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之道-第一讲听课笔记
学术之道
朱邦芬院士:学术之道,始于走正道
李师群老师,介绍朱邦芬院士。朱老师,清华大学毕业,文化革命,回清华读研,毕业去中科院工作。特别重要的发现是,固体物理学中的黄-朱模型(黄昆-朱邦芬)
- 学术上有真实的学者
- 对清华学生有真情
- 对教育学研究有真知灼见
- 对学术不规范一身正气
科研行为一般可以分为三种:
- 学术诚信
- 学术不端行为:剽窃 篡改 伪造
- 学术不当(灰色地带)
学生提问与朱老师的回答环节:
- 社会诚信与学术诚信的区别
学术诚信是社会诚信的组成部分。教师 医生 科学家代表了社会的良知。目前中国,学术不端的蔓延是史无前例的,社会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关注史无前例。 - 如果因为不了解学术规定,导致学术不当行为呢?
学术不当行为,日积月累会成为学术不端行为。对不确定的事情,要多多请教。张某某,入职手续还没有办完,已经被清华除名。他的问题是,大部分的研究工作是自己完成的,但是他没有放对研究有贡献的作者的名称,所以是违反了学术规范的。 - 在目前的大环境中,如何做到独善其身?
只是独善其身不够。首先底线不能做,不能占便宜,天下事占便宜,总会吃教训。第二,同学之间要相互监督和劝导。举例,德国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是被揭露剽窃的。有些不端行为,应该指出。 - 文章中图片处理的问题。清晰展示与学术规范的问题。
首先,原始的数据照片,原始数据记录,十分重要,要保存好,实验记录本十分重要,是必须要编好页的,并且是连续的页码。贝尔实验室,一个人的多个实验数据的噪音是一样的,然后拿不出原始数据记录。韩春雨,被要求提供原始记录时,也拿不出来。 - 如何界定作者无意出错、不严谨或者有意出错?
首先界定篡改还是不严谨,还是犯了错误。剽窃和伪造是容易发现的,但是篡改很很难,篡改一般是自己团队的人举报的。 - 韩某某事件的问题,是什么情况?
我听从生物领域的朋友,基本一口咬定是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首先,拿不出来原始数据记录,一般的规范对于大容量的电子数据等至少要保存三年,最好保存一辈子。第二,他的诸多说法自相矛盾,没有人能够重复。最关键的图4没有人能够重现。 - 引用的文章,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它被撤稿之后怎么办?
这个问题,基本不需要改正,因为我们主观并不知道它有学术不端。但是如果引用时,已经文章被撤稿了,那是要进行声明的,是自己的疏忽。 - 学术灌水,和学术不规范的问题。
这和我们的评价体系有关,第一是第一作者,第二是文章篇数。三个共一的情况,总归比分开三篇文章好一些,虽然也不是太好。灌水的声誉,对一个成名的学者不好。
9.和别人协调,将自己改成了第一作者,这算是学术不端还是学术不规范?
这个严格地讲,轻者是学术不当,重者是学术不端。因为这个是一个地雷。比如张某某的文章,一开始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闹起来了。张某某要放自己的太太做第一作者的第二位,然后第一作者的第三位不同意。张某某沟通说,她爱人要评青年前人,让第一作者的学生让一下,以后不会亏待这个学生。结果,这个学生是对张某某进行录音了。按我的判断是,张某某是学术不当,但是这种行为实在是无法为人师表。当时张某某入职手续没有办完,所以学校就终止录用了。 - 如何区分剽窃和引用?
容易区分,引用是要加reference 的,但是剽窃是让别人以为是自己的成果。
李老师说,青年学生,要秉持求真的底线。