过MapOutputTrackerWorker对象向Driver中的MapOutputTrackerMaster汇报。
- 在所有的map task执行完毕后,Driver中就掌握了所有的磁盘小文件的地址。
- 在reduce task执行之前,会通过Excutor中MapOutPutTrackerWorker向Driver端的MapOutputTrackerMaster获取磁盘小文件的地址。
- 获取到磁盘小文件的地址后,会通过BlockManager中的ConnectionManager连接数据所在节点上的ConnectionManager,然后通过BlockTransferService进行数据的传输。
- BlockTransferService默认启动5个task去节点拉取数据。默认情况下,5个task拉取数据量不能超过48M。
Spark内存管理分为静态内存管理和统一内存管理,Spark1.6之前使用的是静态内存管理,Spark1.6之后引入了统一内存管理。
静态内存管理中存储内存、执行内存和其他内存的大小在 Spark 应用程序运行期间均为固定的,但用户可以应用程序启动前进行配置。
统一内存管理与静态内存管理的区别在于储存内存和执行内存共享同一块空间,可以互相借用对方的空间。
Spark1.6以上版本默认使用的是统一内存管理,可以通过参数spark.memory.useLegacyMode 设置为true(默认为false)使用静态内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